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013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观察、交流、对比中,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师与生以及生与生的交流合作中,注意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对比的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大小不一的蔬菜、一元硬币21枚、五角硬币10枚、泡沫板、套娃、烧杯、饮料盒、长方体盒子等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体积的概念

1.理解物体是有大有小的。

活动一:

吹气球

师: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对了,气球,接着看气球有什么变化?

师:

(吹气球)。

气球怎么了?

生:

变大了,(接着吹)更大了!

师:

(把气球逐渐慢慢的放气)提问:

气球又怎么了?

生:

气球变小了!

师:

在前后整个过程中,谁来说说气球是怎样变化的?

生:

先变大再变小。

活动二:

排列土豆、大豆、胡萝卜、南瓜

师:

看这里,老师的讲台上还有一些物体,它们是土豆、大豆、胡萝卜、南瓜,谁来给大家摆摆排排续吗?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

(大小排列)谁最大谁最小呢?

(板书:

大小)

活动三:

比较重量相等的硬币和泡沫的体积大小。

师:

同学们,老师的一只手里拿着一枚硬币,另一只手上拿着泡沫,它们俩谁大谁下呢?

生:

泡沫大,硬币小。

师:

是吗!

不过在课前老师已经把它俩称过了,重量相等啊,一样大呀?

你们说的大小又是指什么呢?

生:

体积或个头等等的大小。

板书:

体积

师:

说的好,看来体积是有大有小的。

活动四:

摆套娃

师:

同学们,这个认识吗?

(套娃)谁能给大家排一排摆摆看。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

同意吗?

一样的娃娃,怎么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呢?

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又是什么呢?

生:

长的一样,大小不一样,(形状一样,体积不一样)

师:

说的好,看来物体的体积一定跟大小有关系,到底是什么的大小呢?

重量的?

高矮的?

还是其他的呢?

不着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活动五:

球占盒子的空间

一个透明的盒子和一堆球

师:

大家看老师这有个大盒子,旁边还有些球,看看老师做了什么,(一个个的放球)盖上盖子(没放满)左右摇晃,小球在干什么?

(在动、跳动)为什么小球不是贴在盒壁上跟着盒子上下动,而是在跳动呢?

(盒子里还有很大的空间)

(师接着放球,满满的放不下,盖子盖不上)

师:

怎么又盖不上了呢?

生:

小球太多了,占了盒子的全部空间。

师:

看来小球是占有空间的,换一种球试试,怎么连一个都放不下?

生:

大球占的空间太大,所以放不下。

师:

说的好,大球占有的空间大,小球占有的空间小!

活动六:

土豆占有空间

师:

再看看这个,烧杯里放满了水,慢慢的放入土豆,猜想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

水会溢出来。

师:

是吗,我们来试试。

师:

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生:

当土豆进入水中,占有了一些空间,就把水挤了出来。

师:

同意吗,那说明什么呢?

生:

土豆占有空间。

师:

(拿出大萝卜)它占有空间吗,跟土豆比谁占有的大呢?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不但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空间有大有小。

占空间大的它的体积就(大),占的小的体积就(小),那你总结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总结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

其实我们平日里说的大小通常说的就是它的体积,(拿萝卜和土豆举例举)能用标准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

生:

萝卜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萝卜的体积,土豆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土豆的体积。

师:

你能用手来形容一下这个萝卜的体积有多大呢?

土豆呢过,再摸摸你的杯子的体积。

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你的拳头的体积,用另一只手感受一下拳头的大小,跟你的同桌比一比。

身边还有那些物体有体积?

2.感受物体体积大小

(1)摆长方体:

教师动手摆长方体,那个体积大?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摆硬币:

师:

同学们,大家看,左手有10枚硬币,右手还有10枚硬币,他们的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的手里还有10枚硬币,也是10枚呀,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呢?

(不一定)

师:

以后再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师:

是的,在比较时特别要注意,要看每个单位是否一样,不能只靠数量进行比较。

师:

(把圆柱弄歪)现在它与刚才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3)橡皮泥的体积。

师:

拿出两块橡皮泥,这个大家熟悉吗?

