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7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docx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要点控制

第一章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物及构筑物越来越呈现大体积、大跨度、大高度的趋势。

高层建筑能够充分的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并且高层建筑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高层建筑正在一步一步的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建筑。

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较大,且施工周期长,工程质量有一定的特殊性。

大体积混凝土较多,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其强度的质量形成受外界因素干扰多、质量变异比较大,而且大型混凝土结构投资巨大,一旦强度达不到预定目标,补救困难、造成的损失巨大;高层建筑结构轴线、标高、垂直度常规施工方法很难控制;建筑裂缝是建筑工程通病;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质量控制。

经过半年的实践学习和实践体会,结合相关的理论资料学习,就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施工各环节要点控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高层建筑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层建筑受力复杂、荷载大,因此建筑物结构要保持足够的刚度、强度、延性及基础稳定性。

第二、测量影响因素多,技术难度大,转点次数多,要确保测量精度。

第三、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量大,要保证施工质量,做好混凝土养护,钢筋焊接等工作。

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是每一个工程人员的责任。

第二章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

一、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要求

1、强度

低层、多层建筑的结构受力主要考虑垂直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活荷载、雪荷载等。

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除了要考虑垂直荷载作用外,还必须考虑由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

垂直荷载使建筑物受压,其压力的大小与建筑物高度成正比,由墙体和柱子来共同承受。

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物,可以视为悬臂梁,水平力对建筑物主要产生弯矩,弯矩与房屋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垂直压力。

弯矩对结构产生拉力和压力,建筑物超过一定的高度,由水平荷载产生的拉力就会超过由垂直荷载或地震力的作用而处于周期性的受拉和受压状态。

对于不对称及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扭。

因此,高层建筑必须充分考虑结构的各种受力情况,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2、刚度

高层建筑要保证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控制结构水平位移。

由于水平荷载产生的楼层水平位移,与建筑物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增大较强度增大更迅速。

过大的水平位移会使人产生不舒服感,影响生活、工作;会使电梯轨道变形;会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开裂、剥落;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水平位移再进一步扩大,就会导致房屋的各个部件产生附加内力,引起整个房屋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必须控制水平位移,包括相邻两层的层间位移和全楼的顶点位移。

建筑物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为A/H,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不同的水平荷载,应控制在1/400~1/1200。

3、延性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延性,使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当某一部分进入屈服阶段后,还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通过结构的塑性吸收地震力所产生的能量,使结构可维持一定的承载力。

4、耐久性

对高层建筑的耐久性要求较高,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将建筑耐久年限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5、基础稳定性

由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所承担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大,各种荷载最终要通过地下室和基础传递到地基。

因此,对其基础选型和埋置深度与多层建筑不同。

一般根据上部荷载、结构类型、地基情况和施工要求的不同综合考虑,选用筏型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等。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满足地基变形的要求。

其基础要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采用桩基时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在埋置深度内。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工期长、季节性施工不可避免,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

2、高空作业要突出解决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

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风、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发生打击事故。

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高层建筑上下不方便,再加上施工工人以农民工居多,文化素质偏低,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发生的较多,为了文明施工,施工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设置临时厕所防止这种不文明的事情发生。

3、深基础施工,高层建筑基础一般较深、地基处理复杂,基础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还需要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

4、一般在市区施工,施工用地紧张,要尽量压缩现场暂设工程,减少现场材料、制品、设备存储量,根据现场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工厂化、商品化成品。

5、商品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

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

6、防水、装饰、设备要求较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和管道冷凝水要处理好。

设备繁多、高级装饰多,所以施工前期就要安排好加工、订货,在结构施工阶段就要提前插入装饰施工、保证施工工期。

7、标准层占主体工程的主要部分,设计基本相同,便于组织逐层循环流水作业。

层数多、工作面大,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8、工程项目多、工种多、涉及单位多、管理复杂,对于一些大型复杂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许多部门,必须精心组织、加强集中管理。

