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4777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13.docx

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3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

“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

“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贬官;“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C.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D.薨,是诸侯死的讳称。

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死,士曰不禄,庶人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

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

B.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

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常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

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

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因他丝毫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来往频繁;一年里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

随从曾经将菜汤不慎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2)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答案】

1.A

2.D

3.B

4.

(1)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于是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

(2)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

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

【解析】

除官职。

点睛:

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3.B项理解错误。

“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有误,“殆不胜丧”是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

点睛: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选项D来源于文章第四段,随从曾经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

并且,拿书提问他的人不是裴子野而是刘显。

点睛: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

补出省略成分。

3、删:

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

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

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

解词——串意——顺句。

注:

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

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萧劢字文约,喜怒不形于色。

位居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

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

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后起来再往前走,家里人也阻拦不住。

父亲萧景特别喜爱他,曾说:

“我百年之后,怎能少了这样的儿子呢。

”吩咐左右人关照他节哀。

服丧期满后,被任为太子中舍人。

萧景在郢州去世,有人因为路远,就对他隐瞒了凶讯,而用病重作为托词。

萧劢于是奔波前往,赶到江夏,已是七天水米未进。

埋葬父亲后,他在墓旁结庐而眠,断绝亲友往来。

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

作淮南太守时,因治理有方而被称颂。

后改任宣城内史,境内多猛兽,经常危害人民,萧劢到任后,野兽的危害得到治理。

又改任豫章内史,结果境内路不拾遗,男女有别而道不同行。

后调任广州刺史,当离开豫章郡时,官吏百姓都悲痛落泪,沿途几百里舟车堵塞,人们都各自带着酒食来给他送行。

萧劢都接收下来,但随后又给予他们钱财。

走到新淦县岓山村时,有一位老太太用盘子托着泥鳅,从送行的船侧奉献上来,又有几十名少年跳进水里给他拉船,又是唱歌,又是流泪。

广州地处沿海,向来是富庶地区,外国商船到此,多被当地刺史盘剥侵夺,所以每年来船不过三几次。

自萧劢到此,对他们秋毫无犯,于是一年就有十几趟到来。

当地的俚族人不顺服,多数做了海盗(经常在海上行凶抢劫),萧劢对他们进行讨伐,俘获的人口财物,除犒赏军队外,全部送交朝廷。

他以前的刺史们都营私中饱,当地的土产贡品多被私吞,很少能进入朝廷仓库。

自从萧劢到任,一年里向朝廷进奉数次,国家军政所需的资财,源源不断地输送。

梁武帝感叹道:

“朝廷算是又添了一个广州。

”有诏令让他以原来的官号还朝,这时西江的俚人头领陈文彻进犯高要,于是又下诏让萧劢再任原职。

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

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

朝廷下令改为高州,命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召萧劢回朝任太子左卫率。

萧劢生性率直有节制,而且气量宽宏。

一次手下人曾把一碗菜汤不慎打翻在他胸前,他脸色不变,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

他收藏图书多达三万卷,披阅观览而不知疲倦,尤其爱读《东观汉记》,大部分都能背诵下来。

刘显曾经拿着书考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他很少结交朋友,只和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关系密切。

在回京路上去世,追赠侍中,谥号光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

思话年十岁许时,未知书,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

自此折节,数年中,遂有令誉。

颇工隶书,善弹琴,能骑射。

后袭爵封阳县侯。

元嘉中,为青州刺史。

亡命司马朗之兄弟聚党谋为乱,思话遣北海太守萧汪之讨斩之。

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忽于斗下得二死雀。

思话叹曰:

“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

”既而被系。

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思话迁镇南郑。

法护,中山无极人也。

过江,寓居南郡。

弟法崇自少府为益州刺史。

法护委镇之罪,为府所收,于狱赐死。

十四年,迁临川王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

文帝赐以弓琴,手敕曰:

“前得此琴,言是旧物,今以相借,并往桑弓一张,材理乃快。

良材美器,宜在尽用之地,丈人真无所与让也。

”尝从文帝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谓曰:

“相赏有松石间意”。

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四州军事,征为吏部尚书。

思话以去州无复事力,倩府军身九人。

文帝戏之曰:

“丈人终不为田父于闾里,何忧无人使邪?

