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287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docx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生物六位一体教学法”之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生物“六位一体教学法”示范课)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在设计上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观察尿的形成为探究活动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1.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将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决难点。

2.在方法上,实践“六位一体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做一做)→展示交流互助(展一展)→点拨指导释疑(点一点)→4重点强化记忆(记一记)→5当堂测评训练(测一测)→6反思总结提升(总一总)的模式,以学案为主要抓手,学案前置,将课堂学习有的放矢地延伸到课外。

着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利用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愉快全面地接受新知,并顾及个别差异。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展示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投入,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同时,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真正做到愉快地学习。

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

二、课标、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课标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人生活在生物圈中,与生物圈有密切的关系。

“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目的是研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为学生理解和认识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做好知识储备,并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和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四大部分之一。

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资料分析,重点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的形成,与前面所学知识尤其是循环系统部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观察思考”后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这一点,让生认真的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及自制的肾单位模型,并结合自己的身体学习;针对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尿的形成、排出这一点,尚需提前下发学案,引导生认真分析数据表,找出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进而仔细观察示意图,观看视频,练习生活实际才好。

学生分析:

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还不清楚。

尤其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模型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学习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主动获取知识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推测结论的能力。

3.知道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四、学习重点: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五、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是:

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

突破策略是:

1.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布置学生自制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特殊结构。

2.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尿液的形成经历了过滤和重吸收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3.课件演示“尿液的形成”将过滤和重吸收两过程直观形象化。

六、教学方法:

六位一体教学法(做-展-点-记-测-评,详见附件),形象教学法。

七、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相应的课时学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准备过滤、重吸收模拟实验用具;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学生)顺学案预习本节内容,自制肾单位结构模型,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的资料。

八、教学流程(1课时)

基本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做一做

 

(课前)制定学案,并

提前下发到各学习小组。

 

课前试做学案:

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

落实“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督促学生提前预习、自学。

展一展

1、(课上)导入新课,认定目标

巡查各小组学案的完成情况。

启发:

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那一部分吗?

怎么知道的?

嗯,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

因此我们的身体就必须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想必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明确了吧?

 

思考后回答:

知道--尿的形成与排出。

学案。

齐读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

 

引出课题

认定目标。

2、巡查各学习小组学案的完成情况,指导分工

刚才老师巡查了一下各组学案的完成情况,不错!

同学们在课前“做一做”这一步比较积极,希望继续发扬。

下面我们分组展示(简要明确各小组任务)……分工明确了吗?

组内讨论一下,然后用各自板块展示出来……再讲给同学们听。

其他同学忙什么?

嗯!

批改、讨论、提问。

 

明确了。

 

红笔自批学案。

各小组分工展示(5个组,有的写、有的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检查同学们课前预习、学案使用情况……

点一点

3、巡视、点评、补充、强调

 

师:

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听得出,一组同学展示的很好,书写工整,讲得有礼貌,大方,重点突出。

老师只再补充一点:

区分排泻、排遗只需一句话——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其他的都是排泄;肾脏位于人的腹腔脊柱两侧,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故呈现紫红色。

好,有请二组。

按知识点的顺序逐一讲解相关的展示内容:

一组学生:

老师好,同学们好,我们组向大家展示的内容是:

1、什么是排遗?

排泄?

这是同学们在学习本节课前首先弄懂的问题。

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会产生许多废物,而且要排出体外,其中,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

由此看来,排泄的途径应该有三条:

呼吸、出汗、排尿;而排遗是指人体内产生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

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呼吸和出汗也属于排泄,不要忘记哦!

2、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请看这张挂图(老师事先挂好的):

人的泌尿系统主要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肾脏位于人的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是产生尿的器官;膀胱有暂时储存尿的作用,而输尿管是把尿从肾脏送到膀胱的;尿道排出尿液。

由此来看,肾脏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谢谢大家!

