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845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

扶余县得胜镇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地点

扶余县得胜镇行政区域内

5、项目主要建设范围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建设项目位于扶余县得胜镇境内,主要有湿地保护区建设及小城镇建设项目。

6、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其中:

得胜镇湿地保护区投资8.2亿元;得胜镇小城镇化建设投资8亿元。

7、项目建设背景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建设项目位于扶余县东北部,北距松花江南岸约6㎞,东部距拉林河西岸5㎞,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0ˊ57〞至125°39ˊ56〞,北纬45°17ˊ37〞至45°24ˊ02〞,湿地保护面积3068公顷,湿地内有一历史文物古迹,即“大金得胜陀颂碑”,此碑是金代第五帝室宗完颜雍,为纪念其祖父金代开国元勋金太祖完颜阿古打反辽获胜而立于公元1185年(金大定25年),距今已有823年历史,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观赏及科学价值,196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保护单位,1998年确定为国家级别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湿地内“三清宫”是道观,为道教圣地,“三山寺”是寺院,为佛教圣地,均为深厚的历史宗教文化资源。

8、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限为5年,即2009-2013年。

二、主要经济指标

根据湿地资源分布、功能区划建设情况等,确定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设计指标

备注

1

功能区划分

hm2

1.1

湿地保护区

hm2

648.9

占总面积的18.92%

1.2

湿地恢复重建区

hm2

459.0

占总面积的13.43%

1.3

湿地功能展示区

hm2

936.9

占总面积的27.41%

1.4

湿地休闲区

hm2

673.9

占总面积的19.71%

1.5

生态控制区

hm2

321.0

占总面积的9.39%

1.6

管理服务区

hm2

28.7

占总面积的0.84%

1.7

得胜镇小城镇建设区

hm2

350

占总面积的10.24%

2

劳动定员

150

3

总投资

亿元

16.2

3.1

湿地保护区建设

亿元

3.7

占总投资的22.83%

3.2

景点工程建设

亿元

1.3

占总投资的8.02%

3.3

动植物景观工程建设

亿元

0.8

占总投资的4.9%

3.4

管理服务设施建设

亿元

1.2

占总投资的7.4%

3.5

科研监测设备建设

亿元

0.2

占总投资的1.2%

3.6

宣教工程建设

亿元

0.4

占总投资的2.4%

3.7

湿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亿元

0.4

占总投资的2.4%

3.8

得胜镇道路改造工程

亿元

2.2

占总投资的13.58%

3.9

得胜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亿元

1.8

占总投资的11.11%

3.10

得胜镇仿古一条街

亿元

0.5

占总投资的3.08%

3.11

得胜镇医院

亿元

0.3

占总投资的1.85%

3.12

得胜镇中小学建设

亿元

0.2

占总投资的1.23%

3.13

得胜镇社区服务中心

亿元

0.3

占总投资的1.85%

3.14

得胜镇综合商贸市场

亿元

1.1

占总投资的6.79%

3.15

得胜镇住宅改造工程

亿元

0.8

占总投资的4.9%

3.16

得胜镇老年安养院

亿元

0.3

占总投资的1.85%

3.17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亿元

0.7

占总投资的4.3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及小城镇建设项目位于吉林省扶余县得胜镇境内,其历史、社会、生态和经济地位都十分重要。

湿地生态系统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重要水源地和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也是扶余县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对于庇护该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和促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扶余县南界为第二松花江,北界为松花江及拉林河,两江一河流经县境段干流总长约284km,多年平均入境总水量约40亿m3,东部和中部有会塘沟及夹津沟两大河流,共有大小湖泡130多个,加之引拉(拉林河)灌溉工程,使境内产生大面积的湿地,形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类型为人工湖泊沼泽湿地类型,在吉林省较为特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湿地内有野生植物358种,野生动物199种,其中,珍稀濒危动物21种,有些野生鸟类不仅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被列为珍稀、濒危物种或重点保护对象。

因此,该湿地是一个天然湿地资源库和基因库,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自然,增强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天然博物馆,亦是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和教学的天然实验室和大课堂。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湿地,其底蕴深厚、景观独特,风光秀美、各具特色,一年四季均可旅游观光。

