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411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docx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

 

项目名称:

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

所在院部:

农学院

专业年级:

13级农学四班

联系电话:

批准日期: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四日

 

小麦高产创建方案

1、品种选择及高产创建田种植管理计划

1、品种选择:

山农29。

高产田是指肥水栽培条件好,常年单产较高的麦田。

高产田选用的良种必须能解决高产与抗倒、高产与抗病、高产与早熟、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要相应地解决上述矛盾,高产田选用的良种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产量三要素协调。

高产田667平方米成穗数应适宜,一般要求品种分蘖力中等,分蘖健壮,成穗率高(50%),667平方米穗数40万--45万,穗粒数较多(30—45粒),千粒重较高,且稳定(40—50克)。

(2)株高适中。

秆高不耐肥水,易倒伏;秆过矮,叶片丛生通风透光不好,易滋生病害,后期早衰。

最好选用中矮秆(75—80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弹性好、抗倒伏的品种。

(3)抗耐性好。

对本麦区主要病虫害抗耐性好。

不同麦区病虫害不同,一般高产田良种应抗耐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等。

较早熟,抗后期干热风,不早衰、熟相好。

总之,高产选用良种应具有高产潜力大、耐肥、抗倒、抗耐主要病虫害、较早熟、熟相较佳、稳产性较优的特性。

2、创建田种植管理计划。

(1)抓好播种环节: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并进行耙压,播后进行镇压。

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2)适期播种:

10月7号-10月12号。

早播会形成旺苗,小麦早发早衰;晚播,冬前营养体小,光合产物少,根系生长发育差,分蘖少,不能形成壮苗。

(3)要求的积温:

550-650℃。

6叶1心,单株分蘖5-7个,次生根7-10条。

(4)做好种子处理:

拌辛硫磷。

因多数麦田只旋耕不深翻,秸秆还田后病虫草害增加,如遇暖冬,气温下降缓慢,易导致冬前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加重。

(5)播种量:

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8-12万基本苗。

(6)适墒播种: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80%。

适墒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确保适墒播种。

(7)提高播种质量:

宽幅精播:

8cm。

适当扩大畦宽,以2.5~3.0m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cm,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采用等行距种植,平均行距一般定在21~23cm为宜,最大为25cm。

2、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级具体实施计划

1、合理施肥

(1)施基肥,使苗齐均壮,促分蘖次生根生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

(2)拔节期追肥,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生长协调,主攻穗数,兼顾穗大,粒多。

(3)开花期到灌浆期追肥,防止早衰,主攻粒多,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氮肥和钾肥分期施用基肥和追肥比例分别为3:

7、5:

5,精施硫肥和磷肥,磷肥施用量为210kgP2O5/hm2。

小麦亩产预测600kg,总需氮16kg、需五氧化二磷7.5kg、需五氧化二钾7.5kg、需硫4kg。

(5)每亩增施硫酸锌1.5kg,硼砂1kg。

2、冬前及冬季管理

(1)时间:

出苗~越冬~返青

(2)生育特点:

生根、长叶、分蘖

(3)主攻方向:

苗全苗均、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壮苗抗冻;为春季小麦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4)主要措施:

a.查苗补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这是确保苗全苗均的第一个环节。

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的地块,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b.划锄镇压:

镇压可破碎坷垃,使小麦根系与土壤密接,有利于根系健壮生长,减少土壤蒸发。

划锄可切断表层毛细管,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有利于壮苗的形成。

若播后遇雨,应适时划锄1~2次,若播后一直没有降水发生,则应在三叶后镇压1次,并配以浅划锄。

c.化学除草:

小麦3叶后幼苗期(11月中下旬)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

双子叶杂草:

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单子叶杂草:

每亩用3%世玛乳油30ml,加水30kg稀释喷防。

d.灌溉越冬水:

播种期;越冬前;拔节期;开花期定期进行灌溉。

e.预防病虫害:

小麦抽穗后喷施一次混合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调查测定项目及具体实施计划

1、试验田基础地理测定

施底肥前,按5点取样法,取0-20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2、生育期调查

认真记载攻关田进入各生育期的具体时间,包括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期。

3、调查各生育期群体变化

于小麦四叶期定苗,调查记载基本苗数量;于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调查小麦田间总茎数。

4、调查各生育期个体发展状况

如小麦单株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数;干物质积累状况。

5、调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

分别于开花后0、7、14、21、28、35d,取麦穗20粒,放到烘箱中70度烘干,脱粒并测定千粒重。

6、小麦生育后期调查产量构成因素

测定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成熟期收获2平方米,脱粒称重测产,进行田间估产。

7、测小麦关键生育期旗叶光合特性

测定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开花后0、10、20、30d,旗叶光合速率,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

