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008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docx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学院概况1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1.1学院定位2

1.2在校生情况与生源质量3

2师资与教学条件5

2.1师资队伍5

2.2教学经费投入6

2.3教学基本设施6

3教学改革与建设8

3.1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8

3.2教材建设10

3.3实践教学10

3.4教育教学组织11

4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3

4.1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注重制度建设13

4.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3

5学生学习效果15

6特色发展16

6.1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16

6.2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16

6.3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17

6.4规范与创新学生管理17

6.5深入探索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培养模式17

7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18

学院概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贵州大学举办的综合性本科独立学院,前身为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2004年更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并重新报批确认,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9月,贵州大学和泰豪集团签署合作举办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协议,由泰豪集团投资新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新校区。

新校区位于贵安新区大学城,规划占地面积950余亩,可容纳学生规模为10000余人。

2016年3月底,大学城新校区已陆续投入使用。

目前,学院已全部搬迁至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办学。

学院现设有信息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数字传媒系、经济系、管理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共7个系。

现有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工程造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34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普通全日制本科生8852人、预科生45人。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院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在贵州省教育厅和贵州大学的关心和支持下,形成了符合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自身特色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拥有独立的校区和办学条件,形成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及艺术等学科结合的综合性独立学院。

2013年9月,贵州大学和泰豪集团签署合作举办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协议,由泰豪集团投资新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新校区。

学院正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运行机制,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1.1学院定位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秉承贵州大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学院“明理厚德,笃学诚行”的校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办学思路: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确立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价值提升为目标”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强化质量与特色、优化管理与服务,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办学定位:

根据《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章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以泰豪集团企业为支撑,实行“知识+能力”、“专业+特长”、“学院+企业(行业)”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本科教育为主,形成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办学体系,力争办成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新机制的示范性独立学院。

办学类型定位:

教学型。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结构定位:

以工科专业为主,经、管、文、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贵州、面向中西部,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服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1.2在校生情况与生源质量

1.2.1本科专业设置与在校生数

截止2017年,学院在教育部备案招生的专业共37个,其中工学17个、管理学10个、艺术学3个、经济学2个、理学2个、文学2个、法学1个。

为突显办学优势和特设,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近几年学院对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2017年在办专业(含专业方向)有34个。

截止2017年9月,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852人,其中工学类专业学生占44.52%,管理学类专业学生占38.86%,艺术学和文学专业学生占16.62%,充分体现了学院学科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的特点。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各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表(2017年9月)

序号

学科

专业名称

学制

人数

占比

1

工学

城市规划

5

23

0.26%

2

工学

城乡规划

5

61

0.69%

3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269

3.04%

4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4

179

2.02%

5

工学

公共事业管理

4

47

0.53%

6

工学

环境工程

4

194

2.19%

7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278

3.14%

8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传动与控制方向)

4

125

1.41%

9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175

1.98%

10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

4

85

0.96%

11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游戏软件设计方向)

4

64

0.72%

12

工学

建筑学

5

163

1.84%

13

工学

生物工程

4

245

2.77%

14

工学

水利水电工程

4

161

1.82%

15

工学

通信工程

4

281

3.17%

16

工学

土木工程

4

273

3.08%

17

工学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

4

404

4.56%

18

工学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

4

273

3.08%

19

工学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

4

228

2.58%

20

工学

网络工程

4

242

2.73%

21

工学

自动化

4

171

1.93%

22

管理学

财务管理

4

493

5.57%

23

管理学

电子商务

4

476

5.38%

24

管理学

工程管理

4

406

4.59%

25

管理学

工程造价

4

575

6.50%

26

管理学

工商管理

4

333

3.76%

27

管理学

行政管理

4

318

3.59%

28

管理学

会计学

4

600

6.78%

29

管理学

市场营销

4

239

2.70%

30

文学

英语

4

148

1.67%

31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4

239

2.70%

32

艺术学

数字媒体技术

4

364

4.11%

33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4

526

5.94%

34

艺术学

艺术与科技

4

194

2.19%

总计

 

8852

100.00%

1.2.2生源质量

学院始终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办学导向,围绕“大数据、大文化、大健康、先进制造”,以“招好生、教好学、育好人、就好业”的办学方针,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使命,将促进国家、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广大考生、家长作为办学责任。

近年来,学院在招生录取方面基本实现了“考生报考热度高、录取生源质量好、招生计划完成及报到情况好”的生源格局。

2016年,学院共有29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面向全国贵州、江西、河南、广西、四川、重庆、陕西、海南等8个省(市)招生,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数为2900人,实际录取报到数为2674,报到率达92.2%。

