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236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docx

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附答案

人教版2016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6《化学》必修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

1.

下列物质既能通过与Cl2化合反应制取,也能通过与盐酸反应制取的是(  )

A.CuCl2B.FeCl2C.FeCl3D.ZnCl2

2.下列关于氯气或氯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粉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生成CaSO3沉淀

C.氯气能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次氯酸钙比次氯酸稳定

3.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类比对象

结论

A

Cl2+H2O

HCl+HClO

I2+H2O

HI+HIO

B

C+2CuO

2Cu+CO2↑

C+SiO2

Si+CO2↑

C

Na2O+H2O═2NaOH

CuO+H2O═Cu(OH)2

D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SO2+H2O═CaSO3↓+2HClO

4.

在探究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氯水呈浅绿色

氯水中含有含有Cl2

B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

氯水中含有HClO

C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D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

氯水中含有H+

5.

能用如图气体制取装置制取少量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D.过氧化钠和水制取氧气

6.

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

CaO

Ca(OH)2

CaCO3

①常温遇水

B

AlCl3

NaAlO2

Al(OH)3

②通入CO2

C

Na2CO3

NaOH

NaHCO3

④过量Ca(OH)2溶液

D

Cl2

Ca(ClO)2

HClO

③加浓盐酸

7.

将0.03molCl2缓缓通入含0.02molH2SO3和0.02mol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

 

AB

CD

二、填空题(本题共3道小题)

8.中学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请回答:

(1)若Y为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体现出的化学性质有。

(2)若A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B的溶液为某浓酸,反应条件为加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为某不活泼的金属单质,该反应能产生一种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气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写出A与X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9.下列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甲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乙、丙、丁为气体单质,D为家庭中常用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溶剂水已略去)。

请回答: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B的操作中,用____________法收集B,验证B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答一种)。

(4)实验室制备丁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输送丁的管道出现气体泄漏,如何查漏(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

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验证氯气的某些性质。

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接,接,接,接,接。

(2)A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F装置中的试剂应为:

,作用为

(5)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装置B和C中出现不同的现象证明了

(7)若用含有0.2mo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

试卷答案

1.D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

Cl2有强氧化性,当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与盐酸反应考虑金属活动性顺序据此回答判断.

解答:

解:

A、金属铜和氯气之间反应生成氯化铜,能用Cl2跟金属直接化合制取,但与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

B、金属铁和氯气之间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用Cl2跟金属直接化合制取,故B错误;

C、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C错误;

D、金属锌和氯气之间反应生成氯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和金属的活泼性,比较基础,清楚常见变价金属与氯气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

2.B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卤族元素.

分析:

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

B、二氧化硫与次氯酸钙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氯气与碘化钾中的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

D、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次氯酸钙易和空气成分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

解答:

解:

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与次氯酸钙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最后生成硫酸钙,故B错误;

C、氯气与碘化钾中的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与淀粉变蓝,故C正确;

D、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次氯酸钙易和空气成分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所以相对而言次氯酸钙比次氯酸稳定,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氯气与铁和碘化钾反应、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等方面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A

解:

A.Cl、I在同一主族,单质的性质相似,所以由Cl2+H2O

HCl+HClO可知,I2+H2O

HI+HIO,故A正确;

B.C具有还原性,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C与二氧化碳反应,则应为2C+SiO2

Si+2CO↑,故B错误;

C.CuO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而Na2O+H2O═2NaOH,金属氧化性的性质不同,故C错误;

D.Ca(ClO)2+CO2+H2O═CaCO3↓+2HClO为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但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Ca(ClO)2+2SO2+2H2O═CaSO4↓+2HCl+H2SO4,故D错误;

故选A.

4.B

考点: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分析:

氯气溶液水得到的溶液为氯水,氯水中,氯气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少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次氯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水呈浅绿色,是因为溶解了氯气,故A正确;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是因为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故B错误;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正确;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与氯水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水的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高考的频考点,明确氯水的成分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5.B

考点:

实验装置综合;气体发生装置

分析:

由图可知,该装置的使用条件是:

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生成的气体不溶于水,则制取少量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故A错误;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符合该装置的使用条件,故B正确;

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需要加热,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与水接触后不能利用关闭止水夹实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气体的制备原理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A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氯气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CaCO3不能一步生成Ca(OH)2;

B.AlCl3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NaAlO2与弱酸反应生成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

C.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与过量Ca(OH)2溶液生成NaOH,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

D.Cl2可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2,Ca(ClO)2与酸反应生成HClO,HClO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

解答:

解:

A.CaCO3不能一步生成Ca(OH)2,故A错误;

B.AlCl3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NaAlO2与弱酸反应生成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故B正确;

C.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与过量Ca(OH)2溶液生成NaOH,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故C正确;

D.Cl2可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2,Ca(ClO)2与酸反应生成HClO,HClO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可一步转化,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紧扣教材,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同时坚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A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卤族元素.

