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432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精品教案

15文具的家

【教学要求】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懂得整理文具,爱惜文具。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整理文具,爱惜文具。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到课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课件出示2)

2﹒教师:

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

(课件出示2)

(课件出示3)(出示捡到的橡皮)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15文具的家)

二、认读生字,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4)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5)

 wéncìzhǎopínɡbànrànɡbāo

文次找平办让包

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次”是平舌音还是整体认读音节,“找、让”翘舌音,“办”是前鼻音,“平”后鼻音。

【设计意图:

扫清语言障碍,认清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鼓励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6)

文具一次哪里新的每天平安这些检查仔细所有

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相机正音:

“新、检”是前鼻音,“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识记生字。

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

①猜字谜。

“去字头上一把刀。

”(丢)

②加一加,减一减。

亲+斤=(新)女+也=(她)此+二=(些)人+子=(仔)

海-三点水=(每)苹-草字头=(平)

③形近字比较。

具一真次一吹丢一去她一他哪一那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出示7)

谁老是丢铅笔、橡皮?

(贝贝)

后来她为什么再也不丢文具了?

(因为她每天都把文具放在文具盒了。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

文次找平办让包(课件出示8、9)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10)

【设计意图:

会写字的学习,包括字音的认读,字形的识记,关键在书写上,书写的规则要记牢。

(1)加一加:

“力”加“八”是办。

“讠”加上是让。

“勹”加“巳”是“包”

(2)减一减:

“我”减“丿”是“找”。

(3)换一换:

“吹”字的“口”换成“冫”就是“次”。

(4)部件法:

“与”字很像阿拉伯数字5和“一”组成。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11)

(1)师范写,重点指导“平、包、找”并讲述:

“平”:

第四笔横位置居横中线上,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点和撇的方向朝里,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包”:

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

先外后内。

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横折钩的起笔在撇的中点偏下部位,折要稍微靠里。

第五笔竖弯钩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写得舒展。

“找”:

左右结构,左右一样高,第四笔横的起笔穿插在第一笔横与第三笔提之间。

第六笔撇穿插在左边提的下面,注意斜钩写得舒展。

(2)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4)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读读记记:

语文、文字、主次、首次、找人、找春天、和平、平时、开办、包办、出让、相让、书包。

四、总结交流

本课我们认识了丢三落四的贝贝,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很大,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中细细品味。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斤()()冫()()

扌()()讠()()

2.看拼音写汉字。

wénjùyícìnǎlǐxīnde

()()()()

měitiānpínɡānzhèxiē

()()()

3.抄写“文次找平办让包”四遍。

答案:

1.斤:

听折冫:

凉冷扌:

打拍讠:

让认

2.文具一次哪里新的每天平安这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懂得整理文具,爱惜文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13)

(1)小小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谜底:

()

(2)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

谜底:

()

以上谜语是关于两种文具的,你猜出来了吗?

它们被小主人贝贝给弄丢了,找不到家了。

现在,贝贝改正了错误,把他的文具都放在了它们的家——文具盒里了,文具们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家了。

我们来看看贝贝是怎么转变的吧!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14)

1﹒想一想,贝贝为什么每天都弄丢文具?

从哪里看出来?

贝贝不爱惜文具,不会保管自己的文具。

①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课件出示15)

说明贝贝没有养成爱惜文具,收拾整理文具的习惯。

②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课件出示16)

“一回”“再”“找不着”说明贝贝真的不会收拾自己的文具,橡皮只擦了一回就不见了。

2.(课件出示17)指导朗读:

“橡皮”重读,突出贝贝不只不见了橡皮,还不见了其他东西。

“再”“就找不着了”重读,突出贝贝的着急。

3﹒你有过和贝贝一样的问题吗?

你想过为什么吗?

学生一:

有过,以前也会经常丢橡皮、铅笔。

学生二:

都是因为自己太粗心,没想着爱惜文具。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18)出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一……就……”在这里可以什么词语代替?

(可用“立刻、马上”代替)。

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18)

“我一回到家,就。

“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

2.面对天天丢文具的贝贝,妈妈是如何教育他的?

用“____”画出来。

(课件出示19)

出示:

妈妈说:

“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

你要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读了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20)

妈妈用贝贝有一个家,自己每天能平平安安回家打比方,让贝贝给铅笔、橡皮和转笔刀等文具找一个家,那么就可以让铅笔、橡皮和转笔刀和贝贝一样按时平安地回家了。

(板书:

文具的家——文具盒)

3.(课件出示21)

指导朗读:

“想办法”“自己的家”重读,起到提醒贝贝的作用。

这句话都是妈妈说的,要读出妈妈的耐心,和蔼可亲。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1.从哪里看出贝贝现在对文具的爱护?

用“~”画出。

(课件出示22)

出示: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2.为什么从此,贝贝每天放学都会检查这些文具?

(课件出示23)

因为贝贝给这些文具找了一个家,她也要让这些文具每天回家。

说明贝贝养成了收拾、整理、爱惜文具的习惯。

(板书:

爱惜文具)

三、巩固拓展,总结提升

1.组织讨论:

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课件出示24)

我们也应该学习贝贝“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2.背一背:

(课件出示25)

文具盒儿歌

文具盒大嘴巴,

不吃鱼不吃虾。

保管主人的文具呀!

铅笔排排坐,

橡皮角落藏,

便签小本躺底下,

这是文具幸福的家!

板书设计:

起因:

铅笔、橡皮找不着

文具的家经过:

给文具找个家整理文具、爱惜文具

结果:

仔细检查带文具回家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组词。

平()()()新()()()

2.说一说你知道的文具名称。

3.你打算今后如何管理自己的文具?

