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4668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5讲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docx

第5讲运动和力专题复习

第5讲运动和力专题复习

  课程标准对本板块的学习要求是: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5)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6)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中考对本板块知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一般是:

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路程及时间的计算,长度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条件等.

  第1节机械运动

  重点考点

  1.长度、时间的测量

  重点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计时器的读数.能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正确地测量长度和时间,会粗略地估测长度和时间.易错点是刻度尺读数时的估读要求――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比如读出某物体长度是3.82cm,2是估计数字,表示物体的长度过了3.8cm,不到3.9cm,离3.8cm比较近,并不需要再往下多估了,若被测物边沿正对刻线,则估读值记为0.

  中考常见题型

  例1(2014.怀化)如图1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零刻线要与被测物的一端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要平行,刻度线与被测物紧贴;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观察图1可知:

B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所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读作2.45cm,因小数点后第二位是估读的,允许不同同学有不同的估读,又因初中对估读的准确性要求不高,只要大家有估读意识即可,因此读数在2.41cm―2.49cm都算正确,

  答案:

B2.45

  例2(2014.广州一模)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思路分析:

机械秒表读数的关键是分清分针、秒针,及分针、秒针转一圈所指示的时间值.读数时先看小圈,它每一大格表示1min,大圈每一大格表示Is,每一小格表示0.1s.从小圈可以看出分针所指时间超过1.5min不到2min,再看大圈秒针指在39.8而非9.8,所以秒表示数应读为1分39.8秒,即为99.8s.

  答案:

99.8

  2.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绝对静JL的物体是没有的.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假设不动)叫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但绝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一般也不选择观察者作为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本考点的关键是在一个场景中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方法足:

通过分析,明确场景中哪个物体是被研究的物体,哪个物体可被确定为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丁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

  例3(2014.怀化)钓鱼岛是中国的同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_______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_______的.(均填“运动”或“静止”)

  思路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被研究物体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则静止:

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的位置发生改变,钓鱼岛足运动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航船是静止的.

  答案:

运动静止

  第2节

  力

  重点考点

  有关考题多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时需明确以下几点:

  力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单独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些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接触,例如拉力、压力、弹力、摩擦力等.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物理学中用力的示意图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的作图要领是:

(1)在受力物体上确定力的作用点,一般都画在重心上.

(2)明确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在箭头旁边用字母(常用字母为F,重力用G,摩擦阻力用f)表示力,并标明力的大小和单位.(4)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的作用效果:

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际中常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只要有一个方面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物体必受到了力的作用.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受到了力的作用.

  物体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中物理表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于相互作用力应理解:

(1)一个物体足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问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物体间这两个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存两个小同的物体上的,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不能抵消.(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发生、同时消欠.

  中考常见题型

  例4(2014.漳州)2014年5月,一架太原飞往厦门的飞机在高空疑遭遇“鸟击”,机头被撞凹受损.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只是施力物体

  B.小鸟撞飞机的力大于飞机撞小鸟的力

  C.机头被撞凹受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小鸟撞飞机的力和飞机撞小鸟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思路分析:

漱小鸟和飞机相撞,小鸟既是施力物体,义是受力物体,则A错误;小鸟撞飞机的力与飞机撞小鸟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则B错误:

机头被撞凹受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则C正确:

小鸟撞飞机的力和飞机撞小鸟的力,分别作片J在飞机和小鸟身上,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则D错误.选C.

  点评:

本题中需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由于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中两力的大小都相等,使得有些同学容易混淆,

  第3节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考点

  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很多人认为这是足球没有受到动力作用的缘故.要使足球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冈,然而,意大利学者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牛顿在伽利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并运用推理法,概括总结出了一条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即不受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理想状况,而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只有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抵消,才相当于不受力:

定律中“或”是指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者必具其一,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但它是正确的,它初步明确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即: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中考常见题型

  例5(2014.东营)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C.飞行路径不受影响

  D.竖直下落

  思路分析:

正在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即不受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足球将以失去一切外力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A.

  第4节惯性

  重点考点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当一个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惯性,惯性和惯性现象是知识难点、中考的常考点.对惯性的理解要明确以下几点: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即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等没有关系,(3)惯性不是力,它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一种性质,在描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也不能拿惯性与力比较大小.

  中考常见题型

  例6(2014.乐山)如图3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做匀速运动

  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

  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

  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

  思路分析: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汽车上悬挂的拉手开始随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向前突然加速运动时,悬挂的拉手因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后摆,故C选项正确.选C.

  第5节二力平衡

  重点考点

  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把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实际问题中,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反过来,由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判断是中考的热点,也是易错点.中考多要求从生活事例判断哪些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平衡的应用,或是考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最易混淆的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

  中考常见题型

  例7(2014.南昌)如图4所示,已知足球放在桌子上,而桌子立于地球表面,下列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思路分析:

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必为平衡力.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作用在足球上,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属于平衡力,则A错;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作用在地球上,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作用在桌子上,也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则B错;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等丁桌子所受的重力与足球所受的重力之和,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两力大小不等,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D错;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属于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解题时要明确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即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