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406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镇垃圾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法人

1.项目名称

XXXX县XX镇垃圾处理工程

2.项目管理单位

XX县XX镇人民政府

负责人:

3.项目承办单位

XX县XX镇

负责人:

地址:

XX县XX镇人民政府

1.2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2.1编制依据

1.我公司与XX县益民垃圾处理处理公司签订的工程咨询合同书;

2.XX县XX镇总体规划;

3.XX县XX镇提供的有关垃圾现状资料;

4.XX县XX镇1:

100000地形图;

5.XX县益民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现状图;

6.XX县益民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现状图;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0.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1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

13.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GJ/T106-199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1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7.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18.国家颁布的有关文件及标准、规范。

1.2.2编制范围

根据工程咨询合同书,本可研报告主要根据XX县XX镇的具体情况、现有条件,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及处理方案,提出方案的工程内容,并完成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工程总体设计年限2020年,一期工程设计年限2012年。

工程范围为XX县友谊砖厂东、G111国道北,距城区4公里处的废弃地,建设规模20万平方米。

工程主要内容为XX县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具体内容为:

主体工程:

垃圾坝、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设施、防洪、废气收集系统、道路系统等。

辅助工程:

污水处理站、计量站、综合办公楼、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等。

1.2.3编制原则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及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从保护城镇大气、土壤、地下水资源出发,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达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2.在XX县总体规划指导下,合理选择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位置;

3.根据当地生活条件、垃圾成分及自然条件,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

4.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选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力求达到国内先进的控制操作水平。

5.坚持垃圾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

1.3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3.1项目提出的背景

1.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XX镇位于XX县西南部。

目前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城镇格局,同时也建设了一定规模的垃圾收集设施。

但是,乡镇的快速发展和乡镇的不断扩大,使得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备、垃圾处理的问题日显突出。

对辖区环境的污染逐步加重。

2.基础准备比较充分

XX镇镇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垃圾污染控制规划,提出了“垃圾处理与收集建设并举,近期见效”的要求,并积极开展了前期工作。

对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垃圾处理工程与渗滤液处理工程方案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对设施运营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建设与运行资料,掌握了较多的工程实践资料和基础数据,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条件。

1.3.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实施本项目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态优美小城镇建设的需要XX镇是XX优美小城镇试点镇之一,同时也是XX新农村建设试点镇。

二是解决辖区环境污染的需要XX镇垃圾处理工程是XX县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繁荣XX镇地方经济,提高社会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XX镇生活垃圾排放量日益递增,势必加重对地下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的污染。

三是XX镇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XX镇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善,垃圾产生量将逐年增加,致使垃圾收集与处理工程存在的问题继续存在并且有所发展,在一定程度阻碍着城镇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因此垃圾处理工程是一项解决污染、改善环境、造福本地人民、友好周围村屯关系的大事,与XX镇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四是带动其他城镇全面开展村镇垃圾处理的需要目前全省各乡镇、村屯的垃圾几乎均没得到处理,带来了广泛的环境问题。

通过本项目建设和运营,总结经验,可指导其它村镇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

因此,在XX镇建设垃圾处理工程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3.3工程建设可行性

1.本垃圾处理工程与配套的垃圾收集工程的建设实施,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该区域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市政建设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使本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尽快得到实施。

2.本垃圾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已列入XX县城镇总体规划,有关部门对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用地、能源供应、材料供应、环境建设、施工组织、实施进度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安排,可推进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

3.本垃圾处理方案与垃圾收集建设方案,是在大量实验研究、工程实践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保证了本工程建设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4.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具有显著的工程效益。

建设单位也做了相应的建设资金准备。

1.3.4XX镇概况

1.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XX镇坐落于XX县内。

XX县位于XX西部,齐齐哈尔市域中部,松花江上游,嫩江中游东岸,松嫩平原北部。

东邻依安县,北靠讷河市,南与林甸县交界,西隔嫩江与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相望。

地处东经124º0'24"—125º2′0″,北纬47º18′24″—48º1′48″之间。

XX镇是XX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17.23平方公里,其中,居住区面积13.1平方公里,占11.2%;农田面积29.9平方公里,占25.3%。

