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804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docx

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二含模拟题

(刷题1+1)2020高考地理讲练试题重组卷

(二)(含2019模拟题)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陕西联考)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叫做水汽压,单位用hPa表示。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气温关系密切。

气温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随气温升高而增大。

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

据此回答1~3题。

1.在实际水汽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与气温的日变化(  )

A.一致B.相反

C.白天一致、夜间相反D.夜间一致、白天相反

答案 B

解析 在实际水汽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气温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所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

故选B。

2.内陆地区相对湿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最可能出现在(  )

A.日出之前、正午B.日出之前、午后

C.日出之后、午后D.日出之后、正午

答案 B

解析 内陆地区水汽来源很少但空气中水汽含量稳定,实际水汽压一天中变化不大,所以相对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饱和水汽压的大小,饱和水汽压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故相对湿度最高值应该出现在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最低值应该出现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日出之前和午后。

故选B。

3.下列城市相对湿度年平均值最大的是(  )

A.上海B.乌鲁木齐 

C.北京D.拉萨

答案 A

解析 相对湿度因距海远近、纬度高低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东南沿海水汽来源充足,实际水汽压相对较大,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相差较小,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值较大;我国西部水汽来源不足,实际水汽压相对较小,实际水汽压与相对水汽压相差较大,相对湿度较小,年平均值较小。

故选A。

(2019·考试大纲调研卷二模)下图示意俄罗斯某地所遭遇的地理现象的三个阶段。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角砾岩按成因属于(  )

A.沉积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喷出岩

答案 A

解析 该地所遭遇的地理现象应为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碎屑物质,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沉积压实,而后形成了角砾岩。

5.熔化岩石形成过程中最可能伴随着(  )

A.地壳岩浆喷出B.强烈变质作用

C.地热强烈释放D.较强沉积作用

答案 B

解析 图中熔化岩石是由物体强烈撞击产生的高温促使岩石熔化而形成的,该过程最可能伴随着强烈的变质作用,B项正确。

由图可知,该过程中并没有岩浆喷出,也没有地热的强烈释放,A、C两项错误;熔化岩石形成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变质作用,与沉积作用关系不大,D项错误。

(2019·安徽巢湖3月联考)蔬菜大棚土壤主要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但具有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信息显示(  )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随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尤其是0~10cm)含量先升后降,A、B两项错误;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D项正确,C项错误。

7.与大田土壤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

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

答案 B

解析 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主要是蔬菜大棚中蔬菜对肥力的要求高于大田,有机肥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有机质含量上升快的主要原因。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复种指数高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快。

8.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蔬菜大棚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主要由于棚内(  )

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

B.蔬菜根系深,利于吸收深层有机养分

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

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

答案 C

解析 造成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棚保护,雨水的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

热量充足会加快蔬菜生长,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蔬菜根系较浅,不利于吸收深层有机养分;浅层水分蒸发量大,对有机养分含量影响小。

(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项正确;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A项错误;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项错误;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项错误。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答案 C

解析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项正确;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项错误;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B项错误;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项错误。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B.沼泽化

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 C

解析 洼地不断增多增大,使洼地周围地区本来就少的水渗流到地势较低的洼地之中,土壤缺水现象不断加重,导致植被死亡,加之风力影响大,使土地沙化,C项正确;水土流失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沼泽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水分,而该山前平原洼地增多增大期间河流断流,因此周边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和沼泽化,A、B两项错误;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水盐运动密切相关,在缺水状态下,地下盐分难以到达地表集聚,D项错误。

(2019·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第一次诊断)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带着各具特色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闪亮登场。

据此完成12~13题。

12.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址选在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①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②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③经济发达,辐射能力强 ④工业协作条件好,发展快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在上海举办进口博览会,不仅使得世界各国的参展商品和客商更加方便地聚集到中国,而且在商品成交之后,能够辐射到全国。

13.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说明了(  )

A.中外经济互补性强B.中国市场广阔

C.世界性工业品过剩D.中国消费升级

答案 B

解析 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广阔,吸引大量企业参展。

(2019·安徽蚌埠二模)长白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现象十分明显(下图)。

在海拔2100米,岳桦几乎同时消失,让位于山地苔原。

苔原植物的根系通常粗壮发达,长度可达地上茎干的8~10倍。

每逢花季,长白山苔原盛开鲜艳而独具特色的花朵,宛若五彩斑斓的地毯。

据此完成14~16题。

14.长白山苔原带繁花盛开的月份可能是(  )

A.3月B.5月

C.7月D.11月

答案 C

解析 长白山苔原带繁花盛开的月份应该是最温暖的月份,故是7月份。

15.推测长白山山地苔原带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

A.冷湿多风B.少风多雨

C.多风少雨D.干冷少雨

答案 A

解析 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北极地区的苔原植物生长环境为寒冷、湿润,所以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的生长环境应与之相似,有冷湿的特点,同时海拔高,多风。

