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4745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卷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6届高三5月语文考前模拟卷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6届高三5月语文考前模拟卷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值得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予特别。

在古代社会的早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最根本、最重要的主题;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

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

它们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节日就是时间历程的重要节点,它的形成当然是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的事。

古人最早产生的时间观念是日出日落、寒来暑往。

由此,开始分为寒暑两季,接着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

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记载了二十四节气。

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全部是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

古人认识到这些日子是天象气候变的关键节点,以为这些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施行巫术、占卜,祭拜日月星辰、五谷诸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健康平安等。

每年如此,便形成了在特定时日周期性重复的民俗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节日。

月亮的晦朔圆缺之日也让古人感到神秘并加以崇拜,也会产生萌芽状态的节日。

这些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源于古人在特定时日用以解释、控制自然进程的超自然力崇拜。

所以说,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

确定节气之后,又有了年月日的划分,便形成了历法。

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有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故传统节日的保护,有利于保持和有效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已不仅仅是汉族的节日,也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

如春节已成为我国境内四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

同时,少数民族的节日数量众多,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维护中华文化一体化格局中的各民族文化多样化;其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可被吸收到汉族的节日传统中来。

包括节日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文化。

在同一个日子过同样的节日,使我们体会到属于同一个族的文化认同感。

尤其是在异文化环境,一个族同样的节日习俗就更成为文化认同的显著标志。

文化的认同往往比政治的认同更为牢固、更为持久。

这样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把他们凝聚在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社之内。

(节选自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特别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节日,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它具备一些特殊性。

B.进入到中古时期以后,传统节日中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逐渐取代了古代社会早期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容。

C.中国传统节日大都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

D.古人根据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的这一最早的时间观念开始分为寒暑两季,后来又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形成都是在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大都经历了各自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B.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这与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适应自然的过程有关。

C.传统节日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因而保护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D.本是汉族节日的春节,已成为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

它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

例如雨水代表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B.古人以为节气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用巫术、占卜等方式祈求神灵保佑,这体现了古人认识上的局限性。

C.我们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中华文化就能够形成一体化和多样化格局。

D.人们处于本土的文化环境中时,体会到的属于同一个族的文化认同感的感觉往往不如在异文化环境的时候更明显。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授衡州推官。

隆庆初,三迁刑科给事中。

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

化言:

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

不当,则臣等论劾。

若竟自敕行,则喜怒未必当,而法司与臣等俱虚设。

诏是其言。

冬至郊天,闻帝咳声,推论阴阳姤复之渐,请法天养微阳,词甚切直。

有诏言灾眚洊至,由部院政事不修,令厂卫密察。

化偕同列言:

厂卫徼巡辇下,惟诘奸宄、禁盗贼耳。

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御史刘思贤等亦极陈其害。

帝并不从。

时高拱当国,路楷、杨顺以构杀沈炼论死。

拱欲为楷地,谓顺首祸,顺死,楷可勿坐。

化取狱牍示拱曰:

狱故无炼名。

有之,自楷始。

楷诚罪首。

拱又议宥方士王金等罪,化言:

此遗诏意,即欲勿罪,宜何辞?

忤拱,出为陕西参政。

万历初,累擢太仆少卿。

由南京大理卿召拜刑部左侍郎。

云南缅贼平,帝御午门楼受俘。

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有仪,帝目属之。

会刑部缺尚书,手诏用化。

化言:

陛下仁心出天性。

请饬大小臣僚各遵律例,毋淫刑。

《大明律》一书,高皇帝揭之两庑,手加更定。

今未经详断者或命从重拟议,已经定议者又诏加等处斩,是谓律不足用也。

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

帝优诏答之。

十四年,应诏陈言。

请信诏令,清狱讼,速讯谳,严检验,禁冤滥,而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

帝嘉纳焉。

帝虑下欺罔,间有讦发,辄遣官逮捕,牵引证佐,文案累积。

化言:

主术贵执要,不当侵有司;徒使人归过于上,而下得缘以饰非。

遂三疏乞归。

帝不许。

寻称病笃,乃听归。

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B.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C.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D.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在古代,有在冬至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习俗,谓之冬至郊天。

B.辇,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车辆;辇下,常常成为天子所居的宫廷、京师等的代称。

C.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舒化坚持原则,敢于据理力争。

皇帝信任宦官与厂卫,处理罪犯、纠察百官等重要事务要跳过相关部门交付其直接办理,舒化等表示反对,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

B.舒化刚正不阿。

执掌大权的高拱想为路楷开脱罪责,而后又想加罪于王金,舒化都进言反驳并出示相关证据,由此得罪高拱,被外放任陕西参政。

C.舒化崇尚法治。

他任刑部尚书,向皇帝进言,建议皇帝命令大臣各自遵从法律,不滥用刑法,得到了皇帝的首肯。

D.舒化正直敢言,得到皇帝信任。

他应皇帝要求陈列多项刑律措施,以感动上天,安定百姓为宗旨,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他多次请求退休,皇帝都极力挽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

不当,则臣等论劾。

(2)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

帝优诏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兴皇甫曾

流萤与落叶,秋晚共纷纷。

返照城中尽,寒砧雨外闻。

离人见衰鬓,独鹤暮何。

楚客在千里,相思看碧云。

8.本诗颔联如何描写秋景?

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之后,曹刿下视其辙,又登轼而望之,由于

,最后决定逐齐师。

(2)《醉翁亭记》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诗经·氓》中以桑为女子的憔悴和被弃起兴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作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暮鼓

冷清秋

方老爷子在南京城突然有了去处。

他在鼓楼附近新认了一门亲戚。

姓唐,逢年过节什么的方老爷子总要拎点东西去看望。

其实,也不是单逢年过节,隔三差五的方老爷子常去。

去了,无非也就是熟人见面时常说的那几句老话。

说完,就没话了,俩老头都靠在那个旧沙发上晒太阳。

有时,方老爷子去了,亲戚正在忙着。

方老爷子就自己靠在沙发上,看天,看云,看飞过的鸟,树上落下的叶子。

或者干脆弹弹衣襟上的灰,站起来踩跺鞋上的尘。

对了,忘告诉你了。

方老爷子这门亲戚可不是个吃闲饭的。

虽说年纪有七十多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的,不但会剃头刮脸掏耳朵,还会在生意不忙时,撸起袖子,虎虎生风地打一套小洪拳。

但最最吸引方老爷子的却是他会吼那种叫人听了连肠子都打颤的秦腔。

当初,方老爷子就是被这一嗓子给拽了去,再也挪不开脚步。

原本那天被儿子载去听戏,经过鼓楼附近时,遥遥传来一嗓子,如老汉哭坟般凄凉婉,方老爷子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不瞌睡了。

待第二嗓子透来时,方老爷子说,掉头!

掉头!

赶紧的!

