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231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化工区煤化工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1集团公司及区域产业发展现状5

1.1、集团公司发展现状5

1.2、区域产业发展现状6

2发展环境分析7

2.1煤炭产业7

2.2煤化工产业10

2.3“十二五”发展目标17

2.4县“十二五”发展目标19

3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20

3.1发展优势分析20

3.2发展劣势分析24

4发展思路及定位26

4.1指导思想26

4.2指导原则27

4.3发展思路及产业定位28

5产业布局及产品链构成29

5.1煤炭产业发展规划29

5.2煤化工基地布局规划29

6规划项目及投资31

6.1近期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31

6.2中远期主要任务及规划建设项目及投资32

7环境保护规划32

7.1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32

7.2环境保护规划依据34

7.3环境保护措施38

7.4环境监测与管理40

7.5环境卫生规划41

7.6节约用水41

8结论42

1集团公司及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1.1、集团公司发展现状:

煤业化工集团是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工业企业。

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于年月日,在原集团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亿元人民币,在职员工近22万人。

2010年率先成为首家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400亿的企业,跃居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第446位、中国企业成长100强第1位、2010年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2位,连续2年蝉联世界著名品牌500强、位列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效益十佳”第1位。

2010集团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27,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掌握了煤制乙二醇、1,4-丁二醇、高性能碳纤维等世界煤化工高端技术。

其中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0位、全省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第一。

煤集团名列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35位。

焦煤集团名列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37位。

中原大化是省属国有大型化肥、化工企业。

省煤气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煤制气企业。

另外原集团下属洛阳LYC轴承是中国轴承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

开封空分集团是中国自行设计与制造大、中型空气分离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

煤业化工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省,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依托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优势,实现大矿业、大化工(化肥)、大装备、大电力、大物流布局,构建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矿建、实业的“4+3”产业格局,努力把煤业化工集团建设成为一个股份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管理模式科学、企业文化先进、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跨区域、距行业、跨国经营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

1.2、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1.2.1、三星化工

三星化工年与公司重组,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现有员工1200多人,其中各类科技人员400多人,公司资产总额亿元。

经营范围有化肥、精细化工、机械、塑料加工、发电等多行业。

主营产品氨醇生产能力已达30万吨/年,尿素产能30万吨/年,甲醇产能10万吨/年,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万千瓦。

重组以来,公司加大了对三星化工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0年,在中国化工学会评出的“2010年中国化肥企业综合实力量100强”排行榜中,三星化工位列45位;“十一五”期间,提前十个月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获得“省节能先进企业”;三星化工还曾先后获得“化工六好企业”、“国家一级节能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和“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2003年12月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所产“三星”牌尿素甲醇均是省名牌产品,银行信用等级AAA级。

2010年生产尿素32.5万吨,甲醇6.5万吨,碳铵1.1万吨。

完成营业收入12.52亿元,实现利润1576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建厂以来收入增速最快,经营规模最高的历史记录。

生产成本和各项单耗在全国行业内居于先进水平,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嘉奖。

三星化工坚持走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之路,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始终站在行业技术进步的前沿,不断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使现有装置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009年自主开发了新型长效缓释尿素技术,荣获中国土壤肥料业60年最具影响力产品称号。

2010年又自主研发具有配方科学、优质高效、行业领先的测土配方BB肥,目前已发展有20个品种,并得到了省农委的正式批复;业内最先进清洁生产工艺——醇烷化、尿素深度水解等也得到应用。

在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节能降耗、消除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2.2、煤业公司

2008年,经公司和市政府努力下,省政府同意将储量1亿吨以上的一对矿井作为三星化工“586”煤化工项目的配套矿井。

后在市政府支持、促成下,集团与煤田地质局协商,双方最终确定将矿作为586煤化工的配套矿井。

煤矿位于市县境内,是国家两淮煤炭基地规划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主要井田,设计产能90万吨/年。

集团与省煤田地质局于去年底共同出资组建煤业公司(公司占51%,煤田地质局占49%),作为煤矿的开发主体。

2发展环境分析

2.1煤炭产业

2.1.1世界经济及能源形势分析

1、能源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

2009年11月10日,国际能源机构发布了2009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报告预计: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9年全球能源消费出现1981年来的首次下降,但基于现行政策,一旦经济复苏,能源消费将很快回升,预计从2007年至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将增加四成,略低于国际能源机构2008年的预计;由于投资下降,全球长期能源供应不足风险上升;油气资源价格总体将不断上涨,能源进口国将背负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型经济体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将占全球增长量的74%,其中,中国和印度占45%,全球超过60%的能源需求增长将来自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尽管世界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以化石能源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预测到2030年,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85%左右,其中:

