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040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地质勘查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报告.docx

《地质勘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勘查报告.docx

地质勘查报告

C1地块:

区域工程地质特征

1.自然地理及气象

(1)自然地理

遵义在东经105°36′--108°13′、北纬27°8′--29°12′之间。

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

东面与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黔南自治州相邻,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面和毕节市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北面与重庆接壤。

中心城区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

本场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颜村,距离遵义市中心5公里,在建站前广场西南侧。

(2)气象

场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东南季风每年有规律的进退造成干湿季节比较分明的气候特点。

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雪稍多,潮湿阴冷。

年平均气温14.6℃~15.3℃;极端最高气温34.5℃~37.5℃;极端最低气温-7.8℃~-6.6℃,多年平均降雨量857.5mm~1134.8mm;最大一日降雨量173.3mm~178.6mm;年平均风速1.5m/s~2.62m/s,最大风速13.0m/s~23.0m/s;年蒸发量828.2mm~1749.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雾日数7日~14.6日;最大积雪深10cm~22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843.5小时~1239.4小时。

2.河流水文

遵义市河流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遵义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

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乌江区包括偏岩河、湘江河、余庆河、芙蓉江等,长江上游干流区包括赤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如牛渡水、桐梓河、习水河等。

项目区位于湘江河以东,属于湘江河流域。

3.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为溶蚀槽谷地貌,湘江河以东,原始地势高低不平,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大于40m。

现场地由于大量堆放外来回填层(为块石、碎石、粘土组成的素填土),人工回填厚度大,已初步平整,高程830.70~850.66m。

场地周边居民点分布集中,交通条件较好。

4.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段内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断裂带以北北东走向为主,根据《遵义市地质图》(1:

5万),本场地范围内未见断裂发育,无近期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及深大断裂。

测区原始地貌为可溶岩溶蚀丘陵地貌。

拟建建筑场地地层岩性相对较稳定、完整,现场未见基岩露头。

根据周边场地资料场区内岩层产状为165°∠53°。

图1场地区域地质图

三、岩土分层及特征

1.分层依据

根据钻探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本场地地层按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岩土类型、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对揭露地层进行分类。

2.岩土分层特征

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

(1)第四系(Q)

(1-1)素填土(Q4ml):

褐黄色,压实程度差,呈松散状。

成份主要有泥岩、砂岩、石灰岩等碎块和少量黏性土,由平场回填形成。

其中黏性土约占10~30%,碎块石约占40~50%,碎块石直径约20cm~200cm。

分布于整个场地,结构松散,新近堆积未完成自重固结。

本次勘察揭露厚度2.00~44.00m,素填土底板最低标高为805.44m,参照周边地块地质资料暂提供经验值作参考:

ξn=0.35、C=5kPa、φ=30°、γ=19.5kN/m3。

(2-1)粉质黏土(Qel+dl):

褐黄色,可塑状,以黏粉粒为主,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

分布于场地大部。

本次勘察揭露C1地块粉质黏土厚度0~14.6m,层顶标高805.51~828.38m,层底标高798.81~827.18m。

标贯测试15次,实测击数7~13击,平均9.4击。

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w=31.31%,ρ0=1.88g/cm3,e=0.89,wp=20.0~22.9%,wL=38.5~43.0%,Ip=19.14,IL=0.55。

(2)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

(5-3)石灰岩(T1m):

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溶、裂隙较发育,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较硬岩,软化系数为0.82,为不易软化岩石,岩体完整程度为整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少数块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一般为80~90%,RQD一般为35%~60%。

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层顶高程为789.70~829.12m。

该层场区内分布稳定,均未揭穿。

溶洞(有充填):

溶洞内充填物主要为砂砾及少量软~可塑状黏土。

溶洞(无充填):

溶洞内无充填,钻探过程中自动掉钻。

本次勘察揭露溶洞洞高0.40~18.50m,洞顶标高794.24~827.59m。

本次各钻孔中,有107孔遇到溶洞,见洞率32.33%,线岩溶率26.39%,充填率48.6%;单个溶洞洞高最大为18.5m,其中C1-06等16孔单孔见洞最多为2个(串珠状溶洞)。