分析:

亚硫酸根离子与溴离子都具有还原性,但是亚硫酸根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通入氯气后,氯气首先氧化H2SO3为H2SO4,H2SO3反应完毕,然后再氧化Br﹣,由于Br﹣全部转变Br2,所以HBr和H2SO3都完全被氧化.

解答:

解:

亚硫酸根离子与溴离子都具有还原性,但是亚硫酸根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通入氯气后,氯气首先氧化H2SO3为H2SO4,H2SO3反应完毕,然后再氧化Br﹣.

氯气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

Cl2+H2SO3+H2O=H2SO4+2HCl

0.02mol0.02mol0.02mol0.04mol

H2SO3为弱酸,生成两种强酸:

H2SO4和HCl,c(H+)增大,H2SO3反应完毕,消耗Cl20.02mol,Cl2过量0.01mol,然后再氧化Br﹣:

Cl2+2HBr=Br2+2HCl

0.01mol0.02mol

HBr全部被氯气氧化转变为Br2和HCl,HCl和HBr都是强酸,所以c(H+)不变;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性质已经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亚硫酸根离子与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8.

(1)MnO2+4H++2Cl—

Mn2++2H2O+Cl2↑酸性和还原性

(2)C+4HNO3(浓)

CO2↑+4NO2↑+2H2O(3)2:

1

(4)Fe+2Fe3+=3Fe2+

试题分析:

(1)若Y是黄绿色气体,在Y为氯气,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该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

Mn2++Cl2↑+2H2O,氯化氢在反应中做还原剂和酸,显示了还原性和酸性;

(2)若A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B的溶液为某浓酸,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该反应为碳与浓硝酸反应,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反应为C+4HNO3(浓)

CO2↑+4NO2↑+2H2O;

(3)若A为某不活泼的金属单质,实验室常用该反应来制备某种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判断为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Cu+4HNO3=Cu(NO3)2+2NO2↑+2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4)若A为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可知该反应为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与水,则铁与硝酸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9.

(1)

    

(2)

(3)向下排气法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说明

满了/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4)

   

试题分析:

本题中甲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乙、丙、丁为气体单质,由框图可知甲与A反应生成气体丙,所以气体丙为H2,乙与丙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可知乙为N2,B为NH3,实验室收集氨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说明NH3满了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则氨气已收集满。

H2能在丁中点燃且产物C能与氨气反应,则丁为Cl2,C为HCl,E为NH4Cl,实验室制备Cl2应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工业输送氯气管道泄漏应用浓氨水检验,现象会产生大量白烟

;NH4Cl能与A反应生成氨气和家庭中常用物质D,则D为NaCl,A为NaOH。

考点:

无机框图推断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10.

(1)a→i→j→g→f→e→d→b→c→h;

(2)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3)MnO2+4HCl(浓)

MnCl2+Cl2↑+2H2O;(4)饱和的食盐水除去HCl气体

(5)Cl2+2NaOH=NaCl+NaClO+H2O;(6)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7)随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变稀后将不再反应。

【解析】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收集的是气体,所以除杂装置中长导管进气,段导管出气;因为饱和食盐水中有水,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先连接饱和食盐水装置后连接浓硫酸装置;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因为湿润的有色布条有水分,所以D装置先连接C后连接B.答案为:

a→i→j→g→f→e→d→b→c→h;

(2)根据装置图可知,A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酒精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3)浓盐酸有还原性,二氧化锰有氧化性,浓盐酸和二氧化锰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答案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4)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盐酸中的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所以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饱和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可用饱和的食盐水除去HCl气体.

(5)氯气有毒,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直接排空;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Cl2+2NaOH=NaCl+NaClO+H2O,

(6)C瓶中的成分是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瓶中有次氯酸生成,使有色布条褪色,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答案为:

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7)随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变稀后将不再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