生:

热烈的掌声。

 

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展示能力

 

师:

刚才二组的同学从理论上向大家介绍了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特别是自制并使用了模型(一段割断的输液管,一团红蓝毛线),非常直观。

对数据表的分析也很到位,抓住了关键数字……下面我们让三组结合示意图讲一下,掌声有请。

二组学生:

我们组向大家展示的内容有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

了解结构才能更好的认识其功能,每个肾有100多万个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构成。

而肾小球就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看自制模型)。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成分可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一部分无机盐等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就叫肾小管的重吸收……一个成人一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而终尿只有1.5升,就主要是肾小管的作用。

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由此可见,尿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过程: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第82页的数据表来加深认识……

 

学习尿的形成。

及时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个小组的展示。

 

 

三组的同学讲起来图文并茂,有条不紊,应答自如,真的不错!

关于尿的形成是个难点,我们再来看一个课件,你会更加明白了(放课件)……下面请四组讲解。

三组学生:

我们组向大家以图的形式展示了尿的形成过程,先提醒同学们一点是,画这个图时可以先画肾小球,一个毛细血管球,再画肾小囊、肾小管、血管等。

当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

生问:

肾小球处有没有发生物质交换?

生答:

严格说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只是单向过滤。

再请同学们注意一点: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流经毛细血管,血液的性质变化了吗?

没有,还是动脉血。

这一点和肺泡处及一般的体循环是不同的,谢谢大家。

生:

掌声后,看“尿的形成”课件。

 

结合课件观察,增强直观性,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突破重、难点

 

刚才这几个同学问的好,大胆质疑,四组同学答得也好,补充及时……学习要注意学以致用,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课后练习第2题……请五组为我们讲解。

四组学生:

我们组讲解的是尿的排出及意义。

尿在肾脏内形成后,经肾小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有排尿意识时,膀胱收缩,再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的意义可总结为:

排出人体内代谢废物,调节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问:

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

生答:

这是膀胱的储存作用。

生问:

一个人人一天,甚至几天不喝水,是不是就不排尿了?

生答:

不是,喝水少了,排尿是少,但还需要排尿的,因为人体内随时都会产生废物的,须及时排出(热烈掌声)。

 

学习尿的排出及意义。

及时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个小组的展示

 

这道题乍一看的确有些复杂,同学们的掌声表明五组同学讲的很精彩……换成其他器官,会做吗?

比如胃产生的尿素分子?

好,请同学们打开《训练》77页,对照五组展示的答案自行批阅一下第1--11题。

五组学生:

我们组为大家讲解的是课后第2题,这个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70页,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肝脏产生的尿素分子应该随血液经过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再到右心房,到右心室,到肺动脉,到肺部的毛细血管,到肺静脉,到左心房,到左心室,到主动脉,到肾动脉,到入球小动脉,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再到肾小管,汇集到膀胱,再经尿道排出体外……这个题涉及了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特别是血液循环系统,记住了血液循环路线其实也不难。

另外,如果换个其它器官考察此类内容的话,图文结合,相信同学们也难不住了。

生:

热烈鼓掌。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记一记

4、引导学生及时记忆关键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还知道了什么是排泄、排遗,重点是尿的形成。

下面请同学们记上2分钟……

出声背诵,或相互提问。

体现学科特点,更是理解-掌握-应用,学习三部曲的需要。

测一测

5、下发当堂测试卷,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矫正

完了吗?

我说答案,请备好红笔,同桌或对桌交换批阅,对错号、问号、等级……得A甲的举手,A的举手,B的举手,C的举手,总结评价(也可互批、组长批……)。

独立完成当堂达标测试题。

用红笔认真批阅,举手回答。

及时掌握学情,实现当堂达标。

总一总

6、引导生列知识结构,总结收获与疑问

最后请同学们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并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再补充,口头或书面的。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下作业是请同学们顺着下发的下一节课的学案预习好第二节课,下课。

小组逐一总结、互相补充,并画出知识结构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还有尿的排出。

我们还知道了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懂得了肾脏的重要性,要养成多喝水,勤锻炼的好习惯,保护好。

还知道了尿毒症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太可怕了。

老师再见!