C2地块

二、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及气象

(1)自然地理

遵义在东经105°36′--108°13′、北纬27°8′--29°12′之间。

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

东面与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黔南自治州相邻,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面和毕节市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北面与重庆接壤。

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

本场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颜村,距离遵义市中心3公里,在建遵义东站站前广场西南侧。

(2)气象

场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东南季风每年有规律的进退造成干湿季节比较分明的气候特点。

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雪稍多,潮湿阴冷。

年平均气温14.6℃~15.3℃;极端最高气温34.5℃~37.5℃;极端最低气温-7.8℃~-6.6℃,多年平均降雨量857.5mm~1134.8mm;最大一日降雨量173.3mm~178.6mm;年平均风速1.5m/s~2.62m/s,最大风速13.0m/s~23.0m/s;年蒸发量828.2mm~1749.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雾日数7日~14.6日;最大积雪深10cm~22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843.5小时~1239.4小时。

2.河流水文

遵义市河流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遵义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

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长江上游干流区包括赤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如牛渡水、桐梓河、习水河等,乌江区包括偏岩河、湘江河、余庆河、芙蓉江等。

项目区位于湘江河以东,属于湘江河流域。

3.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为溶蚀槽谷地貌,湘江河以东,原始地势低洼,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5m。

现场地由于大量堆放外来回填层(为块石、碎石、黏土组成的素填土),人工回填厚度大,已初步平整,高程841.63~850.30m。

场地周边居民点分布集中,交通条件较好。

4.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段内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断裂带以北北东走向为主,根据《遵义市地质图》(1:

50000)显示,拟建建筑场地范围内未见断裂发育,无近期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及深大断裂。

测区原始地貌为可溶岩溶蚀丘陵地貌。

拟建建筑场地地层岩性相对较稳定、完整,现场未见基岩露头。

根据周边场地资料得知场区内岩层产状为165°∠53°。

图1场地区域地质图

三、岩土分层及特征

1.分层依据

根据钻探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本场地地层按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岩土类型、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对揭露地层进行分类。

2.岩土分层特征

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

(1-1)素填土(Q4ml):

褐黄色,压实程度差,呈松散状。

成份主要有泥岩、砂岩、灰岩等碎块和少量黏性土,由平场回填形成。

其中黏土约占10~30%,碎块石约占70~90%。

分布于整个场地,结构松散,新近堆积未完成自重固结。

C2本次勘察揭露厚度20.10~37.30m,素填土底板最低标高为812.09m,参照周边地质资料暂提供经验值作参考:

负摩阻力系数取0.35、C=5kPa、φ=30°、γ=22(kN/m3)。

(2-1)粉质黏土(Qel+dl):

褐黄色,可塑状,以黏粉粒为主,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

分布于场地大部。

本次勘察揭露C2地块粉质黏土层厚度0~14.1m,层顶标高813.67~820.98m,层底标高805.69~819.88m。

标贯测试9次,实测击数12~17击,平均14击。

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w=36.59%,ρ0=1.82g/cm3,e=1.05,wL=39.5~55.0%,wp=21.5~30.5%,Ip=21.4,IL=0.48。

(5-3)灰岩(T1m):

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风化,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溶、裂隙较发育,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整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少数块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一般为80~90%,RQD一般为35%~60%。

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层顶高程为797.30~821.83m。

该层场区内分布稳定,均未揭穿。

溶洞(有充填):

溶洞内充填物主要为砂砾及少量软~可塑状黏土。

溶洞(无充填):

溶洞内无充填,钻探过程中掉钻。

本次勘察揭露溶洞洞高0.50~8.10m,洞顶标高802.9~819.54m。

本次钻孔有47孔遇到溶洞,见洞率27.01%,线溶率25.94%,充填率18.97%;C2-12揭示单个溶洞洞高最大为8.10m,单孔C2-138见洞最多4个(串珠状溶洞)。

C3地块

二、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及气象

(1)自然地理

遵义在东经105°36′--108°13′、北纬27°8′--29°12′之间。

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

东面与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黔南自治州相邻,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面和毕节市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北面与重庆接壤。

