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76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操作系统试试题库经典版Word格式.docx

C>

A,文件管理程序B,中断处理程序

C,资源管理程序D,设备管理程序

12.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和资源共享.

A,多道程序设计B,中断处理

C,程序的并发执行D,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

13.<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14.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是<

D>

A,为了充分利用主存储器B,增强系统的交互能力

C,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D,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的等待时间

15.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CPU运行

B,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主存并行运行

C,程序段执行不是顺序的

D,同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进程

16.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

>

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对每一个算题,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比单道执行所需的时间可能要<

A,增加,减少B,增加,延长

C,减少,延长D,减少,减少

17.<

没有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

A,DOSB,UNIXC,WINDOWSD,OS/2

18.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

B>

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B,用户数越多

C,后备队列D,用户数越少

19.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A,CPU的利用率不高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D,以上都不是

20.在下列性质中,哪一个不是分时系统的特征.<

C>

A,交互性B,多路性C,成批性D,独占性

21.实时操作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C>

A,高吞吐率B,充分利用内存

C,快速响应D,减少系统开销

22.以下<

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内存管理B,中断处理C,文档编辑D,CPU调度

23.操作系统负责为方便用户管理计算机系统的<

A,程序B,文档资料C,资源D,进程

24.操作系统的基本职能是<

A.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的运行

B.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

C.提供方便的可视化编辑程序

D.提供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工具

25.将汇编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等价的目标程序的过程称为<

A.汇编B.解释C.编译D.连接

26.下面<

B>

不是计算机高级语言。

A.PASCALB.UNIXC.CD.BASIC

27.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

A>

A.操作系统B.文字处理系统

C.语言处理系统D.数据库管理系统

28.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是<

A.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达到充分发挥计算机资源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友好界面

B.对用户存储的文件进行管理,方便用户

C.执行用户键入的各类命令

D.为汉字操作系统提供运行的基础

29.<

D>

操作系统是工作站上的主流系统。

A.DOSB.UNIXC.VMSD.WINDOWS

30.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提高计算的可靠性

B.对硬件资源分配.控制.调度.回收

C.对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

D.实行多用户及分布式处理

31.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主要特点是〔B。

A、一个程序模块 

 

B、常驻内存

C、有头有尾的程序 

D、串行执行

3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

按功能特征的不同,可把操作系统分为[1]、[2]、[3]、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基本类型。

其中[1]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和效率,而[2]是一旦有处理请求和要求处理的数据时,CPU就应该立即处理该数据并将结果及时送回,例如[4]等。

供选择的答案:

[1]B[2]E[3]C

A、单用户系统B、批处理系统C、分时系统D、微机操作系统E、实时系统

[4]D

A、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B、办公自动化系统

C、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D、航空订票系统

33.以下〔C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内存管理B.中断处理C.文档编辑D.CPU调度

34.操作系统有多种类型:

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B;

允许多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A;

在C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响应;

在IBM-PC机上的操作系统称为D。

A:

批处理操作系统;

B:

分时操作系统;

C:

实时操作系统;

D:

微机操作系统;

E: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F:

分布式操作系统

35.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D是不正确的。

A."

B."

C."

D."

第二部分:

进程管理

1.进程和程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

A.前者为动态的,后者为静态的B.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

C.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D.前者分时使用CPU,后者独占CPU

2.进程在系统中是否存在的惟一标志是<

A.数据集合B.目标程序C.源程序D.进程控制块

3.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被分成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特权指令,它只允许<

使用.

A,操作员B,联机用户C,操作系统D,目标程序

4.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B,运行态变为等待态

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D,等待态变为就绪态

5.一作业进入内存后,则所属该作业的进程初始时处于<

状态.

A,运行B,等待C,就绪D,收容

6.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

段.

A,管理信息B,信息存储C,数据D,程序

7.我们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论述,正确的论述为D。

A对临界资源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

B只要能使程序并发执行,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对临界资源实现共享。

C为临界资源配上相应的设备控制块后,便能被共享。

D对临界资源,应采取互斥访问方式,来实现共享。

8.若系统中有五台绘图仪,有多个进程均需要使用两台,规定每个进程一次仅允许申请一台,则至多允许<

个进程参于竞争,而不会发生死锁.

A,5B,2C,3D,4

9.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A,进程释放资源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10.产生死锁的主要原因是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D

A.系统资源不足和系统中的进程太多

B.资源的独占性和系统中的进程太多

C.进程调度不当和资源的独占性

D.资源分配不当和系统资源不足

11.若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

A>

状态.

A.就绪B.等待C.运行D.完成

12.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种企业调度算法是〔C

A.优先级调度B.响应比高者优先

C.短作业优先D.先来先服务

13.CPU的调度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种,其中低级调度是指C调度。

A.作业B交换C进程D线程

14.在单处理器的多进程系统中,进程什么时候占用处理器和能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

A.进程相应的程序段的长度

B.进程总共需要运行时间多少

C.进程调度策略和进程自身D.进程完成什么功能

15.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

而产生死锁.

