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93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13课《我爱家乡山河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家乡的一景一物。

(2)学会唱家乡的歌曲。

(3)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2.情感与态度

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1)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保护家乡的环境。

(2)能讲述家乡的故事。

4.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和调查讨论,充分地了解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周围的景物,会唱家乡的歌曲。

【教学难点】

讲述家乡的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人们熟悉的家乡景物的视频。

(2)课件。

(3)家乡的图片。

2.学生准备

卡纸、剪刀、双面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

小朋友们,你们好!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播放《我的家乡》)

二、我的家乡在这里

师:

家乡是我们的家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你的家在哪里?

生纷纷回答。

师:

出示图片(家在草原、山脚下、黄土高坡、省城……)。

生1:

我的家在草原上,蓝天、绿草真漂亮。

生2:

我家在山脚下,村前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3: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上,还可以吹唢呐。

生4:

我家住在城市里,小区建设了公园,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材。

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可是,当你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随便告诉给陌生人,要注意安全。

三、发现家乡的美

师:

你的家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吗?

生思考回答。

师出示图片(各地标志性建筑)并且讲解。

广东省的标志性建筑——广州中信广场;

安徽省的标志性建筑——合肥古教弩台;政务大楼;

江苏省的标志性建筑——南京玄武门,是南京的一处古城门;

湖南省的标志性建筑——长沙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云南省的标志性建筑——昆明东寺塔,又名慧光寺塔;

四川省的标志性建筑——成都廊桥,取“天上鹊桥,地上廊桥”之意;

山西省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

师:

除了标志性建筑外,你家周围有哪些景色?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来吧!

生画自己家周围的美景。

师出示儿歌: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

都爱来照相;

晚上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了解各地标志性建筑、画自己家周围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

四、家乡的故事

课件出示:

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美。

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

田间的小路印下我的脚印。

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

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

师:

你知道家乡的什么故事?

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

可以是家乡的某些传说,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趣事)

生分小组讲述并分享。

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师:

你从中了解了家乡的哪些故事?

学生分组回答。

师:

你能说一说你要讲的家乡的故事是什么吗?

你搜集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你最喜欢唱的家乡歌曲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搜集家乡的故事,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①我的家乡在这里(不能对陌生人说自己家的详细地址)

②发现家乡的美

③家乡的故事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它包含两个主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

教材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这样的情景:

孩子们跟随家长在集市上购买特产,博览会上展出各地的特色产品,各地盛产丰富多彩的物产,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并且知道家乡的特产,明白这些特产都是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在了解了家乡的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来历后,自然能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能在教师介绍祖国各地的丰富物产的同时,产生自豪感,从而立志建设家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家乡的特产,能介绍这些特产的优点并且能分类。

(2)会做调查报告,并对家乡物产作统计。

2.情感与态度

认识家乡特产的同时感受家乡的与众不同,产生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能够熟记家乡特产及特点,并为他人作介绍。

4.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等活动过程中,知道家乡物产丰富,做好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搜集家乡特产,并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

1.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

2.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幻灯片、一些特产。

2.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家乡的特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1.教师出示课本图片。

师:

在这个集市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纷纷回答。

生1:

看到摊位上写着“本地特产”。

生2:

看到人们在买东西,如手工围巾、土鸡蛋、糖人等。

教师小结:

家乡的物产真是非常丰富呀!

2.师:

那么,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

生思考,讨论。

师出示调查统计表,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3.师出示博览会的图片,并讲解每一个展品的名称、用途、制作流程等。

师:

在博览会上,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班内汇报结果。

二、家乡物产惹人爱

1.出示童谣。

家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出示问题:

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呢?

学生:

水乡

2.出示教材上方水乡风光图。

师:

在那里,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里的山水养育了几代人。

你们从图上可以看到什么呢?

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纷纷回答。

生1:

我看到人们在船上摘莲子。

生2:

我看到人们特别高兴,肯定是捕捉到很多鱼。

生3:

我看到那里水那么多,感觉水里肯定有很多的虾、螃蟹呢!

生4:

我感觉他们肯定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

3.出示教材下方三幅图。

(1)洛宁县淡竹栽培历史悠久,素有“竹乡”之称。

洛宁竹编在全国享有盛名,采用完全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为一体,精巧雅致,清新自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都市家庭、髙级宾馆、礼堂饭店以及馈赠亲友的高档工艺品。

(2)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3)竹筒饭是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等众多民族经常做的一种风味饭食,有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

傣族喜欢吃香竹糯米饭,其他民族喜欢吃普通竹筒饭。

出示问题: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

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4.出示“千人糕”童谣。

一块千人糕,

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

谁又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

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

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

给我一口香。

出示问题:

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学生讨论。

生1:

因为它凝结了很多人的劳动成果。

生2:

因为我们想让人们爱惜粮食。

生3:

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师:

一块千人糕,原来是这么多人的劳动成果啊!

你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什么?

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吗?

