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37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x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定,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

310055

英文名:

StudyofContemporarySocialism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选修课

前置课: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

后置课:

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学

学分:

2

课时:

34学时

主讲教师:

胡连生

选定教材:

胡连生、杨玲著:

《社会主义界说-——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反思》,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课程概述:

本课主要讲述:

本课主要对当代三大社会主义流派:

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进行介绍、分析和研究,讲授重点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具体讲授内容是:

1、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正确认识;3、战后苏东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走向垮台的原因;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晚年失误的教训;5、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之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6、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社会主义发展简介;7、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发展演变及其评析;8、“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发展演变及其评析;9、瑞典的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实质;10、战后民族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民族社会主义的流派、主张,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向。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基本情况,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挫折和和曲折发展进程,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具有世界眼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的比较方法。

在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比较中,认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中借鉴什么,防止什么。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1、运用实证教学法。

考虑到多数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各国的情况了解较少,本课将选取大量真实客观的资料介绍给学生,使之对当代社会主义有所了解,并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来认识社会主义。

2、运用比较教学法。

为使本课更生动、更具现实针对性,本课将把传统社会主义、当代国外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比较研究,使学生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及其基本经验认识的更清楚,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有更深刻的认识。

3、师生互动教学法。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大量真实客观的资料后,将组织学生深入研讨,对探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以启发和积极引导。

4、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导言

教学要求:

通过导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重点掌握为什么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怎样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对当代社会主义有一个总体上的概要的了解。

教学内容:

一、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发展的。

只有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才能更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实事求是地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分析当代社会主义,是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要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探索社会主义的今后走向及其发展道路,不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对当代社会主义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不懂得当代社会主义,就无法真正懂得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析法。

将传统社会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进行比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比较;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与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比较。

2、实证分析法。

本课将选取大量客观真实而且较新的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思考题:

1、为什么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时分配:

3课时

第一章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

重点掌握列宁晚年提出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在列宁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内容:

一、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第一,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第二、利用市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第三,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第四,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第五、利用个人利益驱动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第六,通过发展个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二、反腐倡廉的不懈努力

第一、反对腐败,态度坚决。

我们面前的三大敌人是:

㈠共产党员的狂妄自大。

㈡文盲。

㈢贪污受贿。

第二,惩治腐败,严刑峻法。

共产党员犯罪应加倍严厉地惩办,对贪污受贿行为应实行严刑峻法。

第三,防止腐败,重在监管。

以检查敦促廉政,以监督保证廉政,以勤政强化廉政

三、临终前的继续求索

第一,文明的合作社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这种合作企业既是私人企业,又是集体企业。

第二,用厉行节约的办法发展大机器工业。

第三,“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真正途径,新经济政策就是我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四、遗憾的结局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同各种反对派的斗争中成为苏共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提出了一套与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相悖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推行了一套与新经济政策完全不同的经济、政治体制。

凭借强权,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统,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体制成了社会主义的模式,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因此被封尘。

思考题:

1、列宁晚年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何没有在苏联得以延续和贯彻?

课时分配:

3课时

第二章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基本特征、曾经有过的历史作用。

重点掌握两点:

一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

二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要正确认识斯大林社会主义历史作用和弊端。

教学内容:

一、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过程。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

实行纯粹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惜牺牲农业和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

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过程。

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实行一党制,以党代政,斯大林个人高度集权,实行至上而下的单向性权力制约,实行干部终身任职制度,个人崇拜严重,实行人治,破坏法治。

三、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

斯大林模式坚持了公有制、坚持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斯大林模式并没有充分地显示出社会主义应有的优越性,斯大林模式只是特殊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选择,斯大林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思考题:

1、试述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

2、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课时分配:

6课时

第三章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赫鲁晓夫得改革及其夭折的经验教训。

了解当代社会主义各国在对待斯大林模式问题上的分歧和争执,了解勃列日涅夫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和强化,进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日益僵化,深刻认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垮掉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内容:

一、观点各异,对社会主义认识不一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的历史功绩:

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进行了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的勇敢尝试,“秘密报告”存在的问题。

赫鲁晓夫的改革,改革的中途夭折。

社会主义各国对斯大林模式的不同认识,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认识。

东欧的改革尝试,改革的收效甚微。

二、彷徨徘徊,失去了发展社会主义的良机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彷徨徘徊、裹足不前。

勃列日涅夫维护、强化斯大林模式,同斯大林的经济体制比较,勃列日涅夫时期有四个基本没改变:

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的发展战略没有改变,单一公有制经济的格局没有变,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变,以行政强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调节手段没有变。

强化斯大林模式的后果是经济体制的僵化。

勃列日涅夫扼杀东欧的改革尝试,使整个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走进死路。

三、经济衰弱,传统社会主义走入困境

苏联的经济成就以严重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为代价,经济成就已成强弩之末,经济问题积重难返。

戈尔巴乔夫受新自由主义影响,变改革为改制:

政治上推行三权分立,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搞政治多元化,经济上推行休克疗法,500天计划,苏联因此解体。

作为苏联卫星国的东欧各国随之垮掉。

思考题:

1、赫鲁晓夫得改革为何中途夭折?

