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699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docx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

对先天性全盲学生语言教学的探索

摘要本人在从事全盲中小学生语言教学中认识到:

全盲中小学生的语言教学环境过于封闭;教学过程与社会生活缺乏联系;教学的方法套用普通教育的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全盲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基于以上问题,依据视力残疾儿童语言教学法,结合视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对全盲中小学生语言教学的特征进行研究,本人认为盲生语言教学应突破老版教材的限制,运用适合盲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拓展其阅读的范围,溶入现代社会的生活内容帮助积累感性经验,在与人交往中培养言语表达能力。

本人希望通过此文尝试总结盲生语言教学的特征,探索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全盲中小学生语言教学点字触觉

   一、引言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能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视力残疾分为两种类别:

一是全盲,指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至无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二是低视力,指最佳矫正视力在0.1至0.05之间。

语言教学是运用特定方法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包括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本文论述的是第一语言(即母语)的教学。

视力残疾程度的不同影响全盲和低视力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学习习惯、认知方法等,低视力学生除特别强调视功能训练,其语言教学特征和方法与同龄明眼儿童相似,而盲生语言教学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有别于正常学生的教学方法,故本文专门研究全盲中小学生(以下简称盲生)的语言教学特征和方法。

二、盲生语言教学的特征和方法

通过对特殊教育专著阅读和特殊教育杂志检索发现:

迄今为止,没有出版发行过专门论述“盲生语言教学法”的著作,部分论文或论断中有涉及盲生点字教学方法、词汇学习的特征、语言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的内容和作文教学的方法等内容,尚未有专门论述“盲生语言教学特征和方法”的文章,本人将尝试从点字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四个方面对盲生语言教学的特征和方法进行探讨总结。

(一)点字教学

因盲生无法同明眼人一样学习汉字,点字成了盲生独特的“文字”。

故点字教学的特征与汉字教学不相同,具体表现为:

识记点字点位学习盲文代替学习汉字偏旁结构识记汉字;运用盲用书写工具书写点字代替汉字书写。

因此在学习点字的过程中,盲生不仅要记忆点字的符形、点字的发音和点字所代表的意义,还要通过分析综合把触摸到的点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以训练其手指的触摸能力、辨认能力,促进触觉的发展,充分发挥触觉的代偿功能。

1.利用直观教具,指导盲生摸认点位

点位教学一般要经过摸认点位和书写点位两个阶段。

为使点位概念更加清晰,一般先从摸认点位开始。

借助放大的点字模,向盲生解说点字点位的基本结构、名称和位置,然后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摸认点字。

正确摸认点字的前提是能熟练地摸认声韵母,将点符编写成一些顺口溜有助于帮助盲生记忆。

例如,“üe1”、“uɑi2”、“uɑn3”、“ou4”、“üɑn5”“ch6”、“uɑ满方”。

点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每部分均占一方,一方有六点位,点位的凸凹不同,表示不同的点字,六个点都凸起叫“满方”,表示“uɑ”。

上述的顺口溜表示为:

“满方”依次少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为“üe”、“uɑi”、“uɑn”、“ou”、“üɑn”和“ch”。

盲生在摸认点字时能迅速的辨认点位就能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摸读的水平。

2.建立“满方”概念,灵活进行书写点位教学。

盲生有书写点字的特殊用具——盲文写字板和盲文写字笔,此外还有特制的盲文纸。

教学书写点位首先要教会盲生正确装纸(又叫上板)、握笔和换字板,接着在帮助盲生理解盲文“正摸反写”的道理后才能指导书写点字。

盲文是凸点文字,写下去是凹下的点,摸读的则是凸起的点。

读写点位的方向刚好相反,即摸读点位从左开始,书写点位从右往左。

这种正摸反写的关系,初学盲生不易掌握,必须通过分析法帮助理解。

让盲生面对老师站立,成镜面关系。

盲生伸出左手摸自己的左眼睛,伸出右手摸老师正对自己的右眼的眼睛才是左眼。

然后叫盲生转身背对教师面对同一方向便能知道前面的判断是正确的。

此外,还可以用“四五六点会变化,摸字的时候在右边,写字的时候在左边”来帮助记忆和巩固。

指导盲生书写点位的传统方法是要求盲生按照声韵母表的顺序练习书写,边写边识记其点位。

本人在教学中观察发现:

盲生在没有“满方”的书写体验下直接练习书写,尚未建立书写六点位(即满方)的动作表象,练习中错误率较大。

本人指导盲生按照这样的顺序练习:

①满方②按点位顺序依次少一点③逐个练习一、二、三、四、五、六点④一二三点⑤四五六点⑥一四点⑦二五点⑧三六点⑨声母、韵母,实践证明这样的书写顺序的安排能更准确、更快地完成书写点位教学。

(二)词汇教学

儿童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掌握和发展语言。

如果在没有第一信号出现的情况下学习第二信号,儿童是不会理解词语意义的。

而对第一信号的感知主要依靠视觉,因此盲生单靠听觉获得的词汇往往较为空洞,不甚了解其内涵;使用的词汇缺少感性和视觉形象,词与形象相互脱节致使盲生获得的词汇中部分缺少完整的、准确的形象。

语言是交往的媒介,为了与人交往,参与社会生活,盲生必须正确理解单凭听觉模仿、记忆积累的词汇并恰当地组合成自己要说的话。

因此盲生词汇教学的特征是通过触觉、听觉或嗅觉而不是视觉来认知具体形象词汇;较多的利用直观教具、实物或形象语言教学词汇;教学重点是更多的补充感性经验,丰富表象;抽象词汇教学困难,需要借助形象词汇和语言帮助理解。

确实有效的词汇教学是盲生正确理解并获得词汇的重要保障。

1.培养观察生活的兴趣,丰富其感性认识。

语言的发展进程始于对具体物体、动作的命名,然后是运用描述情感态度的语言,最后是运用抽象概念的语言。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和对语言的理解密切相关。

盲童必须凭借坚实的具体经验才能理解描述具体经验的语言;盲童只有获得许多相似物体和不同物体、物体的长短、物体的光滑度方面的体验才能理解抽象概念和运用描述抽象概念的语言。

人类语言发展的顺序从具体体验开始,而盲生语言技能的出现是与其所熟知的触觉和具体的体验相关联的,盲生唯有通过语言的运用把具体的体验转化成语言,才能获得新的体验和理解。

换句话说,盲童是直接通过感觉的体验来提高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的。

盲生因视力障碍不愿主动观察生活或者观察困难,从而造成感性经验贫乏,对词汇尤其是抽象词汇的理解困难。

引导盲生主动地、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有利于丰富其感性认识,提高学习词汇的速度和水平。

2.提高教师语言教学水平促进盲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盲生习得词汇很大程度依赖模仿教师,教师语言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盲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应用适合盲生语言发展水平的词汇将会对盲生习得语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所运用的词汇生动、活泼、形象不仅能够帮助盲生理解并积累词汇,而且能够增强其学习词汇的兴趣。

此外,盲生与家长相处的机会也很多,教师应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家庭环境以巩固和提高其言语表达能力。

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词汇教学。

盲生学习词汇从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词汇教学也应灵活多样。

教学具体词汇时,教师必须运用实物或者模型来帮助盲生进行理解。

教学抽象词汇时,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或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或运用词义辨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盲生理解学习词汇。

4.丰富课外生活,积极运用词汇。

词汇的真正掌握还在于盲生能够正确的运用。

目前,我国盲校按市级进行建设,学生多是寄宿,课外活动多是在校内完成。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进行语言练习。

盲生在活动中需要与同学建立联系,因行动的不便,盲生多用语言进行沟通,习得词汇的过程便在活动中完成。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盲生语言发展的水平进行专项练习。

例如“即兴小故事”,教师事先准备几张写有不同词性且毫无联系的词语的卡片,要求盲生说一个小故事,故事中必须包括卡片上的词语。

(三)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以盲文教材教学为中心组织盲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其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盲文阅读速度,学习借助盲用软件在网络中扩大阅读范围,重点教学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盲生今后自学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盲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容易忽略培养盲生阅读能力,造成盲生自学能力较同龄明眼儿童差。