镇内人口8.20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7.27万人,占总人口的88.7%,农业人口0.93万人,占总人口的11.3%。

规划到2012年人口9.8万人,规划到2020年人口14.0万人。

全县的主要工业坐落于XX镇内,目前已形成机械制造、包装材料、酿酒、乳制品、化工、兽药、饮料、新兴建材、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镇内省市属企业有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XX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远大农牧有限公司;镇内县属较大的企业有明星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光明乳品业公司、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农工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龙酿造有限公司、XX老窑酒业公司、明星食品公司、大明生物公司、齐宁乳业公司、省兽医研究所、省水利一处等。

2.自然概况

XX镇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短促,酷热多雨;秋季降温急剧而早霜;冬季严寒漫长,干燥少雪。

多年平均气温3.5℃,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份(22.7℃),平均气温最低为1月份(-19.8℃)。

年降水435.6mm,雨季(6月—10月)降雨量占全年70.1%,旱季(11月—5月)降雨量占全年29.9%。

多年平均日照2742.8小时,无霜期130天,最大冻结深度2.30米。

平均风速3.8m/s,最大风速21m/s,春、秋、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3.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

XX镇位于松嫩平原西北部,嫩江中游左侧一级阶地与高漫滩过渡地带,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海拔157.9m-175.4m,相对高差3m-15m,地貌类型属堆积地形,按形态单元可划分为一级阶地和高漫滩。

本区位于松嫩中断(坳)陷带西部断阶区,晚侏罗白垩世早期松嫩盆地基本形成,并发育较深的嫩江断裂,在晚白垩纪燕山运动后期,盆地东部隆起,西部下降,沉积中心西移,在北部倾没区发生了平缓褶皱、并产生了一级构造,即依安凹陷、乌裕尔凹陷。

在凹陷中接受了第三纪陆相碎屑物,第三纪末期到第四纪,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大小兴安岭继续隆起,低平原相对下降,在第三系地层之上又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河湖相松散堆积物。

4.水文概况

XX镇地下水含水层厚度由北东向西、南西变厚,由5.50m逐渐增至16.5m,水位埋深2.12-4.90m,抽水降深0.90m-1.44m,单井涌水量1054.08-1229.76m3。

地下水类型在古河道以西为重碳酸钙钠型水,东部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206-754mg/L,总硬度125.57-406.16mg/L,pH值7.49-8.05,属低矿化弱碱性淡水。

地表水有嫩江、乌裕尔河、塔哈河三条自然河流和北部引嫩、中部引嫩两条人工运河从境内流过,河流总长度312公里,水域面积41.2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亿立方米。

地下水位2.8---5.6米,由东北流向西南,地下水的流向近似于地表水流向,由东北排泄于西南。

地下水储量为579.7亿m3,常年可开采量为12.6亿m3。

XX镇西侧的嫩江,五十年一遇最大流量11200m3/s,最小流量为110m3/S,二十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165m,历年平均水位为163m。

1.4研究成果概况

1.4.1项目内容

1.4.2拟建地点

项目区位于XX镇城东南距城区4公里处,为废弃洼地。

1.4.3垃圾处理目标

●工程设计年限为2020年。

其中,一期工程年限为2012年。

●设计规模为:

日处理生活垃圾128吨。

1.4.4项目建设

●一期工程年限,2012年填埋场利用面积100000m2,位于近期填埋场内西部。

●劳动定员本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劳动定员编制54人。

●实施期2007年12月到2008年12月。

●项目投资1422.00万元。

其中:

自筹568.80万元,申请省污染治理资金853.20万元。

1.4.5项目效益

环境效益城镇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卫生填埋,彻底解决辖区垃圾污染问题。

社会效益改善区域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4.6主要建设条件

1.XX县政府、XX镇政府对污染问题十分重视,对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做了批示,并在县发改委立项,已列入2007年县、乡两极政府的工作重点。