三、高层建筑施工控制措施

1、根据施工地区气候特点,制订符合气象条件的施工进度安排。

在适合施工的季节应安排3班施工人员24小时轮流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弥补应自然气候影响而损失的工程进度,以达到整体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每周召开项目部会议,提前安排下周工作和工程进度情况。

3、做好施工预案。

施工单位应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编制严谨、详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

用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

内容包括:

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

4、按规定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任何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对水电设备,特别是电力设备,专人专管。

5、施工现场一切材料按规定的位置堆放。

砂石成方,砖、木成垛。

预制构件的堆放,大型屋面板一摞不超过6块,小型空心板、槽型板一摞不超过8块。

现场中拆除的模板和废料应及时清理或堆放在指定地点。

6、建筑施工的土石方工程很多,施工时要挖掘许多坑、沟、槽,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为了防止意外,要求土石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如天然气管道、煤气管道、电缆等)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挖基坑、井坑时,应视土壤的性质、湿度和深度设计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

对特殊的沟坑,必须专门设计进行开挖。

第三章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

一、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特点

1、影响因素多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除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影响外,还受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影响。

建筑高度越大、造型越复杂,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变形越显著。

基础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沉降越大,差异沉降也越显著。

建筑侧向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受施工环境和施工荷载影响就越大。

不过,测量除了受工程的客观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外,技术人员的操作对测量的精确度影响也是很大的。

2、精度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精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

高层建筑由于结构超高,结构受力受施工测量精度影响比较大,如果施工测量误差很大,一方面会影响建筑功能正常发挥,如长距离高速电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恶化高层建筑结构受力;另一方面会给后续的装修工程带来很多的麻烦,增加工程成本或外观缺陷,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测量误差。

3、技术难度大

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由于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较差,测量累计误差较大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体形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极为显著。

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

二、施工测量控制

1、定期校正测量仪器,规范使用仪器,减少仪器误差。

2、制定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仪器操作规范,减少不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

3、调查了解,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对施工测量的不利因素,并制定与之相应的施工测量方案。

4、多点测量,相互对比校正。

如高程传递可同时引测三点,并用水准仪抄平比对,相互校正。

5、选定合理的测量点,减少换点次数。

6、保证总误差在规范要求内。

三、垂直度的控制

1、垂直度控制的精度要求

建筑工程是严格按设计进行的,其中工程建筑物轴线位置是施工的定位依据,也是确定工程建筑物各部分几何关系和尺寸的基础。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任务,首先就是控制垂直度的精确,才能保证每一层轴线的正确。

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每层允许偏差3mm;总高允许偏差不大于H/1000且≤30mm(H为建筑物总高)。

2、控制方式

高层建筑一般由地下结构、裙楼和主楼组成。

结构形式可以是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

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可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的变化、场地较小等因素,加上外架采用悬挑架,安全网封闭,高层建筑垂直度测设一般多采用内控法。

3、仪器选择

激光铅垂仪内控法是一种用激光铅垂仪进行铅垂定位测量的方法,且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内控点铅垂定位测量,该仪器可从上下两个方向发射铅垂激光束,用它作为铅垂基准线,精度比较高。

4、控制网的布设

以规划局提供的建筑物的角点坐标为基线,用光学经纬仪引至建筑外固定的位置,作好标记和保护,作为地下结构测量和上部结构垂直度测量的首级控制点。

地下结构测量采用光学经纬仪测设,普通重锤法校核。

±0.000层结构完成后,通过首级控制点,把轴线定位到楼面上(可设在2层或转换层上),根据建筑物的情况,在平面图上找出3~4个合理的上投控制点。

一般选择在距离轴线500mm~800mm处混凝土板上,这样便于留孔和进行上投传递。

控制标志采用钢筋加工制成,埋设到楼面内,上加盖保护。

5、投测

每次投测时,应将激光铅锤仪仔细对中,严格整平,然后接通激光电源,使激光器起辉即可发射出铅直的激光束。

与此同时,在所测设层的楼板预留孔洞上,放置绘有坐标格网的接受靶标(300mm×300mm的有机玻璃板),激光铅锤仪发出的激光束在靶上形成一个小圆形光斑,通过调整发射器的焦距,使靶标上形成的激光光斑达到最小。