湿地内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草丰盛,环境幽雅,是开展湿地旅游的理想之地,具有较高的保护及旅游开发价值。

为了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及合理开发利用,使湿地内的珍稀、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得到永久的保护及种群恢复和扩大,充分发挥和利用湿地野生动植物景观、沼泽水域风光、历史人文景观及生态农业景观等旅游资源价值,吉林省扶余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生态旅游强省的决定》(2001年)、《扶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精神及要求,结合本地特点及湿地具有的历史、文化、科研、教学、旅游观光、娱乐、美学等方面的价值和功能,拟建设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走农村城镇化建设道路的需要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特别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通过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政府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而农村城镇化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消费模式从而增加有效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快农村城镇化,可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扭转中国宏观经济“偏冷”的趋势。

从长远来看,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2、是保证地区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湿地是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保护环境等巨大的生态功能。

同时,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及多方面的关系,无数种类的植物和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

200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就充分说明了湿地的巨大作用和全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扶余县得胜镇具有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保障地区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扶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扶余县湿地保护项目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是抢救性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需要

目前,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由于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了湿地的严重萎缩和生态退化,湿地的过度围垦和水质的污染直接削减了湿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导致了洪涝灾害频发生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局面,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严重失衡,湿地的萎缩和退化直接导致草场的退化和荒漠化的加剧,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并直接威胁到区域的生态安全。

因此,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进行扶余县得胜镇湿地项目建设,抢救性实施保护和恢复工程,尽快改变局部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缓解由于湿地退化导致的生态问题。

4、是全面提升湿地保护能力的需要

目前,扶余乃至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薄弱,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监测体系、宣教和科研体系等一系列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湿地的现象不断发生。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这种局面不能尽快扭转,将进一步加剧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威胁水资源涵养和淡水供给,加剧洪涝灾害发生,严重损害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吉林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对于改变这种局面,全面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示范的能力建设,加大对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和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是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的需要

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没有完全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

因此,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建设,必然会促进和加大对湿地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及科普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并编辑出版大量的宣传保护湿地的书籍、画册、电影以及录象片,以提高和增强社会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使其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活动中来。

6、是保护历史遗迹、宗教文化及开展生态旅游的需要

因得胜镇湿地内具有深刻的辽金历史底蕴文化资源,扶余县是夫余国的发祥地,亦是辽金时期古战场,“大金得胜陀颂碑”是金代第五帝室宗完颜雍,为纪念其祖父金代开国元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反辽获胜而立于公元1185年(金大定25年),距今已有823年历史,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观赏及科学价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湿地内的“三清宫”是道观,为道教圣地,“三山寺”是寺院,为佛教圣地,均为深厚的历史宗教文化资源。

另外,湿地内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沼泽水域风光及生态农业等景观资源。

因此,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建设,对于保护历史遗迹、宗教文化及开展生态旅游是十分必要的。

7、是拉动扶余经济发展造福扶余人民的需要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水产品是味道鲜美且富有营养的绿色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扶余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世界旅行和旅游委员会1993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到1994年,世界上每9个就业机会中就有一个是由旅行和旅游创造的,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0以上是由旅行和旅游业获取的,具有关资料分析,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就给相关行业带来5-7元的增值效益,因此,旅游业已成为地球上第一大行业。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项目旅游资源不仅类型丰富,而且资源品位高,组合优良,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令人心驰神往,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疗养之胜地。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活动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因此,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建设,是提高扶余人民生活水平、造福扶余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三、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有排毒解毒降解污染物的功能,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它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人民受益。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补给地下水功能,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稳定区域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抗旱的天然“海绵”。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地区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充分发挥湿地效益,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

然而,目前湿地的多种功能和综合价值仍未被公众以及一些管理者认知,湿地被视为“荒地”,各类湿地资源是原始性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一些重要的自然湿地因围垦、污染、泥沙淤积及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破坏仍在加剧。

从扶余总体情况来看,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控制,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存环境,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

