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614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docx

届高三广东省揭阳市三中月考语文试题和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三中2020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修养的“外在”方面是效法楷模所具备的属性—评价之心充分发挥作用,确立把“义”置于其他一切考虑之上的恒常态度,实行心所命令的某种社会行为。

德性的关键在于培养“义”领先的恒常态度,因为这一态度把作出评价与依据评价指导实际行为联系了起来。

被仿效的楷模有时是历史上的典范——业绩记录在册的圣贤。

荀子说:

“故学者以圣王为师。

”实行修养就要学习描述圣王行为的著作。

有时楷模是活着的人,如教师、父亲、长官或君主。

孔子说:

“见贤思齐焉。

中国的学习理论设想:

人们天生具有学习榜样的能力,这种学习可能是对周围人无意识的仿效,因此,善择邻人就显得很重要。

学习也可能是自觉地试图模仿教师、士大夫或祖先的态度与行为。

尽管个人可能受到否定性榜样(如恶邻)的行为的影响,但多数人必定为道德楷模所吸引并自觉仿效。

对儒家来说,效法楷模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途径,更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通过树立正确榜样向人们反复灌输各种德行。

中国早期许多政治著作中都暗含这一设想。

它们经常描述有修养之人充当他人仿效楷模的责任,赞扬道德楷模在改变众人的行为方面的功效。

换句话说,当道德高尚的榜样存在时,社会的混乱就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根据《论语》的说法,如果当权者以正直来引导人民,那就没人敢于背其道而行之。

孔子说: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整个中国历史充满了供人民效法而树立的楷模,从古代的崇高人物如关羽(忠诚的楷模)和舜(孝顺的楷模),一直到活着的和邻近的楷模。

楷模理论中另一个信念是,人的行为目的不应是获取财富,而应是做一个模范之人,也就是使他的先天的评价之心和社会倾向得到实现。

“圣人”和“君子”是用来称呼这种榜样的,他们应当享有官职并充作别人效法的楷模。

这就是儒家所充当的榜样。

尽管受尊敬的地位、荣誉等是人的合理要求和天然向往,但对儒家来说,这些没有什么会重于“浮云”。

当官的受尊敬是因为他们被当作德性的榜样,理想上,谋求官职之人的目的应当是这种影响他人的机会,而不是物质利益。

在以后的很长时期中,有名的“清官”称号就是指居于高位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楷模仿效不是儒家的专利。

在道家思想中,圣人以道为楷模,人民则效法圣人,效法的是楷模的“无为”。

儒家思想中,楷模仿效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得很充分。

因此,不断出版的用于青年教育、赞扬楷模生平的文学作品,忠、孝等各种榜样几乎被推崇到了神明化身的地步。

从孔子的时代起,楷模仿效已成了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楷模仿效的思想比孔子的思想更为古老,通过研究它的起源,我们就能确切地阐明修养过程的“外在”方面的涵义。

(节选自蒙罗《早期中国“人”的观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圣王,其业绩记录在册,学习相关描述他们行为的著作,是可以实行修养的。

B.人们学习榜样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善择邻人比身边多个道德楷模更显重要。

C.儒家楷模理论认为,当官不是为了贪图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成为德性的榜样影响他人。

D.楷模仿效的思想,虽然不是孔子首创,但已经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阐述了楷模的属性,接着指出培养“‘义’领先的恒常态度”是德性的关键。

B.文章从学习榜样的两种方式入手,论证了无论哪种方式都关系到楷模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以儒家的榜样思想为例阐明了人的行为目的就是成为模范之人的观点。

D.文章将儒家与道家楷模理论对比,证明了楷模仿效理论

儒家思想中发展得更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树立正确榜样,向人们反复灌输正确榜样各种德行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B.中国早期许多政治著作,通过赞扬道德楷模改变众人的行为的功效来实现社会稳定。

C.孔子认为,要想让百姓不敢背道而驰,当权者应用正直来引导,胜于用法律来控制。

D.儒家一些赞扬楷模甚至将楷模神化的文学作品的诞生,目的是让楷模具有圣人属性。

【答案】1.B2.D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因此善择邻人比身边多个道德楷模更显重要”说法错误,原文“善择邻人就显得很重要”是对周围人无意识的仿效而言,因此这一说法无依据。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以及论证的方法。