看看他是什么形状的?

(圆柱体)

师:

(拿出一块,扭一圈)现在的体积与刚才的体积那个大?

为什么?

师:

可是他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生:

形状变了但体积不变。

师:

同意吗?

师:

如果在从另一块加一点,这回怎样了呢?

生:

形变体积也变了。

二、理解容积的概念

1.活动:

展示容器。

师:

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些物体给大家展示一下(拿出水杯、保鲜盒、纸盒、首饰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能装东西)

师:

像这种能装东西的物品,我们叫它容器。

师:

这两个容器哪个装的水多?

师:

这可让我为难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来验证吗?

生:

水杯里装满水倒入保鲜盒。

师:

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做实验。

师:

这说明了什么?

生:

杯子装水多,饭盒装水少。

师:

装的水多意味着什么吗?

是杯子的体积大吗?

(不是)那应该是什么?

(容量大),说的好,其实容量我们就成为容器容积,容器吗能容纳物体,当然要有容积。

那什么是容积呢?

可以跟你的小组同学说说,探讨一下!

(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师:

其实体积和容积两个词,很好理解,你能不能从字面上就能解释它的意思呢?

生:

体积就是自己的大小,容积就是能容纳的体积。

师:

好,体积容积,体积容积就差一个字,而且容积容纳的体积,我们可不可以理解成体积就是容积呢?

生:

不行,体积是外面的大小,而容积是里面的大小

师:

说的好,大家可以把自己带来的水杯打开,感受一下里面的容积。

2.举例理解容积。

师:

现在大家来看现在这个杯子不装水,装满油?

你说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

如果把杯子装满面呢?

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生:

面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

如果装满果冻,什么是杯子的容积呢?

(果冻的体积)把果冻倒出来,放在桌子上,可以想想出果冻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

在生活中我们还能遇到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

生:

水桶里水的体积就是水桶的容积。

师:

你认为他说得严密吗?

生:

他说得不严密,应该是水桶里装满水,水的体积才是水桶的容积。

师:

数学讲究严密性。

生:

油桶里装满油,油的体积就是油桶的容积。

生:

钢笔水瓶装满钢笔水,钢笔水的体积是钢笔水瓶的容积。

师:

说的好,其实我们这间教室也有容积!

快速判断环节,出示课件。

师:

请你快速判断,这些容器里物体的体积,是不是容器的容积,为什么?

生:

我认为水的体积不是游泳池的容积,因为这个游泳池没有装满。

生:

我认为苹果之间有空隙,苹果的体积也不是箱子的容积。

师:

看来,要说一个容器的容积,必须把容器装满,也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东西了。

(板书:

给所能容纳划线)

3.感受容积大小。

笑笑和淘气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笑笑倒满了2杯,淘气却倒满了3杯!

“同学们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

为什么?

生:

有这种可能,他们用的杯子不一样大,笑笑用的杯子比较大,淘气用的杯子比较小。

师:

回答的准确吗?

是杯子的什么比较大呢?

(容积)

三、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1.提问互动

师:

这是两个纸盒箱,那个体积大呢?

师:

那个容积大呢?

一定它大吗?

一定它小吗?

要看哪里呢?

(看里面)

师:

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

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体积小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小。

师:

体积是指物体外面占的空间,而容积是指里面所能装的多少。

(展开,大家看)

师:

其实这个包装盒就装了一小罐茶叶,在生活中这样的豪华包装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既浪费资源又浪费空间,我们能不用的就不用,这样既节约又环保!

2.讨论:

课件展示

(1)中国有句古语: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指的是什么?

(体积)

(2)一张纸没有体积,对吗?

生:

虽然很薄,但也占空间,就有体积。

(3)冰箱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对吗?

你可以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

(当大家说透时举例)冰箱有体积吗?

(有)有容积吗?

(有)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对吗,为什么?