A.打印机B.磁带机C.磁盘D.CPU

16.通常不采用<

方法来解除死锁.

A.终止一个死锁进程B.终止所有死锁进程

C.从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

D.从非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

17.如果进程PA对信号量S执行P操作,则信号量S的值应<

A.加1B.减1C.等于0D.小于0

18.对于记录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P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C;

在执行V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B。

不变;

B:

加1;

减1;

D:

加指定数值;

E:

减指定数值。

19.在操作系统中引入"

进程"

概念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用户编程环境

B.描述程序动态执行过程的性质

C.使程序与计算过程一一对应

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

20.进程的动态,并发等特征是利用<

表现出来的.

A.进程控制块B.数据C.程序D.程序和数据

21.计算机系统产生死锁的根本原因是<

A.资源有限B.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C.系统中进程太多D.A和B

22.进程与程序之间有密切联系,但又是不同的概念.二者的一个本质区别是<

A.程序是静态概念,进程是动态概念

B.程序是动态概念,进程是静态概念

C.程序保存在文件中,进程存放在内存中

D.程序顺序执行,进程并发执行

23.进程和程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A。

A.前者为动态的,后者为静态的

B.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

C.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

D.前者分时使用CPU,后者独占CPU。

24.死锁预防是保证系统不进入死锁状态的静态策略,其解决方法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方法中破坏了"

循环等待"

条件的是<

A.银行家算法B.一次性分配策略

C.剥夺资源法D.资源有序分配法

25.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等待的事件已发生,例如,打印结束,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D。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

26.下述〔B不属于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

A.多道B.运行速度快

C.宏观上并行D.实际上多道程序是串插运行的

27.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A。

A.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

B.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

D.充分利用存储器

28.某个正在运行的进程,当所分配的时间片用完后,将其挂在〔C。

A.等待队列B.运行队列

C.就绪队列D.任意队列

29.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B,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B.用户数越多

C.后备队列D.用户数越少

30.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B。

A.先进先出调度算法B.优先数法

C.最短作业优先调度D.定时轮转法

31.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D。

A.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

B.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C.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

D.只能有惟一的进程控制块

32.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系统调用命令,它的特点是〔A。

A.执行时不可中断B.自己调用自己

C.可被外层调用D.功能强

33.原语是<

A、一条机器指令 

B、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C、一条特定指令 

D、中途能打断的指令

34.竞争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是〔A。

A.进程B.作业C.程序D.过程

35.在操作系统中,可以并行工作的基本单位是〔C。

A.作业B.程序C.进程D.过程

36.时间片轮转法进行进程调度是为了<

A.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

B.先来先服务

C.优先级较高的进程得到及时响应

D.需要cpu最短的进程先做

37.进程在系统中是否存在的唯一标志是〔D。

A.数据集合B.目标程序

C.源程序D.进程控制块

38.一个作业从提交给系统到该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称为〔A。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等待时间D运行时间

39.一作业8:

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

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C。

A.2 B.1 C.3

40.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从磁盘上读入数据,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

A. 

从就绪变为运行;

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

D.从阻塞变为就绪

41.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

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

B.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C.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

D.只能有惟一的进程控制块。

42.在一般操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调度是<

A.高级调度 

B.中级调度

C.作业调度 

D.进程调度

43.避免死锁的一个著名的算法是<

A.先入先出法;

B.银行家算法;

C.优先级算法;

D.资源按序分配法。

第三部分:

内存管理

1.〔D实现了段式、页式两种存储方式的优势互补。

A.请求分页管理 

B.可变式分区管理

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

2.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3.〔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

4.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内存空间利用率〔A。

A.降低B.提高C.得以改善D.不影响

5.分区管理方式中,当内存碎片容量大于某一作业所申请的内存容量时,〔C。

A、可以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

B、不可以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

C、拼接后,可以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

D、一定能够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

6.在回收内存时可能出现下述四种情况:

<

1>

释放区与插入点前一分区F1相邻接,此时应C;

2>

释放区与插入点的后一分区F2相邻接,此时应D;

3>

释放区不与F1和F2相邻接,此时应A。

为回收区建立一分区表项,填上分区的大下和始址;

以F1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且不做任何改变;

以F1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修改新表项的大小;

以F2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大小和始址。

以F2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始址。

7.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B中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D中进行的。

编译过程B:

装入过程

修改过程D:

执行过程

8.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案中,若某用户空间为16个页面,页长1KB,现有页表如下,则逻辑地址0A1F<

H>

所对应的物理地址为<

01

15

23

37

42

A.0E1F<

B.031F<

C.0A1F<

D.021F<

9.在段式存储管理中,一个段是一个<

区域.

A.定长的连续B.不定长的连续

C.定长的不连续D.不定长的不连续

10.外存上存放的数据<

A.CPU可直接访问B.CPU不可访问

C.是高速缓冲器中的信息

D.必须在访问前先装入内存

11.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在执行中允许<

将其移动.

