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994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docx

高中政治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0926241

单元检测(三)

一、选择题

汉字包括着丰富的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民族先祖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灿烂的瑰宝。

回答1~3题。

1.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

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推出《汉字听写大会》,虽形式简单,却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广大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汉字、领略汉字文化之美。

这说明(  )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现代信息技术不利于汉字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③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升华爱汉字、书写和保护汉字的情感 ④弘扬汉字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A.①④        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选D。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①说法错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有利于汉字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②说法错误。

2.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

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课程。

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有助于广大中小学生(  )

①远离键盘,回归传统,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②感悟民族文化魅力,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③修身养性,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④提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D。

开设书法课程并不是让学生离开电脑,故①中的“远离键盘”说法错误;②错在“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上。

3.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这启示我们要(  )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C.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解析:

选C。

A错在“全面传承”上;B、D与材料无关。

4.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解析:

选D。

由教材知识可知,D项符合题意;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确立其至尊地位是在汉代,而不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是隋唐,早于宋元明,A、B、C三项是错误的。

5.中国保存了浩瀚的古代文献,大量古籍记录了5000年的历史。

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国对历史事件记录之详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罕见的。

我国重视并保存大量文献是因为(  )

A.史书文献是古代史官编辑完成的

B.中国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史官大都终身世袭

C.古代文献记载了我国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解析:

选D。

A项和B项不是题干要求的原因。

汉字记载了我国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不是古代文献,故C项错误。

6.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古代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药学以及建筑、纺织、陶瓷、造船、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上述科学技术(  )

①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C。

①②④是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地位和意义的准确表述,均符合题意;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排除③;故选C项。

7.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历史悠久,多种文明交流融合,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表明民族文化(  )

①共同熔铸中华文化,特色消融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个民族的特性 ③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④见证中华文化多样性,显示中华文化包容性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A。

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他们共同见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显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③④说法正确;①特色消融,说法错误;故选A项。

8.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哺育滋养着两岸中国人,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也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两岸民众要加强精神纽带,加深感情融合。

这表明(  )

①传统思想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归属感 ③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B。

题干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感召力,②③观点正确;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①观点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④观点错误;故选B。

9.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

这表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解析:

选D。

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10.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曾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

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

这反映了泉州文化(  )

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④

解析:

选D。

题中泉州文化有自己的特色,说明泉州文化带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同时泉州文化融入很多不同国家文化,体现泉州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①④符合题意;泉州文化融汇很多不同国家的文化,但不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泉州文化并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②③错误,故选D项。

11.我国疆域辽阔,既具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文化,又拥有粗犷豪放的北方草原文化;既有质朴淳厚的中原文化,又有浪漫神奇的西南文化。

这说明(  )

①我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明显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文化因社会制度的深刻影响而不同 ④各地自然与社会情况不同,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选B。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各地文化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各具特色,具有区域性,①④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融合,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不同,③与题意不符。

故选B项。

12.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教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协和万邦”等,使“和为贵”的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之中,孕育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由此可见伟大的民族精神(  )

A.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B.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中

C.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D.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解析:

选A。

材料描述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3.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感动中国人物……平凡的他们或铁肩担道义,或大爱洒人间。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显现着中华民族精神,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和创新。

这折射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  )

A.日益丰富,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B.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

C.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的奋勇抗争中

D.与时俱进,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解析:

选D。

题中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故D项符合题意。

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决定力量,故A项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故C项说法错误;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故B项不合题意。

14.“勤”应是孩子的必备素质,但如今这一标准越来越被淡化。

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嘲笑为“不聪明”;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

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  )

A.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

B.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

C.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D.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解析:

选D。

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而勤劳教育有利于奠定这一立业根基,故D项符合题意。

加强勤劳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无关,故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15.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每年国庆前,各个民间社团热心策划,缜密安排,自行组织庆祝活动;日常生活中,升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仪式成为不少机关学校的重要仪式。

上述事例表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C。

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自行组织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升国旗成为不少机关学校的重要仪式,这些行为是在实际行动中表达爱国情感的做法,这是透过具体行动表达爱国主义情感,②③说法正确。

①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16.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这些体现了(  )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D。

材料中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以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故③④正确。

①与题意无关;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

17.“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它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这表明(  )

①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 ③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D。

