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214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亲自增补版……偶快不行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就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与。

P428

2、均衡产出: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

3、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

4、投资乘数: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

5、产品市场均衡:

就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

6、IS曲线:

一条反映利率与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与储蓄都就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就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

8、LM曲线:

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

9、财政政策:

就是指政府变动税收与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

10、货币政策:

就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

11、 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与投资的抵减。

P523

12、 自动稳定器:

也称内在稳定器,就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

13、经济滞胀:

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与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

14、通货膨胀:

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

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就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P625—632

16、自发消费:

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与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

指购买后不就是用于最终消费,而就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与劳务。

19、资本深化:

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与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

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

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瞧出。

其她影响因素还有:

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瞧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

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与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就是 ,即就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与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与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与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

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与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与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与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

  2%  B     Msp=L2(r) 货币投机需求Msp

答:

A点:

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

B点:

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

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就是“内在稳定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

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就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与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就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

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与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

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

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就是超额准备金。

产生原因在于:

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

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就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

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

反之,准备金增加。

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答:

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与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就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就是由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与对外贸易部门)。

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与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

从宏观经济来瞧,总需求(AD)就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I

总供给就是全部产品与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

产品与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与(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

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与储蓄(S)两部分,则,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C+S,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

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  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G=C+S+T,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就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与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

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就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就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与。

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GNP就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

所以GNP就是一流量而不就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瞧的就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就是当年生产的产品。

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就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就是按 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

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就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与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就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就是本国国民在国内与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就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它就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NNP=GNP-折旧(NDP=GDP-折旧)NI=NNP-间接税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D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与增值法,其中前两种就是主要的方法。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

如果其她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就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

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MPC递减就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平均消费倾向:

就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

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

因此,该部分就是个常数,它就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

这样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

C=C0+b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0为自主消费,bY就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二、储蓄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消费,另一部分就是储蓄,即:

Y=C+S,S=Y- C由于消费就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就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了。

储蓄函数:

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

可表示为S=F(Y),如果其她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就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

APS=S/Y

边际储蓄倾向:

就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以MPS表示。

ΔS表示储蓄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

从消费函数C=C0+b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S=S0+s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

APC+APS=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

MPC+MPS=1

三、乘数效应

1、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2、投资乘数:

就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3、消费支出乘数:

指收入增加量与消费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用KC表示消费支出乘数,则KC=△C/△I

四、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均衡条件:

i+g=s+t计划投资+政府购买=计划储蓄+净税收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kg=△y/△g=1/(1-MPC)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kt=-MPC/(1-MP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ktr=MPC/(1-MPC)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重点:

1、IS曲线与LM曲线的含义。

      IS:

反映利率与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投资与储蓄相等,i=s,产品市场均衡。

Y=(a+i)/(1-MPC),r=(a+e)/d-(1-b)y/d

      LM:

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

R=ky/h-m/h,货币供给量m=ky-hr

2、IS曲线与LM曲线的移动。

(熟记各变量乘数,如投资乘数,储蓄乘数等)

投资需求增加,IS右移。

储蓄需求增加,IS左移。

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

政府增税,IS左移。

膨胀性政策,IS右移。

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LM右下移。

价格水平P上升,m减小,LM左上移。

3、IS曲线与LM曲线的推导。

4、IS—LM模型的均衡及调节机制。

难点:

 通过IS—LM曲线理解最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市场如何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决定国民收入。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 财政政策

1、含义:

就是指政府变动税收与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

2、财政政策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3、财政政策效果。

P519—522

4、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与投资的抵减。

P523

二、 货币政策

1、含义:

就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

2、货币政策手段:

扩展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3、局限性P527—528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瞧,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4、货币政策的效果P524—527

三、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P529—530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 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

国家或政府为了曾静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与措施。

第一目标就是充分就业。

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她资源的使用状况。

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就是与资本及其她资源连在一起的。

2、失业种类

(1)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

前三种失业被认为就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

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

种类

定义

原因

解决的途径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在寻找工作时需要时间而产生的失业

信息不完全

构建与充实就业信息平台

结构性失业

在经济结构转型时产生的失业。

技能不吻合:

由于从衰退产业退出的工人所拥有的技能与新兴产业需要雇用工人所要求的技能不一致

对工人进行培训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而产生的失业

短期周期进入衰退期

进行宏观调控,扩大需求,防止经济衰退

二、 财政政策

定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与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与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自动稳定器:

也称内在稳定器,就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

2、自动稳定器的三种作用途径。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

就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2、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

(2)变动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3)改变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供给:

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愿意生产并销售的产品与劳务的总量。

    

2、总需求:

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愿意购买的产品与劳务的总量,包括家户部门的消费需求、企业部门的投资需求、政府支出与国外的需求。

     

3、总需求函数:

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依存关系。

    

4、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

就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既定的资本存量与技术水平下总量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5、总供给曲线:

在其她条件不变时,反映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重点:

1、 总供给曲线图。

2、 总需求曲线中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差异。

3、 总供给曲线中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差异。

4、 三重均衡模型:

AS—AD(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

难点:

 三重均衡模型:

AS—AD(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

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就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菲利浦斯曲线:

就是用来指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交替关系的曲线。

4、牺牲率:

就是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结果的)GDP损失的积累百分比与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量之间的比率。

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就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与显著的上涨。

6、失业率:

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就业的波动情况。

7、摩擦性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8、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就是由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

其她重点概念

1、通货膨胀

(1)含义与度量

通货膨胀就是指多种商品与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就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与GDP冲减指数。

(2)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与预期助动型等几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与隐蔽型两种。

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与式、奔腾式与恶性通货膨胀。

(3)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它对财富与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与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

2、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

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与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与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3、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就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

(1)“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

(2)“建筑周期”。

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故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3)中长期或中波。

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

(4)短周期或短波。

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

此外,还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

季节性波动与不规则波动。

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4、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就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就是一国商品与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

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就是劳动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3)经济增长模型: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

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

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