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554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囊泡均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线粒体的内膜是葡萄糖的分解场所

C.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

D.细胞核上的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液作为吸光度测定实验时,所设置的对照组应用蒸馏水作为对照溶液

B.双缩脲试剂A液、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乙液组成成分相同,但浓度和使用方法不相同

C.洋葱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拜尔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3.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主要差异之一是前者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b与d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前者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a与d过程均存在基因选择性的表达

D.c过程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B.病毒基因的表达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C.过程①②③过程所需的模板、原料和酶菌

D.假定病每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的60%。

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需要碱基G和C共6000个

5.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

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水杨酸作用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B.水杨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抗性蛋白的合成

C.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

D.水杨酸对YTO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中,叙述正确的是

A.天生没有胸腺的人将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B.B细胞在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增多

C.发现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二次免疫中产生的抗体全部来自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功能更强

二、非选择题:

29.(2分)某研究人员将某绿色植物放在浓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如图1所示),经黑暗处理后置于恒定光照下并测量容器内的氧气的变化量,测量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通过变换光源可研究(填一因素)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将多株健壮的生长状态相同且大小相似(假设干重相同)的该植株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置于图1的装置中。

甲组适宜光照处理,乙组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10小时后,将甲、乙两组中的植株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甲、M乙。

若M=M甲-M乙,则M的准确含义是。

 

(3)图2中,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C3的量将。

B点时,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在5—15mm内,该容器内氧^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如果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mol/min。

30.(12分)已知玉米种子的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非糯性对糯性(w)为显性,饱满(S)对皱粒(s)为显性。

(1)已知基因C、c位于9号染色体上,现有研究小组要探究基因W、w是否也位于9号染色体上,如果用这2个基因杂合的植株与隐性亲本测交:

 

理论上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基因W、w不位于9号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基因W、w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9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

 

(2)研究小组用这3个基因杂合的植株与隐性亲本测交后得到如下的结果:

 

籽粒总数6708

有色,  非糯性,  皱粒    2216     无色,   糯性, 饱满   2349   

有色, 糯性,  皱粒    951     无色,  非糯性,饱满 974 

有色,  糯性,   饱满    99   无色,  非糯性, 皱粒   84 

有色,  非糯性,  饱满    15     无色,   糯性, 皱粒   20 

①分析以上测交结果可知,基因W、w也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9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期发生了。

 

②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确定基因S、s同样位于9号染色体上,如果同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概率越小说明它们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越近,那么在9号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这三个基因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是。

 

③假设该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1.(7分)以下为甲状腺激素的细胞内作用机制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的活动(填加强、减弱或不变)。

由图推测,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其直接调节的是过程,最终使产热增加。

(2)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那么,甲状腺激素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与胰岛素的关系是。

糖尿病患者每天的排尿量明显多于正常人,在进食含较多淀粉的食物30分钟以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如何变化?

(填升高、降低或无明显变化)。

(3)甲状腺的审理活动受植物性神经的控制,甲状腺以及支配它的神经末梢属于反射弧中的,轴突末梢释放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

32.(8分)某池塘受生活污水的污染,如图所示。

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仅有浮游动物、鱼类等,还有危害水生植物的病菌、害虫。

水生植物受寄虫侵害时能释放出某些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故。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请指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

(2)对于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池塘能够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但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池塘,说明。

(3)某杂食性鱼以沉水植物和草食性负为食,若该鱼取食沉水植物的比例由1/2调整到2/3,从理论上分析,该群落中承载的该杂食性鱼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速效率按10%计算)。

37.(14分)【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优良菌种的选育是基础和关键,是显著改善和提高产品种类、产量以及品质的先决条件。

下图是菌株分离和筛选的一般流程,回答问题。

(1)采样:

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

(2)富集:

人为控制条件使目的菌种占优势,同时其他微生物生长,例如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

(3)分离:

从物理性质上看,分离黹要配置培养基,并采用法火菌分离过程可采用接种。

(4)筛选:

根据菌落特征进行鉴定(至少答两点)。

38.(14分)[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油菜中油酸为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人体血液的胆固醇含量,减少人体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F基因控制合成的油酸酯氢酶催化油酸形成饱和脂肪酸,转反义F基因油菜能提高菜籽油的油酸含量。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油菜细胞的染色体DNA获取F基因后进行大量扩增的方法为。

利用该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

(2)构建反义F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农杆菌可用来将反义F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油菜细胞,从分子角度分析,其具有的特点是。

构建反义F基因表达载体时没有设计标记基因,其可能的原因是。

(3)Le启动子为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将F基因反向连接在Le启动子之后构建了反义F基因。

检测转反义F基因油菜细胞内F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结果表明,因杂交形成双链RNA,细胞内F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

由此推测,反义F基因的转录抑制了F基因的(填“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

若F基因转录时,两条单链(a1、a2)中a1为转录的模板链,则反义F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为。

 

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理综生物部分参考答案

1—6DACDBB

29.

(1)光照强度或光质(或波长)

(2)甲组植株在10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2分)

(3)减少大于光合作用密闭容器内的C02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2分)6×l0-8(2分)

30.

(1)有色非糯性:

有色糯性:

无色非糯性:

无色糯性=1:

1:

1:

1

有色非糯性:

无色糯性=1:

1或有色糯性:

无色非糯性=1:

1

(2)①前交叉互换②S(s)

③亲本的基因型是CCssWW和ccSSww

31.9分,每空1分)

(1)加强细胞核内转录

(2)拮抗升高

(3)效应器神经递质

32.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竞争、捕食、寄生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1分)

(3)1.375

37.(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微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取寻找(3分)

(2)抑制或阻止;酸性

(3)固体:

高压蒸汽灭菌;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4)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透明度

38.[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PCR技术(2分)有—段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2分)

(2)限制酶、DNA连接酶(2分)其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2分)无标记基因表达产物,有利于食品安全(3分)

(3)翻译(2分)a2(2分)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判断DNA及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对于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及核苷酸组成、种类及水解产物。

8.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0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02浓度升高,通过刺激相关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产生兴奋,进而使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C02的排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C0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以________方式排出细胞。

排出细胞的C02可通过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

(2)C0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

人体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人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____(填“正反馈”“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