中国梦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说明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②④说法正确。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①说法错误;中国梦包括很多方面,建设文化强国只是其中的一个梦想,③说法错误;故选D项。

18.“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

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

“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选B。

本题以“扶”字的发展演变,考查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

从材料中扶字的甲骨文可知,汉字出现很早,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及蕴育的相互扶持的传统美德,故选②③。

①表述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只有先进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

④不符合题意。

19.英雄先烈们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

这说明(  )

①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④说法错误。

①②③均符合题意。

20.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继承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这说明(  )

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进步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B。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谱写了新的壮丽史诗,这说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①④说法正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颠倒了两者关系,说法错误;故选B。

2016年11月8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布了10月“中国好人榜”名单,同时开始“中国好人榜”11月投票评议。

据此回答21~22题。

21.自“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正式开展8年来,“中国好人榜”发布近80期。

论事迹,上榜好人令人动容;论身份,榜样先锋皆是身边人。

榜单恰如先进者的成绩单,写满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由此可见,“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  )

①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 ②有利于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③能够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繁荣世界文化 ④旨在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

选A。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①②正确;材料未涉及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创新,③④不符合题意。

22.上榜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解析:

选A。

上榜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A正确且符合题意。

B中“人人践行”的说法不准确,故不选。

C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故D表述错误。

2016年10月21日,“雷锋精神与‘两学一做’——第七届雷锋精神论坛”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将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激发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据此回答23~24题。

23.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

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岗、敬业和诚信。

这表明雷锋精神(  )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

选C。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不为材料所反映;④错误。

24.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  )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A。

雷锋是中国人,雷锋精神是中国人的财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雷锋精神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说明文化是世界的,①说法正确;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不符。

该题选A。

二、非选择题

25.在电脑普及,全民习惯用键盘敲字的今天,尽管汉字书写目前还不至于面临需要拯救的危机,但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

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文化,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使命,吸引了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誉,汉字书写也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

但之前该节目选择一些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生僻字用于比赛,选手靠疯狂背诵参加比赛等引发了争议。

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节目中听写了众多生僻字,学生靠死记硬背参加比赛是对中学生的摧残。

假如你是该节目的忠实拥趸,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反驳上述观点。

解析:

此题实际是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反对“为了提高收视率,听写众多的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这一观点的理由,可从学习汉字对中学生的现实意义、生僻汉字和常用汉字都需要学习和传承、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传播功能等方面思考。

答案:

①高难度字词出自饱含中国智慧的典籍,学习生僻汉字,可以增加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延伸中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弥补文化缺失,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②不管是常用字,还是生僻字,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要重视汉字的读写记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媒体的参与推动有利于营造汉字传承的氛围,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普及、传承汉字文化。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吴清源,著名围棋大师,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

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

吴清源在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其中“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最好的水准。

吴清源晚年又将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

吴清源去世后,聂卫平曾回忆说:

“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主动走过来很认真地对我说:

‘搏二兔,不得一兔’。

我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受震动,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吴清源的辉煌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2)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就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两条具体做法。

解析:

(1)本题以著名围棋大师吴清源的事例为切入点,考查“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调动运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等知识,并结合吴清源的做法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

设问指向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就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两条具体做法,可以从经典国学诵读、民间艺术、国粹精华的学习角度分析。

答案:

(1)①吴清源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将道德经的思想巧妙地运用于围棋比赛之中。

②吴清源成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吴清源在围棋对决中发挥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质,与日本围棋界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加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

(2)答案示例:

经典国学诵读;学习民间艺术、国粹精华(书法、武术、京剧、国画)等。

27.某校高二某班学生开展以“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我国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源自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格言,它们实质上是民族精神在本校的体现和具体化。

大学

校训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重庆大学

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广西大学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武汉大学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材料二 2016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5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回答新的历史命题。

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以更大发展成就告慰先辈、告慰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舞台上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材料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支撑作用。

中央要求,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贯彻落实到国民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国魂民魂。

(1)根据上表左列信息,填写右列内容。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3)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解析: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体现了勤劳勇敢、爱国主义的精神;“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体现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的精神;“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2)本题应围绕着“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阐述,我们可以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及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等角度阐述。

(3)文化作用的知识,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两个方面。

文化的社会作用,我们可以从文化的实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以及文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