为清除激光经纬仪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投测后,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回转,这时在靶标上出现光斑移动的圆形轨迹(如仪器本身没有缺陷,则光斑将始终如一)。

其圆形的圆点,对准靶标的十字线交点,用细铅笔跟踪在靶标上描绘出圆形轨迹图,这时圆形的圆心即为竖向传递点。

四、轴线的控制

1、轴线传递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是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

因此在±0.O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mm×200mm×8mm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

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

采用激光垂准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过程线的控制

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

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

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①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

②浇筑混凝土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五、标高线的控制

应先用水准仪将±0.O0的原始点引测到建筑物的外墙如图1,沿外墙转角柱起始标高用钢尺上引,在用水准仪在该层的主要柱筋上测一道500mm高的水平线,用红蓝笔画线,在贴上白色胶布,这个在我理解主要是为木工支设模板和层高控制而进行的。

要控制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要以直接根据500mm线向上引测模板顶面的标高,并做好标记,到时即可用钢尺进行现场控制(模板支设要足够稳定);最好还是沿500线向上在引一道控制线,这样控制就有相对准确点。

六、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要求

(1)观测点的要求

①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所以沉降观测点应在工程建设中预埋,如果采用后期植入将难以保证观测点的牢固稳定,更无法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②观测点的上部总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③要保证观测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2)沉降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沉降观测点一般埋设在外墙面,高出清水面1米左右。

①沉降观测点

②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

第四章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的质量保证

由于高层建筑的体积大,地面高度大,技术难度也大,所以高层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涉及的品种多,数量庞大,而且原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否则极易形成豆腐渣工程。

对原材料要做到严格的检验,不购买三无产品,所购的材料要确保正规厂家生产的有保证书,合格证和产品实验报告。

要积假审核提高材料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保证材料的供应和工期的完成。

在使用材料中要严格的使用和认证,防止错用材料造成不良后果。

二、混凝土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

只有认真执行各个技术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

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

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

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

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

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

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

全湿养护3天:

空气中养护28d分别2:

1.5:

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1)对筏板类、箱式类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专项养护方案,养护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养护方案中应从测温点的布置、混凝土降温措施、覆盖养护、测温记录、人员安排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

(2)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对于大面积剪力墙混凝土养护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一般15d以上,否则要采取相应覆盖保湿养护措施。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

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呢?

不尽然。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三、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大,框架、剪力墙节点多,且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错综复杂,钢筋布置很密,而这些节点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应当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施工之前,必须严把钢筋的质量关,绝对按设计要求标准、规格进料,材料质量要经化验,以化验单为依据,不合格品一律不准使用。

要加强自检、互检、抽检工作,对绑扎完毕的钢筋,一定要与设计图纸相核对,不得有任何误差。

重点检查剪力墙洞口的加筋和连梁的配筋及钢筋的锚固长度,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框架柱核心区箍筋的加密位置,顶层框架柱、梁的边角,节点钢筋的锚固,当建筑工程有转换层等重要部位构件时,钢筋绑扎成型后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1、钢筋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框架柱钢筋

(2)钢筋的焊接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来说,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通常要采用焊接方法来完成。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对现浇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接头提出了明确规定:

“柱纵向受力钢筋应在两个水平面上搭接,搭接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区域”,“以相邻接头间距、焊接不得小于500㎜,搭接不得小于600㎜,接头最低点距柱端不宜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且宜在楼板面以上750㎜处。

”施工中常把《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柱受压钢筋焊接接头可在同一截面的规定误套到框架柱中来,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基本上是出楼面200㎜~300㎜或300㎜~400㎜在同一截面进行钢筋连(焊)接,这样连(焊)接影响框架柱的抗剪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是十分错误的。

