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152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2.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

“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

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

”这反映了

A.盐铁官营严重损害了商人利益B.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汉代皿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D.工商业发展冲击了农业主体地位

3.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

B.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

C.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D.图中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

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

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

5.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

释合理的是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

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

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物出盆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6.2%,

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D.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7.李鸿章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8.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

两年后,两江总借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段。

这反映了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B.民众的爱国热情

C.洋务运动觅待开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

9.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

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

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

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10.《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11.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一战期间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12.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

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

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

资撅委员会的设立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13.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

这一做法使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C.官僚资本开始出现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14.1900年一份对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5所教会女校的课程调查显示,5校共设的课程有圣经、国文、算术、地理、世界历史;其中有4所开设了天文、生理、音乐、体操课程;有2所设置物理、化学、英语课程;有l所设有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学、人文地理、代数几何和卫生课程。

这说明

A.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教会教育有利于妇女解放

C.教会办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文化侵略D.新式教育已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15.下面是近现代中国某时期择偶标准(部分要素)差异统计表(单位:

%)下列选项表述正确是

项目

年份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改革开放后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     B.20世纪80年代后婚姻更加自由

C.文革时期婚姻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    D.近代社会国人的素质普遍较低

 

16.下表是1953—1957年中、英、美部分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速度(单位:

%)统计表。

该表说明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期间(  )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指数

18.0

4.1

2.8

31.7

5.7

3.9

原煤

14.4

下降

0.4

发电量

21.6

7.8

9.1

 

A.我国的重工业基础相对发达           B.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C.中西方工业化的核心在重工业          D.英、美工业化水平骤降

17.漫画因其生动形象性而在宣传工作中有较强感染力。

下图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有关集体食堂的宣传画。

这反映出当时人民公社办集体食堂的意图是

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提高农民文化生活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18.1966年以后,党和政府提出“三线建设”的任务,即重点发展云、贵、川、陕、甘、宁、青七省以及湘西、鄂西地区等西南地区的交通和重工业建设。

“三线建设”主要为了

A.避免文革对经济的冲击     B.应对严峻的安全形势

C.促进中西部经济开发       D.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

19.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

C.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            D.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

20.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园。

而在整整30年前,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动画形

象首次踏上中国大陆,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引进美国动画片。

30年前的这一举措反映出

A.中美文化互动更加频繁B.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C.中外文化交流障碍消除D.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

21.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22.与传统史观相比,它“更关注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在“它”的指引下,史学家提出

A.英国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B.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历史研究须更重视社会生活变迁    D.辛亥革命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23.史载:

1800年前后,在英国工人周薪约0.5~1英镑,养家糊口都极为困难。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

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

英国工人工资收入发生上述变化,源于

A.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B.19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

C.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D.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24.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25.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开始践行凯恩斯理论,使“完全就业”成为改良式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首要经济任务。

这反映出

A.工人失业为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B.国家干预经济实质是计划经济

C.凯恩斯主义顺应了资本主义需要       D.西方国家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

26.1946年5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大规模国有化的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

到了1946年底,国家占股份50%以上的公司达130家,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

这表明法国

A.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维护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7.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

这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  )

政策措施

政策目标

实施方案

家庭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减轻家长养育子女的负担,保障子女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家庭的基本功能

(1)税收减免;

(2)子女补贴;

(3)特殊家庭补贴

A.福利范围不断地扩大           B.政策重点在于关注民生

C.曾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利用了苏联模式的经验

28.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下图为20世纪60—70年代的苏、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

左:

苏联

右:

美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60—1965年,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B.1965—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使苏联经济继续领先

C.1970—1975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增速落后于苏联

D.1975—198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经济迅速下滑

29.下列有关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两种政策的实行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

D.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30.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这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31.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DR),亦称“纸黄金”(paperGol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据此材料可以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

A.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B.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C.为困难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D.为成员国的发展提供长期贷款

32.西方国家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调整。

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特别是把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

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急剧攀升。

这说明全球化

A.是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     B.本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C.给发展中国国家带来了严峻挑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机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5分)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

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

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9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6分)

(3)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

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三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

(10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

这严重侵犯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高昂的谷物价格势必引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和利润的降低。

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随看工业革命的推进,尤其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商业资产者力量日益壮大。

而一大批政治经济学家也为此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

1846年,在激进的自由贸易派推动下,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

这标志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新政”成为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侧度的开端。

其做法和特点,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确立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

(6分)

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

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

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

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标、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贫料和物品。

主要采取空运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1-8天到达。

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年1月18日,EMS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服务网点近700个,运输、派送车辆1500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化”的企业格局。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开场1分12秒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

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袠1.48亿件。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6分)

(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