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4847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必修三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本节内容:

1.课本知识点总结

2.基础作业题

3.专项弥补性练习(神经-体液调节实验类)

1.1向光性: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1.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2.1达尔文的实验

过程

对照组1.太阳光下2.失去尖端3.尖端覆盖4.中部覆盖

(ps:

注意实验设计中,一般情况下必有得自然状态下的一组对照实验如1,以满足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论

1、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2、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其尖端有关

3、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1.2.2詹森的实验

过程胚芽鞘与下部被琼脂片隔开

胚芽鞘与下部被云母片隔开

结论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即:

证明这是一种化学物质)

1.2.3拜尔的实验

过程改变尖端与茎的接触位置(黑暗条件下)

结论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巧妙之处:

人为模拟刺激分布不均

(詹森与拜尔的实验结合,可得结论:

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1.2.4温特的实验

过程对照组:

含有生长素的琼脂

不含生长素的琼脂

(ps:

控制实验变量的绝佳范例)

1.2.5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3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从而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分布多,因此背光侧生长快,向光弯曲生长。

1.4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称作植物激素.

产生作用生长发育微量有机物

1.5.1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主要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1.5.2分布

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1.5.3运输

1极性运输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

(什么是形态学上端,什么是下端?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不是很重要)

3横向运输由向光侧移动到背光侧

1.5.4对比动物激素,相同的特点

微量高效

1.5.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IAA(吲哚乙酸)

2.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

两重性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

2.2不同细胞的敏感程度

同一植株上——根>芽>茎

同一植株上——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不同植物——双子叶>单子叶

2.3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

•顶端优势

•植物的向光性

•根的向重力性(向地性)

•茎的背重力性(背地性)

2.3.1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形成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树木修剪——改善树型

•棉花摘心——增加产量

•树木粗壮——木材质量

2.3.2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

2.4.1生长素类似物

产生原因: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易分解,在生产上较少应用。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

如α-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

2.4.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

防止落花落果,疏花疏果

用作除草剂

2.4.3杂草的除草剂

适用于麦田、稻田,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用高浓度的除草剂能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的生长。

2.5

是否体现两重性

生长素的作用

顶端优势

低:

顶芽,促进高:

侧芽,抑制

根的向地性

__:

远地端,_______:

近地端______

茎的背地性

____:

多,促进强____:

少,促进弱

茎的向光性

____:

多,促进强____:

少,促进弱

2.6

3.1植物激素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内生性,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正常代谢产物;

第二,可运性,由某些器官或组织产生后运至其它部位而发挥调控作用,在特殊情况下植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也有调控作用;

第三,调节性,植物激素不是营养物质,通常在极低浓度下产生生理效应。

3.2

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生理作用

应用

生长素IAA

幼根、幼芽及发育中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

果实发育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GA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

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长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萌发

细胞分裂素CTK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如幼嫩根尖)

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延缓衰老,打破种子的休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乙烯ETE

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脱落与衰老;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ABA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与脱落,抑制种子的萌发,提高抗性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3.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在生长素浓度升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殖,生长素促进细胞体积增大。

(3)脱落酸抑制生长,加速衰老,细胞分裂素则可解除这些作用。

3.4补充

3.4.1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3.4.2注意点

①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则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多细胞数目促进生长。

②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③促进果实发育——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

④植物个体发育中各种激素协调作用。

本章习题

基础概念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向光弯曲部位在。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

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部主动运输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生长旺盛的部位吲哚乙酸

习题1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4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习题2对照试验: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    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系。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习题3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习题4下图中甲表示植物茎背地生长的情况,如果

A点的生长素浓度在乙图的a点以下,下面对B点的生长素浓度叙述正确的是()

A.B点的生长素浓度在乙图的o—a之间且小于a

B.B点的生长素浓度在乙图的a—c之间且小于c

C.B点的生长素浓度在乙图的b—d之间且小于d

D.B点的生长素浓度在乙图的o—d之间且小于d

习题5番茄细胞染色体数为24,用生长素处理番茄花蕾所得到的无籽番茄,其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A、12   B、24C、36D、48