D项,文中并没有通过“对比”来证明楷模,而是指出两者都有楷模仿效理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文中是讲效法楷模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C项,错在“胜于用法律来控制”无中生有;D项,目的是让楷模具有圣人属性”说法错误,应是目的是“教育青年仿效楷模”。

故选B。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逐步显现。

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进”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

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

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

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官一号”对接。

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邀来了21世纪的“超越”阶段。

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

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

”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大型桥梁建设可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桔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

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

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三: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

桥梁是交通的生命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金度和耐久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

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

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

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英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

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在港澳大桥的建设中,桥梁建设者自主研发了沉管隧道技术,实现了沉管的精准对接。

凭借这项技术,中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B.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既促进了该区域资金量等资源的流动,更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展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桥梁

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方面都引领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1-2012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逐年下降,但同比增长保持在6%以上,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C.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与美日差距不大,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提高较快。

D.截至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总数与公路桥梁里程数均超越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位居世界第一。

6.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怎样才能越走越宽?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D5.B

6.①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科技。

②重视桥梁科技内涵及技术创新。

③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研究。

④加紧造桥机具的研究。

⑤注重桥梁设计理念。

⑥完善桥梁的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强加因果。

结合文本内容“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

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第一”、“最高”的原因是桥梁“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

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逐年下降”不正确。

结合材料三图一内容分析,应为“有起有落”。

C项,“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与美日差距不大,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提高较快”错误。

结合材料三图表二“2017年公路桥梁调查表”分析,应为“明显不及美日”;“提高较快”应为“还应提高”。

D项,“位居世界第一”不正确。

结合材料三图表二内容分析,中国桥梁总数是80.89万座,美国是86万座,桥梁总数不及美国,“桥梁里程数为世界第一”无中生有。

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题干问“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怎样才能越走越宽”,其实就是找出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的措施,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结合“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

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

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米兰花香

于艳丽

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

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

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

“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

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

一眨眼就到家了。

不要烧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

老吴本来就语迟,被邻座抢白一顿,不再言语,局促地正了正身体,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

火车停到火车站,老吴和相熟的人匆匆道了别,便急忙走出站台。

回家要去长途客运站坐大巴车,但老吴已经在火车上想好了,下火车就打出租车回家,多少钱也得打。

离家不过是一个星期的光景,可老吴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

老吴钻进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老吴一眼,问:

“您去哪?

“于家庄。

“于家庄?

”司机重复了一遍。

“对,于家庄,盐山乡于家庄。

“老爷子”,司机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回过头来着他说,“您知道从火车站到于家庄得多少钱?

“我没和你谈钱,你快点送我回家,多少钱我都给你!

司机摇着头笑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过身子,车子稳稳地滑出站前停车场,沿着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向于家庄驶去。

老吴下了出租车,已是黄昏时分,他惶急地走进院子,晚春的暖风穿堂而过,带来屋里米兰花扑鼻的香气,几天来,旅途劳顿的疲惫似乎都融化在弥漫的花香里了。

“米兰!

”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

一张俊美的少女的脸从窗里闪过。

随后,穿着红色运动服,扎着马尾辩的素素从屋里奔出来。

素素激动地喊:

“吴爷爷,您回来啦!

“嗯嗯,素素在呐。

”老吴欣慰地看着这个孩子,唯一的儿子吴天参军后留在部队,家里多亏着她和一帮年轻人照顾。

他一边应着素素的问候,一边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屋子。

“他娘,我回来了。

屋里叫作米兰的女人正至靠在枕头上,气息微弱,如一盏将熄的烛火,却在老吴进门的瞬间拼尽全力爆出一星火花,她睁开眼睛看着老吴,想说什么却似乎酝酿不出合适的气力。

老吴看懂了她的心思,忙道:

“看到了,都看到了。

老吴的话让女人闭上了眼睛,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落在女人散在枕边的白发上。

“莫哭莫哭!

”老吴急忙劝慰道,“我把你养的那盆米兰按你的意思栽到了他的墓旁,你不晓得,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墓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的话,我也都对他说了。

女人还是哭出了声,虽然声音微弱,但这丝丝缕缕的哭声更让人觉得心痛。

“哎呀,你看你,还病着,哭啥哩?