生:

————————

师:

课件展示:

冰箱,拿一个迷你的小冰箱,比较直观,我们来看看。

五:

总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要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呢?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

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大家来看屏幕,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师:

为什么放石块能喝到水呢?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师:

好,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你现在对数学这一学科又想说点什么呢?

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

数学很有用,数学很有趣,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

师:

下课!

《体积和容积》课后反思

课例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

授课教师:

马强(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小教高级)

【课后反思】

一、能联系实际,逐步渗透,使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大家都知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其实学生们已经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物体大小通常是指体积的大小,所以我改变了教材中的教学顺序——是从认识大小开始。

在比较生活中蔬菜的大小时,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说的谁大谁小,就是指体积的大小,那体积到底是什么的大小呢?

也验证了跟质量、形状都是无关,为下面的“占空间”埋下了伏笔。

对于“空间”这一个词,学生理解上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拿一个小球在盒子里,晃动盒子,小球的“跳动”直观的让学生们感受到空间的存在,而当放入更多的小球盒子盖不上盖了,说明盒子的空间被小球占满了,每个小球都是“占有空间”的。

最后抽象出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容积概念的教学和体积的方法是一样的,逐步渗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要理解容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容器?

教师出示四种容器,着让学生比较前面两个容器,谁容纳的多呢?

动手操作,直观比较,得到了不同的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

此时,容积的概念也悄悄的走入学生的脑海中,教师抛出问题:

“那什么是杯子的容积呢?

”学生们不约而同:

“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

二、设计坡度恰当、针对性强的练习,升华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深层次理解,我设计了几个由易到难,非常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1.两摞10枚一元硬币,哪一个体积大?

捏一捏橡皮泥等等,课堂上,老师生动的讲解与恰当举例,使同学们对体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知道了“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体积不变”,大部分学生不但能正确判断结果,还能说出为什么,效果很好。

2.判断思考题,看似有一定难度,但经过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3.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的实际问题——乌鸦喝水的故事。

使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也验证了课标中所要体现的重要思想——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的动手操作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捏一捏、拆一拆、剪一剪等等、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创新思维,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动手做的环节设计的不够深入,只有在体积的概念认识完后,让同学们用手演示出萝卜的体积以及比较了同桌两人的拳头的体积的大小。

其实还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做一些,如比较一下身边事物的体积大小,还有可以自己亲自的捏一捏橡皮泥等等。

其实在平日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把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教学才更有效。

《体积和容积》课前调查问卷

(共54人)

班级:

姓名:

1.你听说过“体积”和“容积”这两个词吗?

(A:

听过31人57.41%B:

没听过11人20.37%C:

只听过体积12人22.22%)哪一个你更熟悉?

(A:

体积35人64.81%B:

容积3人5.56%C:

两个都熟悉5人9.26%D:

都不熟悉6人11.11%)

选择其中一个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体积”或“容积”?

(1)自认理解正确并解释基本正确6人11.11%

(2)自认理解正确但解释的片面:

(3)体积就是物体的面积12人22.22%

(4)体积就是物体的重量9人16.67%

(5)不知道:

9人16.67%

2.“体积”和“容积”一样吗?

(A:

一样B:

不一样)为什么呢?

能用你自己的方式解释一下吗?

一样或不知道:

7人12.96%

 

3.重量越大的物体体积就越大吗?

为什么?

(可以举例子)

一定或不知道:

11人20.37%

 

4.物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系呢?

(大小、重量、形状、高矮、粗细)

(1)只选“大小”:

23人42.60%

(2)包涵“大小”的多选:

9人16.67%

(3)没有“大小”的其他选择:

22人40.74%

5.“大月饼盒一定比小月饼盒装的月饼多”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说说理由?

一定或不知道:

16人29.63%

6.你听过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小故事吗?

如果知道请写出来是哪个故事。

听过并举例的:

1人1.85%不知道的:

53人98.15%

 

课例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

《体积和容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由二维到三维立体几何学习的开始。

在学习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感性认识,比如拿一个大一点的西瓜,拿一个小一点的土豆等等。

人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体”,只不过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只是对“体”有着直观的感觉,似乎像隔着一层窗户纸一样,如何挑破这层窗户纸呢?

