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05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docx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上课讲义

 2002年12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ec.,2002第25卷 第6期   JournalofShanxi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Vol.25 No.6【教育学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侯怀银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

摘 要:

本文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进行了具有实证性质的考察和研究。

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段;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以“中国化”年的发展,教育学的主要学科都已在中国形成,。

的形成时间进行了考察。

:

1000-5935(200206-0001-06

  据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中

国教育学自身的发展逻辑,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以引进为主要特征的初现阶段(1901年~1915年

  1901~191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最后10年,是西学东渐的一个高潮,也是中国主要从日本引进教育学的阶段。

从1901年到“五四”运动前(约到1915年左右,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典型地呈现出引进性。

作为学科,教育学对中国来讲是外来的,而不是内发的。

外来学科在一个国家的传播,不仅仅取决于这一学科本身,同时还要受到特定社会背景和传统文化背景的制约。

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不可能脱离中国社会发展的广阔的历史背景。

它虽然直接表现在学术上,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教育学在中国被引进与中国的现代化属

收稿日期:

2002-08-18

后发的外生型有关,也与西方文化在近代的传播先物质、制度后观念有关,而师范教育的兴起则为引进提供了直接需要。

随着师范学校的兴办,设置教育学类课程成为必然。

师范学校也就成为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重要载体。

师范教育的兴起不仅为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提供了基本的需要,而且促进了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制度化。

国人从1901年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学。

最早引进的是学校卫生学、学校管理法,而不是作为一门学

[1]

科的教育学。

教育学在这个阶段的引进的主要特点是引进时盲目认同,无组织、无选择地引进,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

表现出过分强调实用性,译述上较为肤浅、粗糙,形成了片面追求短期效果的急功近利的倾向。

在这个阶段,引进教育学被视为当务之急,几乎成了全部工作的中心。

第一,从具体学科的引进来看,这一阶段所引进的学科主要有学校卫生学、学校管理法、教授学、教授法、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教育学史、儿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AA010129

作者简介:

侯怀银(1963-,男,山西平遥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院长,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

学等方面的研究。

1

童教育。

第二,教育学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引进性。

引进是国人的主要任务。

20世纪上半叶共引进了245本①,而这一阶段就引进了118本,除7本因年代不详外,占整个引进数的48.2%,几乎占引进数的一半。

学校管理法、学校卫生学、教育学史就是在这个阶段全部引进的;教育学共引进了47本,占该学科引进总数的85.5%,绝大部分在这个阶段引进;教授法28本,占该学科引进总数的54.9%;教授学3本,占该学科引进总数的42、9%;

教授法、教育史、学校管理法、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

法数字相同、教授学、学校卫生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史。

很显然,教育学、教授法、教育史、学校管理法、教育行政引进数最多,而这些学科也正是当时师范学校中的课程。

教育学的引进基本上被局限在师范教育范围内,引进的学科与学校工作直接相关。

教育学科基本是应开设课程之需而设,学科著作多

[2]

为师范教育课程用书,由教员自己解决。

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最初目的就是为师范学校教学服务。

随着教育学的引进,国人开始了编写教育学教材的尝试。

请看下表:

教育史14本,占该学科引进总数的56%。

第三,从各学科的引进数来看,依次为教育学、

表一 20世纪上半叶国人撰写的教育学著作、教材、讲义书目统计表

1901年~1914年

1915年~1926年

1517

1927年~1949年

167112211421414523

29311728

12121

36146661132

5115

年代不详

3合 计

5211693743169981241241351712513

教育学教授法教育通论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学校卫生特殊教育初等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成人教育教育统计学农村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中等教育教育原理

183111

本文引进和撰写书目的统计,主要根据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

书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中心等藏书编制,另外参考了以下材料《直隶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邵爽秋编订、彭仁山增订.增订教育论文索引[M].上海:

民智书局,1932;平心.全国总书目[M].北平:

生活书店,1936;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2卷上册[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81;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书局图书总目[M].北京:

中华书局,1987;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教育、体育[M].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等等。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的撰写书目,还参考了以下材料:

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3;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等等。

2

1901年~1914年1915年~1926年

2

1927年~1949年

54582214528301436

年代不详合 计

7

课程论中国教育史教育测验西洋教育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乡村教育教育概论幼稚教育民众教育比较教育教育测验与统计教育伦理学教育科学研究大学教育教育卫生学教育研究法教育科学纲要德育原理教学论教育生物学电化教育合 计

