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9416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必修二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2.docx

《必修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二2.docx

必修二2

必修二2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练习题集锦[管理员整理]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1、标志着中国农耕社会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是   

A均田制B初税亩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B)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有:

①出现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②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业结构产生变化,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4、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②鸦片战争前的明清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驰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6、明清时期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①双季稻得到大面积种植②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③棉花的广泛种植④丝织业的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7、下列关于明清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水稻的种植南北比较普遍B、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粮食产量减少,经济作物增多D、耕地面积日益缩小

8、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

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

9、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业资本活跃B.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C.纸币流通空前兴盛D.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10、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造成货币制度的变化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C、促进了城镇集市的发展D、促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1、(2005上海历史)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

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

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

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12.明代以白银为缴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业化

C使白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3.“(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工商业市镇兴起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对外贸易发达

14.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反映的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自然经济日趋瓦解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这一现象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商业资本异常活跃②私营手工业的显著发展③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④统治者大力扶植工商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明清时期,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采用契约纳租的方式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是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

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6、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之后你会首先考虑把这钱用来

A、广置田地B、放高利贷C、兴办手工作坊D、娶妻纳妾

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B、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8.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9、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10、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11、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

12、下列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区别的是

A、作坊规模很大

B、集中生产、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效率高

C、工匠有人身自由

D、资本持有者雇人从事商品生产

13、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形式有

①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②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的手工工场③苏州丝织业的“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④景德镇制瓷业雇佣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工资⑤景德镇制瓷业雇佣长工按年或季发工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三、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主要有

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B、增强了统一的物质力量

C、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D、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B、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D、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

4.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5、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影响有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④防范了外敌入侵和人民的反抗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

6、下图为乾隆帝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有关清

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

C、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

D、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7、清朝规定: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

”这是反映

A、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B、保护远洋渔业

C、加强对人民控制D、是禁海闭关政策

8、以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9.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主要是因为(  )

A“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的影响B明清政府对工商业的严格限制

C投资商业风险大D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

四、近代前夜的危机

1、中国在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

2、康乾盛世之际,孕育着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的因素有   

①统治者缺乏世界眼光,愚昧无知,固步自封

②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阻碍

③文化专制的影响和鄙薄科学技术的后果

④中国缺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必须的资本和市场网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五、非选择题

1.材料一(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市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

他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a重本抑木;b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a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b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清两朝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表现:

①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天工开物》介绍了30多种工农业生产技术。

双季稻的推广,玉米、番薯的引进,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标志着农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②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主导地位;③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广泛使用,商业发过。

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④“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实施,取消了人头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⑤国力日益强盛。

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明中期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其结果如何?

答:

新现象: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结果:

发展缓慢,没有取代传统的农耕经济。

 

(3)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迟滞,其具体的原因有哪些?

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答:

原因:

①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禁海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②统治阶级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阻碍社会进步;③统治阶级打击工商业,鄙视科学技术,厉行文化专制,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④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为开拓市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影响:

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封闭落后,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3.阅读以下材料(10分):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

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

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请回答:

①“中国传统经济”指什么?

(1分)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

(4分)

②导致“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分)

③你认为材料反映的现象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分)

答:

①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自然经济);(1分)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拥有部分土地;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分)

②原因: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2分)

③积极影响:

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改新等等。

(3分)

提示: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得分)答: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

“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

“(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答:

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      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答:

相同点:

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

不同点:

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3)      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

为什么?

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

不同。

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起阻碍作用。

(4)      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答: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概述这种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和后期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答:

战国时商鞅变法法令明确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明清政府都鼓励垦荒。

明政府垦荒归己,免除三年航向和赋税;清政府以督垦荒地的成绩,作为对地方官吏奖惩的标准。

清朝统治者在国内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几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重农,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这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其促进作用是主要的,但到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已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又有缓慢发展的情况下,再执行抑商政策显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成为主要方面。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年~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年~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年~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年~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

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怎样的特点?

(2分)

答:

明清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世纪至13世纪之间中国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的4项内容。

(4分)

答: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等(只要答对四项即可)(4分)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明清两代中国社会没有能够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

(4分)

答:

原因:

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实行闭关锁国;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4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引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引自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二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

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

(5分)

答:

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雇佣关系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5分)

答: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5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具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

答:

①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天工开物》介绍了30多种工农业生产技术。

双季稻的推广,玉米、番薯的引进,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标志着农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②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主导地位;③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广泛使用,商业发过。

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④“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实施,取消了人头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⑤国力日益强盛。

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关系?

答:

材料一是材料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出现的。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

为什么?

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造成什么影响?

答:

①不同。

②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③起阻碍作用。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答: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9、从康乾盛世到乾隆年间(1662—1796),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康乾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

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农业方面,引进了高产作物,粮食产量、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制瓷业等技艺日臻成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与市场联系紧密;商业方面,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4分)

 

(1)有人认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滑向衰世凄凉。

”此观点是否正确?

(2分)对比同一时期英国的有关情况,阐述你的理由。

(6分)

答:

观点正确。

(2分)

理由:

①政治上,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经济上,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的农耕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清朝轻视科学技术,厉行文化专制,统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迅速传播。

④对外关系上,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英国疯狂进行殖民扩张,开辟市场,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统治。

(6分)

(2)从中英两国的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

答:

启示:

①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能故步自封。

②必须坚持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

(3分)

10、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中期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分)其结果如何?

(2分)

答:

新现象: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分)

结果:

发展缓慢,没有取代传统的农耕经济。

(2分)

(2)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迟滞,其具体的原因有哪些?

(6分)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4分)

答:

原因:

①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禁海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②统治阶级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阻碍社会进步;③统治阶级打击工商业,鄙视科学技术,厉行文化专制,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④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为开拓市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6分)(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

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封闭落后,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4分)(言之有理即可)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

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一个玉器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

“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3)以上材料反映明朝的什么社会现象?

答: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