A,用户有条件地B,用户无条件地

C,操作系统有条件地D,操作系统无条件地

12.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

完成的.

A,硬件B,地址转换程序

C,用户程序D,装入程序

13.通常,采用紧缩法消除内存碎片的存储管理技术是<

A.固定分区法B.动态分区法

C.可重定位分区法D.对换技术

14.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

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

15.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A。

A重定位B逻辑变换

C地址交换D进程创建

16.〔C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分区D.段页式

17.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D。

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或地址映射

18.逻辑地址就是<

A、用户地址B、相对地址

C、物理地址 

D、绝对地址

第四部分:

文件管理

1.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D来保证按名存取的安全。

A、重名翻译机构B、建立索引表

C、建立指针D、多级目录结构

2.使用绝对路径名访问文件是从〔开始按目录结构访问某个文件。

A.当前目录B.用户主目录C.根目录D.父目录

3.目录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

A.某一文件存放的数据信息

B.某一文件的文件目录

C.该目录中所有数据文件目录

D.该目录中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目录

4.由字符序列组成,文件内的信息不再划分结构,这是指〔。

A.流式文件B.记录式文件

C.顺序文件D.有序文件

5.按逻辑结构可把文件分为E和F两类。

读,写文件;

只读文件;

索引文件;

链式文件;

记录式文件;

F:

流式文件。

6.逻辑文件是〔B的文件组织形式。

A.在外部设备上B.从用户观点看

C.虚拟存储D.目录

7.对于一个文件的访问,常由共同限制。

A.用户访问权限和文件属性

B.用户访问权限和文件优先级

C.优先级和文件属性

D.文件属性和口令

8.在树型目录结构中,对某文件的首次访问通常都采用C,文件被打开后,对文件的访问采用D。

文件符号名;

从根目录开始的路径名;

从当前目录开始的路径名;

用户文件描述符

9.使用文件之前必须先文件。

A.命名B.打开C.建立D.备份

10.文件系统最基本的目标是A,它主要是通过目录管理功能实现的,文件系统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标是D。

按名存取;

文件共享;

文件保护;

提高对文件的存取速度;

提高I/O速度;

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11.如果文件系统中有两个文件重名,不应采用〔。

A.一级目录结构B.树型目录结构

C.二级目录结构D.A和C

12.外存〔如磁盘上存放的程序和数据〔B。

A.可由CPU 

B.必须在CPU访问之前移入内存

C.是必须由文件系统管理的

D.必须由进程调度程序管理

13.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

来保证按名存取的安全.

A,重名翻译机构B,建立索引表

C,建立指针D,多级目录结构

14.在Linux中,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C。

A线型结构B二维结构

C树型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15.目录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D。

A.某一文件存放的数据信息

B.某一个文件的文件目录

C.该目录中所有数据文件目录

D.该目录中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目录

16.在文件系统中,用户通过〔C来访问文件。

A文件类型B文件结构

C文件名D文件属性

设备管理

1.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

A.物理设备名B.逻辑设备名

C.虚拟设备名D.设备牌号

2.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是由<

完成.

A.程序设计语言B.编译系统

C.操作系统D.标准库程序

3.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

时间.

A.寻找B.延迟C.传送D.启动

4.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

分配.

A.独占B.共享C.虚拟D.物理

5.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

完成的.

A.用户程序B.编译程序

C.设备驱动程序D.设备分配程序

6.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A.并行技术B.通道技术

C.缓冲技术D.虚存技术

7.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C。

A.改善用户编程环境B.提高CPU的处理速度

C.提高CPU和设备之间的并行程度

D.实现与设备无关性

8.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的能力。

A.串行操作 

B.控制操作

C.重执操作D.并行操作

9.操作系统采用缓冲技术,能够减少对CPU的〔A次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A.中断B.访问C.控制D.依赖

10.I/O设备是指<

A.外部设备。

它负责与计算机的外部世界通信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I/O设备包括:

I/O接口,设备控制器,I/O设备,I/O设备驱动程序

B.I/O系统,它负责与计算机的外部世界通信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C.负责与计算机的外部世界通信用的硬件和软件设备

D.完成计算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即输入.输出设备

11.对打印机进行I/O控制时,通常采用B方式;

对硬盘的I/O控制采用C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B:

中断驱动

DMAD:

通道

12.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外部设备和[1],设备按照信息的传递特性可分为[2]和[3]。

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时,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4]。

[1]:

A、提高CPU利用率 

B、提供接口

C、方便用户 

D、实现虚拟设备

[2]:

A、块设备B、存储设备 

C、独立设备 

D、虚拟设备

[3]:

A、共享设备B、输入输出设备 

C、系统设备D、字符设备

[4]:

A、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B、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

C、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

D、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

13.通道是一种〔。

A.I/O端口B.数据通道

C.I/O专用处理机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