盲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包括:

(1)认读能力:

认识并摸读盲文的能力。

要在小学阶段训练盲生手指一触摸到盲文点位符行就能按字母拼成音节,并联系音、义拼读出词语和句子。

(2)理解能力:

理解词、句、段、章的能力;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

因视觉障碍,盲生动作慢,接触外界范围小,参与社会活动机会少,缺乏对外在世界的感性经验,造成其理解能力水平低于同龄明眼人。

(3)鉴赏能力:

在阅读中鉴别、欣赏文章思想内容、语言技巧的能力。

(4)记忆能力。

(5)摸读盲文的速度。

1.专项练习,培养认读能力,提高摸读盲文的速度。

小学阶段,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熟记盲文点位,并通过点位的图形记忆声韵母来帮助培养盲生的认读能力。

盲生的认读能力与其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例如“diɑnnɑo”,因现行盲文无声调,所以盲生没有“电脑”的认识下很难将之拼读出来,并联系音、义拼读出词语和句子。

这就要求盲生学会自觉地学习和积累生活中的词汇,培养盲生做词汇卡片,积累词汇对其终身有益。

摸读盲文的速度同样要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

第一,阅读训练。

教师在盲文纸上制作不同的图形如直线、平行线、正方形等,要求盲生保持正确的摸读姿势进行阅读,长期地训练有助于提高盲生摸读的速度。

第二,组织摸读盲文比赛。

教师选取课文、报纸和杂志等内容制作成盲文来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扩大认知范围,培养理解能力。

培养盲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帮助盲生主动参与社会,在社会实践与交往中扩大盲生的认知范围。

同时,教师在讲解各类课文时要注意分析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盲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此外,盲生还可以在网上了解社会动态,积累各种生活表象和社会经验以培养其理解能力。

目前,全世界只有5%的图书被制作成盲文书籍,严重限制了盲生的阅读范围,盲校应配备安装有盲用软件的电脑,以盲用软件的发音系统为平台,下载电子图书以供盲生阅读使用。

3.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学习鉴赏文章。

盲校语言教学中常忽视盲生的主体性,教师多唱独角戏,较少的考虑盲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应巧妙地利用提问训练盲生鉴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重点培养盲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地能力,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通过讨论研究正确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选择情调相似的背景音乐帮助盲生进行朗读训练,此外还可以制作或借用一些朗读带,帮助盲生进行模仿练习和鉴赏训练。

4.愉快教学,调动多种感官加强记忆能力。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创造一个与其类似的课堂氛围,愉快地教学,充分调动盲生的听觉、触觉、皮肤觉和嗅觉等感官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例如“颜色”,盲生缺少视觉表象对颜色的支持,所以他们很难理解颜色究竟是什么,有那些颜色,这些颜色对人会产生那些影响。

如果教师将视觉的内容转化为心理的体验,盲生将从另一角度认识这一概念。

盲生会用“热情奔放”来理解“红色”,用“纯洁高雅”来理解“白色”,如此等等。

再如“醋”的认识。

教师让盲生闻一下“醋”会比单纯解释“醋”更容易让其记忆深刻。

让盲生再尝一尝,然后同“水”、“色拉油”、“咖啡”和“酒精”等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进行比较,更容易使盲生记忆深刻。

(四)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就是培养盲生学习利用触觉、听觉、嗅觉等去获得各种表象并以之为素材,综合调度自己的知识和语文技能,融会心理感受和思想感情,从而写成文章的一种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全盲中小学生感知周围事物困难,表象贫乏,不能像明眼儿童一样有较丰富的社会活动,所以常常因“写作难”而苦恼,指导盲生“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1.引导盲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善于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盲生生活范围狭窄,感知机会少,所以缺乏视觉表象,感性经验贫乏,作文时缺少素材,不知道“写什么”。