”未拜,迁护军将军。

是时,魏攻悬瓠,文帝将大举北侵,朝士佥同,思话固谏不从。

魏军退,即代孝武为徐、兖二州刺史,监四州军事。

后为围碻磝城不拔,退师历下,为江夏王义恭所奏免官。

元凶弑立,以为徐、兖二州刺史,即起义以应孝武。

孝武即位,征为尚书左仆射,固辞,改为中书令、丹阳尹、散骑常侍。

时都下多劫掠,二旬中十七发,引咎陈逊,不许。

后拜郢州刺史,加都督。

卒,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侯。

(节选自《南史·萧思话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B.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C.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D.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州,古九州之一,益州、雍州、徐州和兖州均属古九州之列,九州泛指中国。

B.文帝,指宋文帝刘义隆。

文,是刘义隆的谥号,文中“孝武”也是谥号。

C.吏部,掌管科举考试和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敕”在古代,多与皇权联系在一起,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思话知错能改,多才多艺。

他幼时不喜读书,邻人的怨恨使其自我克制,几年之间,他便擅长隶书,善于抚琴,能够骑射,拥有美好的名声。

B.萧思话平定叛乱,屡建功勋。

他担任青州刺史期间,派遣下属萧汪之平定司马兄弟之乱;后来又抵御敌寇杨难当的侵犯,全部收复汉中失地。

C.萧思话意趣高雅,悠游闲适。

梁文帝十分欣赏他的高雅志趣,将自己珍藏的古琴赠送给他;在供职吏部尚书期间,他将工作事务交予府君,悠游自在。

D.萧思话忠于君王,深得宠信。

他不顾众议,谏阻文帝北侵;元凶杀君篡位他起义响应孝武帝,功高不居,备受皇上厚爱,生前委以重任死后屡获殊荣。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话叹曰:

“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

”既而被系。

(2)文帝赐以弓琴,手敕曰:

“前得此琴,言是旧物,今以相借。

【答案】

5.B

6.C

7.C

8.

(1)萧思话感叹说:

“铜斗翻扣而双雀丧命,恐怕是不祥吧!

”不久以后就被囚禁起来。

(“其”“殒”“既而”“系”)

(2)文帝把弓箭和琴赐给他亲自发给他手令说:

“以前得到这张琴,(人家)说是旧物,现在把它借给你。

”(“赐以弓琴”句式、“手”名词作状语、“省略句”,“相”)

【解析】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及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乃自徒中起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汉中/悉收侵

点睛: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文中说的是“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四州军事,征为吏部尚书。

思话以去州无复事力,倩府军身九人”,意思是“他历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四州军事,征为吏部尚书。

萧思话因为离开了州府,不再多用气力,工作交予府军九人”。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其”,表猜测语气,恐怕;“殒”,丧命;“既而”,不久;“系”,囚禁。

第二句中,“赐以弓琴”,介宾短语后置句,“以弓琴赐之”;“手”名词作状语,亲自;“言是旧物”,“省略句”,省略主语“人家”;“相”,代指你。

参考译文:

萧思话,南兰陵人,是宋朝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

萧思话约十岁时,不懂书籍,好骑在屋梁上,打细腰鼓,侵害邻居,邻人无不怨恨。

从此自我克制,几年之中便有了美好的名声。

他工于隶书,善于弹琴,能骑射。

后来承袭了封阳县侯的爵位。

元嘉年间(424~453),担任青州刺史。

亡命的司马朗之兄弟聚集党徒企图作乱,萧思话派遣北海太守萧汪之讨平并斩杀了他们。

起初在青州,平常所用的铜斗覆扣在药厨下面,忽然在斗下得到了两只死麻雀。

萧思话感叹说:

“斗覆而双雀丧命,恐怕是不祥吧!