液体燃料包括石油占总能源需求的38.9%,天然气占27%,煤炭占19.3%。

2、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煤炭消费中心。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

世界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长,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煤炭消费和贸易中心区。

2009年世界煤炭产量为69.4亿吨,其中,中国为30.50亿吨,位居全球第一位,占全球总产量的45.6%;全球煤炭消费量为66.75亿吨,其中,亚太地区占65.66%,中国占亚太地区消费量的71.45%。

亚太地区仍将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贸易地区。

3、低碳经济时代快速到来,能源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些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纷纷采取低碳能源开发和使用政策,并对产业、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在低碳经济时代,开发清洁能源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接的方式。

能源发展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

2.1.2国内经济环境及能源趋势分析

1、中长期看,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稳步发展,必将增加对能源的需求。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不足2006年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的一半。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和新能源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天然气等增速加快,但由于基数小,总量不大。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和火电仍然是我国的主要一次和二次能源。

2、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占据主要地位。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统计,2009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0.66亿吨标准煤,其中:

煤炭占70.4%,石油占17.9%,天然气占3.9%,水电、核电、风电占7.8%,煤炭比重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7.46亿吨标准煤,其中:

煤炭占77.3%,石油占9.9%,天然气占4.1%,水电、核电、风电占8.7%,煤炭比重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

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60%以上,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3、能源产业融合趋势明显,布局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煤炭企业向下游电力、化工发展,电力、化工企业向上游大规模投资,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2009年,煤炭企业控制的电力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其中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近3000万千瓦。

截至2009年,五大电力公司通过兼并和新建煤矿,已控制的煤炭资源总量705亿吨,产能约1亿吨/年,2009年产量已达到1.2亿吨,预计到2015将达到4.4亿吨。

在煤炭资源及产能富集区,能源及化工产业布局正在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4、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能源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2009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2008年的8.9%提高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国家将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增长速度,预测“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增速控制在4%左右。

2.2煤化工产业

2.2.1国外煤化工发展状况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长和许多大型油气田开采量衰退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主要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供应变得日趋紧张。

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攀升,以煤为原料生产的化工产品在某些品种中再次显示出经济上的优势。

国内外掀起发展煤化工的又一次热潮。

煤化工是以煤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主要是指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等以煤炭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造石油替代性能源的领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煤炭炼焦业兴起,推动了煤化工的发展。

煤的焦化、气化和制造电石,为有机化学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粗苯、焦油、焦炉气、合成气和乙炔,使以煤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油价不断攀升,石油原料紧缺和成本居高不下,使化学工业对煤化工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煤化工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

一是加快了大型煤化工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推广的进程,国外大公司积极开发大型煤气化、煤制烯烃、合成油等石油替代技术。

二是跨国公司积极在煤资源产地寻求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投资机会,包括在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等煤资源丰富的国家推进合资合作项目。

目前世界上发展煤化工较为成功的有美国伊斯曼公司、南非萨索尔公司、美国大平原气化厂等。

综合相关资料分析,国际煤化工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Ø规模的大型化和品种多元化

为了便于综合利用,达到经济规模,国外甲醇厂装置的生产能力一般为50万~80万t/a,超大规模甲醇厂己达150万~180万t/a,技术先进能耗较低;煤液化装置在200万t/a以上,煤焦化装置也达到了200万t/a。

南非Sasol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煤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产品的公司。

2000年南非Sasol3个厂加工煤炭4590万t,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氨、乙烯、丙烯、聚合物、醇等130多种产品,总产量760万t,其中油品约占67%。

由于煤炭价格便宜,加之实行煤油化联合生产,并进行深加工,该公司研究开发了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Ø技术集成与煤化工联产

目前,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发展和企业运行机制的变化,煤化工技术集成与联产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如煤炭焦化与焦炉煤气发电或制取甲醇联产,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与热电联产等。

煤化工联产的特点是:

以成熟单元技术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经济竞争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产品结构以化工产品或可替代石油的燃料为主、联产发电为辅,生产的电力主要供给工厂自用。

Ø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起始于美国"Vision2l能源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煤气化为基础,以氢能、电力和联产化工品为产品方向,以实现CO2的隔离、埋藏或综合利用为近零排放的环境标志,被认为是21世纪远景发展的新型高效、洁净煤基化工-能源系统。

届时,煤炭将成为洁净的能源。

开发新型高效、洁净煤基能源转化系统是未来能源科技的方向。

Ø煤制油技术在不断发展

煤制油技术包括直接煤液化和间接煤液化技术。

首先进行煤直接液化研究的是德国。

20世纪,德国、日本、美国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相继开发了多种煤直接液化的新工艺,这些新液化工艺的共同特点。