创造各种机会引导盲生学会观察生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盲生虽然不能用视觉观察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明暗等特征,但可通过其他完好的感官来部分的代偿视觉功能进行观察。

因此盲生的观察是指以触觉为主,充分利用听觉、嗅觉、触觉、皮肤觉等感觉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有计划和较持久的知觉。

训练有素的盲生能全面、客观的认识事物,能够把握不曾被明眼人注意但又很重要的特征。

学会观察,盲生就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多种素材,解决“写什么”难的问题。

因视觉障碍,盲生观察事物呈现以下特征:

不了解周围的环境,观察事物多缺乏主动性;不能通过视觉完整地整合一个事物,可能产生片面性;观察速度慢,利用触觉观察事物,只有通过反复多次的逐步感知才能确认完整的事物形象。

观察范围有限,利用触觉观察事物,必须直接接触客体,观察庞大的或细小的、远距离的或运动的、变化的或危险的物体困难,需要借助直观手段的帮助。

所以教师在引导盲生观察事物中注意激发其兴趣,教会观察的方法,并用直观的语言指导盲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反复多次的观察客体,才能达到观察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家长学会上述培养盲生观察力的方法,以便在家庭生活中指导盲生学习观察,积累社会经验,丰富写作素材。

2.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分析文章写作方法,结合文章写作特点进行片段练习和模仿练笔。

观察丰富了盲生的写作素材,然而要组织好获得的素材还需要良好的写作技巧的支持。

教师不断在阅读教学中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盲生进行片段练习和模仿练笔,是盲生习得写作技巧的基本途径。

片段练习就是让盲生写一个人物肖像,一个心理过程,一系列动作,一个场景,或者文章的开头、过度或结尾,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有助于训练结构方法、表现手段,提高选材用语的能力。

片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片段练习有利于训练盲生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发展其思维。

通过长期的片段练习,可以将观察到的各种素材具体化为语言表象,随时为写作做好准备。

模仿练习就是仿照课文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作文练习,是读写结合的过程。

通过模仿练习可以让盲生认真领会范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的观察的角度、思考的方法、表达的技巧,吸取其中的思维成果和写作技巧,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写作技能。

“如果将文章形容成一部机器,片段练习是制作‘基本零件’,那么模仿练习就是将‘基本零件’组装成完整机器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模仿,盲生将潜移默化的习得根据不同需要灵活组织语言表象的技能,从部分到整体的把握文章的创作过程。

3.充分利用作文课指导盲生学习写作技巧。

学会组织观察中积累的素材,即运用写作技巧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作文指导要帮助盲生明确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运用适当的写作方法布局写作内容。

作文指导得好,能激发盲生写作兴趣,促进其不断观察生活,开拓思路,写好作文。

4.坚持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提高盲生写作的心理素质。

“三分钟演讲”活动是安排在课堂前三分钟的口头作文活动,要求盲生在这段时间内组织熟悉的素材围绕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物,发表一个观点,将一个故事等。

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盲生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盲生写作的心理素质。

说话要求思维灵活、敏捷、针对性强,口头作文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书面写作的通顺、流畅。

三、总结

3.1点字教学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具教会盲生通过触觉摸认点字,指导巧妙识记、书写点符并与其意义相联系的过程,及早建立“满方”概念,理解“正摸反写”是点字教学的重要环节。

3.2词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第一信号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理解记忆,引导盲生模仿并在交往中正确运用。

3.3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组织专项练习训练盲生阅读速度;引导盲生参与社会生活,协调多种感官认知并鉴赏课文的艺术价值来重点培养盲生阅读能力。

3.4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写什么”入手,帮助盲生丰富感性经验,积累写作素材,然后通过模仿练习、作文指导及心理素质的锻炼来教会盲生如何去写作。

3.5盲生语言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每位盲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培养社会需要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帮助盲生回归主流。

 

参考文献:

1、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2

2、徐白仑:

《视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指导》,华夏出版社,1992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盲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

4、萨丽·曼哥尔德:

《盲教育教师指南》,华夏出版社,1992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盲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9

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0

8、《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9、徐越化:

《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