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595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docx

初中地理全程复习第十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时检测练10

30分钟课时检测练

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3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5·临沂学业考)读“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大型水电的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B.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C.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D.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地带

2.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  )

A.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B.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C.经济发达,用电量大

D.地形平坦,利于电站建设

【解析】1选D,2选A。

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大型水电站的分布及原因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在阶梯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3.(2015·株洲学业考)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同时也是一些地理界线。

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

A.昆仑山B.大兴安岭C.秦岭D.太行山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我国地势和气候方面的地理知识。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两种分界线都经过的山脉是大兴安岭。

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

读图选出正确的一组

(  )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突出特征。

①为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②为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③为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④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5.对我国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高低不平

C.黄土高原一望无际,地形平坦

D.云贵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四大高原的特征。

青藏高原周围高山环绕,由于高寒,具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特点;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具有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崎岖不平的高原。

6.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天然分界线。

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太行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昆仑山脉 ④祁连山脉

B.①大兴安岭 ②台湾山脉 ③天山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C.①雪峰山脉 ②长白山脉 ③秦岭山脉 ④大别山脉

D.①巫山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阴山山脉 ④横断山脉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图中①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是太行山;②位于江西省和福建省之间,是武夷山;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之间,是昆仑山;④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是祁连山。

【方法技巧】怎样记忆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首先,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记忆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空间位置。

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控制着其他地形区的分布,即山脉是其他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而且,不同走向的山脉相互交织,把中华大地分割成许多网格,其间分布着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区。

其次,根据我国地形的空间差异——西部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来具体落实明确每个地形区的空间分布位置。

第三,可以运用图示法,分区记忆主要地形区。

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构成簸箕型结构,中间分布着东北平原。

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7.(2015·大庆模拟)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下列关于季风及其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季风区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东侧

B.非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风活动强烈会暴发寒潮灾害

D.夏季风不稳定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季风及其影响。

非季风区是指夏季风影响不到或影响较弱的地区,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比较干燥。

【拓展迁移】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

(1)5月份,夏季风登陆南部沿海,与冬季风相遇,形成雨带,雨季开始。

(2)6月份,夏季风增强,冬季风减弱,雨带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3)7月中旬,夏季风急剧增强,雨带急速移至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北方普遍进入雨季。

(4)9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雨带迅速退到长江以南。

(5)10月,冬季风进一步增强南下,夏季风退出大陆,全国雨季结束。

8.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常年温和多雨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全国各地都有明显干湿季D.气候大陆性强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特征。

我国东部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共同影响,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

9.下列诗句中的地理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指的是西北季风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变化现象的描述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国西部多山地,东部临海,西高东低

【解析】选A。

本题借助古诗考查相关知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夏季风,夏季多吹东南风。

10.关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垂直

B.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不大

C.由于地势高,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D.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较大;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由于地势高,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易错警示】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漠河县,而不是青藏高原。

(2)虽然纬度较低,但由于受地形影响,青藏高原因其海拔高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2015·南通模拟)下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分配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广州B.武汉

C.北京D.哈尔滨

12.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广州B.武汉

C.北京D.哈尔滨

13.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A.雨热同期B.全年高温多雨

C.冬雨夏干D.全年低温少雨

【解析】11选A,12选D,13选A。

本题组借助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考查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和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根据图中降水量柱状特点可知,广州市年降水量最多;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可知,哈尔滨1月平均气温最低;分析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即雨热同期。

1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南北温差大B.降水集中在冬春季

C.海洋性特征显著D.季风气候显著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特征。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拓展迁移】我国气候资源的优越性

(1)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2)不同的气候条件能够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使得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3)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15.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流向外国的河流都是外流河

B.我国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C.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一大河

D.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概况。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受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我国河流大部分自西向东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2015·乐山学业考)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

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回答16~18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7

-11.6

-2

5.9

14

17.7

降水(mm)

3.8

5.5

7.4

29

49.6

8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2

20.5

15.5

6.6

-5.4

-14.5

降水(mm)

104.3

134.4

56.7

22.7

13.8

5.7

16.哈尔滨气温的最低月份和降水最多的月份分别是(  )

A.1月、7月B.1月、8月

C.8月、1月D.2月、8月

17.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

B.冬季无结冰现象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D.冬季出现了断流现象

18.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工水库将冬季充沛的降水进行拦蓄,在5月初开闸放水

B.春耕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C.3月末雨季到来,大量降水补给河流

D.冬季及初春固态降水(雪)因气温低于0℃而长期累积,在3月末4月初融化

【解析】16选B,17选A,18选D。

本题组考查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与河流等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第16题,据图分析,哈尔滨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为-17℃;降水最多的月份为8月,降水量为134.4mm。

第17题,据图表分析,松花江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无断流现象,但冬季结冰期长。

第18题,松花江出现春汛是因为春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造成河流水量增加。

  (2015·青岛市北区质检)读长江水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长江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是雅砻江,内河航运发达

B.②河是岷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

C.③河是湘江,注入洞庭湖

D.④河是赣江,主要流经湖南省

20.一艘轮船从A港口航行到上海,起点到终点A、B、C、D、E港口城市依次是

(  )

A.宜昌-重庆-武汉-湖口-上海

B.宜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C.宜昌-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D.宜宾-武汉-重庆-南京-上海

【解析】19选C,20选B。

本题组考查长江概况及航运开发。

第19题,①雅砻江流经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不利于发展航运,②河是汉江,④赣江主要流经江西省。