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了。

”老吴小心翼翼从持包里拎出一个黄绸布口袋,女人认得,这是老吴走之前她亲手缝制的,虽说她连捏针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但她还是拒绝了素素要替她缝袋子的请求,花了几个时辰,一针一线,缝好了这个袋子,甚至故意在针脚里压进一根自己的白发。

老吴将装得满满的袋子递给她,不消说,她就知道袋子里装的是啥,她紧紧地将布袋搂在怀里,枯瘦的前胸剧烈地起伏着。

站在一边的素素知道,吴奶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老吴回家一个星期后,米兰去世了。

埋葬米兰的时候,老吴郑重其事地把黄绸布袋拿来,大家看见,老吴从黄绸布口袋里倒出一抔黄土,将黄土覆在米兰的棺盖上。

回来参加母亲葬礼的吴天,从志愿者素素那里知道,那抔黄土是钟国英坟冢上的,是父亲为钟国英扫墓时带回来的。

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上在被人抢白后,老吴“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可看出他对包里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坟冢上的一抔黄土的珍视。

B.“‘米兰!

’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易觉察的颤音”体现了老吴的感伤和对米兰的悲悯。

C.“歪靠在枕头上”“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两处描写,和“如一盏将熄的烛火”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米兰的虚弱。

D.小说最后一段点出了钟国英的身份,与前文的相关内容照应,让人了解了事件的缘由,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8.小说首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9.小说标题“米兰花香”有哪些含意?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C8.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

老吴为什么想要火车开快些?

他想要干什么?

②表现人物。

表现了老吴内心的急切之情与他的热心,他要赶快回到于家庄,赶紧告诉米兰祭拜她的爱人钟国英的一些情况。

③老吴的话语让人莞尔,有一种喜剧感,与后文的庄严、沉重形成反差,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9.①“米兰花香”表面指院中米兰花的香气,它给人带来了香气;②“米兰花香”象征着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伟大的献身精神;③“米兰花香”象征着米兰的品质及其对钟国英深沉的爱与思念;④“米兰花香”象征着人们对烈士的崇敬缅怀。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B项,“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并不是“表现了米兰的虚弱”,而是表现了米兰的思念、伤心之情。

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结构的作用。

这道题考的是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掌握开头语段常见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或背景;

(2)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3)描写环境,烘托氛围(如果是写景开头的段落);(4)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5)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6)点题,总领全文。

当然,不同方法的开头,其具体作用也不尽相同。

本文,是悬念式开头法,悬念法(倒叙法或设疑法在内容上的作用:

(1)突出人物;

(2)揭示小说的主题;(3)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结构上:

(4)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阅读兴趣;(5)引出下文的情节;(6)开篇点题,照应题目;(7)与结尾相呼应。

阅读第一节,分析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老吴说“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

”老吴为什么想要火车开快些?

他想要干什么?

这句话在结构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

“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

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请求把车开快点。

表现了老吴内心的急切之情与他的热心。

他的话语让人莞尔,有一种喜剧感,与后文的庄严、沉重形成反差,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

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

标题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阅读小说,找到有关米兰的描写,然后结合人物、情节、主题概括标题的含义。

“晚春的暖风穿堂而过,带来屋里米兰花扑鼻的香气”,“米兰花香”表面指院中米兰花的香气,它给人带来了香气。

米兰还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她是老吴的媳妇,在她病危时,她请老吴把她养的那盆米兰按她的意思栽到了一个钟国英的墓旁,而“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老吴说:

“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墓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的话,我也都对他说了。

”所以,了解了情节后,可知“米兰花香”象征着米兰的品质及其对钟国英深沉的爱与思念,象征着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伟大的献身精神,象征着人们对烈士的崇敬缅怀。

【点睛】考查某段落在作品情节发展中的作用,须要对该段落作具体细致的分析。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此考点常见的题型有两类。

一类是从局部考虑,重点关注某段落或某种情景中的某一个细节,如问文中某段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用,或问文中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该情节在小说整体情节中的作用,注意情节构思通常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第二类往往从整体设问,分析小说在情节上的特点。

回答该类问题,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体特征考虑,结合小说情节通常的特点,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①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③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④结尾夏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⑤结尾出人意料,情节迹转,深化主题,贯穿情节的线索等。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

少好学,善《三礼》。

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

晋孝武帝太元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

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

焘议曰:

“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

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

”议者从之。

顷之,去官。

以母老家贫,与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

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

服阕,除临沂令。

义旗建,为太学博士。

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

“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

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岂可不敦厉风尚。

想复弘之。

”参高祖中军军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