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

本场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颜村,距离遵义市中心3公里,在建遵义东站站前广场西南侧。

(2)气象

场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东南季风每年有规律的进退造成干湿季节比较分明的气候特点。

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雪稍多,潮湿阴冷。

年平均气温14.6℃~15.3℃;极端最高气温34.5℃~37.5℃;极端最低气温-7.8℃~-6.6℃,多年平均降雨量857.5mm~1134.8mm;最大一日降雨量173.3mm~178.6mm;年平均风速1.5m/s~2.62m/s,最大风速13.0m/s~23.0m/s;年蒸发量828.2mm~1749.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雾日数7日~14.6日;最大积雪深10cm~22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843.5小时~1239.4小时。

2.河流水文

遵义市河流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遵义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

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长江上游干流区包括赤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如牛渡水、桐梓河、习水河等,乌江区包括偏岩河、湘江河、余庆河、芙蓉江等。

项目区位于湘江河以东,属于湘江河流域。

3.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为构造剥蚀、溶蚀丘陵地貌,湘江河以东,场地现已初步平整,原地面高程820.60-854.60m,原始地面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34.0m,山体坡角20~50°,场地中部原为一砖厂,部分为林地、耕地,交通条件较好。

现场地大部分已平整,地面标高840.26~853.73m,采取挖高填低,大部分场地有新近填土堆填。

照片1工地现场情况

4.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段内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断裂带以北北东走向为主,根据《区域地质报告》(遵义幅)显示,拟建建筑场地范围内未见断裂发育,无近期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及深大断裂。

测区原始地貌为可溶岩溶蚀丘陵地貌。

拟建建筑场地地层岩性相对较稳定、完整。

拟建筑场地地层岩性相对较稳定、完整,岩层产状变化不大,测区内测得岩层产状为153°∠46°。

图1场地区域地质图1:

20000

三、岩土分层及特征

1.分层依据

根据钻探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本场地地层按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岩土类型、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对揭露地层进行分类。

2.岩土分层特征

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

(1-1)素填土(Q4ml):

深灰色、褐灰色、褐黄色、杂色,松散,压实程度差,呈松散状。

成份主要有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等碎块和少量黏性土,由勘察期间(2016年4月~8月)平整场地回填形成。

其中黏土约占10~40%,碎块石约占60~90%,粒径主要为20-60cm,部分2-20cm。

分布于整个场地,结构松散,新近堆积未完成自重固结。

本次勘察揭露厚度0.50~31.00m,素填土底板最低标高为817.31m,参照周边地质资料暂提供经验值作参考:

负摩阻力系数取0.35、C=5kPa、φ=20°、γ=19.5(kN/m3)。

填土主要由碎块石土组成,含部分黏性土,其成分组成决定该层不具有湿陷性。

(2-1)粉质黏土(Qel+dl):

褐黄色,可塑状,以粘粉粒为主,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

分布于场地大部。

本次勘察揭露厚度0.60~6.40m,层顶标高826.72~851.12m,层底标高823.01~850.16m。

标贯测试7次,实测击数6~9击,平均7.71击。

(5-3)中风化灰岩(T1m)

灰色、深灰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一个钻孔夹肉红色角砾岩,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胶结较好。

节理裂隙较发育-弱发育,局部裂面见铁锰质浸染,岩芯呈短~长柱状,岩芯采取率70%~95%,局部低于40%,RQD值约25~80%,属较硬岩,据钻探取芯和钻孔声波测试,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顶面埋深为0.00~31.00m,层顶高程为817.31~851.93m。

该层场区内分布稳定,均未钻穿。

溶洞(有充填):

溶洞内充填物主要为黏性土,黄褐色,软~可塑状,夹少量角砾。

空洞(无充填):

溶洞内无充填,钻探过程中有掉钻现象。

本次勘察揭露溶洞洞高0.40~9.30m,洞顶标高804.87~845.25m。

本次钻孔有48孔遇到溶洞,见洞率21.52%,C3-52揭示单个溶洞洞高最大为9.3m,单孔C3-52-1见洞最多3个(串珠状溶洞)。

C4地块

二、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及气象

(1)自然地理

遵义在东经105°36′--108°13′、北纬27°8′--29°12′之间。

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

东面与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黔南自治州相邻,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面和毕节市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北面与重庆接壤。