小麦高产试验方案

1、立项依据

1、项目的意义

本方案主要通过探究施用氮肥比例、分期钾肥及二者双效控制下对小麦高产影响,通过减少氮肥基肥的施用量,加大追肥比例,及分期施用钾肥,来解决生产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品质不优,产量不高的问题。

2、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高产田存在一定的高产潜力,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土壤耕层浅、肥力低、易伏倒、成穗少等问题。

传统栽培中氮肥全部底施或底施比例过大,底追比例为1:

0或7:

3,造成生产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品质不优,产量不高的问题。

传统栽培钾肥全部底施,不利于提高了生育中后期供钾强度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含量比值,不利于改善淀粉品质,增加产量。

2、项目实施方案级实施计划

1、研究内容

(1)研究氮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分别为1:

0、5:

5、3:

7时,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研究分期施用钾肥和一次施用钾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研究氮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不同和分期施用钾肥双效控制下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

2、实验设计

试验以山农29号玉米为实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六个处理,分别为:

氮肥基肥/追肥1:

0+钾肥基肥/追肥1:

0;氮肥基肥/追肥1:

0+钾肥基肥/追肥5:

5;氮肥基肥/追肥5:

5+钾肥基肥/追肥1:

0;氮肥基肥/追肥5:

5+钾肥基肥/追肥5:

5;氮肥基肥/追肥3:

7+钾肥基肥/追肥1:

0;氮肥基肥/追肥3:

7+钾肥基肥/追肥5:

5,试验设3个重复。

种植密度宽幅精播:

8cm。

其中氮肥为尿素,钾肥为氯化钾。

基肥于播种期施用,追肥于拔节期和开花期后施用。

小麦亩产预测600kg,总需氮16kg、需五氧化二磷7.5kg、需五氧化二钾7.5kg、需硫4kg。

注:

(1)中1:

0、5:

5、3:

7表示氮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表

(2)中1:

0表示一次施用钾肥,5:

5表示分期施用钾肥;对照为正常施肥比例,和高产田的一样。

表(3)表示基肥追肥施用量,单位为千克。

试验田种植图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杂交田

1:

0

1:

0

1:

0

1:

0

5:

5

5:

5

5:

5

5:

5

3:

7

3:

7

3:

7

3:

7

高产田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杂交田

1:

0

1:

0

5:

5

5:

5

1:

0

1:

0

5:

5

5:

5

1:

0

1:

0

5:

5

5:

5

高产田

(2)

 

(3)

基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尿素

0.425

0.425

0.425

0.85

0.85

0.85

0.85

0.425

0.425

0.425

0.425

0.225

0.225

0.225

0.225

0.425

0.425

0.425

硫酸锌

0.19

0.19

0.19

0.38

0.38

0.19

0.19

0.38

0.38

0.19

0.19

0.38

0.38

0.19

0.19

0.19

0.19

0.19

磷酸二钾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追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尿素

0.425

0.425

0.425

0

0

0

0

0.425

0.425

0.425

0.425

0.595

0.595

0.595

0.595

0.425

0.425

0.425

硫酸锌

0.19

0.19

0.19

0

0

0.19

0.19

0

0

0.19

0.19

0

0

0.19

0.19

0.19

0.19

0.19

磷酸二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测定项目与方法

(1)试验田基础地理测定。

施底肥前,按5点取样法,取0-20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2)生育期调查。

认真记载攻关田进入各生育期的具体时间,包括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期。

(3)调查各生育期群体变化。

于小麦四叶期定苗,调查记载基本苗数量;于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调查小麦田间总茎数。

(4)调查各生育期个体发展状况。

如小麦单株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数;干物质积累状况。

(5)调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

分别于开花后0、7、14、21、28、35d,取麦穗20粒,放到烘箱中70度烘干,脱粒并测定千粒重。

(6)小麦生育后期调查产量构成因素。

测定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成熟期收获2平方米,脱粒称重测产,进行田间估产。

(7)测小麦关键生育期旗叶光合速率。

测定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开花后0、10、20、30d,旗叶光合速率。

3、可行性分析

本实验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实验方案、技术路线可行,操作简单。

种子、化肥、实验工具等都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提供,翻土耕地灌溉都在老师的带领下统一进行。

经过我们大量查阅资料,及课程学习,对本实验与较深的理解,老师也非常支持大家勇于创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

3、预期成果

1、探明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对小麦高产的影响,氮肥的基肥和追肥比为3:

7的小麦高产且品质优良,分期施用钾肥利于小麦高产,提高质量。

2、找到小麦高产且高质量的最合理的氮肥和钾肥施用方法。

4、本项目特点与创新之处

本实验研究的是氮肥的基肥追肥不同施用比例与分期施用钾肥对小麦高产的影响,且将两者结合起来探究双效控制对小麦高产高品质的影响,相对于单一氮素施用量对作物影响的实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本实验研究内容与现阶段本科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相联,如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与肥料学等,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又能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