人和人之间向来讲一个缘,也讲究一个巧。

那天,这机缘巧合就撞在了一起。

方老爷子那天坐在理发棚的破沙发上看人家边忙活边唱曲。

掌灯时分才想起走。

人站起来,却又扭回头,一脸羞色地说我喊你声老哥吧。

说完就真的叫了一声老哥哥。

紧接着,老陕话羞羞答答就出来了,其实额叫你老哥你也不亏啊,眼看你是要长额几岁的嘛。

多了额这个老弟,虽说帮不上甚忙,但是逢晴天黄昏过来谝谝还是可以滴。

看对方并不多言语,方老爷子就挥挥手说,不管你认不认,这门亲戚额今儿算是认了。

今儿算是摸个门,以后咱常来往哈。

第二次来的早上,方老爷子一踏进来,将手提袋朝破沙发上一扔,说,看看额给你带啥了。

亲戚瞥一眼却不悦。

慢腾腾地说,弄这叫啥嘛,来就来吧,礼节还怪大。

话虽这么说,后来端起桌上那个紫砂壶还是吱溜溜下去多半壶。

亲戚忙时,方老爷子就和来理发的那帮工人们唠叨,也不管听不听得懂,爱不爱听。

反正只看一支支递过去的烟被对方接了,就拉开了话匣子。

方老爷子常常感叹,说,难得我这把老骨头老了老了,还能有这福气。

免费理发不说,还能听到乡音听到戏哩。

再来,看亲戚在数零碎钞票,方老爷子就打趣,老哥你干脆费费事,收下额这个徒弟如何?

有时,方老爷子干脆半下午过来,来时揣上自己常喝的烧酒,路上在熟食店包上几样卤味。

俩人能从下午直喝到月挂树梢。

有时,亲戚也搓着手挽留,说要不……就歇这儿吧?

方老爷子却说,你再来个信天游,我踩着你的曲曲儿走。

就这样,一次次的,听着来,听着去。

方老爷子以为可以一辈子。

可有一天他赶着来时,工棚不见了,简易的理发橱也不见了。

仰起头,才发现高楼已经建成了,正在清理周边环境。

方老爷子急的见人就拽,很费劲地描述,却没一个人晓得。

抬头看看那鼓楼还在,暮色渐隐下如燃烧后的碳透着暗光。

方老爷子突然很想爬上鼓楼去看看。

这想法一出来他就真的站在了鼓楼上。

爬上去,方老爷子发现世界被分为了两层。

街道上喧闹嘈杂,人潮汹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

仰头,天沉沉的落得很低。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方老爷子在南京鼓楼附近新认了一门亲戚,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孤苦无依。

B.小说第六段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理发师唱腔的凄凉婉。

C.小说表现方老爷子认亲时的方言描写,意在突出方老爷子的热情亲切和见到老乡时的激动。

D.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传神。

E.鼓楼还在,暮色渐隐下如燃烧后的碳透着暗光这段景物描写既照应了标题暮鼓,又暗示了小说主题。

(2)小说在刻画方老爷子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3)结合全文,谈谈划线部分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6分)

(4)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

朱光潜

在《文艺心理学》的自白里,我已简略地谈过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

现在先把有关的一段话抄下来,然后稍作补充:

从前我决没有梦想到我有一天会走到美学的路上去。

我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十四年的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

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

因为欢喜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等问题。

因为欢喜心理学,我就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文艺趣味上的个别差异。

因为欢喜哲学,我就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著作。

这样一来,美学便成为我所欢喜的几门学问的联络线索了。

事隔半个世纪,现在来检查过去写的这段自白,它还是符合事实的。

不过要作两点补充。

当时我也很欢喜历史,为着要了解希腊文学和艺术,我在爱丁堡大学曾正式选修了欧洲古代史。

当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但是省吃俭用,还一个人跑到意大利罗马地下墓道里考察过高惕大教寺和壁画的起源,参观过梵蒂冈所藏的一些著名雕刻和文艺复兴时代散在意大利各城市的建筑、绘画和雕刻,体会到耳闻不如目见这句话的意义。

另一点须补充的是《自白》最后一句后面还应加上这么一句:

研究美学的人们如果忽略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和历史,那就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这一点是我从参加国内美学讨论,到现在所看到的美学落后状态中体会出来的。

关起门来学美学,那是有害于己而无益于人的。

上文我提到当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这对于我学起美学来也颇有影响。

我在学生时代还编写过一部《变态心理学》,一部《变态心理学派别》,都出版过;一部《符号逻辑》的稿子交商务印书馆,在日本侵略上海时遭火灾焚毁了。

为什么一方面读书,一方面又写出那么多书呢?