2.具有一定的垃圾收集系统。

3.拟建垃圾卫生填埋厂是废弃洼地,权属XX镇。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一、建设规模

一期工程(建成使用至2012年)

二期工程(2013年至2020年)

t/d

t/d

116.7

128.3

二、工程总投资

万元

1422.00

第二章生活垃圾概况

2.1生活垃圾产量及预测

XX镇是XX县委、政府所在地,人口8.2万人,年生活垃圾收集量40100吨,人均日产垃圾1.34kg/d。

人均生活垃圾产量较高,原因是楼房化比例只有49.6%,平房居民绝大多数使用煤做燃料,垃圾中灰份比例高。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楼房化比例将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将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城镇燃气和集中供热系统的普及,将导致垃圾中无机物成分减少,从而使人均垃圾排放量减少。

依据建设部对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的统计,结合XX镇各种影响垃圾排放量的因素,预测到2012年XX镇生活垃圾人均产量为1.28Kg/d•人,到2020年XX镇生活垃圾人均产量为1.21Kg/d•人。

根据XX镇政府规划,2012年XX镇人口为9.8万人,按1.28kg/d•人计算,垃圾产量为116.7T/d。

2020年XX镇人口为10.6万人,按1.21kg/d•人计算,垃圾产量为128.3T/d。

XX镇旱厕所的粪便产量约17T/d,目前厕所粪便均由农民收集,随着乡镇楼房化率的提高,旱厕所将逐年减少,粪便将随乡镇污水一同处理,所以本设计不考虑粪便处理。

建筑垃圾由工地自行运往指定地点填埋,不进入垃圾处理场。

目前,XX镇内没有有毒工业制品及有毒药物等,只有少量的医疗垃圾,齐齐哈尔市已建立了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厂,本工程未考虑医疗垃圾的处理。

2.2生活垃圾成份及预测

影响生活垃圾成份构成最重要的因素是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不同地区的垃圾成份也有所不同,高级住宅区垃圾中可回收废物(塑料、纸类、金属、织物和玻璃)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住宅区。

由于XX镇村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垃圾中蔬菜类剩余物较多,因而垃圾含水率较高、热值较低。

本垃圾处理方案设计是根据XX镇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参考东北地区城市生活垃圾组成分析的相关资料,预测XX镇生活垃圾成份,见表2-1XX镇生活垃圾成份表。

表2-1XX镇生活垃圾成份表

有机物

(%)

无机物

(%)

废物

(%)

容重

(kg/m3)

含水率

(%)

热值

(kJ/kg)

现状

22

76

2

500

38

3500

2012年

25

72

3

480

40

3700

2020年

30

66.5

3.5

400

42

4000

变化趋势如下:

a.有机物含量将提高,无机物含量相应下降,并逐步趋向基本稳定;

b.纸、塑料、织物和金属的含量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c.容重将会逐年下降,再趋向基本稳定;

d.总氮、总钾含量随着有机物含量的提高而相应上升;

e.可燃物成份逐年上升,垃圾的热值也有所提高。

2.3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1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XX镇当前生活垃圾采用四轮车收集运输,多数在城郊进行简易填埋处理,但无固定填埋场地。

2.3.2存在的问题

XX县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垃圾在近郊乱堆、乱放,对生活环境、土壤环境和水资源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的垃圾均在没有任何防渗设施和没有分捡的条件下直接倾倒填埋,造成了直接和间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

(1)堆放垃圾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随风飞散,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直接倾倒垃圾的气味和废物发酵及废物本身的分解产生的气味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3)堆积的垃圾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其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4)垃圾及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所含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

综上所述,XX镇的垃圾处理现状,对地下水资源及镇内环境均造成了污染和威胁,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改善镇内的卫生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村镇,XX镇急需建设现代化的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

第三章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方案设计

3.1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XX镇生活垃圾产量、成份的现状及预测,同时结合XX镇总体规划,确定XX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设计年限为2020年,设计规模为:

日处理生活垃圾128吨。

3.2垃圾处理方案论证

3.2.1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对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这三种处理方法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技术和设备也比较成熟。