291

937421

41422

59123320929

62331

3616391819131132

21

1317113

13

1123

3

18322

112

10953979756

  由上表可见,约从1903年开始,在教育学、教授

法、中国教育史、教育行政、学校管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国人已开始了自编教材的尝试,约编写了29本,占编写总数的3.8%。

但编写数大大少于引进数,少89本。

引进的本数相当于编写数的4.1倍。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中国教育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称之为“以引进为主要特征的初现阶段”。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确定出在出版物中这一阶段出现的国人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或教材、讲义:

冯世德《实用教育学》:

《大陆》,1903年,第3、4、5、6、8、9、

10、11、12期。

上海图书馆藏。

谢荫昌著《社会教育》: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明书局1913年版。

张学年《家庭教育学》:

《湖南教育杂志》,1913年6月15日,第2年第10期。

俞庆恩著《:

学校卫生讲义》,上海江苏教育会1915年版。

以中国教育学者编写的第一本著作或教材、讲义为标志,我们可初步确定出这些学科在中国的最

早形成时间: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1903年、教授法(1903年、教育通论(1907年、学校管理(1909年、教育行政(1912年、社会教育(1913年、家庭教育学(1913年、学校卫生(1915年。

  二 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1915年~1927年

  从日本引进教育学,加快了中国学习西方教育

3

朱孔文编《教授法通论》:

时中学社1903年版。

云窝《教育通论》:

《江苏》,1907年,第3、4、6、9、10期。

蒋维乔著《学校管理法》:

1909年。

袁希洛编《教育行政数日谈》:

1912年版(出版者不详,

学的进程,但转道日本而不从学科发源地直接吸取西方教育学,显然对上一阶段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有影响,不利于国人对西方教育学的真正理解和选择吸收。

1915年以后,为辛亥革命补思想启蒙课的新文

育、师范教育、乡村教育、比较教育、教育测验与统计、德育原理、教育生物学等学科的建设上,特别表现在教育学、教授法(教学法这两门学科的建设上。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确定出在出版物中这一阶段出现的国人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或教材、讲义:

周维城著《特别教育》:

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

杨鄂联编《初等教育》:

南京高师附属小学、第一女师附属小学1922年印。

舒新城编《教育心理学纲要》:

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张秉洁、胡国钰编《:

教育测量》,北京高等师范1922年版。

常道直《成人教育论》:

《教育杂志》,1922年,第14卷第8号。

薛鸿志著《教育统计学大纲》:

高等师范编译部1922年版。

:

年版。

:

1923年版。

(1923年在江苏全省师范:

化运动潮涌而至。

“五四”运动倡导的新文化新教育,使中国教育第一次全方位放眼世界寻求新发展。

中国教育界开始以比较健全的开放心态,关注世界各发达国家教育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

人们认识到西学东渐以来的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的真精神相差甚远“,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而不是东洋的呼声,成为时代的强音。

中国教育界经过明辨择善,把教育改革的参照重心由日本转向美国。

在国内掀起一股学习美国教育的热潮。

与此相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也由日本转向美国。

国人开始了主要从美国引进教育学的历程,并开始把中国教育学的建设作为主要任务。

这一阶段共引进40本,(论、教育史、,又开始了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教育实验法、教育原理等新学科的引进。

教育学在这一阶段的引进有了与上一阶段不同的特点,不仅已能结合中国的实际,适

当进行选择,而且开始了从欧美(主要从美国直接引进的历程,引进更为迅速、全面并开始为教育研究服务。

在主要从美国引进教育学的同时,国人重视了教育学在中国的建设。

这一阶段教育学的引进数和编写数分别为40本、109本。

编写数比引进数多69本,编写数相当于引进数的2.7倍,编写数远远超过引进数。

这充分说明国人已开始特别重视教育学在中国的建设。

这种建设主要表现在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教授法(教学法、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卫生、特殊教育、初等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成人教育、教育统计学、农村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中等教育、教育原理、课程论、中国教育史、教育测验、西洋教育史、职业教

[3]

廖世承编《中等教育》:

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余家菊著《教育原理》:

中华书局1925年版。

余家菊《:

课程论》《中华教育界》,1925年,第19卷第9期。

①黄绍箕、柳诒徵著《中国教育史》:

1925年版。

华超编《教育测验纲要》:

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王诲初著《西洋教育小史》:

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庄泽宣著《职业教育概论》:

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余家菊著《师范教育》:

中华书局1926年9月版。

喻汉烈编《乡村教育》:

商务印书馆1927年6月版。

以中国教育学者编写的第一本著作或教材、讲义为标志,我们可初步确定出的这些学科在中国的

最早形成时间:

特别教育(1916年、初等教育(1922

教育心理学(1922年、教育测量(1922年、成年、

人教育(1922年、教育统计学(1922年、农村教育(1923年、教育哲学(1923年、教育社会学(1923年、中等教育(1924年、教育原理(1925年、课程论(1925年、中国教育史(1925年、教育测验(1925年、西洋教育史(1926年、职业教育(1926年、师范教育(1926年、乡村教育(1927年。

然而,这种建设毕竟是初步的,30门学科中编

(3)个性体现该书由黄绍箕起意并拟就提纲、柳诒徵1908年开始续写,1910年5月完成,约在1925~1927年出版。

参见杜成宪.中国教

育史学九十年[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10.但按公开出版的时间,最早的中国教育史版本应是;李步青.教育史[M].北京:

中华书局,1915.该书用文言体写成,虽未冠以“中国教育史”之名,但从其内容来看,实为中国教育史著作。

该书分绪论、我国海禁前之教育、清季教育及民国学制等四章。

在这之前,还有一本教育史著作,即杨游.教育史[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13.但为中外教育史。

分两编。

第一编,中国教育史、日本教育史;第二编为西洋教育史。

4

写数超过5本的才有6门学科。

所编写的著作或教材大多为模仿之作。

国人主要以美国为镜像进行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国人不仅主要模仿美国初建了教育学、教学法、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中等教育、教育心理学、课程论等学科,而且在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上也对美国进行了模仿。

这种模仿同时还表现在学科内容上。

如王炽昌

虽然调查显示我们的创意计划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各种如“漂亮女生”和“碧芝”等连锁饰品店在不久的将来将对我们的创意小屋会产生很大的威胁。

(中华书局1922年版,教育部审定编辑的《教育学》为新师范教育学教科书。

该书分绪论、教育之目的、儿童、课程、教学、训育、美育、养护、教师、学校10章,在体系上是东西洋融合之作,但在内容上明

标题:

大学生究竟难在哪?

—创业要迈五道坎2004年3月23日和需要。

当时的《教育杂志》明确提出该杂志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在“介绍外国教育文化的理论和实际”的同时“,创造独立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自出心

[5]

裁的去创造一种适合国情的新理论和方法”。

教育

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总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缺乏在商业统计、会计,理财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也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

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

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缺乏;学中国化被明确提出。

教育学中国化显然主要是针对进口教育学现象提出的一个口号,但教育学中国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学问题,它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受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化影响的结果,更是教育中国化进程向教育学的召唤,而教育研究的展开为教育学中国化确立了初步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国人仍继续重视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

共约引进80本。

除教育学、教授学、教学法、教育史、教育行政、儿童教育、比较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等学科外,、教育测量、教育、、、教育环境。

精明的商家不失时机地打出“自己的饰品自己做”、“DIY(DoItYourself)饰品、真我个性”的广告,推出“自制饰品”服务,吸引了不少喜欢标新立异、走在潮流前端的年轻女孩,成为上海的时尚消费市场。

其市场现状特点具体表现为:

而且进一步扩大了视野,除继续以美国为主进行引进外,注意了对苏联、德国等国教育学的引进。

译著比例呈减少趋势。

从这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来看,共引进80本,占50年间整个引进总数的32.4%。

而1901~1927年158本,占引进总数的64.5%(年代不详者7本,占总数的2.9%。

可见,这一阶段占引进总数的1/3稍强,教育学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引进主要是在前两个阶段完成的。

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直接受抗日战争的影响,救亡图存的任务更为艰巨;另一方同也因从30年代始,不少学者已经在引进的基础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教育学著作、教材和讲义的编写上。

进行中国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建设,已成为30年代后中国教育学者的主要任务。

二、资料网址:

可见,当美国教育学在中国盛行之时,一些学者就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教育的特殊性和个性,开始注重本国教育实际和儿童的特点,试图站在中国自身的立场上,以更扎实的功力和深沉思考,进行中国教育学的独立建设。

(4)创新能力薄弱从教育学著作、教材和讲义的引进和编写的比较可见,1901年~1915年,引进数比编写数多89本,多4.1倍,而从1915年后,编写数就开始高于引进数,在1915~1926年高出69本,而到1927~1949年编写数比引进数高于459本。

从编写数来看,1901~1926年两个阶段的编写数共138本,而1927

显受杜威影响。

该书的编辑大意中说“:

教育思想于近今有日新之趋势,本书本现代民本主义、试验主义、及自动主义而编辑。

”“大部分取材于杜威、桑代克、密勒三氏之学说。

”首先,对于教育的理解,采纳了杜威的意见。

认为“教育之意义,自来有预备、启发、陶冶诸说,而以近时之生长说较为完善,依生长说而论,则教育一义,,,;,书中列有“,;儿童之本能;;儿童的差异及原因。

模仿成为教育学在这一阶段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通过模仿,教育学在中国得到初建。

  三 以“中国化”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1927

年~1949年

(一)DIY手工艺品的“多样化”  模仿是国人进行中国教育学建设必经的一步。

从引进走向模仿,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已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但仅仅局限于模仿,教育学在中国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

从1927年开始,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以“中国化”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

针对外来教育学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舒新城、庄泽宣、邱椿、姜琦、罗廷光等学者开始试图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探索适合教育学的发展道路。

诚如当时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现在中国教育界还有一些的觉悟,觉悟的是:

中国的教育必须是中国的,必须是中国教育者自己研究出来的,深闭固拒固然是不可能的,东抄西袭也是徒劳而无功。

所以现在国内研究教育的人,尤其是在欧美日本习过教育的留学生,他们研究教育的工作渐渐踏实了,他们高瞻远瞩的眼光也渐渐回顾到本国民族性的优点和劣点,以及本国社会一般民众的实况和需要

[4]了。

”在这里,实际上已提出了中国教育的民族化

与此同时,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对大学生创业采取了政策倾斜:

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但此项优惠不适用于建筑、娱乐和广告等行业。

问题,要求中国教育的研究必须考虑本民族的特点~1949年的编写数达539本,比前两个阶段多近4

5

2003年,全年商品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倍。

显然,在这个阶段,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已把精力主要放在中国自身的教育学学科建设上,自编教育学教材达到高潮。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确定出在出版物中这一阶段出现的国人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或教材、讲义:

庄泽宣著《教育概论》中华书局1928年4月版。

:

张宗麟著《幼稚教育概论》中华书局1928年7月版。

:

汤茂如著《民众教育概论纲目》:

1929年版。

常导之编著《比较教育》中华书局1930年版。

:

廖世承编《新中华教育测验与统计》中华书局1932年:

版。

丘景尼编《教育伦理学》世界书局1932年版。

:

罗廷光著《教育科学研究大纲》中华书局1932年版。

:

孟宪承著《大学教育》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

史襄哉著《教育卫生学》中华书局1933年版。

:

朱智贤著《教育研究法》正中书局1934年版。

:

罗廷光编《教育科学纲要》中华书局1935年版。

:

吴俊升著《德育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

罗廷光《教学通论》中华书局1940年版。

:

张粟原著《教育生物学》文化供应社1947年版。

:

舒新城编《电化教育讲话》中华书局1948年版。

:

(1935年、德育原理(1935年、教学论(1940年、教育生物学(1947年、电化教育(1948年。

由以上三个阶段可见,引进、模仿与中国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三条基本主线。

教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发展的基本轨迹就是在引进的基础上日趋中国化。

以国人发表、编写或出版的教育学教材、著作和讲义为标志,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先后形成了教育学、教授法(后改为教学法、教育通论、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学校卫生、特别教育、初等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成人教育、教育统计学、农村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中等教育、教育原理、课程论、中国教育史、教育测验、西洋教育史、职业教育概论、师范教育、乡村教育、幼稚教育、民众教育、比较教育、教育测验与统计、教育伦理学、教育研究、大学教育、教育卫生学、教育研究法、教育科学、德育原理、教育生物学和电化教育等学科。

教育学的主要学科都已在中国形成,并初步建立起了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1,(12:

64-69.[2]金林祥.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上海:

以中国教育学者编写的第一本著作或教材、讲义为标志,我们可初步确定出的这些学科在中国的最早形成时间:

教育概论(1928年、幼稚教育(1928年、民众教育(1929年、比较教育(1930年、教育(1932年、(1932年、测验与统计教育伦理学教育科学研究(1932年、大学教育(1932年、教育卫生学(1933年、教育研究法(1934年、教育科学纲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2.[3]陈独秀.近代西洋教育———在南开学校演讲[J].新青年,1917,(5:

21.[4]刘天予.我们应当自反的一个重要问题[J].现代教育,1929,(1:

26.[5]何炳松.本杂志的使命[J].教育杂志,1934,(1:

1.APreliminaryStudyoftheBasicDevelopmentalCourseoftheChinesePedagogyintheFirstHofthe20thCenturyalfHOUHuai-yin(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Shan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