这就是因为我穷,不得不自力更生,争取稿费来吃饭过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也吸取了一点有益的教训,就是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

写就要读得更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会懂得较透些,使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

根据这点教训,我指导研究生,总是要求他们边读边写。

他们也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不过要补充一句,光写而不读也不行。

解放后我有幸参加了几年之久的国内美学界的批判和讨论。

我至少是批判对象之一。

我是认真对待这一次批判的,有来必往,无批不辩,从此我开始挪动了我原来的唯心主义立场。

于是我又开始了我的新的美学行程。

这三十年来我学的主要是马列主义。

译文读不懂的必对照德文、俄文、法文和英文的原文,并且对译文错误或欠妥处都做了笔记,提出了校改意见。

1978年,我看到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学的学者们都在热烈讨论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我在五十年代就已读过而没有读懂的,于是又把它翻出来再啃,并且把其中关键性的两章重译过。

虽不敢说我读懂了,但毕竟比原来懂得多一点。

这部经典著作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都很深。

我对费尔巴哈毫无研究,预备补了这一课后再回头去啃,但愿老天爷分配给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有删改)

相关链接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一个不断变化、生成,不断有新内容充实的命题,此命题恰恰展现了朱光潜努力突破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寻求在中国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框架下,整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及西方美学的一切积极成果,熔铸新型美学系统的艰辛历程。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

我把我的信条叫作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

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朱光潜《谈修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光潜最初没有研究美学的打算,美学便成为我所欢喜的几门学问的联络线索,说明他是误打误撞闯进美学研究的世界的。

B.学生时代的朱光潜喜欢文学,为了研究希腊文学与艺术,他漫游欧洲,考察古迹,积淀了丰厚的美学素养,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C.朱光潜在学生时代就编写出版了三本著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所迫,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天资过人。

D.朱光潜在学术研究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做学问要注意读写结合,通过阅读、思考、消化、吸收,最后化为自己的精神营养。

E.朱光潜向读者讲述自己的美学研究历程,既分享经验,也反思现状,更展望未来,表现出学术大家独有的气度与襟怀。

(2)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朱光潜的治学态度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第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香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

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

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

公众期待耶伦

,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

了,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

A.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B.尘埃落定

一锤定音

盖棺论定

C.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D.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调查表明,无论大学生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凭借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

C.新加坡是易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及全球需求低迷形势的到来,令新加坡1月非石油国内出口量骤降。

D.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位血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

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

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心态上的年轻却是能够永远保持的。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

,否则必定一事无成。

只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

,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17.某孔子学院对国外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其中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这一项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说明]孝:

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俭:

过日子能省则省;礼:

对别人要以礼相待;勤:

辛勤的劳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谦:

遇到别人的夸奖要表现得谦虚;面子观:

孩子的成功就是给父母挣面子。

(1)请根据图表的所有统计信息,概括出结论,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2)针对孔子学院老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内容,请依据相关信息,给出两条合理建议。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当代学生素质论坛。

有学生代表发言说:

我的成绩并不名列前茅,但人缘好,善解人意,不仅当上班长,还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而另一位学生代表发言说:

我觉得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

另外,还要努力培养独立意识。

结合学生代表的发言,你认为哪种素质才是当代学生最应该具备的?

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演讲词,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莆田一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说法不准确。

由文章第二段可知,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并不是选项所说的逐渐取代,因此B项错误。

2.

D【解析】扩大范围。

D项已成为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说法错误。

由原文第五段春节已成为我国境内四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

可知。

3.C【解析】C项述错误,原文是维护中华文化一体化格局中的各民族文化多样化。

4.D(驾驭百官是天子的权力,而纠察非法的人和事,则是御史的职责,岂能由厂卫处置?

陛下不相信大臣,反而相信此类人吗?

5.C(赠,是指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6.B(想加罪于王金有误,原文是拱又议宥方士王金意为高拱又提议宽恕方士王金等人的罪过。

7.

(1)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交付给法律部门。

不恰当的地方,则由我们论告弹劾。

(判断句、公、悉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

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

(雨雪、不时、咎优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舒化,字汝德,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