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057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全卷分试卷和答卷。

试卷共6页,有2大题,4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B.血缘C.信仰D.地域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

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4.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郡县制 

5.某朝代中央政府在全国划分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一朝代是(   )

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

6.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御史台

7.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

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

A.推行三公九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增设三司D.设立内阁

8.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掌管蒙古兵马征发D.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9.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

因此明成祖时设立(   )

A.尚书令B.枢密使C.内阁D.军机处

10.清朝军机处设置之初“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这说明其职能是(  )

A.训练将士,率兵征战B.辅佐皇帝,主导决策

C.监督官员,整顿吏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1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

该不平等条约是(   )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

1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协定关税D.“门户开放”政策

15.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

它是(   )

A.“致远”舰B.“定远”舰C.“靖远”舰D.“经远”舰

16.1938年三四月间,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在徐州一带重创日军,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7.根据下表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C.中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二战时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

18.某一宣言称:

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期间

19.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

”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D.清帝下诏退位

20.“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材料中的“游行示威”是指(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21.历史的整理与总结须以事实为前提。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五四运动后进行的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巴黎和会是引发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

C.中国政府最终签署《凡尔赛和约》D.在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2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3.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

历史红,山林好。

”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人民军队的诞生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遵义会议的召开

24.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

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

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

A.展开战略反攻B.实施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发起渡江战役

25.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

在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2个小时。

她说:

“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

”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政协委员D.人大代表

26.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着国家”。

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该讲话的发表(  )

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

28.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

29.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D.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30.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31.1954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进一步缓解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有关国家在瑞士举行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

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32.“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

33.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3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表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5.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36.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37.英国学者阿德金斯在《探寻古希腊文明》中提到:

古雅典500人议事会成员最初并无薪金,约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他们领取生活费,后来还领有新金。

议事会成员经济待遇的获得始于(  )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希波战争

3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这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严酷野蛮B.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此法保护了雅典人民利益D.注重良好道德行为培养

39.“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40.古罗马被称为“自然法之父”的哲学家和法学家是(  )

A.梭伦B.塞内卡C.伯里克利D.西塞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

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3分)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5分)

 

42.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番屏周。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摘自《左传》、《史记》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隋唐

高层政区

州(东汉)

(  )

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材料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说明秦代地方政治制度“使后无战攻之患”的原因。

(4分)

(2)请完成材料二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填空。

结合所学,简述元朝“高层政区”设置的历史意义。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5分)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D

B

A

C

D

C

D

B

A

C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A

C

A

D

C

D

D

A

D

D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C

A

A

A

C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8分)

(1)含义:

推翻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文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分)。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选两个2分)。

42.(12分)

(1)周代:

分封制.(2分)原因:

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促进中央集权制形成。

(任选两个2分)

(2)省或行省(1分)。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元朝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

(3)变化:

由适用于罗马公民到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或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2分)原因:

罗马的对外扩张。

.(1分)影响:

罗马法成为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或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任选一个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