16.多数学者认为,气候变化会使长白山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

可能减缓该过程的是(  )

A.苔原带土壤形成速度快

B.苔原带地衣类植物阻隔岳桦林种子

C.岳桦林边缘春季积雪融水多

D.岳桦林边缘蒸发量小,水分变化小

答案 B

解析 气候变化引起的长白山山顶水热条件改善会使得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故岳桦林边缘春季积雪融水多会促进该过程,C项错误;苔原带气候寒冷,土壤形成速度慢,A项错误;岳桦林边缘蒸发量小,水分变化小不影响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D项错误;苔原带地衣类植物阻隔岳桦林种子可以减缓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B项正确。

(2019·四川高三诊断联考一)北京房价高、落户难、限购严,给周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城市群日益协同下,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下图为北京及其周边人流轨迹图,下表为北京人口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17~19题。

年末人口数

城市人口比重

2016年

2173万人

86.50%

2017年

2171万人

86.50%

17.与2016年相比,2017年(  )

A.北京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

B.北京人口迁入等于迁出

C.北京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

D.北京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北京总人口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不变,故北京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不变,北京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数量都在下降,D项正确。

18.北京东面、南面较西面、北面城市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更低平B.气候更宜人

C.交通更发达D.政策更优越

答案 A

解析 北京的西面、北面多山地,地势起伏大;东面、南面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市用地更充足。

19.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京地价上涨 ②北京产业转移到周边城市 ③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④北京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是因为北京地价和房价上涨,周边基础设施完善,①③正确。

(2019·辽宁葫芦岛一模)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20~22题。

20.“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C项错误;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项错误;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故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项正确。

21.“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

答案 A

解析 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的气候特点。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项正确。

22.“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

A.11~12月B.7~8月

C.4~5月D.1~2月

答案 C

解析 “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此时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6分)

23.(2019·考试大纲调研卷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盆地的剖面图。

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为210mm,但是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100mm,且盐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

(1)说明洪积扇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原因。

(4分)

(2)分析盐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的条件,并推断本区域多年实际蒸发量。

(4分)

(3)请从水土条件角度分析绿洲出现在图示位置的原因。

(4分)

(4)针对本区域风沙对绿洲的危害,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4分)

答案 

(1)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沉积物较多,厚度较大;河流出山以后流速变慢,下渗量大,加之该地相对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势较高,故地下水埋藏较深。

(2)盐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的条件是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多年来基本稳定,湖泊的补给和蒸发保持平衡。

本区域为内流区闭合流域,其水量平衡仅与区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

在无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或输出)的情况下,区域降水量和蒸发量应是相等的。

故本区多年实际蒸发量约为210mm。

(3)绿洲以上区域,河流流量较大,水质较好(水体矿化度低),但缺少大面积平整土地,土壤发育程度低(砾石遍布),且地下水埋藏深,水土条件较差;绿洲以下区域河流流量减小,地下水水位高,水体矿化度高,土壤盐碱化严重,水土条件也较差;绿洲所在区域地表物质细小,土壤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引水灌溉比较便利,地下水埋藏深度适中,可避免盐碱化的威胁,有利于绿洲的形成。

(4)在绿洲边缘地区营造防沙林带;道路两侧修建阻沙栅栏、草方格沙障等工程;在绿洲区发展节水农业;在沙漠边缘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人工干预;制定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从政策、法律方面约束当地居民,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洪积扇位于盆地的边缘。

该处沉积物厚度较大,河流流经此地时,流速变慢,下渗量较大,且该地地势相对较高,因此地下水埋藏较深。

(2)题,在气候干旱地区,盐湖的面积要保持多年稳定,水分的收支平衡是关键。

该地盐湖水分的收入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主要的支出方式是蒸发,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稳定、湖泊的补给和蒸发保持平衡是盐湖面积保持多年稳定的条件。

该地区为气候干旱的内流区,水量的平衡是通过内陆水循环实现的,就该地区整体而言,多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应该相等。

第(3)题,气候干旱地区要形成绿洲除了要有一定的水分条件外,还需要有土壤条件。

该地绿洲的形成条件一是有埋藏条件较好的地下水,二是地表土壤条件较好。

而绿洲以上区域坡度较大,土壤发育程度低,地下水埋藏较深,水土条件差,难以形成绿洲。

绿洲以下区域,虽然地下水水位较高,但水体矿化度高,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水土条件也较差,难以形成绿洲。

第(4)题,一般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可采用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政策措施并举的综合治理方法。

在绿洲区发展农业时应注意节约水源。

在生态脆弱、不适宜开发的地区,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塞文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长约354千米。

