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715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docx

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第3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复习讲义7

第三单元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构成.扩散现象、分子动理论并能解释一些现象

2.知道常见温度值会使用温度计

3.理解物态变化

4.实验: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实验水的沸腾实验

重点:

理解物态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实验水的沸腾实验

难点:

理解物态变化

学习过程

一、梳理知识提纲(请根据课本目录边梳理边复习,不清楚再查阅

课本和笔记)

二、

题型归纳(请认真总结解题思路方法)

题型一:

估测题

例题: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题型二:

温度计的使用读数

1.图11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题型三: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例子(归纳总结)

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

“白气”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

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

3、图2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物态变化吸放热

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

题型三:

晶体和非晶体

2.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

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题型四:

熔化和凝固实验水的沸腾实验(知识拓展)

例:

图13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在图14中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原因是当地大气压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沸腾前水的气泡变化是沸腾时水的气泡变化是。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利用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100g的水温度由90℃上升到98℃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c水=4.2×I03J/(kg.℃)。

例题2:

图9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从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BC段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4)在实验中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的好处是。

题型五: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

1.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B.夸克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C.夸克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原子核 质子 夸克 原子

扩散现象分子动理论(归纳总结)

例:

1.能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

A、花香四溢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D、细雨绵绵

2.下列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有大量原子组成的

B.红墨水滴在清水中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

C.物质在固体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热现象综合题:

 

五、归纳总结

 

课时2内能与热机

学习目标

1.内能的定义及理解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5、热量的计算

6

.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热量的计算

难点:

内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梳理知识提纲

题型一:

内能的理解(知识理解)

例:

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题型二: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者方式(归纳总结)

例:

1.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季人们用热水袋取暖

B..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C.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2.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是()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

D.水沸腾时,水蒸气顶起水壶盖

 

题型三:

水的比热容

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题型四:

热机的四冲程

 

题型五:

热量的计算

1.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2、小明家原来用液化气烧水,每天用60℃的热水100kg.他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若用这台热水器每天可将100kg水从20℃加热到60℃,

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液化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70%被水吸收,他家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气多少千克?

(液化气的热值为8.0×107J/kg)

(3

)请说出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至少一条)

 

五、归纳总结

 

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练习

实验探究题一般5个小题,共25分。

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作图、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现综合归纳如下:

一、作图、读数题

1、作图题

作图题一般涉及光学作图(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的直线传播)、力学作图(力的示意图、力臂、滑轮组的绕线等)、电学作图(电路的连接、画电路图、家庭电路的连接等)、磁现象作图(常见磁体作图、通电螺线管作图)。

2、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

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各类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有(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秒表的使用和读数、天平的使用和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电能表的使用和读数),它们都以刻度尺作为代表,读数都是相同的,但要注意,对于刻度尺的读数是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其它不作这一要求,电能表的读数最后一位是小数。

3、未使用过的测量工具的读数

如密度计、电阻箱、水表、万用表等。

例题1(10昆明).19.完成下列作图(每小题2分,共6分):

(1)用大小为为10N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物体A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运动,在图6中用力的示意图把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表示出来。

(2)请在图7中,作出光线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请在图8中将灯泡和控制灯泡的开关正确连入家庭电路中。

例题2(11广州)17.

(1)如图18所示,作出:

①水桶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②以O为支点,力F的力臂.

(2)画出图19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3)根据图20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例题3:

完成下列各题:

 

(l)图9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

(2)请在图10中标出通电后螺线管和小磁针的Ⅳ极。

 

例题4(6分)(2014•云南)

(1)请在图1中画出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

(2)请在图2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例题5(6分)(2013•云南)

(1)图1是使用钓鱼竿的示意图,O

为支点,F1是手对竿的作用力,F2是鱼线对竿的作用力,请在图中画出F2的力臂.

(2)请画出图2中入射光线AO对应的大致折射光线.

2、读数题

例题

1(10昆明)20.请记录下列量具所测物理量的数值(每小题2分,共6分):

(1)图9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2)图10中电压表的示数是V。

(3)图11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例题2(11楚雄)17.(3分)

(1)图6中天平的读数是g。

(2)图7中电能表的读数是。

(3)如图8悬挂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他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例题3(11玉溪)(6分,每小题2分)

(1)在图10中画出灯泡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11所示,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g。

(3)在图12中标出开关

闭合后电源的正极和置于螺线管正上方小磁针的北极。

 

例题4(4分)

(1)图11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2)图12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

 

例题5(4分)(2013•云南)

(1)如图1所示,天平所测物体质量是  g.

(2)如图2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

例题6(4分)(2014•云南)

(1)如图1所示,电能表的读数为 kW•h.

(2)如图2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二、基本实验类

1、光学实验

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实验等的考查。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例题1、(5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9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例题2.(09昆明)图l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造成的;(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图17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

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18中的______(填序号)。

例3(7分)(2014•云南)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  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  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图2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例4、(7分)(2013•云南)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  10cm所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10cm(选填“大于”或“小于”).

例5、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

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②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

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2、热学实验

热学部分的实验包括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比热容等。

实验名称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实验

水的沸腾实验

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例题1、(3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3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min

0

1

2

3

4

5

6

7

/℃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图13

例2(7分)图13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在图14中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原因是当地大气压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利用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100g的水温度由90℃上升到98℃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c水=4.2×I03J/(kg.℃)。

例题3.图9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例题4(4分)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

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蜡的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4)下图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利用图象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

3、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包括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密度的测定(包括常规方法、及特殊方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测定滑轮组(斜面)的效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动势能的因素、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探究影响动势能的因素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实验名称

测固体和液体实验

测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测定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实验名称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例题1(2014·遂宁)毛毛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使用的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应拉着木块使其在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2)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共进行了9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接触面

类型

实验

次数

对接触面

的压力(N)

动速度

(cm/s)

接触面的

大小(cm2)

测力计示数(N)

木板

1

5

2

50

1.2

2

10

2

50

2.3

3

15

2

50

3.5

棉布

4

5

2

50

1.8

 

毛巾

5

5

2

50

2.7

6

5

3

50

2.7

7

5

4

50

2.7

8

5

4

30

2.7

9

5

4

15

2.7

  ①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②分析__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③分别比较5、6、7三次实验数据和7、8、9三次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本次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法.

例题2(5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11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实验中应用了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1乙所示。

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例题3.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

“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图9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

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这主要是

因为该种方式()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9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例题4(2014·菏泽)探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平衡条件”,需要比较“平衡”和“不平衡”两种不同状态的受力情况才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室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定滑轮按45°角固定在桌边上).小红利用此装置做实验过程中,将木块进行扭转,小亮说:

“由于定滑轮无法扭转,所以会影响实验效果”.

  

(1)在木块不扭转的情况下,“二力平衡”的三个条件中,对哪些平衡条件的探究存在缺陷?

  

(2)根据实验需要改进该实验装置,简述你的改进方案.

点拨:

从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在木块不扭转的情况下,该实验中还缺少了二力方向相反和二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条件的验证.用小车代替木

块,然后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看小车是

否平衡.

 

 例题5(2014·丽水)在做了“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衢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球__

_____________,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丽肯定了小衢的实验方案后,对实验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

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

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

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当两球的速度相等时,两球相对静止;斜面倾角越小,小球的运动时间越长,越便于观察;为了便于观察比较,实验时两槽距离应近些.

例题6(2014·广安)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