当前正研究和试用的其它方法还有:

热解、水解、蚯蚓分解及分选回收资源等,但由于工艺复杂、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当高而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起步较晚,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差,生活垃圾处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设备、实际工程应用,或者是对垃圾处理技术标准、规范、法规、条例的制定都处于开始实行阶段。

许多城镇仍采取落后的垃圾露天堆放的方法,造成了对城镇环境的严重污染。

因此,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非解决不可的重大问题。

为了改变落后的状态,近年来参考国外先进的经验,经过科学的实验,制定了必要的技术规范、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

我国于1996年4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法),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1号《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列》,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也阐明了我国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要求和管理办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比较紧张,因此目前垃圾处理方法采用简易填埋和卫生填埋法居多,焚烧与堆肥因其工程及运行费用高、工艺复杂而未得到广泛应用,见表3-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表3-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2005年)

处理方式

处理量

所占比例(%)

堆放及简易处理

232520

78.95

卫生填埋

51073

17.34

高温堆肥

7095

2.41

焚烧

2000

0.68

其他处理方式

1832

0.62

合计

294520

100

3.2.2生活垃圾处理方案比较

在选择垃圾处理工艺时,注重考虑XX镇的经济条件,垃圾成份及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还考虑了长远的发展要求。

堆肥工艺:

垃圾堆肥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的垃圾。

鼓励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行高温堆肥处理。

XX镇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仅占22%,大大低于40%,所以XX镇生活垃圾处理也不宜采用堆肥工艺。

焚烧工艺:

焚烧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5000KJ/kg、卫生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XX镇垃圾平均热值低于此值,若将高热值垃圾分离,则总量约有5.0T/d,焚烧炉一项投资约380—580万元,运行成本每天约630元,剩余垃圾还需填埋。

从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上看焚烧工艺不适合处理XX镇垃圾。

另外,100T/d以下的焚烧厂是国家限制发展的垃圾处理工艺,所以XX镇近期不适合采用垃圾焚烧工艺。

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该工艺成本低,管理方便,适合XX镇这种土地资源丰富、有足够废弃地、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

卫生填埋也符合国家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方针和政策。

根据XX镇垃圾性质及上述分析,本设计推荐垃圾处理工艺采用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法主要优点如下:

1.建设周期短,技术水平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2.建设总投资低,运行成本低。

3.对垃圾成分要求简单,无需对垃圾进行预处理。

4.对场地要求简单、终场覆盖后,场地可作多种用途,实现土地的再利用。

卫生填埋法工艺说明:

(卫生填埋法工艺流程图见图3-1)。

垃圾卫生填埋的步骤是垃圾堆放、铺平、碾压覆土、再碾压、喷药的填埋过程,最终对整个填埋场进行封场绿化。

沼气排放

摊辅

碾压

自卸垃圾车圾

地磅

覆土

卸车平台台

灭虫

渗滤液

翻斗汽车

渗滤液收集系统

回灌

调节池

备料场

渗滤液

污泥

渗滤液排放

渗滤液处理系统

粘土

 

图3-1富裕县富裕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法工艺流程框图

3.3垃圾填埋场场址方案论证

1.场址条件

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全面设计规划的关健一步,一个合适的场址,可以减轻环境的污染,降低设计的要求,降低处置的成本,有利于填埋场的安全管理。

从对投资、工程及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考虑,垃圾处理厂厂址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场址选择应符合XX镇城镇总体规划。

(2)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场地应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土壤、水文、气候、交通等。

(4)场址的运输距离适中。

(5)填埋场不占耕地,易征得,便于填埋场土地的开发利用。

2.场址的确定

根据XX镇规划、功能分区及风向频率,XX县益民垃圾处理场垃圾处理厂的位置应选在XX镇下风向、南部。

位置方案有三个:

第一方案位于城东南距城区4公里,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为废弃洼地。

该方案优点:

1.该厂址利用废弃洼地做填埋场,可减少填埋场造价及征地费用,电力方便;

