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876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 五四制.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五四制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试题五四制

说明: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绮(qǐ)丽褶(zhě)皱藩(pān)篱销声匿(nì)迹

B.簌簌(sù)疮(chuāng)疤伧(cāng)俗惟妙惟肖(qiāo)

C.归咎(jiù)蟾蜍(chú)丘壑(hè)五彩斑斓(lán)

D.荒谬(miù)轩榭(xiè)殷(yīn)红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纶。

B.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C.到徐州见着父亲,看到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

D.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3.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

(在码头上做事)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典范、样本)

C.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一点也不相同)

D.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B.首次实现嫦娥三号月面巡视勘察和月球软着陆,为我国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C.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

D.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特定的地区实施宵禁,以防止武装分子掳人事件不再发生。

5.对下列句子主干成分找得正确的一项是

A.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主干:

石拱桥比较早)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主干:

苏州园林着眼在画意)

C.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事物。

(主干:

生活接触事物)

D.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主干:

关键是主次)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陈与义《秋词》)

D.牧人带禽归,猎马驱犊返。

(王绩《野望》)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这人怎么了!

B.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

“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C.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D.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南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C.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中国田园诗的鼻祖。

D.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

”。

代表作有《望岳》《石壕吏》等。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9.对第①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

B.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优美词语,描绘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是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

D.这段文字运用了文学语言和拟人的手法叙述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10.选文第①②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D.四

季景色变化

11.对选文第④⑤所说明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物候现象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B.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C.说明物候观测在农事活动中的运用。

D.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

12.对第⑤段文字在说明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B.列数字,作诠释,作比较

C.列数字,打比方,作类比D.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奇妙的克隆》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3—17题。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①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②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

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

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

④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⑤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

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

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

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3.对第①段文字划线句中加点词“仅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鲫鱼被定义为克隆鱼的原因。

B.主要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

C.在这里主要是突出克隆与有性繁殖的唯一区别,表明”换核”的重大作用。

D.从程度上加以限制,说明了这种鲫鱼被定义为克隆鱼的原因。

14.文中第④段,新的杂种鱼是怎样产生的?

正确的一项是

A.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而产生。

B.鲤鱼的胚胎细胞核取代鲫鱼的卵细胞质而产生。

C.鲫鱼的胚胎细胞核取代鲤鱼的卵细胞质而产生。

D.鲫鱼的囊胚胎细胞核取代鲤鱼的卵细胞而产生。

15.第⑤段文字中说“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对这一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科学实验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B.说明了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C.说明对哺乳类克隆的研究比研究鱼类、两栖类更为重要

D.表现科学家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

16.对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按

照中外实验顺序来安排的,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B.按照研究时间顺序来安排的,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C.按照逻辑推理顺序来安排的,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D.按照生物研究顺序来安排的,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17.下列句子不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一项是

A.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B.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C.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D.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说“屏”》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8—21题。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

只得借助屏风了。

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

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这是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18.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哪个角度介绍屏风特点的?

正确的一项是

A.家具师B.建筑师C.欣赏者D.使用者

19.文中第①段中外国人齐声称道“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情景令人销魂。

B.空间上作用神秘。

C.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D.因地制宜,大小由人。

20.对第④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屏风的大小要因地制宜,屏风的造型、色彩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

B.屏风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

C.屏风的设置要与整体相称,它的安放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各方面都要做到得体。

D.要发挥屏风在建筑美上应起的作用。

21.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对此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引用古诗词能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B.古诗词与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很相称,引用古诗词可以丰富说明的内容。

C.引用古诗词可以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增加对屏风的了解。

D.引用古诗词太多影响了对屏风的介绍,缺少专业术语的科学介绍。

五、(8分:

每小题2分)

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正午

B.至于夏水襄陵。

襄:

C.虽乘奔御风。

奔:

飞奔的马。

D.属引凄异。

属:

连词,属于。

2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山连着两岸,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夜晚便可到江陵。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D.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逢秋雨初降或降霜的白天,树林和山涧里一片寒冷寂静。

24.对文章写景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了以季节先后、先小后大的写景顺序。

B.文章结构采用了先分后总的方式,分写各季节景物,总写三峡景物。

C.先写三峡夏水的迅猛,后写山的雄伟险峻,让山与水的美景紧密相连。

D.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再分写三峡的奔放、清悠、凄婉,布局自然。

25.对《三峡》语言的运用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多用对偶句子,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等。

B.用墨如泼,抓住景物特点详尽描绘,辞藻华美。

C.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有致,有节奏感。

D.语言精练,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①人。

幼慧,即能诗。

顺治十五年进士。

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

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扬州鹾贾③逋课④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

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

“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蔚以士祯对。

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蔚言。

召士祯入对懋勤殿⑤,赋诗称旨。

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

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有删改。

[注释]①新城:

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②海寇:

郑成功③鹾(cuó)贾:

盐商。

④逋课:

拖欠税款。

⑤懋勤殿:

为皇帝的书斋雅室。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明年:

_________________

②累迁户部郎中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

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霨以士祯对对:

____________________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译文: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召士祯人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根据文字内容,简要概括王士祯是怎样为官、为学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

阳光

彭学明

①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

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

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

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

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

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②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

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③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

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

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

《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

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

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

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

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

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④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我们的窗棂与屋檐。

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

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

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

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

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

即便是土

,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

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

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

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⑤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

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

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事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

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

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⑥阳光来了!

阳光穿着布鞋!

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

那几堵院墙还在么?

那几排篱笆还在么?

那几株柳树还在么?

在咧!

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

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

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

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

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⑦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选自2012年第5期《文苑·经典美文》)

29.文章分别写到了春夏秋冬的阳光,用简练语言概括每个季节阳光的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文中第⑥段划直线的句子说:

“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这“精神的阳光”到底是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文中运用了较多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请举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模仿文中划曲线的句子,仿写一句写“秋天的阳光”或“冬天的阳光”(任选其一)的句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分)

33.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九、作文(40分)

3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