第20题,图中A、B、C、D、E表示的港口分别是宜宾、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图),让我们“把脉”并“对症下药”吧。

据此完成21、22题。

21.黄河各河段的不同“病症”,其主要成因与“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腹泻”―地表植被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凌汛”―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22.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解析】21选B,22选A。

本题组考查黄河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脱发”就是植被破坏严重,需要植树造林。

“脚肿”是下游河道中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

“凌汛”发生后可以炸开冰坝。

黄河上游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二、综合题(共56分)

23.读下图,图甲、图乙分别是沿36°N和32°N纬线所绘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1)写出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高原;

C___________平原;D__________山脉;

①__________高原;②__________山脉;

③__________盆地;④__________山脉;

⑤__________平原。

(2)写出海域的名称:

E__________海;⑥__________海。

(3)图中A和①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B和③位于第二级阶梯,这里是一系列宽广的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__,海拔下降到1000米到2000米;C和⑤位于第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下。

(4)这两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地形区的分布。

(1)题,考查我国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和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A和①都是位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B为黄土高原,C为华北平原,D为太行山脉,②为横断山脉,③为四川盆地,④为巫山,⑤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2)题,E和⑥均为黄海。

第(3)题,A和①均位于第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B和③所处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C和⑤位于第三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第(4)题,两图不仅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而且阶梯状特点非常明显。

答案:

(1)青藏 黄土 华北 太行 青藏 横断 四川 巫山 长江中下游

(2)黄 黄

(3)一 4000 高原 盆地 三 500

(4)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4.读中国地形局部图,回答问题。

(10分)

(1)图中山脉①②③④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填数码代号),①山脉南侧地形区是_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②山脉北侧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

(2)③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④山脉呈________走向,其东侧为________平原,塑造该平原的主力是________。

(3)图中塔里木盆地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沙漠;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____________”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形区的判读。

(1)题,图中山脉①是昆仑山,②是天山,③是秦岭,④是太行山,其中昆仑山位于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太行山位于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昆仑山南侧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

(2)题,秦岭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东侧为华北平原,黄河是塑造该平原的主力。

第(3)题,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甲地形区为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沟壑纵横”的特点。

答案:

(1)①④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准噶尔盆地

(2)二 东北—西南 华北 黄河

(3)塔克拉玛干 沟壑纵横

25.(2015·龙岩模拟)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间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

读“我国某日季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7分)

(1)10月份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季。

(2)A地已提前进入冬季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主要区域有________自治区和________省北部。

(3)B地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10月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此时位于C区域的台、桂、________、________(填简称)、港、澳仍然是夏季。

【解析】本题以气候差异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纬度、地形影响气候的理解能力。

(1)题,由图知,大部分地区是秋季。

(2)题,A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纬度高,受冬季风影响早,气温下降快,提前进入冬季。

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地势)高,气温低。

第(4)题,C地纬度低,在北回归线以南,气温高,包括台湾、广西、广东和海南以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

答案:

(1)秋 

(2)纬度(因素) 内蒙古 黑龙江

(3)青藏高原 海拔(地势)高,气温低

(4)粤 琼

26.读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4分)

(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

①________;②________;

水电站:

⑦________;⑧________。

主要城市:

⑨________;⑩________;⑪________;⑫________。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为什么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解析】本题以长江为主题,主要考查长江的开发及利用。

(1)题,水电站一般分布在上游,三峡水电站在葛洲坝水电站的西部。

长江干流分布着四大城市,从东向西依次是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

(2)题,考查长江流经的省区。

第(3)题,从上海具有的优越条件及城市职能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嘉陵江 汉江 葛洲坝 三峡 上海 南京 武汉 重庆

(2)江苏省 江西省 贵州省 四川省

(3)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重要的金融中心,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浦东。

27.(2014·威海学业考)比对江河,知河情兴国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区域;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被誉为“黄金水道”。

读下图(长江、黄河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下列对于长江黄河两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和长江都向东注入东海

C.两河下游都流经平原并形成地上河

D.长江和黄河都有凌汛现象

(2)长江和黄河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和主要原因不同,请分别说明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描述属于a三角洲的是________,属于b三角洲的是________。

(填写字母)

A.京杭运河河段运输繁忙

B.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C.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D.人们上下班可以乘坐高速铁路

E.戏曲、茶和丝绸文化等地方特色浓郁

F.后备土地资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4)甲乙两地形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甲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地图为载体,对比考查黄河、长江相关知识。

(1)题,考查长江、黄河的流域和水文状况,二者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三级阶梯,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

黄河下游的平原上形成地上河,由于具有结冰期所以有凌汛现象。

(2)题,长江中游由于弯曲较多,水流不畅,易发生涝灾;黄河下游由于地上河河床较高,易发生涝灾。

第(3)题,a是黄河三角洲,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后备土地资源充足,石油丰富。

b是长江三角洲,京杭运河在此处仍有较大的运输能力,交通发达,高速铁路普及,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戏曲、茶和丝绸文化等地方特色浓郁。

第(4)题,甲是四川盆地,乙是华北平原,二者发展农业的区别在于气候不同,甲位于亚热带季风区,乙位于温带季风区,甲的热量比乙充足,没有结冰期,水资源丰富且能自流灌溉。

答案:

(1)A

(2)长江中游由于弯曲较多,水流不畅,易发生涝灾;黄河下游由于河床较高,易发生涝灾

(3)BF ACDE

(4)甲的热量比乙充足,没有结冰期,水资源丰富且能自流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