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

本场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颜村,距离遵义市中心3公里,在建遵义东站站前广场西南侧。

(2)气象

场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东南季风每年有规律的进退造成干湿季节比较分明的气候特点。

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雪稍多,潮湿阴冷。

年平均气温14.6℃~15.3℃;极端最高气温34.5℃~37.5℃;极端最低气温-7.8℃~-6.6℃,多年平均降雨量857.5mm~1134.8mm;最大一日降雨量173.3mm~178.6mm;年平均风速1.5m/s~2.62m/s,最大风速13.0m/s~23.0m/s;年蒸发量828.2mm~1749.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雾日数7日~14.6日;最大积雪深10cm~22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843.5小时~1239.4小时。

2.河流水文

遵义市河流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遵义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

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长江上游干流区包括赤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如牛渡水、桐梓河、习水河等,乌江区包括偏岩河、湘江河、余庆河、芙蓉江等。

项目区位于湘江河以东,属于湘江河流域。

3.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为溶蚀矮丘地貌,湘江河以东,原始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起伏较大,南侧为低山,北侧为缓坡和凹谷,高程840.3~872.9,相对高差30m。

现场北部场地由于大量堆放外来回填层(为块石、碎石、黏土组成的素填土),人工回填厚度大,已初步平整,高程841.24~858.62m。

场地零星分布有居民,交通条件一般。

2.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段内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断裂带以北北东走向为主,根据《区域地质报告》(遵义幅)显示,拟建建筑场地范围内未见断裂发育,无近期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及深大断裂。

测区原始地貌为可溶岩溶蚀丘陵地貌。

拟建建筑场地地层岩性相对较稳定、完整,现场未见基岩露头。

根据周边场地资料得知场区内岩层产状为152°∠47°。

图1场地区域地质图

三、岩土分层及特征

1.分层依据

根据钻探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本场地地层按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岩土类型、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对揭露地层进行分类。

2.岩土分层特征

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

(1-1)素填土(Q4ml):

褐黄色,压实程度差,呈松散状。

成份主要有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等碎块和少量黏性土,由平场回填形成。

其中黏土约占10~20%,碎块石约占80~90%,碎块石直径约20cm~80cm,部分2~20cm。

分布于整个场地,结构松散,为勘察期间(2016年2月~2017年1月)平整场地回填形成,未完成自重固结。

本次勘察揭露厚度0.50~13.00m,素填土底板最低标高为815.10m,参照周边地质资料暂提供经验值作参考:

负摩阻力系数取0.35、C=5kPa、φ=20°、γ=19.5(kN/m3)。

(2-1)粉质黏土(Qel+dl):

褐黄色,可塑状,以粘粉粒为主,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

分布于场地大部。

本次勘察揭露C4地块粉质黏土层厚度0.30~14.10m,层顶标高833.51~849.70m,层底标高824.11~848.72m。

标贯测试43次,实测击数7~12击,平均9.02击。

(4-3)中风化白云质灰岩(T1m),灰色、肉红色、浅肉红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间夹20~90cm层肉红色角砾状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白云质灰岩为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胶结一般~较好。

节理裂隙较发育-弱发育,局部裂面见铁锰质浸染,岩芯呈短~长柱状,岩芯采取率60%~92%,局部采取率低于50%,RQD值约15~75%,局部RQD值等于0,属较硬岩,据钻探取芯和钻孔声波测试,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类。

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顶面埋深为0.00~31.70m,层顶高程为810.03~858.62m。

该层场区内分布稳定,均未钻穿。

(4-3-1)中风化角砾状白云质灰岩(T1m),肉红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泥钙质胶结,胶结面呈肉红色,胶结差,母岩为白云质灰岩,岩芯破碎~较破碎,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局部碎块状。

层厚1.60~33.60m。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成因为白云质灰岩碎块泥质胶结而成。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的多层区和C4-5、6栋高层区,在C4-7栋高层区东南角,具体见建筑平面总图圈注范围。