答案:

1.平:

平安和平平等新:

新旧新意新娘

2.尺子卷笔刀橡皮铅笔水彩笔

3.今后不再乱扔文具,用完及时放回文具盒中。

备课资料

1.文具

文具包括学生文具以及办公文具、礼品文具等。

一般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

签字笔、水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以及笔筒等配套用品。

其他办公用品还包括:

直尺笔记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计算器等。

2.作者简介:

圣野:

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

1947年参加《中国儿童时报》的编辑工作。

1949年3月离开浙大参加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

40年代末出版过诗集《啄木鸟》《列车》和《小灯笼》。

建国后曾在部队做文教宣传工作。

1957年复员转至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同年起主编《小朋友》杂志,此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业余创作了大量儿童诗和其他样式的儿童文学作品。

出版有《欢迎小雨点》《和太阳比一比》《奶奶故事多》《春娃娃》《神奇的窗子》《竹林奇遇》等四十多本儿童诗集。

一些诗作曾多次译成外文介绍至国外。

作品多次获全国奖。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小兔学播音。

(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jiǎnzhǐ

jǎnzǐ

suǒdū

shuǒdiū

二、比一比,看谁的雪球滚得大。

放放学放假开放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1.用文中的近义词填空。

认真—()

2.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要做哪些工作?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口语交际。

当你忘记拿铅笔、橡皮等文具时,你要用到它们,你会怎样向同学借?

参考答案

一、检jiǎn仔zǐ所suǒ丢diū

二、文具文章语文平时平常很平

三、仔细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四、示例:

小明,我忘了带橡皮了,我能借你的用一下吗?

文具的家教学反思

(一)

优点: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

读好对话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特别是第3、4、5自然段对话的形式,在整节课中反复的指导朗读,先是自由读,读得好的同学示范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让孩子们有朗读的兴趣,喜欢上朗读,所以我就用欣赏的方式表扬他们读的越来越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并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

写字时间太短。

每节课最起码有10分钟的写字时间,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关于写字的指导,对于左右结构的字,口诀:

一看左右,二看上下,三看重要笔画。

这样让学生更加明确左右结构的字该怎样写的好看又正确。

然后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

(二)

本单元是围绕“习惯”这个主题,4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

一、教学效果: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开课伊始,我就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让他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

最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身感受将文具收拾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的开头我同样用了猜谜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学生对于这种方式通常很感兴趣,当谜底“手”揭示的时候,我在“手”之前加了个(),让他们在里面填上合适的形容词,于是“美丽的”“可爱的”之类的形容词就有好多,当有一个学生提到“胖乎乎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词语将其导入进今天的课文中,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我用的这个课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课时注重的是生字词的识记,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齐读、开火车读及男女声朗读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很喜欢这种朗读方式,所以气氛也显得比较热烈,在这里我还套用了一个“小小播音员”的游戏来帮助记忆生字,效果比以前的死记硬背要强的多。

本堂课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读、想、议、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不足之处:

在识字形这一环节中,我的教学任务也落实得不够充分。

因为在识字形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学生多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巩固识字的方法,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更加的有趣和精彩。

在指导书写时,我没有注重与过去生字的联系,比如说“看”和“着”,缺乏知识的连贯性是我教学思路上所不足的。

四、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这一环节中,我介绍了这样一种识字的方法之后,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说说“你能用这种好方法记住哪个字”,这样才能既教会了学生一种新的方法,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落实自己的教学任务。

(三)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铅笔、橡皮随便乱丢的贝贝小朋友在妈妈的教育下,为铅笔、橡皮、转笔刀找到了它们的家——文具盒,并且学会每天收拾检查文具盒中的小伙伴是否一起回家。

告诉学生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不要随便乱丢学习用品。

一、教学成果

1.图片导入,增加阅读兴趣。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让他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2.结合自身实际,引发学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

最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身感受将文具收拾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

3.“读一读,记-记”以火车的形式呈现,使组词更具趣味性。

引导学生在本课13个要认的生字和7个要写的生字中挑选其他生字作为“火车头”,组词建立“车厢”,如:

教师抽取生字卡片“具”作为“火车头”,学生组词“文具、家具、工具、具体”组建“车厢”。

二、成功之处

1.本堂课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读、想、议、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不足之处

1.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表述上偏向品德课的表述,这是专业素养不过关的一种表现。

教学重点我设定为:

能初步养成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生活中的好习惯,这其实不是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一年级的课堂并不能偏重中心思想,应当重新定位我的教学重点,如:

理解并学会运用“一……就……”和“……是……的家”两个句式。

2.精读课文,应当分配好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讲过的内容,第二课时不宜过多讲授。

我在复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时,用时过多,导致课堂环节有所失衡。

3.整节课的朗读环节略单调,应该加重朗读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

四、改进措施

1.一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多一些童趣,可以把各种儿歌、童谣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如:

可以把一年级上册“蓝天是白云的家”这首儿歌作为课堂的导入,这样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更具系统性。

2.写字教学应当找到恰当的方法,整组教学,让学生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这样他们学起来才事半功倍。

如本课的“找”和“次”可以整组教学,应该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何异同,再开始教学。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写字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可操作、会评价。

3.针对本课特点,可以设置“体验式朗读”,如让学生饰演贝贝和妈妈,让她们读出不同人物当下的心情和语气。

4.教学应该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而非为了讲授而讲授。

如本课的“一……就……”,正好可以结合“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我一回到家,就把脱下的外套_______;我一洗完脸,就把毛巾________”等,这样的设计更为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