”然后就被囚禁起来。

后来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时丧失了亲和,氐人统帅杨难当因此侵犯汉中,于是便从刑徒中起用萧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平定了汉中,全部收复了被侵占的土地,在葭萌水设置了守军。

萧思话迁移军镇到南郑。

法护,是中山无极人。

过江以后,寓居在南郡。

他的弟弟法崇从少府升为益州刺史。

法护丢弃军镇犯下罪过,被府衙拘捕,在狱中赐他自杀。

元嘉十四年,调他担任临川王刘义庆的平西长史、南蛮校尉。

文帝赐给他弓箭和琴,发给他的手令中说:

“以前得到这张琴,(人家)说是旧物,现在相借,并送桑弓一张,这是物品的幸运。

良材美器,应该放在能够尽显功用的地方,这位老者实在是无可推让的人物。

”他曾随文帝登上钟山北岭,中途有巨石清泉,皇上让他在石上弹琴,于是赐给他银酒盅,对他说:

“非常欣赏你有松石间的意趣。

”他历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四州军事,征为吏部尚书。

萧思话因为离开了州府,不再多用气力,工作交予府军九人。

文帝开玩笑说:

“老者终于不在乡间做农夫,哪用忧虑没人可以支使呢?

”还没有上任,又改任为护军将军。

在这个时候,魏军攻打悬瓠,文帝将要大举北侵,朝中士大夫全都表示同意,萧思话却坚持劝谏,不被采用。

魏军退走,他便代替孝武帝为徐、兖二州刺史,监四州军事。

后来因为围困郂城不能攻下,退军到历下,为江夏王刘义恭所举奏而免官。

元凶刘劭杀父自立为皇帝,让他担任徐、兖二州刺史,他于是举行起义以响应孝武帝。

孝武帝即位,征他为尚书左仆射,他坚决推辞,改为中书令、丹阳尹、散骑常待。

当时京城中有很多抢劫事件,二十天当中发生了十七次,他引咎要求辞职,皇上不同意。

后来被授予郢州刺史,加任都督。

逝世后,赠他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穆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雍字尧夫。

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

“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

“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

“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雍对曰:

“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

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

“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

或留信宿乃去。

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

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

“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9.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物理性命之学”系指有关“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以及人生性命的学说”。

B.“及执亲丧,哀毁尽礼”是说到了他的至亲去世的时候,他尽力守丧,哀伤过度导致身体毁伤。

C.“投劾”是指官员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这是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D.“赠秘书省著作郎”是指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的官职,“赐谥康节”是指皇上追赐给他官爵称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

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邵雍宽厚仁义。

门生故友因新法之事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应该尽己之力让老百姓多受一分恩赐。

D.邵雍不重名利。

嘉祐时,皇帝下诏求贤才,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前后两次推举他任同一官职,结果他都坚决推辞,称病不赴任。

1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

(2)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答案】

9.B

10.D

11.D

12.①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

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

②邵雍德行气质纯粹敦厚,看上去就知道他很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设置什么界限,没有架子,和大家在一起安闲和乐谈笑风生,和他人没有什么大不同。

【解析】

12

他谥号,谥:

谥号。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

D“前后两次推举他任同一官职”错。

点睛:

做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题目,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

邵雍年少的时期,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

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

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

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

“道就在这啊!

”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

问邵雍说:

“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

”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

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

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

(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

)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尽力守丧,哀伤过度导致身体毁伤。

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着等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

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

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

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

”不再直呼他姓名的。

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

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小歇的居所,以方便他的到来时居住。

名字叫“行窝”。

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

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

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

“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

”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

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没有架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区别于他人。

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

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

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

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

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