(3)钢筋搭接

《施工规程》规定“直径大于22㎜的钢筋宜采用焊接接头”。

施工中由于某种原因,不得已采用搭接方式进行连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也是可以的(一级框架柱,二、三级框架底柱除外)。

问题在于施工中一般只注意了搭接长度而搭接位置和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箍筋的问题则往往被忽视。

《施工规程》“要求钢筋搭接位置在受力较小区域”规定;“纵向钢筋搭接接头处的箍筋间距,受拉时不得大于5d及100㎜受压时不得大于lOd及200㎜。

箍筋弯钩要绕过两根纵筋,弯钩长度需相应加长。

”应该指出,钢筋搭接除应遵循《施工规程》和《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尚应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绑扎接头的规定,即“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

(4)箍筋

把框架柱箍筋的设置要求混同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柱,忽视两者受力状况的差异,框架柱塑性铰区范围内。

箍筋应按规定进行加密,合理配置箍筋对柱截面核心混凝土,能起到约束作用,可显著地提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从而改善柱的变形能力,并防止受压钢筋屈服,提高抗剪承载力。

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施工规程》要求柱子的加密区箍筋“每隔一根纵向钢筋都应有两个方向的约束”。

对此,设计方面也常易疏忽,既无图示要求,也无文字说明,施工时便也顺理成章地按图施工。

笔者认为,当柱的纵向钢筋每边有四根和四根以上时,不管有无抗震要求,柱的纵向钢筋还是以每隔一根用箍筋或拉筋拉接为好,拉筋可在两端弯钩(平直部分长lOd,135°)或一端弯钩一端直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6d)这对提高柱的变形能力和混凝土的约束都是有利的。

框架结构中,由于承载力需要柱子每边设置三根以上的纵向钢筋是常有的事。

但往往忽视设置复合箍筋。

某科技大厦六层框架结构(六度设防),框架柱每边纵向钢筋四根,仍只设“口”字型箍筋,这显然违反《设计规范》“当柱子每边纵向钢筋多于三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的规定。

《施工规程》对此情况则希望尽可能设置“井”字型箍筋。

(5)钢筋的弯钩

《施工规范》明确要求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于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五倍,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l0倍”,且箍筋末端尚应弯成135度。

《抗震规范》对此也作了同样规定。

施工中常不是五倍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也不够,这是一个通病,有损于箍筋的构造作用。

(6)框架梁钢筋

框架梁钢筋的连(焊)接,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能遵循《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有关条文执行,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主筋钢筋的位置问题,这一点在施工手册,建筑结构构造手册上均明确指出: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梁垫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千万不能含糊,一定要摆正主筋钢筋与板、主、次梁的关系。

另外,还需强调,当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留有3O㎜,以利灌筑混凝土。

(7)钢筋的代换

《施工规范》要求是: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钢筋,当必须代换时,其代换的钢筋检验所得的实际强度尚应符合要求。

即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抗震规范》和《设计规范》对此也都作了类似或同样的规定。

这里σb/σa=1.24与规定值虽然相差不大但却超越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电渣压力焊的适用范围,使焊接质量存在潜在的质量隐患。

四、建筑裂缝控制

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

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

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

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

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放”的措施:

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1、“抗”的措施:

(1)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m3)。

实践经验表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lO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l℃。

高层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

当然掺人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

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

(2)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有资料显示:

用5~40mm碎石,比用5~25mm的碎石,可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用M=2.8的中粗砂比用M=2.3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

(3)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钢筋网带。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

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

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

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5)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7天,宜7天后补砌挤紧;外墙宜留置5cm高度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堵实,避免外墙渗漏。

在柱、梁、墙板与填充墙的交接处宜增设钢丝网。

①填充墙与结构交接处钢丝网铺设

②梁底砌筑

第五章结论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因此认真完成每一个施工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1、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及措施:

(1)混凝土强度控制。

通过配合比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配合比;严格认真的执行养护制度;按条件基本等同划分评定等级。

(2)垂直度控制。

使用激光铅锤仪,采用内控法;规范认真的操作仪器,保证最高的精确度;多次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