塞文潮有着英国“钱塘潮”的美名,是世界著名潮水奇观。

1966年,塞文河第Ⅰ大桥建成通车;1992年,又采用PPP模式(公私合伙或合营)融资建成第Ⅱ大桥,两座大桥收取过桥费,主要用于完善、运营和维护两座大桥。

下图为塞文河流域地形示意图。

(1)判断塞文河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自然区位优势。

(4分)

(2)简析塞文河大潮的成因。

(4分)

(3)塞文河第Ⅱ大桥两端临近社区,推测大桥建设过程中对社区的不利之处。

(2分)

(4)简述塞文河第Ⅱ大桥采用融资模式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意义。

(4分)

答案 

(1)乳畜业。

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低缓的丘陵和平原,对西风阻挡作用很小,加之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温和,阴雨天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多低缓丘陵和平原,草场面积广阔,适合牲畜放牧和养殖。

(2)流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布里斯托尔湾开口向西,西风吹拂海水涌入,海水顶托作用明显;塞文河河口呈喇叭状,抬高了潮水水位。

(3)交通不便;噪音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4)拓宽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收取过桥费,便于完善、运营和维护两座大桥,获取长期经济效益;提升塞文河两岸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促进区域往来,发展社会经济。

解析 第

(1)题,塞文河流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温和。

阴雨天气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多低缓丘陵和平原,草场面积广阔,适合牲畜放牧和养殖。

(2)题,流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布里斯托尔湾开口向西,西风吹拂海水涌入,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塞文河河口呈喇叭状,潮水叠加,抬高了潮水水位,形成大潮。

第(3)题,大桥建设过程中,因施工可能给社区带来交通不便问题。

施工过程中有噪音污染。

工程建设的扬尘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等。

第(4)题,塞文河第Ⅱ大桥采用融资模式建设,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收取过桥费,便于完善、运营和维护两座大桥,利于保护大桥安全,获取长期经济效益。

有利于提升塞文河两岸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促进区域往来,发展社会经济。

25.(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图甲是加拿大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图,图乙是温哥华各月降水柱状图。

(1)加拿大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读图甲并结合所学说出其具体表现。

(4分)

(2)读图乙,指出温哥华冬、夏两季降水特点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分)

(3)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试分析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广的原因。

(5分)

答案 

(1)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西部山区多角峰与U型谷;中部波状起伏的平原;东部和缓的高原等。

(2)同:

冬季和夏季降水丰富;原因是全年受到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异:

冬季降水比夏季丰富;原因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南北气压差大,西风势力更强,降水更多。

(3)加拿大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度大陆面积广大;且平坦开阔、起伏较小的地形面积广大;加之北部人口稀少,且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强,所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广阔。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加拿大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纬度较高地区地表形态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大。

从图中不难得出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等冰川表现形式。

同时,加拿大西部有高大的山系,海拔高,温度低,冰川常年存在,冰川塑造角峰和U型谷等地表形态,波状起伏的平原、低缓的高原等冰川堆积侵蚀后形成的地貌特点。

(2)题,读图可知,温哥华位于北纬40°到60°的大陆西岸,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是西风带来水汽;通过读降水图,可分析出降水相同之处是冬夏均有降水,不同之处在于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影响降水的要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第(3)题,亚寒带针叶林的形成与分布广要分析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

26.(2019·四川成都二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山脉西部浊水溪以南,降水集中在夏季,旱季几乎无降水,耕地多为旱地。

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北港溪以北从浊水溪取水,北港溪以南从曾文溪和乌山头水库取水,其供水仍不足以满足嘉南平原农作之所需,因而实施三年轮作制,即灌溉区分三大区域,以三年为一循环,每一区域依次得到较多的供水(可种需水量大的水稻)、较少的供水(可种甘蔗)、完全不供水(只能种耐旱的杂粮),三种农作物轮换种植。

下图示意嘉南大圳的主要灌溉水道的分布。

(1)分析嘉南大圳对灌溉区耕地的影响。

(3分)

(2)分析嘉南大圳建成后,嘉南平原农业供水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

(4分)

(3)简述嘉南平原实施三年轮作制的意义。

(4分)

(4)说明乌山头水库在曾文溪灌溉系统中的作用。

(3分)

答案 

(1)提供灌溉用水,水田面积增加,旱田面积减少(改变耕地类型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

(2)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且集中,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蓄水量有限;嘉南平原农业发展需水量大;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影响农业供水量。

(3)缓解水资源紧张(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不同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合理利用土壤,保持良好农田生态。

(4)储蓄(增加)灌溉水源;调节灌溉水量;延长灌溉时间。

解析 第

(1)题,嘉南大圳对灌溉耕地的影响,主要从提供用水角度分析。

(2)题,嘉南大圳建成后,嘉南平原农业供水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

第(3)题,嘉南平原实施三年轮作制的意义从水资源、土壤肥力、经济效益等角度分析。

第(4)题,水库在灌溉系统中的作用为增加灌溉水源,调节灌溉水量,延长灌溉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