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708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

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C.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D.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

【答案】D

【解析】材料“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表明宗法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

B项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

C项不是本质,排除。

依据材料可知,诸侯王开始称王,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需要掌握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史料出处

 史料引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

《左传•宣公十一年》

“楚子县陈”

《左传•仲尼弟子列传》

“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争霸与兼并战争,故 A 项错误;

“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楚子 县陈”和“郡兵”反映出地方的政治制度既有分封制,又有郡县制,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故 B 项正确;

“楚子县陈”无法体现与周天子的君臣关系的瓦解,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统一的趋势,故 D 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新旧制度的转变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解体,新的政治制度雏形也开始出现。

本题考查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是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但也是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社会正处于向大统一的封建国家转变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要能综合地体会其变化的过程。

3.唐玄宗时,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堂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皇帝的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通过,并且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

据此可知(  )

A.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B.政事堂的权力高于皇权

C.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D.中书门下统领六部百官

【答案】C

【解析】唐玄宗时期,最高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故 A、B 两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皇权此时受到政事堂的制约,故C项正确;

结合材料不能得出政事堂可以统领六部百官的结论,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唐玄宗时,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堂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皇帝的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通过,并且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以经商为业的人口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C.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统治者始终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A排除;

材料中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经济的发展,而非阻碍,所以B正确,C错误;

D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商业的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以经商为业的人口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考查了宋朝商业的发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降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刑部职能得以强化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雇工维权意识增强D.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雇工是劳务输出者,因此案件数量增加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雇工人数的增加,进而推论出人地矛盾的突出,故B项正确。

刑部职能一直存在,不能说明得到强化,故A项错误。

表中案件可能控方是地主,也可能是长工或短工,但无分类统计,故C项错误。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需要掌握清朝农业面临的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清朝农业面临的问题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这一主张(  )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意之所在”、“意在于”等信息说明王阳明突出“意”,即人的意识的作用,故D项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重宋明理学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7.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衰退严重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财政问题得到解决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衰退严重,故A项错误;

工商杂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结果,清政府此时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B项错误;

虽然晚清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政府仍然面临严峻的财政问题,故C项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8.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纾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

材料反映出商会(  )

A.主导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B.解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障碍

C.践行了“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D.履行了基层政经一体化组织的职能

【答案】C

【解析】天津商会的作为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而非主导,故A项错误;

商会的成立一定程度能够减轻民族工业发展阻碍,而不能解决,故B项错误;

天津商会的作为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故C项正确;

商会为民间组织,而非政治组织,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商纷,纾商困,救商急,恤商难”“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9.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

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D.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国人意识到海运的优势及发展海运事业的重要作用,本质上反映了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故选:

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侧重于考查的是晚清时期国人的领土意识。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10.《申报》的报道称:

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

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

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D.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答案】D

【解析】新闻报道也可以作为研究史料,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

只要掌握充分史料,年代久远的历史真相也能还原,故B项错误。

新闻报道受阶级立场、利益立足点、史料占有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可以与其他证据互证,具有一定的价值,故C项说法错误。

材料中《申报》从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却是从日本国家利益出发,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排日”的学生暴动,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故D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

需要掌握史料立场不同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立场不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长征的胜利结束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遵义会议的召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评论的是遵义会议,故D项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时,毛泽东还未取得领导权,故 AC项错误。

长征的胜利结束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故B项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

需要掌握遵义会议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遵义会议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

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

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

B.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C.国民党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D.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答案】D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而非国民党军队,故 B、C 项错误,排除;

根据材料“据统计到 1940 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 100 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可知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力量,故D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抗战时期国共抗战的史实。

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团结抵御外敌入侵的结果,特别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本题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也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13.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

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抵御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 年,国民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使经济发展迎来一个黄金时期,这些计划和议案无疑起到管理和干预经济的作用,A项正确。

这些措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中所给的时间不符,错误。

题干中的内容看不出是针对经济结构,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4.“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这体现了(  )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C.“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D.“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答案】B

【解析】材料的主要信息是要清除国内的帝国主义势力,这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侧重于考查的是政策的解读。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这表明(  )

A.“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落实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的“全国”“十五年内都可以受高等教育”,并结合 1958 年背景知识,可知是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故B项正确;

A是1956年,排除;

C是1957年,排除;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全国”“十五年内”和题干时间。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粮食供给严重困难的原因。

16.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

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  )

A.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

B.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C.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

D.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从 1985 年至 1989 年我国物价浮动较大,这一变化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市场对物价变化的影响作用。

故选:

C。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侧重于考查的是体制改革的影响。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我要 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这说明苏格拉底(  )

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8.“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罗马法未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罗马法推动了其生产方式的改变

C.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D.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错误;

根据材料“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可知,罗马法没有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故 B 项错误;

根据材料“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可知,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故 C 项正确;

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维护的是奴隶社会私有制,而近代西方法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其本质不一致,故 D 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

根据这种观点,19世纪英国在对埃及、澳大利亚、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最先开始建设的项目可能是(  )

A.交通设施B.水利设施C.教育制度D.议会制度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与之联系最密切的是交通设施,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英国殖民扩张。

需要掌握影响英国殖民扩张的因素。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影响英国殖民扩张的因素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影响英国殖民扩张的因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20.“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

”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

A.重视工商业的发展B.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注重经济立法活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反映的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较大幅度削减关税,是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故B项正确;

A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C与题意相悖,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

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21.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了更有强度的经济管制,但被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宪。

罗斯福采取增加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等方式施压,最终扫清了新政实施的司法障碍。

该事件说明(  )

A.总统权力高于联邦法院B.三权分立体制动摇

C.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D.联邦法院无法制约总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彼此制衡,故AD错误;

材料表明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性改变,故C项正确,B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罗斯福采取了更有强度的经济管制,但被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宪。

罗斯福采取增加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等方式施压,最终扫清了新政实施的司法障碍”。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2.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

此漫画最适合用来说明(  )

A.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问题B.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

C.苏联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D.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

【答案】A

【解析】观察漫画可知,其主题是“不平衡”,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时代片面发展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故A项正确。

B项表述不符合漫画主题,排除。

斯大林时代的经济体制初期起了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相对比较公平,故C项错误。

斯大林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符合史实,但不合漫画主旨,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需要掌握斯大林时代工业化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斯大林时代工业化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时代工业化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  )

A.美国进入以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

B.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

C.分权制衡原则得到一以贯之

D.政府大规模缩减民众福利

【答案】B

【解析】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依据题干“1961年”可知,处于冷战时期,依据题干“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