 

实现堂堂清

九、教学反思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一堂课下来,让我收获了三个没想到,坚定了两个信念,认识到了一点不足。

没想到我提前下发的学案,同学们完成的态度是那样感人,做到了“六位一体生物教学法”中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口号“不留空题,认真完成,作对了好,做错了有意义”。

“学案”这个强有力的抓手,非常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学为主体、达标教学、步步为营”的新课改理念;而“学案前置”又把对学生的管理科学化、人性化、适度的延伸到了课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案引领下的分组展示又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敢讲、敢论、敢于展示自我),顺其自然地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没想到同学们展示的欲望是那样强烈。

到黑板前写的、上去讲解的、起来提问的、回答的、辩论的,争先恐后,投入又不失礼节。

丝毫不用担心会出现“一问三不知,问三遍,没人吱声”的尴尬局面。

没想到重点是那样好掌握,难点是那样好突破。

几幅图、一个自制的模型,让学生把肾单位结构理解的很到位,一个课件让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拍手叫好,脸上溢满了会心的笑容。

坚定了“超周备课、学案前置”的信念。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到课前胸有成竹,课堂上收放自如,一切为我所用、为生服务,为达标而努力、为能力发展而奠基。

坚定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信念。

学生的能力往往超出老师的预料,放手开来,事半功倍。

一点不足是课堂上链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还是少了些。

自己准备的再充分些,给学生自由联系生活的时间再多些就更好了。

 

附件1:

本节课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班级姓名等级)

教师寄语:

水乃生命之源。

学习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知道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早知道(触类旁通)

1.什么叫排泄?

排遗?

(圈划在课本上)

(您知道吗?

排泄主要的三条途径是:

①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②通过出汗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③通过排尿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二、基本知识点梳理(顺藤摸瓜)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自主观察课文80页图,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圈划在课本上。

2.人体的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

各有什么作用?

 

(二)尿的形成

观察、识记课本81、82页两示意图,阅读相关文字(可自制模型),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3.每个肾有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的基本单位。

4.每个肾单位由、和三部分组成,而就是一个毛细血管球。

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和等成分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尿;而和不能透过。

6.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和成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剩下的、、等就形成了尿液;

7.由此可见,尿的形成经历了的作用和的作用两个重要过程。

8.试画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三)尿的排出

阅读教材83页相关文字,填空:

9.尿液形成后,经流入暂时储存,排尿时再经排出体外。

10.排尿的意义是、、。

三、生活链接(生活是我们的大课堂)

11.第83页课后练习第3题?

(做在课本上)

12.第83页课后练习第4题?

 

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13.试完成83页课后练习第2题:

五、当堂巩固(相信自我)

14.自主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15.试完成《综合能力训练》基础巩固选择题部分。

六、达标测试(我能行!

)评价等级:

(一)选择题

1.(2009龙岩市中考)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体内的位置是()

A.腹腔后壁、脊柱两侧B.胸腔,左右各一个

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D.腹腔的上方偏右

2.(2009宁夏中考)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氧气增加B、养料增加C、尿素减少D、二氧化碳减少

3.(2009贵州中考)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排出的尿只有1.5升左右,是因为图中()

A.①的滤过作用

B.②的滤过作用

C.①的重吸收作用

D.②的重吸收作用

5.在体检时,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该人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A.肾小球或肝脏 B.肾小球或胰腺

C.肾小囊或垂体D.肾小管或胰岛

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           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7.我们每日都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A、对葡萄糖的吸收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D、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非选择题