学生分组介绍。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物产,知道这些物产的特点、制作流程,从而感受到家乡的富饶和美丽,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家乡物产养育我

我的家乡产什么→富有地域色彩

家乡物产惹人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2)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事迹,培养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感知家乡人的可亲可敬,树立为家乡服务的决心。

4.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明白这些可爱的家乡人值得敬佩。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事迹,培养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幻灯片、评比表。

2.学生准备

走访不同阶层的家乡人,了解他们的事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

2.讨论:

你感受到什么?

3.学生回答:

浓浓的乡情把家乡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二、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1.师:

生活中,身边很多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你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2.生思考,分成小组共同分享。

3.师:

刚才我们所说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但是还有一些人素未谋面,可是却在为我们做着贡献。

(课件出示:

停电了,电工排查后为我们送上电;我们订奶后在家门口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送外卖的叔叔不顾严寒酷暑为我们送来外卖)

4.师:

你想怎样向他们表达你的感谢呢?

5.大家共同讨论,找到很好的方法向这些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感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感知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都在互相温暖着对方,都在为他人默默付出,从而懂得感恩。

三、可敬的家乡人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吗?

你们知道他们的事迹吗?

2.课件出示家乡名人及其事迹。

3.学生观看家乡名人事迹。

4.小结:

这些可爱可敬的家乡人在无私地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祖国出着自己的一份力,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5.师:

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调査吧!

说说可敬的家乡人是谁,上榜理由是什么,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现的。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知道为家乡做贡献的重要性,并通过寻找这些名人来深入地了解家乡人。

四、我为家乡做贡献

1.课件出示课本上方两幅图片。

2.师:

我们如何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家乡做贡献?

3.学生互评、自评,找到为家乡出一份力的方法。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可爱的家乡人都在为自己的家乡出力,为自己的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为各个时期可敬的家乡人点赞,并且立志以后长大也要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

【板书设计】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可敬的家乡人

我为家乡做贡献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2.情感与态度

(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行为与习惯

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难点】

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歌曲《南泥湾》、《谁不说咱家乡好》,学校门口变化前后的照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

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师:

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

你们听到了什么?

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

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

你们听出来了吗?

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8.师小结:

第一首歌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首歌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

可见,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很热爱它。

【设计意图:

利用歌曲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

二、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学校门口的照片,提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学生都能认出是学校大门口。

3.课件出示几年前学校门口的旧照片,提问:

你能认出来这里吗?

4.学生刚来学校不久,可能认不出来这是咱们学校以前的老照片。

5.学校门口的变化这么大,那在同学们的眼中,这几年你们家乡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你们身边有哪些新鲜事呢?

6.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介绍身边的新鲜事。

(可从楼房、街道、环境、衣食住行、人的观念、交流方式等方面进行表述)

7.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

8.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家乡变化的资料,现在就让我们利用这些资料做一份手抄报,表达一下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9.学生分组完成手抄报。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变化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切身感知家乡的变化并表述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1.从同学们的表现中,我也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

(课件出示照片)

2.师生共同欣赏照片,感受家乡的美丽。

3.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描绘一下这么美的家乡风景呢?

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把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家乡美景描绘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4.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家乡美景。

5.在班内举行画展,全班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欣赏家乡的美景,体会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四、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1.师:

同学们,你们在搜集家乡变化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变化的呢?

2.课件出示家乡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东西。

3.师生共同观看课件,认识课件中展示的家乡特色。

4.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些东西吗?

5.学生回答。

生1:

我见到过糖画,还买过呢。

生2:

我听奶奶唱过戏,奶奶还教过我唱呢。

生3:

我转过小吃一条街,吃了很多家乡的风味小吃。

生4:

我外婆的手可巧了,她会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6.那你们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熟悉的家乡特色呢?

7.学生展示地方戏曲、剪纸等。

8.同学们说得很好。

虽然家乡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传统东西却保留了下来,并且深得人们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9.家乡变的是落后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地方,而这些传统的家乡特色能对人们产生好的影响,所以它们被保留下来。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感知家乡传统东西的魅力,意识到这些东西应该被保留下来;理解家乡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意识到家乡的可爱。

五、反思感悟,期盼美好

1.师:

我们的家乡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

(课件出示一些因环境污染带来不良影响的图片)

2.师生共同观看图片。

3.虽然我们的家乡有这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变越好。

那么,你们希望我们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呢?

4.学生分小组讨论。

5.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

6.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小组1:

我希望污染的河流变得清澈。

小组2:

我希望家乡的垃圾污染得到治理。

小组3:

我希望家乡的空气可以远离雾霾。

小组4:

我希望拥挤的交通变得通畅。

7.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好,对家乡充满深切的期望,我也相信家乡一定会越变越好的。

8.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希望整理出来,写成一封信,投到市长信箱,表达一下我们的小小期盼,希望政府可以帮助我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意识到,任何的变化都有它的对立面,我们要重视它给人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尽力去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初步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家乡在变,家乡的人也在变。

而这些变化反映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板书设计】

家乡新变化

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反思感悟,期盼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