更为重要的是,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会遭到自然界的残酷报复并蒙受巨大损失,这种报复甚至殃及子孙后代。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建设,对于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恢复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区域气候,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变贫困面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护扶余有限的湿地资源,使湿地资源达到永续利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及人文历史等,在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为科研教学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扶余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及古文化遗址。

吉林扶余大金碑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对于研究湿地环境演化、古地理、古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因此,建立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对保护及科学合理利用湿地,推动扶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基本情况和建设条件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扶余县地处松辽平原东北部边缘,位于吉林省北部,松原市东部,西与松原市宁江区接壤,南隔松花江依次与前郭县、农安县、德惠县为邻,西北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松花江相望,东北隔拉林河与黑龙江双城市相望,东以回溏沟为界与吉林省榆树市相接。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位于扶余县得胜镇境内,全镇幅员面积320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84个自然屯,镇总人口45640人,镇区建成面积330公顷,镇区人口2310人。

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20250万元,镇区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0元。

2、地形地势

境内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周围江河水流下蚀切割,形成高出河床20-80m的河间台地。

小于5°的平地占总面积的99.19%,沿江河谷平原区海拔高为125-155m,由上游向下游倾斜,相对高差一般为3-5m。

3、气候

湿地所在区域内的气候属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

大陆性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

全年光照总时数为2707h,年平均气温为4.82℃,年活动积温2700℃-3000℃,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2870℃,年降雨量在460mm,多集中在6-8月份,年降雨量东部偏高,西部偏低。

全年无霜期按轻霜期计平均为145d。

降雪、初冰期在10月末左右,终雪终冰期在4月上旬左右,稳定结冰天数平均为135d,封冻天数140-150d。

因受夏季气压形式和松辽平原风洞作用的影响,常出现西南大风,风速每秒17m/s,春季大风所掀起的扬沙和沙尘暴频率较大,尤以5月为严重,扬沙频率达92%,严重时黄沙漫天,遮天蔽日。

4、土壤

由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母质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成土条件的影响,湿地内土壤共有5个土类,即黑钙土、草甸土、冲积土、泥炭土、水稻土和7个亚类。

5、植被

a植物区系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位于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形相对平缓,原始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属于“蒙古植物区系”,是“东北平原亚区”与“东蒙古草原亚区”的交界处。

以前的植物分类著作中,多把本区划作“森林草原地带”,现在按照吉林省植被区划,应属于“温带平原农田区域”。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耕作和放牧,原始植被已破坏殆尽,除天然湿地、草原及山地外,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人工栽培植被。

b植被演化史

湿地历史植被为羊草草甸及沼泽植被群落,以羊草群落为建群种及优势种,影响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人为活动(垦田、伐木、放牧等)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同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

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势低洼、降水量过多或人为干预蓄水等因素,造成草甸水分过多的侵入和积累,使原有的植被中的优势牧草逐渐减少,而一些耐湿性强的植物蜂拥而入,便形成了羊草+野古草群落,再进一步演化方向为羊草+杂类草群落,逐渐变成以杂类草群落为主的“五花草塘”,最后演替成为沼泽草地—湿地。

c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分类单位采用《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主要分为三级,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群丛(基本单位)。

由于湿地公园植被类型比较简单,为温带平原农田植被类型,共分为5个群系13个群丛。

二、自然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湿地总面积3068.4hm2,其中,湖泊955.5hm2,水泡119.6hm2,水田1421.5hm2,沼泽地59.6hm2,湿草地224.3hm2,林地面积43.6hm2,旱田面积73.0hm2,其它用地面积(包括砖厂、老宅子屯、湖泊大坝、墓地、道路等)共计171.3hm2。

2、水资源

湿地内水系属松花江水系,松花江南源第二松花江,北源嫩江,两江在三岔河口汇合,自三岔河口以下至汇入松花江段称松花江。

松花江在扶余县境内总长度为200km,拉林河总长度为84km。

湿地内主要河流为引拉河,它是从拉林河引入的人工河,湿地内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有金太祖湖、龙眼湖、得胜陀湖、女真湖以及大小水泡10余处。