8.(10分)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和2属于血管,其中流的是血。

(2)形成尿液时,首先是血液通过[]滤过

到[]内,形成原尿。

再通过[]被重吸

收,最终形成尿液。

被重吸收的成分是。

(3)1与4内两种液体相比较,4中不含有。

(4)4与5内的两种液体相比较,5中不含。

(5)1与6内两种液体相比较,6中含量减少的主要物质是。

七、学习反思(堂堂清)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附件2:

生物“六位一体”教学法

生物“六位一体”教学法是在新泰市教育局提出的课改新理念“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指导下研究探索出的一种更具创新性、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六位”即教学的六大基本环节:

1自主合作探究(做一做)—→2展示交流互助(展一展)—→3点拨指导释疑(点一点)—→4重点强化记忆(记一记)—→5当堂测评训练(测一测)—→6反思总结提升(总一总)。

“六位一体”集六大基本环节于一堂课,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做一做)——即由学生在课前先完成学案。

(1)教师制定学案。

提前一周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和测试的动向,确定出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初步构建知识网络雏形(或填空、或填表),积极链接生活,配以适量的训练自测题(或跟在学案上,或借用《综合训练》中相应题目等),制成学案(新授课学案侧重于让学生顺着学案自学教材,构建当节课知识网络雏形;复习课学案侧重于全章、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知识网络构建及训练;讲评课学案则侧重于考题中得失分处的深入分析,典型示例,对应训练)。

(2)提前下发、课前完成。

一般提前一两天由课代表领回下发,由各学习组长督促完成。

学案制定虽然费心,但它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个有力抓手,学生拿到学案后,自然就明确了下一节课要学习哪部分内容,哪是重点,怎么学习。

特别是复习课更避免了学生自主复习、课前复习的无从下手以及因重翻教材而产生的厌倦感。

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扣教材、顺学案提前完成。

这一环节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口号是“不留空题,认真完成,作对了好,做错了也有意义”。

2.展示交流互助(展一展)——即学生在课上展示学案课前完成的情况,并分组自批、互批或集体批阅学案。

具体流程如下:

(1)课上,教师导入学习、认定目标后,及时根据学案上的相关知识点或环节分工到五个小组,3分钟。

(2)各组组长组织讨论相应的内容,分工到每个学生,4分钟。

(3)小组分工展示,或写或划或绘图,5分钟。

(4)各组分头讲解,其他学生认真听讲、自批自改,并可及时提出个人疑问,师从中巡查、指导、督促,大约10分钟。

3.点拨指导释疑(点一点)——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状况,及时给予点评;对遇到的疑点、难点适当点拨(或讲授、或板图、或演示、或连接生活……),补充知识网络、强调重点内容。

对各组、组员的表现恰当评价,以鼓励为主,有评有比;大约8分钟。

4.重点强化记忆(记一记)——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的积累。

在练习和考试中,很多学生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答就错,对有些题能看明白,但就是不知如何下笔,这种情况一般是生物学理论知识积累不够、记忆不牢固引起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重点知识采用找规律,对比、联想、小组竞赛互问互答等方法进行强化记忆,大约5分钟。

5.当堂测评训练(测一测)——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

平时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验,课堂上气氛很活跃,师生配合很好,当时效果不错,可是到了考试时结果考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没有将知识落实到位,并形成解答问题的能力。

落实教学效果的最优途径就是让学生多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所以每节课都应找几道乃至1道题,让学生练一练,自我测评一下,或当堂自批、互批,或收起集中批阅,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评析,大约10分钟。

6.反思总结提升(总一总)——这也是《学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记忆、自我测评等环节中的表现,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

进一步弄懂了什么?

记住了什么?

注意些什么?

使学生在堂堂反思中不断提高,2分钟即可。

二、特点

1.围绕目标教学,以学案为主要抓手。

2.学案前置。

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4.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包括课前的学案完成,课上的积极讨论等环节)。

三、意义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合作创新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大胆表现,积极共进精神,调动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打造自主课堂、和谐课堂、快乐课堂。

4.探索、研究出一套更行之有效的学案使用与课堂操作模式,促进生物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整体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