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87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历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气体和液体状态方程的研究

1911

W.维恩

热辐射定律的导出和研究

1912

N.G.达伦

瑞典

发明点燃航标灯和浮标灯的瓦斯自动调节器

1913

H.K.昂尼斯

在低温下研究物质的性质并制成液态氦

1914

M.V.劳厄

发现伦琴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既用于决定X射线的波长又证明了晶体的原子点阵结构

1915

W.H.布拉格

用伦琴射线分析晶体结构

W.L.布拉格

1917

C.G.巴克拉

发现标识元素的次级伦琴辐射

1918

M.V.普朗克

研究辐射的量子理论,发现基本量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解释了电磁辐射的经验定律

1919

J.斯塔克

发现阴极射线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原子光谱线在电场中的分裂

1920

C.E.吉洛姆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在精密仪器中的应用

1921

A.爱因斯坦

对现物理方面的贡献,特别是阐明光电效应的定律

1922

N.玻尔

丹麦

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提出他的原子

结构模型

1923

R.A.密立根

研究元电荷和光电效应,通过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

1924

K.M.G.西格班

伦琴射线光谱学方面的发现和研究

1925

J.弗兰克

发现电子撞击原子时出现的规律性

G.L.赫兹

1926

J.B.佩林

研究物质分裂结构,并发现沉积作用的平衡

1927

A.H.康普顿

发现康普顿效应

C.T.R.威尔孙

发明用云雾室观察带电粒子,使带电粒子的轧迹变为可见

1928

O.W.里查孙

热离子现象的研究,并发现里查孙定律

1929

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0

C.V.拉曼

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1932

W.海森堡

创立量子力学,并导致氢的同素异形的发现

1933

E.薛定谔

奥地利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

P.A.M.狄立克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并预言正电子的存在

1935

J.查德威克

发现中子

1936

V.F赫斯

发现宇宙射线

C.D.安德孙

发现正电子

1937

J.P.汤姆孙

通过实验发现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现象

C.J.戴维孙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38

E.费米

发现新放射性元素和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

1939

F.O.劳伦斯

研制回旋加速器以及利用它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1943

O.斯特恩

测定质子磁矩

1944

I.I.拉比

用共振方法测量原子核的磁性

1945

W.泡利

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6

P.W.布里奇曼

研制高压装置并创立了高压物理

1947

E.V.阿普顿

发现电离层中反射无线电波的阿普顿层

1948

P.M.S.布莱克特

改进威尔孙云雾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发现

1949

汤川秀树

日本

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

1950

C.F.鲍威尔

研究核过程的摄影法并发现介子

1951

J.D.科克罗夫特

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开展原子核

E.T.S.瓦尔顿

爱尔兰

蜕变的研究

1952

E.M.珀塞尔

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的发展及有关的发现

F.布洛赫

1953

F.塞尔尼克

论证相衬法,特别是研制相差显微镜

1954

M.玻恩

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W.W.G.玻特

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辐射

1955

P.库什

精密测定电子磁矩

W.E.拉姆

发现氢光谱的精细结构

1956

W.肖克莱

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

W.H.布拉顿

J.巴丁

1957

李政道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

杨振宁

1958

P.A.切连柯夫

前苏联

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物质中传递时放出蓝光的现象)

I.M.弗兰克

I.Y.塔姆

1959

E.萨克雷

发现反质子

O.张伯伦

1960

D.A.格拉塞尔

发明气泡室

1961

R.霍夫斯塔特

由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结构

R.L.穆斯堡

研究r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和发现穆斯堡效应

1962

L.D.朗道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理论,特别是液氦的研究

1963

E.P.维格纳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和应用对称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贡献

M.G.迈耶

发现原子核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原子核的长周期和其它幻数性质的问题

J.H.D.詹森

1964

C.H.汤斯

在量子电子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导致了根据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原理构成振荡器和放大器

N.G.巴索夫

用于产生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

A.M.普洛霍罗夫

在量子电子学中的研究工作导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制作

1965

R.P.费曼

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

J.S.施温格

朝永振一郎

1966

A.卡斯特莱

发现并发展光学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级的贡献

1967

H.A.贝特

恒星能量的产生方面的理论

1968

L.W.阿尔瓦雷斯

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的贡献,特别是通过发展氢气泡室和数据分析技术而发现许多共振态

1969

M.盖尔曼

关于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发现,提出“夸克”粒子理论

1970

H.O.G.阿尔文

磁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并在等离子体物理中找到广泛应用

L.E.F.尼尔

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的基本研究和发现,这在固体物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971

D.加波

全息摄影术的发明及发展

1972

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

L.N.库珀

J.R.斯莱弗

1973

B.D.约瑟夫森

关于固体中隧道现象的发现,从理论上预言了超导电流能够通过隧道阻挡层(即约瑟夫森效应)

江崎岭于奈

从实验上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I.迦埃弗

从实验上发现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1974

M.赖尔

研究射电天文学,尤其是孔径综合技术方面的创造与发展

A.赫威期

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在发现脉冲星方面起决定性角色

1975

A.N.玻尔

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与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核结构理论