金太祖湖面积322.0hm2,最大水深10m,平均水深4m,总库容1409.7万m3,其灌溉面积为1970hm2。

龙眼湖面积182.2hm2,最大水深10m,平均水深4m,总库容973.9万m3,其灌溉面积为826hm2。

得胜陀湖面积351.8hm2,最大水深10m,平均水深4m,总库容1533.9万m3,其灌溉面积为1400hm2。

女真湖面积99.5hm2,最大水深10m,平均水深4m,总库容379.8万m3,其灌溉面积为300hm2。

另外,水泡面积119.6hm2。

3、湿地资源

a湿地类型及分布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的湿地分类标准,湿地内可划分为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系统(即人工湖泊、沼泽湿地类型)、6个湿地类型,并以人工(人工湖、水田)湿地为主。

其中,天然湿地有3种类型,即天然水泡湿地、草本沼泽湿地、湿草甸湿地,人工湿地有3种类型,即蓄水区(人工湖)湿地、河流(人工渠)湿地、灌溉(水田)湿地。

b湿地成因和演替过程

湿地原是天然湖泊沼泽湿地,后从拉林河开凿一条人工渠—引拉河而修建了4座人工湖,即龙眼湖、得胜陀湖、金太祖湖、女真湖,形成了硕大的引拉灌区,由于区域内海拔低,地势低平,河流的下降落差甚微,无下切能力,腐蚀能力较强,因此,河流蜿蜒曲折排水不畅,加上地表有粘重的第四纪沉积物,透水性能很差,造成这里的地表水既难排除,又难下渗,因而形成大面积的湿地。

加之多年来4座人工湖的自然渗漏水,使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替过程,形成了现在的大金碑湿地。

由于湿地距松花江和拉林河较近,地势低洼,随着地表水流动和地下水的补给,给湿地聚集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这就为野生动植物生存以及人类生活创造良好生态条件。

c湿地资源评价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是大型人工(湖泊、水田)及天然(沼泽)湿地,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其湿地类型较多、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水域、沼泽、林木、湿草地、沼泽植被、野生动物、生态农业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体系。

该湿地具有防洪调蓄、灌溉、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功能,是涵养水源的天然“海绵”,对于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重要水源地和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也是扶余县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

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对物种保存、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保护物种多样性、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水产品是味道鲜美且富有营养的绿色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扶余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另外,该湿地水文及野生动植物景观十分丰富,水天一色,碧波荡漾,水草丰盛,绿浪翻滚,水鸟成群,戏水起舞,妙趣横生。

因此,该湿地具有很强的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类型丰富,而且资源品位高,组合优良,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令人心驰神往,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疗养胜地。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活动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扶余县得胜镇湿地资源,在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吉林省乃至全国也是令人瞩目的,极具开发潜力及价值。

4、野生植物资源

据现地调查及资料统计,湿地内的植物种类共有66科358种。

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3种;种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有51科264种;单子叶植物有13科91种。

在野生植物资源中,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1种。

5、野生动物资源

该湿地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多,资源较丰富,据初步调查,公园内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共计199种,隶属于6纲28目62科。

此外,湿地内还有各种昆虫近500种。

可见湿地动物种最为丰富,这充分反映出该湿地类型的特点,其次是林地动物群和草甸、灌丛动物群的物种也较丰富;另外,物种较稀少的是农田、居民点动物群和沙丘动物群,这又体现了该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6、林木资源

湿地内林木资源主要为人工农田、牧场防护林和护岸林,它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树种主要以杨树为主,并有少量柳树等,林地面积43.6hm2。

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a水文景观

扶余县得胜镇湿地保护项目的北部和东部,被蜿蜒曲折的松花江和拉林河环抱,湿地内的一条引拉河,将四个人工湖(即龙眼湖、得胜陀湖、金太祖湖、女真湖)串联成串,尤其在夏季的汛期,湿地内的河流、水泡与湿草地连成一片,形成大面积的草本沼泽湿地,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情趣盎然,景象非常壮观。

湿地内还盛产多种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不可多的上等天然美味绿色食品。

b湿地植物景观

湿地内植物茂盛,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草本植被盖度在70%左右。

每到夏季,初春,万物复苏,草木抽芽吐绿,百花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