习题6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

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

甲组____;乙组____;

丙组____;丁组_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

单元测试题目

一、选择题

1.(09广东理基)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乙烯

2.(09广东理基)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3.(09福建卷)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B.bC.cD.d

4.(09广东卷)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5.(09广东卷)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

正确的结果是

6.(09北京卷)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7.(09江苏卷)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09海南卷)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9.(07上海16).取一段燕麦幼苗茎放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水溶液中培养,结果如下图。

幼苗茎段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增加B.糖类增加C.蛋白质增加D.无机盐增加

10(06上海16).在菜豆的幼根处作上标记如右图,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

11(05广东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12.(2009扬州5月)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不仅受到生长素的调节,还受到生长抑制物的影响

B.根的背光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

D.成熟的梨能催熟未成熟的柿子,是由于赤霉素和脱落酸共同作用结果

13.(2009潮州5月)下图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图中涂黑的片状物为云母片,带点的小方块是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ABCD

14.(2009南京5月)分别对二倍体蕃茄幼叶、三倍体无子西瓜幼叶进行组织培养,将形成的多株植物随机等量分组,编号为A、B、C、D。

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处理,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组是

组号

开花前处理

开花期处理

开花后处理

预期结果

A

不套袋

不涂抹生长素溶液

不套袋

无子蕃茄

B

去雄、套袋

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

继续套袋一段时间后取下

有子蕃茄

C

不套袋

授以二倍体的花粉

不套袋

无子西瓜

D

套袋

不授以花粉

继续套袋一段时间

无子西瓜

15.(2009滨州5月)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A.a<b、c=d、e<fB.a<b、c=d、e=f

C.a<b、c<d、e=fD.a>b、c=d、e<f

16.(08山东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17.(08江苏生物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8.(08广东生物11).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19.(08广东生物17).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A.形态学下端生根B.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C.形态学上端生根D.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20.(08上海生物14)

.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21.7(07广东26).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22.(2009泉州四校联考35)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

则弯曲程度()

A.A=B

B.A>B

C.A

D.不一定

23.(广东广州市海珠区2009年高考调研试题生物15)

图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物,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24.(07山东威海模拟7)如右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表现为曲线OB段,一列对茎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所对应作用效率的描述中,较为准确的是

A.在OD范围内

B.在CA范围内

C.在BD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

25.(07山东威海模拟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26(07山东威海模拟19).下列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是()

A.茎的向光性B.顶端优势

C.扦插的枝条生根D.无子果实的形成

27(07山东威海模拟20)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B.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C.c点对应的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相同的

2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试题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29(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试题1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30.(原创)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一)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二),据图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

C.如果图一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D.图二可以说明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细胞发生了弯曲

二、非选择题

31(09安徽卷)Ⅱ.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L-1),可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

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

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

2~3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mg·L-1)、蒸馏水、喷壶……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

(3)。

(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

实验结果预测:

(请在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答案:

Ⅱ.

(2)用蒸馏水稀释乙烯利溶液,配置成4种浓度(要求在0~100mg·L-1、100~200mg·L-1、200~300mg·L-1三个区间各至少取一种浓度)。

(3)取等量上述各浓度乙烯利溶液,用喷壶分别喷洒各组黄瓜幼苗一次。

(4)各组雌花数(或各组每株平均雌花数)

实验结果预测:

如配置的浓度为0、50、150、250mg·L-1,折线图为

(要求在横坐标上注明上述

(2)配置的浓度)

32.(09山东卷)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

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____________。

供作物__________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吸收。

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_,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

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___光最有效。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提高坐果率。

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09浙江卷)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14分)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

(1)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和。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的部位。

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

(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

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A点、B点、C点)。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

34.(09海南卷)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