B.R.莫特尔孙

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

L.J.雷恩瓦特

1976

B.里克特

分别独立地发现了新粒子J/Ψ,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

丁肇中

1977

P.W.安德孙

对晶态与非晶态固体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的理论研究,提出“固态”物理理论

J.H.范弗莱克

对磁性与不规则系统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研究

N.F.莫特

1978

A.A.彭齐亚斯

3K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

R.W.威尔孙

P.L.卡皮查

建成液化氮的新装置,证实氮亚超流低温物理学

1979

S.L.格拉肖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

S.温伯格

A.L.萨拉姆

巴基斯坦

1980

J.W.克罗宁

CP不对称性的发现

V.L.菲奇

1981

N.布洛姆伯根

激光光谱学与非线性光学的研究

A.L.肖洛

K.M.瑟巴

高分辨电子能谱的研究

1982

K.威尔孙

关于相变的临界现象

1983

S.钱德拉塞卡尔

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的理论研究

W.福勒

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

1984

C.鲁比亚

由于他们的努力导致了中间玻色子的发现

S.范德梅尔

1985

K.V.克利青

量子霍耳效应

1986

E.鲁斯卡

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1架电子显微镜

G.宾尼

瑞士

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

H.罗雷尔

1987

J.G.柏诺兹

发现新的超导材料

K.A.穆勒

1988

L.M.莱德曼

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μ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

M.施瓦茨

J.斯坦伯格

1989

N.F.拉姆齐

发明原子铯钟及提出氢微波激射技术

W.保罗

创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达到能极其精确地研究一个电子或离子

H.G.德梅尔特

1990

J.杰罗姆

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

H.肯德尔

R.泰勒

加拿大

1991

P.G.德燃纳

液晶基础研究

1992

J.夏帕克

对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

1993

J.泰勒

发现一对脉冲星,质量为两个太阳的质量,而直径仅10-30km,故引力场极强,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

L.赫尔斯

1994

C.沙尔

发展中子散射技术

B.布罗克豪斯

1995

M.L.珀尔

珀尔及其合作者发现了τ轻子雷恩斯与C.考温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他们在轻子研究方面的先驱性工作,为建立轻子-夸克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图像做出了重大贡献

F.雷恩斯

1996

戴维.李

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

奥谢罗夫

R.C.里查森

1997

朱棣文

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

K.塔诺季

菲利浦斯

1998

劳克林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斯特默

崔琦

1999

H.霍夫特

 

M.韦尔特曼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1--1930)

范特霍夫(JacobusHendricusVan'

Hoff)荷兰人(1852--1911)

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所发现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了研免利用该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起源.

1902

埃米尔·

费雷(Emil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埃米尔·

费雷,德国化学家,是一九O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实验室砷明.”

1903

阿列纽斯(SvanteAugustArrhenius)瑞典人(1859——1927)

在生物化学领域,阿列纽所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他发表了《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并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阿列纽斯是当时公认的科学巨匠,为发展科学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为海外会员,同时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大卫奖章和化学学会的法拉第奖章.

1904

威廉·

拉姆赛(WilliamRamsay)英国人(1852--1916)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成廉·

拉姆赛爵士.他与物理学家瑞利等合作,发现了六种惰性气体:

氯、氖、员、氮、试和氨.由于他发现了这些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荣获了一九O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5

阿道夫·

冯·

贝耶尔(AsolfvonBaeyer)德国人(1835--1917)

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结构的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

贝耶尔,一八三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柏林一个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家庭.

1906

亨利·

莫瓦桑(Henri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亨利·

莫瓦桑发现氛元素分析法,发明人造钻石和电气弧光炉,并于一九O六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大化学家.

1907

爱德华·

毕希纳(EduardBuchner)德国人(1860--1917)

爱德华·

毕希纳,德国著名化学家.由于发现无细胞发酵,于一九O七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1908

欧内斯特·

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一八七一年八月三十日,在远离新西兰文化中心的泉林衬边,在一所小木房里,詹姆斯夫妇的第四个孩子铤生了.达就是后来在揭示原子奥秘方面板出卓越贡献,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的英国原子核物理学家欧内斯待·

卢瑟福.

1909

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Ostwald)德国人(1853--1932)

奥斯特瓦尔德所到之处,总要燃起科学探索的埔熊烈火.他在莱比锡大学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研究工作.由于他从很多方顶研究了催化过程,顺利地完成了使氨发生氧化提取氧化氮的研究工作,它为氨的合成创造了条件.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一领域中的成就得到世界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由于在催化研究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率方面功绩卓著,一九O九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0

奥托·

瓦拉赫(OttoWallach)德国人(1847--1931)

一八八九年,瓦拉荔出任哥丁根大学化学研究院院长,其间,他继续对获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九O九年写成了《菇和樟脑》一书,总结了他一生对于醋类化学的研究成果.一九一O年,瓦拉赫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1

玛丽·

居里(MarieS.Curie)法籍波兰人(1867--1934)

玛丽.居里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质;