2、勃列日涅夫是怎样维护和强化斯大林模式的?

3、简要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课时分配:

6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了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正确性及其深远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主观主义、唯意志论盛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状况,束缚生产力发展;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形式;使人民处于普遍贫穷之中。

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评价是: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消灭贫穷共同富裕;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不断发展生产力;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了社会主义应有的经济体制: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

全方位的开放;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特色:

坚持务实性、创新性;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邓小平理论科学解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外部环境、祖国统一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生产力获得巨大的解放,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民经济总量、科技竞争能力、生产制造能力、金融实力、国际影响力等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已经进入总体小康社会的水平,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考题:

1、邓小平为何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3、简述邓小平理论初步地、科学地解答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课时分配:

3课时

第五章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

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越南的革新社会主义

1988年以来,越南进行社会主义的革新,革新的主要内容,革新的实质,革新取得的成就。

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理论,革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革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中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比较。

二、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992年以来,古巴社会主义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古巴党和人民以坚强的意志顶住压力,战胜困难,古巴在改革中走出困境,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卡斯特罗的社会主义理论,卡斯特罗对改革的认识。

三、朝鲜的主体社会主义

朝鲜主体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基本理论观点。

在主体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朝鲜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朝鲜经济社会发展曾经遇到的困难。

金正日的改革尝试,改革的初步成果,朝鲜主体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有待思索的问题。

四、老挝的社会主义发展情况

老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历史条件,老挝推行社会主义的基本做法,现行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老挝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状况,人民对现行制度的认同。

纵向比较,老挝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思考题:

1、为什么在苏东剧变的大背景下,古巴的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垮掉,反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进行社会主义革新后,越南取得了哪些经济成就?

3、简述金正日推行的马铃薯战略对朝鲜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课时分配:

3课时

第六章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基本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影响及其实质。

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从学习中发现一些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教学内容: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发展与演变

第二国际的产生,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背叛,社会民主党的破产。

二战中社会民主党的反法西斯立场,战后社会民主党的复兴。

战后社会民主党纷纷上台执政,社会民主党的派别:

北欧派、中欧派、南欧派。

第三条道路的出现。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通过议会斗争,获得议会多数,获得政治权力,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利用执政地位,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体制内变革,推行混合经济模式、建立福利国家、实行劳资合作与劳资共决,政府干预经济,反对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反对计划经济体制。

主张实行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制,反对一党制和高度集权体制。

三、民主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

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各国长时间执政。

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60多年,推行了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的共同富裕。

西欧其他国家社会民主党通过长期执政,促成了福利国家的建立,劳资共同决定制度的推行,混合经济模式的形成,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高了劳动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社会民主党促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大量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四、第三条道路

1980年代以来,民主社会主义遇到的挑战,福利国家的危机。

第三条道路的提出,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第三条道路的实质,第三条道路在英国的实践,第三条道路在英国、瑞典获得的成功。

第三条道路在法国、德国的实践,在法国、德国遇到的巨大阻力。

对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评析。

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展望。

思考题:

1、什么是第三条道路,它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简述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

3、简述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课时分配:

6课时

第七章民族社会主义

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社会主义的由来、派别、基本主张和民族社会主义的实质。

认清民族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复杂性,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民族社会主义的由来、发展与基本特征

20世纪60--7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奴役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走上独立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做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选择或打出了社会主义的旗帜。

民族社会主义各国的共同特征是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统治。

二、民族社会主义的流派及其施政方针

坦桑尼亚的村社社会主义受中国社会主义影响较大,基本特征是要在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村社基础上搞社会主义。

埃及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受苏联社会主义影响较大,基本特征是要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指导下搞社会主义。

赞比亚的民主社会主义受西欧、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较大,认为社会主义的要义是自由、民主、人权。

以色列的吉布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三、民族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

苏东垮掉后,民族社会主义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

多数坚持民族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接受西欧、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作法,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少数坚持民族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接受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理论,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作法,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搞社会主义。

思考题:

1、简述村社社会主义?

2、简述民族社会主义的主要派别及其基本主张?

课时分配:

3课时

附录:

参考书目

⑴肖枫: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

⑵顾海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⑶蒲国良: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⑷李会滨:

《社会主义:

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⑸徐觉哉:

《社会主义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⑹赵永清: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⑺裘援平:

《当代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⑻顾俊礼主编:

《福利国家论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⑼向文华:

《斯堪地那维亚民主社会主义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⑽金重远:

《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上海出版社1997年版。

⑾吴江:

《社会主义足本主义沟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⑿黄宗良: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⒀陆南全:

《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执笔人:

胡连生2006年5月14日

审定人:

年月日

院(系、部负责人: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