这是提高有效认知的重要一环。

教师要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合理预设问题是对学生的学习最好的帮助,它可以活跃孩子们的思维以及激发深层次的思考。

对于概念课我的想法就是让学生经过观察、讨论、思考、最后得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而不是生硬的直接的从书本上得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我们知道几何图形的四种形态是点、线、面、体,“体”作为最后呈现的几何形态,是在点、线、面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提升,从学生的认知的一维、二维层面上升到了三维层面。

整个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学习路径上,“体”的认识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是学生形成空间立体感最为重要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今后的初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知识路径是什么样的呢?

按学习的先后可以归纳为:

点——线——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在建构正确的体积容积概念之前,教师要了解在这一节课中哪些是学生学习路径上的节点,有几个节点,对于这样的节点,教师要用如何的教学手段或策略来解决,因此在课前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前期知识储备的测评,也就是学习路径的“前测”,找出节点。

根据自己班级孩子们的特点,我设计了《体积容积》课前调查问卷,共6个小题,以其中2个小题举例,我们来看一看孩子们回答的情况。

问题1.你听说过“体积”和“容积”这两个词吗?

哪一个你更熟悉?

选择其中一个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体积”或“容积”?

大部分孩子都听过这两个词,对于体积能解释成物体的大小等等基本正确的占64%,能提到空间这一词语的寥寥无几,对于容积的概念能说清楚的占6%,没听过的,不熟悉的,解释不通的占30%。

问题2.物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系呢?

(大小、重量、形状、高矮、粗细)

只选“大小”:

约占40%,包涵“大小”的多选:

20%,选择其他的:

40%。

通过以上的课前测,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看过很多老师的课,一致认为要从概念的本身出发,先认识什么是空间,再认识空间的有大有小。

其实静下来想一想,“空间”这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并不好理解,而对“大小”的理解就好多了。

通过课前测试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体积的元认知就是:

体积就是物体的“大小”。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说“物体大小”通常都是指体积的大小。

例如这个西瓜大那个西瓜小,指的就是体积的大小,重量的大小那指的是“轻”与“重”。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我们的学生已经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我没有局限于教材,改变了教材中的教学顺序,从认识“大小”开始。

再来感受体积到底是什么的大小。

根据体积和容积教学的主次之分,以及学生认知的先后之分,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

认识体积概念

1.从认识“大小”开始,教师设计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吹气球,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感受体积的变化;活动二:

排列土豆,萝卜、胡萝卜、花生米的顺序,问一问同学们“你们是按什么排列的呢”,按大小,“谁最大呢?

谁最小呢?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演示,使孩子们对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知,物体是有大有小的。

活动三:

出示重量相等的一枚硬币和一块泡沫板。

教师提问:

“它们俩谁大谁小呢?

”“泡沫板大硬币小”;“不过课前老师已经把它俩称过了,重量相等啊,一样大呀?

你们说的大小又是指什么呢?

”同学们的回答引出了“体积”这一词语。

活动四:

给大小不一的套娃排顺序。

提问:

“你是按什么排列的呢”再问“长得一样的娃娃,怎么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呢?

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又是什么呢?

”这样的两个教学演示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质量相等的物体体积不一定相等,形状一样的物体体积也不一定相同,体积跟质量和形状是没有关系的,那到底应该是什么的大小呢?

也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埋下了伏笔。

2.认识“空间”的存在,设计了两个教学演示活动。

活动五:

球占了盒子的空间(一个透明的保鲜盒和一堆海洋球)。

教师先把一个球放入盒子里,上下晃动,大家认真观察小球在干什么呢?

(小球在动,在跳动),教师接着向盒子里放满球,再上下晃动。

教师提问:

想一想,前与后的演示,小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为什么一个球能跳动,而装满了就不能跳动了呢?