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玛丽·

届里面强地战斗了一年又一年,头上的白发一天天增多了,本来就消瘦的面容更清瘦了,可恩她却乐此不疲,决心“不虚度一生.”她写了许多著名论文,完成了由镭盐分析出金属镭的精细实验.一九O七年,她提炼出纯氯化镭,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一九一O年,她提炼出纯镭元素,并测出锗元素的各种特性,完成了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正是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一九一一年,她再次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2

维克多·

格林尼亚(VictorGrignard)法国人(1871--1935)

提起维克多·

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格氏试剂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无论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和化学虫著作都有着关于格林尼亚教授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

1913

保尔·

萨巴蒂埃(PaulSabatier)法国人(1854--1941)

西奥多·

理查兹(TheodoreWilliamRichards)美国人(1868--1928)

著名的有机催化专家保尔·

萨巴蒂埃于一八五四年十一月五日生于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他是当地一所著名师范学院物理系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了巴黎,在有机合成创始人柏里勒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金属硫化物的研究.由于虚心好学他长进很快.二十四岁时,就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这在十九世纪末叶的法国,是很少见的.他曾被誉为“娃娃博士”.

成廉·

理查兹是美国著名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曾多次获得奖章和各国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理查兹对科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对原子量进行了精确的测定,因此获得了一九一四年诺贝尔化学奖金.1914

阿尔弗雷德·

维尔纳(AlfredWerner)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为了解释钴氨络合物中氯的不同行为,维尔纳又提出把络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的理论.内界是由中心离子与周围紧密结合的配位体组成的,例如内界中的氯离子和氨分子与钴紧密结合,不易解离,因而其中的氯离子不被硝酸银沉淀,其中的纪在加热时也不易释放,而外界的氯离子则容易解离,所以可被硝酸银沉淀.维尔纳的理论不仅正确地解释了实验事实,扩展了原子价的概念,还提出了配位体的异构现象,为立体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他的理论一发表,使得到了化学界的极高的评价,并因此而荣获一九一三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5

理查德·

威尔斯泰特(RichardWillstatter)德国人(1872--1942)

经过二十年的艰苦研究,威尔斯泰特阐明了在绿叶细胞中以三比一的量存在的叶绿素a及b,都是镁的络合物.他因此而获得一九一五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 

1918

弗里茨·

哈伯(FritzHaber)德国人(1868--1934)

提到农业上的化肥,几乎每个人都可说出它们的某些名称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等.但是你可知道,这些化肥是用什么制造的,它们的诞生经历过多么漫长的曲折的道路?

又有哪些科学家曾为此奋斗不息?

这里介绍的,就是曾为化肥的诞生做出重要贡献并获得诽贝尔化学奖金的科学家弗里茨·

哈伯,他是德国自修成才的化学家.

1919 

1920

瓦尔特·

能斯脱(WaltherNernst)德国人(1864--1941)

热力学的基础是三个定律,即热力学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其中热力学的第三定律就是由德国卓越的物理化学家能斯脱所阐明,他因此而获得一九二O年诺贝尔化学奖.

1921

弗雷德里克·

索迪(FREDERICKSODDY)英国人(男)(1877-1956)

一九二一年,由于对放射性物质和同位素的研究,索迪荣获了这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以后备种荣誉接因而来,但他并不以为然,仍一如继往,埋头于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2

弗朗西斯·

威廉.阿斯顿(FRANCISWILLIANAston)英国人男(1877-1945)

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仪素,和发现原子结构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而获得了一九二二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3

普端格(FRITZPREGL)奥地利人(1869-1930)

普瑞格的微量分析法,正是由于普瑞格的这一杰出贡献,他荣获了一九二三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4 

空 

1925

理查德·

席格蒙迪(RichardZsigmondy)德国人(1865-1929)

就在他逝世的前四电因为他毕生在胶体化学研究上有卓越贡献及发明了超显微镜,而荣获了一九二五年度的话贝尔化学奖金.

1926

西奥多.斯维德伯格(TheodorSvedberg)瑞典人(1884-1971)

他专门研究胶体化学,发明了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他的这项发明使他成了举世仰慕的科学家.

1927

海因里希·

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魏兰德是一位以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而闻名于世的德国化学家,井于一九二七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8

温道斯(Adolf.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他曾经因为研究一族固辞和它们与维生素的关系,并发现维生素D,而获得192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29

阿瑟·

哈登(ArthurHarden)英国人(1865——1940)

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von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哈登在发酵机理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由于在酶化学上的杰出贡献,奥伊勒一歇尔乎与阿瑟”哈登一道获得了一九二九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0

汉斯·

菲舍尔(Hans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他完成了对人造血红素品的研制.他在一九三O年到一九三二年期间,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全部叶绿素的结构,并且证实了叶绿素和血红素之间在化学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叶绿素和血红素的活性核心部是由卟啉构成的.

1931

卡尔·

波斯(CarlBosch)德国人(1874—1940)

弗里镕里希·

贝吉乌斯(FriedrichBergius)德国人(1884--1949)

对改革合成氨工业体系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一九三一年诺贝尔化学

著名高压力化学的开创者为现代化学工业特别是高压力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