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6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0年5月

一、选择题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明太祖

3、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其中心是(   )

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

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

5、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唐玄宗B、唐太宗C、隋文帝D、武则天

6、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

7、唐代陶瓷业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B、白瓷C、青瓷D、景德镇瓷器

8、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9、唐代大诗人杜甫被人们称为(   )

A、诗仙B、诗王C、诗祖D、诗圣

10、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

A、天竺B、新罗C、波斯D、日本

1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

12、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起义

13、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B、外戚夺取政权

C、大将发动兵变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1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A、战争频繁B、双方和平共处

C、时战时和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15、决定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事件是(   )

A、南宋的建立B、郾城大捷

C、宋金和议D、岳飞被害

16、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B、西夏C、金D、元

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的(   )

A、中原地区B、浙江地区C、云贵地区D、四川地区

18、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

A、杭州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19、经济重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

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元朝

20、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安西都护府

21、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

A、元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2、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

A、秦朝B、隋朝C、元朝D、宋朝

23、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

24、元朝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B、窝阔台C、忽必烈D、阿保机

25、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6、历史上元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B、行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

27、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

A、中书省B、行省C、宣政院D、御史台

28、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当时称台湾为(   )

A、中都B、琉球C、流求D、夷洲

29、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

30、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声声慢》B、《资治通鉴》C、《念奴娇》D、《窦娥冤》

31、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诗B、词C、曲D、小说

32、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

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33、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

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重阳节B、元旦C、元宵节D、中秋

34、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

A、陶渊明B、王昭君C、李清照D、辛弃疾

35、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

二、综合题

36、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行,杭州将运河文化展现给世界,令参加G20杭州峰会的记者们感叹:

大运河中流淌的就是中华千年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评价?

 

(2)材料二中的“涿郡”“余杭”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

A、灌溉B、泄洪C、运输D、饮水

(4)该水利工程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有什么历史作用?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了隋朝大运河,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605年——610年,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其在位时的残暴统治,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因此有人认为隋朝是因大运河灭亡。

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有关历史的内容。

3、【答案】B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隋朝大运河不经过长安。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A项权臣当道和C项土地兼并严重都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D项隋末农民起义是隋炀帝暴政的结果。

隋炀帝的暴政引发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因此,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5、【答案】A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诗句中的“开元全盛日”可知是开元盛世时期。

A项唐玄宗的年号是开元,他统治前期,唐朝达到极盛时期,与题干相符;B项唐太宗年号是贞观,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成为“贞观之治”,与题干不符;C项隋文帝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成为“开皇之治”,与题干不符;D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清明景象被称为有“贞观遗风”,与题干不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相关知识。

6、【答案】D

【考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曾经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魏征。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征。

7、【答案】A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三彩。

8、【答案】A

【考点】辉煌的隋唐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诗人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河的壮丽诗篇。

人们称他为“诗仙”。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李白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考点】辉煌的隋唐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杜甫。

10、【答案】D

【考点】对外友好往来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余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来华,。

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后,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

因此只有选项符D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日本相关的知识点。

11、【答案】B

【考点】对外友好往来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12、【答案】C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出现的安史之乱的史实。

13、【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所以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的认识。

14、【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辽、西夏之间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故A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闭关锁国指的是对外政策,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民族关系,故D说法错误。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15、【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ABD都发生在宋金对峙之前,排除ABD,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宋与金的议和。

16、【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签订双方是南宋和金。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故答案选择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

17、【答案】D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纸币的出现。

18、【答案】C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兴起于北宋时期,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到明朝时以生产青花瓷而出名。

ABD和瓷都无关,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景德镇的有关知识。

19、【答案】C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为C。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0、【答案】A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BC是元朝设立,D是唐朝设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状况。

21、【答案】A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元朝,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建立,唐朝是唐太祖李渊建立,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

B、C、D三个都是汉族建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

22、【答案】D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首先抓住关键词“由分裂走向大统一”。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秦朝是结束了我国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局面走向统一;隋朝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走向统一;元朝时结束了两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走向统一;北宋时我国并立政权有辽、西夏、大理等;南宋时我国并立政权有金、西夏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3、【答案】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铁木真统一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修筑长城的是秦始皇,开发江南和成吉思汗无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点评】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

24、【答案】C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年号为元。

故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相关知识。

25、【答案】C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

宋朝没有统一全国,AD的疆域不如元朝辽阔。

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有关知识。

26、【答案】D

【考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琉球。

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中书省属于元朝的中央机构,B是元朝的地方机构,C是管辖西藏的机构。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的史实。

27、【答案】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上创置行省制度。

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

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

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

28、【答案】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的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琉球。

中都是北京,夷洲是三国时期对台湾的称呼,流求是隋朝对台湾的称呼。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的史实。

29、【答案】B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娱乐生活得到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为表演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消费的享受娱乐项目异军突起。

瓦子形成的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在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不断发展壮大,市民生活丰富起来,他们的休闲娱乐场所就逐渐形成规模,故选B。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娱乐生活得到认识,。

30、【答案】D

【考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这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活力,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A的作者是李清照;B的作者司马光;C的作者苏轼。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曲。

31、【答案】B

【考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在文学上主要是词的繁荣。

A是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C是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D是明清的主要文学形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认识。

32、【答案】D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瓦子”是北宋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还有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ABC时期未出现瓦子,故此题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繁荣等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33、【答案】B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伴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中秋节、元宵节、元旦等节日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最受重视的节日是是元旦,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34、【答案】C

【考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在文学上主要是词的繁荣。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以清新著称,感情真挚。

A是东晋的历史人物,B是西汉的历史人物,D是南宋的词人。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认识。

35、【答案】B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据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所以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综合题

36、【答案】

(1)大运河。

(2)涿郡:

北京;余杭:

杭州。

(3)C

(4)隋炀帝。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和材料二的“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则材料评价的是隋朝大运河。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涿郡是今北京,余杭是今杭州。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体现出隋朝大运河的运输作用。

故选C。

(4)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大运河。

(2)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

(4)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37、【答案】

(1)僧人:

玄奘。

学府:

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2)事件:

鉴真东渡。

贡献:

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考点】对外友好往来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僧人是玄奘。

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他编撰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物产、习俗等,这是玄奘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

(2)前一问根据材料二中“鉴真”“奈良城”可知,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鉴真东渡;后一问根据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一,唐风洋溢奈良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的贡献在于:

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玄奘。

(2)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