2.处于镇下风向,无山洪、山崩、滑坡等自然灾害,无地质断裂带及褶皱,无坍塌地带,无泉眼;

3.距城区边缘4公里,既远离城区又适合运输,充分利用废弃土坑,不占用农田和耕地,容易征地,而且附近无珍稀动物栖息、无公园风景、无保护文物;

4.距其他自然屯均在1.5公里以上。

第二方案选址为纸桨道口西2公里处,规划面积为20万平方米。

该方案优点:

1.垃圾运距短;

2.利用废弃洼地做填埋场,可减少填埋场造价及征地费用;

3.电力方便。

该方案缺点:

1.离居民区比较近,产生的气味易对附近居民产生影响;

2.该处上游有大面积雨水汇集,将提高处理厂防洪造价和难度;

雨季,嫩江涨水时,易与垃圾填埋场连片,造成水体污染。

3.由于离纸桨道口太近,运输垃圾车辆增多,会造成交通道路堵塞,给企业生产和职工的上下班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方案选址为铁砖取土空场,规划面积为10万平方米。

该方案优点:

1.利用废弃洼地做填埋场,可减少填埋场造价及征地费用;

2.垃圾运距适中。

该方案缺点:

离地表水层较近,破坏水源的补给,占地面积较小,离居民区比较近,对周围居民生活影响大,日处理垃圾容量小。

综合比较三个方案,方案一优于其他两个方案,主要原因如下:

(1)与总体规划相一致;

(2)充分利用天然的地形,节省投资;

(3)填埋容量较大,服务年限长达13年;

(4)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会对XX镇及其他村屯造成影响;

(5)汇水面积较小,防洪的工程费用更节省;

(5)运距相对较短,运输费用较低。

本工程设计优选方案一为XX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

3.4垃圾填埋场防渗方式确定

大气降水进入填埋场、地表水侵入以及垃圾自身分解产生的水份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原因。

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

为防止渗滤液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必须对填埋场场底及四壁做防渗处理。

1.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拟选场地位于XX镇镇东距城镇4公里处废弃洼地,场地东西向920米,南北向约220米。

据调查,场地地貌类型为平原低谷,地貌单一,土层较均匀,地质条件良好。

场地地层上层为表土、下层为粉质粘土、黄土状粉质粘土,土层较厚,5.0米左右未见地下水。

2.防渗方式确定

根据场区地质,场区的天然条件不能满足填埋场的天然防渗要求,因此必须进行人工防渗。

垂直帷幕灌浆工艺由于填埋场区内粘土具有透水性而不能采用,因此在本工程设计中推荐采用水平人工复合防渗工艺。

防渗材料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HDPE)作为填埋场底部及边坡防渗层。

3.5垃圾拦挡坝方案论证

目前,垃圾填埋场垃圾拦挡坝形式主要有粘土均质坝和浆砌石重力坝两种,本设计针对两种垃圾坝的形式进行方案比较:

1.垃圾坝横断面设计

(1)粘土均质坝

因粘土均质坝承受的主要荷载是呈三角形分布的垃圾水平压力,所以合理的坝体断面基本上也应该是三角形的,根据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已建工程的经验,初拟坝宽上游坝坡为1:

2,下游坝坡为1:

2。

坝顶宽度必须满足行车要求,初定6.0米。

根据填埋场垃圾堆埋要求,坝顶高程180.00米。

最大坝高6米,最大底宽30米。

(2)浆砌石坝

坝顶宽度及坝顶高程分别为6.0米和180.00米。

根据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已建工程的经验,初拟上游坝坡为1:

0.2,下游坝坡为1:

0.5。

最大坝高6米,最大底宽10.2米。

2.坝型方案经济比较

浆砌石坝与粘土坝造价比较见表3-2。

经比较,浆砌石坝和粘土均质坝技术上均可行,经济上粘土均质坝比浆砌石坝约节省30.9万元,故本次设计采用粘土均质坝作为实施方案。

表3-2浆砌石坝与粘土坝造价比较表

单位造价(元/m3)

工程量(m3)

总造价(万元)

浆砌石坝

200

3130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