是煤炭液化的反应条件大大缓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技术发展看,煤直接液化的研究和开发仍有潜力,还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煤间接液化首先是由德国人Fischer和Tropsch发现的,该技术后被称为F-T合成法。

南非基于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分别建成SasolⅠ(1955年)、SasolⅡ(1980年)和SasolⅢ(1982年)合成油厂。

南非Sasol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企业,年耗原煤近5000万吨,生产油品和化学品700多万吨,其中油品400万多吨。

而后,南非Sasol公司又开发出SSPD浆态床中间馏分油新工艺。

目前,世界上间接合成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Shell公司中间馏份油(SMDS)工艺、Sasol公司浆态床馏份油(SSPD)工艺和SAS工艺、Mobil公司由甲醇合成汽油(MTG)工艺等。

Ø煤制烯烃工艺方兴未艾

目前,煤经甲醇制烯烃工艺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兴建大规模的甲醇制烯烃装置(包括中国神华)。

甲醇制丙烯产品有两种工艺技术,一种是UOP/NorskHydro甲醇制烯烃(简称MTO)工艺,另一种是鲁奇公司的甲醇制丙烯(简称MTP)技术。

鲁奇公司在挪威已有一套2万吨/年的中试装置已运转8000小时以上,运行效果良好,并且拟在中东建设的10万吨/年工业性试验装置。

德国鲁奇公司已与伊朗国家石化公司(NPC)旗下的子公司扎格罗斯(Zagros)石化公司签署协议,拟在伊朗建设1套52万吨/年甲醇制丙烯(MTP)生产装置。

2.2.2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煤少油的国家。

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当中,我国的煤炭储量占到大约15%,而石油储量才占到2.7%左右。

丰富的煤炭储量无疑为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发展煤化工,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我国煤化工产品多、生产规模较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和电石生产国,也是唯一的大规模采用电石法路线生产聚氯乙烯的国家,目前国内传统的化工产品市场己进入成熟期,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则刚刚起步。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和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催生了国内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煤化工产业,2004年国内第一套煤液化项目开工建设,大型煤制烯烃项目也2007年10月份在包头开工,甲醇、电石等煤化工项目成为投资热点。

煤化工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煤化工发展特点及趋势:

Ø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

以往煤化工工厂的产品以向用户提供终端产品或其他工业原料(或燃料)为主,如煤气化一合成氨-化肥、煤焦化一焦炭等,目前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通过煤化工生产可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或替代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逐渐成为重要的产品方向。

Ø大型化和采用高新技术

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建设大型煤化工工厂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如百万t级的煤液化工厂,300kt/a或以上的合成氨、甲醇工厂,炭化室高度5m以上的大型炼焦炉等。

在大型工厂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成大型煤化工产业墓地,如神华煤液化、煤化工产业基地,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山东兖矿煤化工基地等。

在产业基地规划中一般包括有不同煤化工单元工艺,如煤焦化、煤液化、煤基甲醇及下游产品等。

Ø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是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

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不同工艺的集成联产发展大型煤化工,形成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规模化集中治理污染,达到环境友好,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

煤化工生态工业的含义是:

将煤化工与建材、材料、发电、废热利用(包括种植、养殖等)等不同产业的工艺技术集成联产,形成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使整体系统具有灵活、高效的调整和运行功能,同时不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中国未来煤化工的发展方向是在传统煤化工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与化工品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并建成技术先进、大规模、多种工艺集成的新型煤化工企业或产业基地。

先进的催化合成技术、分离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节能与环保技术、材料与大型工业装备制造技术等是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基础。

在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发展适合国内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制造能力,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和产业化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目前,中国新型煤化工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20年是其技术开发、工业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全国各地规划发展情况看,我国煤化工正逐渐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化呼声空前高涨,成为当今能源化工发展的热点。

但由于煤化工具有技术复杂、资金投入大等特点,真正走在前列的煤化工项目并不很多。

我国目前除萌芽状态煤化工项目外,进程较快的煤化工项目情况如表1-1。

表1-1我国煤化工项目建设进展

地点

建设方

煤化工路线

进展情况

山西

煤制油(直接液化)国家863工程示范基地

2006年2月开工

山西

焦化粗苯加氢精制、乙炔煤化工

2006年投产

内蒙

煤制油(直接液化)、MTO及下游

2005年10月开工奠基,2009年投产

内蒙

甲醇、MTP、聚丙烯

初步设计

煤盐联合、煤化工近期甲醇醋酸及下游、二甲醚、MTO及下游

2006年3月平煤集团盐化工启动

焦碳、甲醇、聚氯乙烯

2005年底通过可研评审,目前在设计当中

甲醇—MTP及下游,合成氨—硝酸及下游,尿素—复合肥,重碱及轻碱

2006年8月规划完成

宁夏

二甲醚、MTO及下游

2005年11月开工奠基

贵州

合成氨、二甲醚、煤基烯烃

2005年12月开工奠基

甘肃

甲醇

2005年9月开工奠基

山东

鲁南:

醋酸及下游、甲醇、MTO及下游、尿素、三聚氰胺;

 

贵州:

合成氨、甲醇;

榆林:

煤制油(间接液化)

2006年2月开工

2.2.3省煤化工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划

经过多年的发展,省煤化工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较多的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尿素、甲醇、焦炭等煤化工产品产量显著增加,为带动全省相关国民经济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建立了煤电联产、煤焦化和煤气化三大产品体系,形成了煤化工的产业雏型,主要有炼焦及焦化下游产品的深加工,煤气化制甲醇、合成氨及深加工、电石法PVC和PVA等。

全省煤化工主要产品有化肥、精甲醇、浓硝酸、焦炭、电石等。

其中,电石法生产PVA、浓硝酸、吗啉、DMF、炭黑等精细化工产品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较高。

合成氨和氮肥:

全省氮肥生产企业30家,2010年全省合成氨产量260万吨,产量位于全国第8位。

生产能力1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企业有:

淮化集团、昊源化工、临泉化工、合肥四方、三星化工、中石化安庆分公司、金禾等7家。

硝酸:

2006年全省浓硝酸产量46万吨,产量位于全国第2位,主要生产企业为淮化集团。

甲醇及下游产品:

全省甲醇生产企业6家,生产能力3万吨/年以上的生产企业有:

昊源化工、临泉化工、三星化工、淮化集团、鑫泰等5家。

另外合成氨、甲醇、电石、焦炭的下游产品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2008年生产二甲基甲酰胺(DMF)5万吨、甲醛30万吨、混甲铵4万吨、三聚氰胺2万吨等。

煤化工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产品结构不合理,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油等仍为空白,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链短,综合利用差,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目前,省利用省域煤资源、水资源,规划形成了四大煤化工基地。

一是淮北煤化工基地,该基地为盐化——煤化一体化基地,主要利用定远盐矿及淮北煤,加工形成80万吨/年烧碱、100万吨/年电石、100万吨/年PVC等系列产品;二是淮南煤化工基地,主要利用本地煤气化,形成500万吨/年甲醇、100万吨/年MTP、100万吨/年二甲醚、300万吨/年合成油等系列产品;三是阜亳煤化工基地,主要利用阜阳、地区的煤资源,加工形成高浓度复合肥系列产品,如生产300~500万吨/年的尿素并联产200万吨/年甲醇等系列产品。

四是无为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基地,利用巢湖市充足的水资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发展以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为主导的醋酸、丙烯酸系列产品。

这四个煤化工基地将构成省煤化工的整体板块。

四个基地各具特色、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2.3“十二五”发展目标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各项发展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多年持续投入的效应加速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加速崛起的势头日趋强劲,经济社会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加快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是进入经济加速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并行并重、健康发展期。

“十二五”是全市人均GDP从1000美元迈上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根据经济发展规律,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总量持续扩大,投入大幅增长,消费不断升级,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二是进入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互动发展期。

工业化创造供给,将有力促进人口集聚,推动城市规模扩张;城镇化创造需求,将有力推进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态势。

三是进入资源开发转化与承接产业转移共同推进、快速发展期。

加快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转化是重要支撑力,承接产业转移是重要驱动力,一手抓资源开发转化,一手抓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四是进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协调、和谐发展期。

经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加速发展,必将推进社会建设,实现和谐稳定。

加快发展面临新机遇。

一是宏观环境向好的机遇。

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政策支持的机遇。

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部崛起战略从概念框架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从侧重社会建设到经济社会全面给力,而且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快崛起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产业转移的机遇。

国内外资本流动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趋势不可逆转,产业加速转移,区域合作深化,为加快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

加快发展蕴含新潜力。

一是煤炭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我市煤炭储量57亿吨,根据省政府批准的煤炭发展规划,“十二五”末,全市将建成11对矿井,煤炭产能突破2000万吨,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是现代中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巨大潜力。

随着现代中药产业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尤其是一大批国内知名药业企业的抢滩入驻,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不仅速度加快、总量扩大,而且必将实现质量提高,产业链延伸,必将丰富提升中华药都的内涵和层次。

初步预测,“十二五”末将新增加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

三是区位优势提升的巨大潜力。

随着商合杭铁路客运专线、禹亳铁路、亳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