该层应为多呈夹层状分布,只有层厚超过2m的才单独划出。

溶洞(有充填):

溶洞内充填物主要为黏性土,黄褐色,软~可塑状,夹少量角砾。

空洞(无充填):

溶洞内无充填,钻探过程中有掉钻现象。

本次勘察揭露溶洞洞高0.20~24.20m,洞顶标高815.71~854.27m。

本次钻孔有187孔遇到溶洞,见洞率22.32%,C4-250揭示单个溶洞洞高最大为24.20m,单孔C4-937见洞最多4个(串珠状溶洞)。

D1地块

二、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及气象

(1)自然地理

遵义在东经105°36′--108°13′、北纬27°8′--29°12′之间。

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

东面与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黔南自治州相邻,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面和毕节市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北面与重庆直辖市接壤。

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

本场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颜村,距离遵义市中心3公里,在建遵义东站站前广场西南侧。

(2)气象

场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东南季风每年有规律的进退造成干湿季节比较分明的气候特点。

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雪稍多,潮湿阴冷。

年平均气温14.6℃~15.3℃;极端最高气温34.5℃~37.5℃;极端最低气温-7.8℃~-6.6℃,多年平均降雨量857.5mm~1134.8mm;最大一日降雨量173.3mm~178.6mm;年平均风速1.5m/s~2.62m/s,最大风速13.0m/s~23.0m/s;年蒸发量828.2mm~1749.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雾日数7日~14.6日;最大积雪深10cm~22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843.5小时~1239.4小时。

2、河流水文

遵义市河流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遵义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

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长江上游干流区包括赤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如牛渡水、桐梓河、习水河等,乌江区包括偏岩河、湘江河、余庆河、芙蓉江等。

项目区位于湘江河以东,属于湘江河流域。

3、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为构造剥蚀、溶蚀低山地貌,湘江河以东,场地现已初步平整,原地面高程848.50~853.50m,原始地面地形略有起伏,相对高差15.0m,山体坡度10~15°,场地原为居民点,分布集中,部分为林地、耕地,交通条件一般,大部分场地有新近填土堆填。

照片1工地现场情况

4、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项目区内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断裂带以北北东走向为主,根据《遵义市地质图》(1:

5万)显示,本项目场地范围内未见断裂发育,无近期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及深大断裂。

勘察区地貌为可溶岩溶蚀低山地貌。

拟建筑场地地层岩性相对较稳定、完整,岩层产状变化不大,测区内测得岩层产状为153°∠46°。

图1场地区域地质图

三、岩土分层及特征

1、分层依据

根据钻探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本场地地层按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岩土类型、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对揭露地层进行分类。

2、岩土分层特征

岩土名称及工程特性的变化自上而下依次为:

(1-1)素填土(Q4ml)

深灰色、褐灰色、褐黄色、杂色,松散,填石成分主要为中风化白云质灰岩、灰岩碎块,填土中黏土约占20~30%,碎块石约占80~70%,粒径主要为20-60cm,部分2~20cm。

填土堆积时间不长,为勘察期间(2016年3月~2016年5月)平整场地回填形成。

该层厚度为0.40~9.90m,平均厚度为2.86m。

参照周边地质资料暂提供经验值作参考:

负摩阻力系数取0.35、C=5kPa、φ=20°、γ=19.5(kN/m3)。

填土主要由碎块石土组成,含部分黏性土,其成分组成决定该层不具有湿陷性。

(2-1)粉质黏土(Qel+dl)

黄褐色,可塑状,见少量铁锰氧化物,主要分布在山坡坡脚附近等地势较低地段,覆盖于碳酸盐岩之上,分布不均匀。

该层厚度为0.40~9.30m,平均厚度为1.98m,顶板埋深0.00~9.00m,层顶标高846.56~852.77m。

(4-3)中风化白云质灰岩(T1m)

灰色、肉红色、浅肉红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肉红色角砾岩,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胶结较好。

节理裂隙较发育-弱发育,局部裂面见铁锰质浸染,岩芯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