从生源看,学院在贵州省的生源充足,19个专业在第一志愿完成录取。

省外录取考生报到率超过80%。

2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院坚持“队伍建设服务学科发展、学科发展促进队伍建设”的思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主线,有序配置师资队伍资源,建立起分层次、有重点的教师招聘、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战略任务,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创新师资管理模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用人环境,建设一支适应学院发展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2014—2016年,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0余名教师,使学院自有教师数量和结构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随着新校区建设投入使用,学院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验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2.1师资队伍

学院实施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构设置和队伍构成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自身拥有教职工238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另外相对固定的聘请了贵州大学各专业学院教师269名,教师总数共424人,生师比为20.9:

1。

学院现有任课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达到32人,具有副高职称教师达到12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合计达到40%,学院教授职称的教师100%承担主讲本科教学课程。

目前,任课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9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50%,50岁及以下教师占比为82.35%。

队伍整体稳定,结构合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统计表

教师类别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总计

学院自有

2

24

55

74

155

专业学院聘请

30

97

114

28

269

合计

32

121

169

102

424

所占百分比

7.55%

28.54%

39.86%

24.05%

100.00%

2.2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重视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切实保障教学的基本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建设资金投入,保证教学经费的必需投入,并形成稳定增长趋势。

近几年来,学院投入的四项经费逐年增加,生均四项经费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在增长率均高于12%,较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根据学院办学经费的实际情况,重点合理安排教学经费,保证本科教学实习、实验经费的需求,使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016年度,学院投入教学运行的总经费为1724.98万元,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636.47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13.29万元;学院实习经费从年度预算中包干到各系(部)用于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2016年度实际支出实习经费75.22万元。

从上述各项指标来看,学院在教学经费使用上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2.3教学基本设施

2.3.1教学行政用房

学院根据招生、教学实际需求和房屋资源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科研及行政等用房,使学院的教学条件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现有贵安新校区大学城新校区总用地面积955.5亩,规划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现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普通教室、制图室等各类教室118间,座位数12951个。

其中:

多媒体教室58间,座位数7686个;计算机教室6间,座位数521个;语音教室3间,座位数176个;普通教室47间,座位数4218个;制图室5间,座位数350个。

室内外运动场所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

2.3.2实验室与教学仪器设备

学院除拥有自身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外,还共享母体高校贵州大学二级学院(教学部、中心)的实验室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目前,学院自有实验室15个,分别是计算机实验中心、语音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学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交换技术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化学基础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工程造价实验室、ERP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202万元;共享母体高校贵州大学各专业学院实验室9个,仪器设备值2936万元。

学院目前开设实验的课程有88门,覆盖了学院所有专业,提高了学院的仪器设备使用率,并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2.3.3图书信息资源

学院茶店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有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自习室等,馆藏纸质文献、图书、期刊等共计24.7473万册,电子图书11万册。

此外,还共享贵州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中、外文图书和期刊),校园网中可供利用的各类电子图书有212余万册、电子期刊20000余种、电子资源达168486GB。

开放至今,图书馆一直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广大教职工服务,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数字资源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图书资料使用率高,使用效果好。

2.3.4实习基地建设

除共享贵州大学的工程实训中心等校内实习基地外,各系(部)都根据自己需要,从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建立了可供专业实习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学院学生在110多个大型企事业单位、相近行业的公司等校外实习场所开展实习实训。

2.3.5校园网建设

目前,学院所使用的校园网由母体学校——贵州大学统一规划和建设。

学校投入了大量经费改善网络硬件环境和出口带宽,充分利用了网络具有CERNET、CTC和CNC出口的多样性,在应用自主开发网络应用平台基础上,学校引进了多个管理平台或系统满足教学办公需求。

在大学城新校区,学院投入了大量经费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校园平台,计划建设成一张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高速率校园网,为今后的各项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学院为新校区网络接入母体学校的校园网打通了通路,使得新校区的师生同样能访问到母体学院的全部网络资源。

为提升新校区师生的网络访问体验,还自主为新校区引入了CMC和CUC的网络出口。

在应用平台的建设上,学院在新校区已经引入一些优秀的软件系统,如佰世佳公司开发的“佰世佳CMS高校集群管理系统”、高校后勤管理系统、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以及学院自主研发的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公文流转管理系统、教学管理辅助系统等,提高了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教学改革与建设

学院在办学中始终把教学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研究与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1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3.1.1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充分以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与制(修)订、课程教学改革等载体形式来实现。

