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172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docx

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照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悖论/蓬勃催眠

/摧枯拉朽巍然屹立

/迄今为止

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

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

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

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

4.古诗文默写写。

(8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

(4分)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水浒》)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

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3分)

××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

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

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3分)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

要求: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③不少于50字。

(4分)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

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共16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

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

“奶奶,我想吃蜗牛!

我还想喝蜗牛汤!

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

“不许存这份念头!

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

”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

“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

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

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

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

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

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

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

“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

“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

我给你做了,快喝吧。

”我狠狠瞪儿子一眼。

儿子辩白:

“不是我让奶奶做的!

”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

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

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

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

“我又看到它们了!

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

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

梁晓声。

有删改)

8.“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

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4分)

(1)①,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

波澜再起。

(3)②,波澜又起。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0.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分)

 

1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2分)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

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

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

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

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

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

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

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

官自愈的研究。

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

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⑤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

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

胡宇齐。

有删改)

12.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2分)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4.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

什么?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分)

 

15.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

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

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3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

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非虚言也。

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

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

①秉:

执掌。

②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

大概。

④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

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语段

(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

 

19.根据语段

(一)和语段

(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

(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语段

(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

(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共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20.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分)

21.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题目:

我的青春里有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溃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l.C(2分)2.D(2分)3.C(2分)

4.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8分)

5.①“猪八戒”示例:

优点是能随机应变。

孙悟空赌气不跟他回去救师父,他揣摩孙悟空的心理,编出黄袍怪侮辱孙悟空的话,成功激怒孙悟空去救师父。

缺点是他好吃懒做,途经五庄观,听说有人参果,马上挑唆孙悟空去偷;途经平顶山,孙悟空派他去巡山,他却钻到草丛里睡大觉。

②“武松”示例:

既有行侠仗义的优点,又有粗暴蛮横的缺点。

他夜走娱蚣岭,见道人霸占民女,便拔刀杀了道人,救下民女;他从蜈蚣岭下来,到了酒店,想喝酒吃肉,店家说是别的酒客的,不卖给他,他大怒,暴打店家。

③“米开朗琪罗”示例:

优点是敢于挑战,意志坚强。

教皇让他为教堂画天顶画,对壁画技术一窍不通的他毅然接受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史诗般的西斯廷作品。

缺点是不善合作。

受命建造圣罗朗察教堂,他不善与人合作,导致工人罢工,连运石料的船也找不到,工程被迫搁浅。

(符合作品内容即可。

“优点”“缺点”各2分,共4分)

6.示例一:

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植成就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

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给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

(“标題”1分理由”2分。

共3分。

若有其他答案,理由充分也可酌情给分)

7.

(1)①我国国民数宇化阅读使用率逐年增长。

②数字媒介阅读时长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

③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最快。

(意思对即可。

一条1分,共3分)

(2)示例一:

数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

它有利于人们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兴趣爱好。

但它信息繁杂,其中的不良信息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示例二:

我们要合理使用数宇化阅读。

既要用它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兴趣爱好;又要注意分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要影响学习和生活。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总说”1分分说”2分不少于50字”1分。

共4分)(共7分)

二、现代文两读(共28分)

(一)(共16分)

8.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意思对即可。

一处2分,共4分)

9.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

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

(意思对即可。

一方面2分,共4分。

10.示例一:

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

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

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

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

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

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

4分。

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1.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

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

②表现浓浓的亲情。

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

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

“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

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

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

一个方面2分,共4分。

若有其他理解,分析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

(二)(共12分)12.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

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椬人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13.打比方,作比较。

(2分)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

(意思对即可。

2分)(共4分)

14.逻辑順序。

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

(意思对即可》“说明顺序”1分简要分析”2分。

共3分)

15.“可以”示例:

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

(意思对即可。

一句1分,共3分)

“不可以”示例:

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通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題,(2分)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

(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16.B(2分)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

共3分)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意思对即可。

2分)

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

一空1分,共3分)

20.示例: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符合诗意即可。

2分)

21.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意思对即可。

2分)

四、作文(50分)22.(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写

一类

(46~50分)

思想感情健康,立

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类

(40~45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

容具体,中心明确

文从字顺,表达较好

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

三类

(35~39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

容尚具体,中心基

本明确

语言通顺.病句少

结构基本完整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

四类

(30一34分)

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病句不太多

结构不够完整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五类

(29分以下)

思想感情不健康,

内容不具体,中心

不明确

语言不通顺,病句多

结构不完整

 

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很不整洁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语言有特色。

4.没写题目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