(因为放一个球,盒子里还有很大的空间。

每个小球都是占有空间的,太多了,占了盒子的全部空间,就不能跳动)。

活动六:

演示土豆占有空间。

把土豆放入盛满水的烧杯,教师提问:

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说明了什么呢?

土豆是占有空间的。

这样的演示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由此得出物体都是占有空间的,只不过有的占空间大,有的占空间小,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具体化了,突出了“体积”概念的本质,得到了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通过这样的有效的唤醒,唤醒学生有效的经验和感受,使教学更有效。

环节二:

巩固提升,亲身感受物体的体积

首先让学生用准确的概念说说什么是土豆的体积,什么是萝卜的体积。

你能用手演示一下土豆和萝卜的体积吗,土豆跟你的拳头比,你跟你同桌的拳头比谁的体积大呢?

生活中有比萝卜体积大的物体吗,还有更大的吗等等活动,举一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物体所占用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其次,进行摆硬币的活动。

左右手各有10枚一元硬币,比较它们的体积;把一摞推倾斜,跟原来的体积相比较,体积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再拿出10枚五角硬币,比较体积的大小发现数量相等,不一定体积相等,还要看每一个的体积的大小。

最后,玩一玩、捏一捏橡皮泥,捏完的和原来的比较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玩一玩小游戏,抢椅子。

通过这样的自己亲身动手、经历的活动,感受到物体体积的存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环节三:

理解容积的概念

1.演示-感悟-总结容积概念。

出示四种物体,水杯、保鲜盒、竹子的笔筒、首饰盒。

提问:

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能装东西)教师及时小结:

能装东西的物品,我们叫它容器。

并拿出水杯和保鲜盒提问:

它们俩谁装的多呢?

猜一猜?

怎么办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现场帮老师来验证一下呢?

学生提出装水来验证,验证的结果杯子装水多,保鲜盒装水少。

教师要及时提问:

装的水多意味着什么吗?

是杯子的体积大吗?

那应该是什么?

(容量大或容积大),说的好,容器吗能容纳物体,当然要有容积。

那什么是容积呢?

可以跟你的小伙伴们说一说,探讨一下!

最后总结出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得到容积的概念我们要深刻的理解其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同时也要理解好它与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师要及时提问:

体积容积,就差一个字,而且容积是容纳的体积,我们可不可以理解成体积就是容积呢?

可以由学生自由的讨论,最终得出这是不行的,体积就是自身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就是能容纳的体积多少,它们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教师要在这设计一个争论点,讨论或相互的质疑,最后能达到一个水到渠成的结论:

体积和容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划等号。

对于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教学,投入精力、笔墨、时间不一致,从精细到粗略比例也不一致,目的就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感悟、理解、运用的机会,以至于形成内化。

2.巩固提升,理解容器的容积。

首先说一说身边哪些是容器?

拿水杯举例说说什么是它的容积?

如果杯子里装满了面呢?

什么杯子的容积呢?

杯子里装满了果冻呢?

什么杯子的容积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给杯子的容积更加直观的认识。

其次课件出示图片进行判断,判断一、“游泳池里的水就是游泳池的容积”判断二、“一箱苹果,苹果的体积就是箱子的容积”这些例子都是错误,没有装满,对容积的概念中“所能”一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最后做两组讨论,讨论一“笑笑和淘气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笑笑倒满了2杯,淘气却倒满了3杯!

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

为什么?

”讨论二:

出示两个体积大小不一的盒子提问:

谁的体积大?

再猜一猜,谁的容积大?

体积大的物体一定容积大吗?

为什么?

打开盒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一系列的提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巩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的区别于联系。

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容积的概念,使其深刻的理解容积概念中每一个字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体积和容积两个不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环节四:

全课的思考、提升与小结

1.讨论

(1)中国有句古语: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指的是什么?

(指的就是体积大小)

(2)一张纸没有体积,对吗?

(物体都有体积,纸虽很薄,但也有体积)

(3)冰箱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对吗?

你可以跟你的同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