目前,学院已按计划完成了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建立了以应用为特征、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理论知识适度、应用性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将第二课堂4学分纳入人才培养作业学生毕业的必须要求,培养方案制订时要求必修课、选修课的比例不高于7:

3,这些都为学院实施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再次组织开展了课程大纲的编写和制(修)订工作,以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根据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积极推进学院“优化学期安排,加强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工作,已全面“18+4+18”的三学期制组织教学活动。

2016年,为全面贯彻《国办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组织开展2016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申报,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学院现状,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热点问题,鼓励教师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等方面开展选题与研究

3.1.2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学院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将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等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

首先,学院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有条件的教学系(部)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打好基础。

如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课程,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和建设基础,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其次,加大课程教学的整合与调整,构建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提出“理论适度、突出应用”的教学改革思路,分专业类别拟定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平台课程的设置方案。

如数理课程的教学中,学院经过调研和探索,调整照搬一、二本原有课程体系的模式,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类工科(高等数学(理工)+工程数学1+工程数学2+大学物理)、一般工科(高等数学(理工)+工程数学1+大学物理)和经管类(微积分(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专业的数理课程体系,使之更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三,为推进我院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学院组织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后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或修订),以充分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为此,要求在大纲编写(或修订)中应根据学院定位和目标,符合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注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体现先进性;注重因材施教,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等。

第四,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在每学期末开展了对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程的教学状态的研讨工作。

对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结果等方面进行研讨和全面的分析,广泛吸收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3.1.3教改与课程建设成效

2016年,我院教师积极参加省、校、院各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改及人文社科类项目的申报工作,通过努力,共有2项校(院)级人文社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教师发表各类论文36篇。

学院每年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10名教师报名参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4名;加强教学研讨和交流,生物系、管理系、计信系等单位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公开课。

3.2教材建设

学院一向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为规范教材选用、建设与评估,学院在教材建设方面严格按照《贵州大学教材工作条例》、《贵州大学本科教材选用及供应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院教材由教学科研科组织各系(部)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征订,教材选用要求坚持“选优、选新、选特、选大、唯一”等原则,在同类教材中,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修订)的新教材,选用新教材的比例超过了85%。

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编写高层次教材和适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

2016年度,我院教师参与了贵州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编写工作。

3.3实践教学

3.3.1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形式多样

学院在培养方案制定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教高厅[2011]2号)的规定和要求,明确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20%,理工类不低于25%。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的实习教学工作,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实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研究制定了《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将列入培养方案的各项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纳入管理范围,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设计)、社会调查(实践)、毕业实习(论文、设计)等。

学院根据现有办学设施和条件,不断优化和改革实验教学课程的内容,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实验室运行机制。

开放院内所有实验室、共享贵州大学各专业实验室资源、加大实验室的建设投入等。

近年来,学院采购了一批性能先进的设备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比如ERP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现代通信与交换技术实验室等,并对大学物理实验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进行更新升级。

这些设备更新与购置,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并掌握到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手段。

3.3.2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规范、形式多样

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适应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学院编印了《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南》,从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任务书下发、调研、指导、撰写、考核与管理等方面都进行要求,通过一系列的表格、评价标准等进行了规范。

每学年的秋季学期,学院都对下一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进行部署,学院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各系成立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审委员会,并分专业成立学科(专业)指导小组,负责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

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来源主要有教师科研、社会生产实际、导师选题和其他方面,有70%以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均需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必须保障一人一题,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上限一般要求工科不超过12人,经管类不超过14人。

2017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中,30篇论文的毕业生、指导教师获得了表彰。

3.3.3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丰富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2016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贵州大学‘SRT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此外,还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信息安全竞赛”、“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报刊阅读能力竞赛”等竞赛活动。

3.4教育教学组织

由于学院的任课教师主要来自我院各系(部)和贵州大学各专业学院,为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学院十分重视教学任务下达与教师聘请工作,从源头保障课堂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全年共开出理论、实践课程共1357门,全年副教授、教授职称为学生授课的比例达48%,教授和副教授占上课教师总数比为40.1%

理论教学方面,为保证授课质量,要求需合班教学的课程授课规模原则上合班数不能超过3个,且合班人数控制在120人左右。

专任教师每学期承担的课程原则上不得超过2门,理论授课总学时不超过252学时;非专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严格按学院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实践教学方面,学院要求各系聘请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熟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生产过程和环节等方面知识、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等。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各系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足够数量的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有效保障了实习质量。

4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学院不断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指标,健全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教学质量监控与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结合起来。

4.1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注重制度建设

建院以来,学院一直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在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