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784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docx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1

《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物镜都成放大的实像

B.它们的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C.它们的镜头都利用了凹透镜

D.它们都采用减小视角的原理

2.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的成像()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

3.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幻灯机

5.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最贴切的是()

A.物体经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成放大倒立的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亦可作物镜使用因为它们都只是普通的并无规格的凸透镜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工作

D.物体经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比实际物体大了很多倍

6.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显微镜下观察的图象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8.为了校园安全,各学校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关于监控摄像头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与近视眼镜成像原理相同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9.下列仪器中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A.平面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放大镜

10.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产生的热量都是有用的

B.近视眼的患者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旗杆顶端的动滑轮是为了方便升旗

D.乐音有可能成为噪声

1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12.使用下列光学器材,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平面镜

13.以下光学器件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A.潜望镜B.照相机C.放大镜D.投影仪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C.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

D.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变远,在镜中所成的像不变

15.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

16.中华的功夫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泡茶时,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B.打开茶叶盒,闻到茶叶的香味———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7.下列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变大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18.在“神州十号”上,王亚平利用水袋和金属圈做成了一个水膜,加水后形成水球,并看到了她的“倒影”,如图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球上的“倒影”是实像

B.此“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此“倒影”成在王亚平和水球之间

D.利用此“倒影”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光学仪器之一是投影仪

19.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光学器件中,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电影放映机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B.平面镜

C.幻灯机D.放大镜

二、填空题

21.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支持了哥白尼的.

22.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

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23.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镜,对光线有作用.

24.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25.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选填:

“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1)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2)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放大镜.

A、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镜头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故C错误;

D、显微镜和望远镜都采用了增大视角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关键知道它们的组成和作用,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

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显微镜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而照相机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解:

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故选C.

【点评】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首先通过物镜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然后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以及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来判断选项.

解:

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D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亦可作物镜使用,他们都是有规格的凸透镜,故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工作,故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应选D。

考点:

凸透镜成像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图中乙视野中的物象头朝右方,是图甲旋转90°后得到的物像.因此如图甲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故选B.

考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8.C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

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9.A

【解析】

试题分析:

平面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工作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电流产生的热量有些有用,有些没有用;B.近视眼的患者需配戴凹透镜来矫正;C.旗杆顶端的定滑轮是为了方便升旗;D.乐音有可能成为噪声,是正确的。

考点:

电热的利用和危害;近视眼矫正;滑轮;噪声的来源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能让光通过的光介质中传播,光能在水中传播,A选项说法不正确;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要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B选项说法不正确;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是3×108m/s,C选项说法正确,选填C;路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

光的传播特点;近视眼的矫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放大镜、照相机和幻灯机的主要元件都是凸透镜,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

故选A

考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3.A

【解析】

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在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在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在2f>u>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4.BD

【解析】

试题分析: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反射角是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正立等大的虚像,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所以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变远,在镜中所成的像不变。

故选BD

考点:

近视眼及矫正;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脸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所以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此时

,即

,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

凸透镜成像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A泡茶时,茶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茶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选项正确。

B选项,闻到茶香,是由于茶叶分子运动到鼻子中,是扩散现象,选项错误。

C选项,吹一吹,加快了茶水的蒸发,蒸发要吸热,所以茶水就凉得快,选项正确。

D选项,装满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选项正确。

考点:

物体的浮沉物态变化透镜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105km/s,A错误,不符合题意;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特点可知你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错误,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C错误,不符合题意;D、近视眼晶状体突起,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为了使像呈现在视网膜上应用发散透镜来矫正,发散透镜为凹透镜,D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D.

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A.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水球上的“倒影”是实像,A正确,符合题意;B.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因此“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不同,B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成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两侧,因此“倒影”成在水球与王亚平相对应的另一侧,C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倒影”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光学仪器之一是照相机,D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考点:

凸透镜成像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

当u>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摄影机等;当f<u<2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像距2f<v,如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当f>u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如放大镜。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照相机的原理:

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所以由图可知,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照相机。

故选A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21.伽利略;日心说.

【解析】

(1)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2)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故答案为:

伽利略;日心说.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家哥白尼和伽利略的贡献,出题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了解物理学史.

22.会聚;靠近

【解析】

试题分析: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外界的物体在照相机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靠近鲜花。

考点: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23.凸透;会聚.

【解析】

试题分析:

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题意可知: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易引燃位于焦点处的树叶等。

所以不允许随便丢弃矿泉水瓶。

考点: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4.望远镜;放大镜.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考点:

望远镜

25.实;照相机.

【解析】

试题分析:

(1)平行光聚焦法测焦距即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是20cm.

(2)若将物体移至凸透镜50cm处,即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