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69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docx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判断题

答案

1.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3.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

×

4.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

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

9.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10.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1.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12.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

×

13.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1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

15.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

×

16.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

18.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

19.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

20.公开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

×

2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

2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

23.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

×

24.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动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

×

25.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安全化和高效化管理。

×

26.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

27.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责令停业和赔偿损失。

×

28.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是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

×

29.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两类行政制裁。

30.警告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31.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依据环境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

32.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赔偿损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行政处分的形式。

×

33.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2-1987年。

×

34.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

35.过失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

×

36.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

×

37.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

38.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39.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者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需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40.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

41.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主要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等构成。

42.环境问题按其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分类,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

43.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和单位。

×

44.《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

×

45.国内首次生产和首次进口的农药,按照田间试验、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事后试验四个阶段进行。

×

46.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47.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没收财产、赔偿损失、排除危害等。

×

48.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是指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

49.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

50.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51.环境监测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

52.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

53.环境保护法产生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

5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英国提出

×

55.对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留用察看。

56.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级别管辖、交办管辖、移送管辖等种类。

57.限期治理的内容和期限两个方面是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包括。

×

58.行政制裁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

×

59.环境问题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答案

1.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

A国家网B省级网C市级网D县级网E村级网

ABC

2.农业环境具有()的特征

A整体性B地域性C变动性D不变性E永久利用性

ABC

3.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主要包括()。

A污染防治与保护相结合B按流域或者区域统一规划

C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相结合D污染防治与企业改造相结合

E全过程管理与监督

ABCD

4.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固体废物的()。

A安全化B减量化C资源化D无害化E高效化

BCD

5.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

A国家B国际组织C个人D单位E公民

AB

6.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

A没收财产B赔偿损失C排除危害D责令停产E责令恢复

BC

7.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阶段

A调查B申辩C报批D决定E备案

ABCDE

8.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等。

A机械噪声B气体动力噪声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E社会生活噪声

ABC

9.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类型。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

D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E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ABCDE

10.自然保护区分为()。

A国家级B地方级C市级D县级E村级

AB

11.行为者的过错分为()。

A故意B过失C直接D间接E疏忽

AB

12.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

ABCD

1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可分为()。

A地质遗迹类B古生物遗迹类C古动物遗迹类

D古植物遗迹类E文化遗迹类

AB

14.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分为()措施。

A防范性B禁止性C控制性D预防性E可用性

ABC

15.草原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自然资源,具有()特征。

A整体性B分布的区域性C潜力的更新性D数量的有限性E种类繁

ABCD

16.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

A速度快B范围大C持续时间长D可隔离E可流动

ABC

17.土地资源具有()特点。

A面积的有限性B位置的固定性C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D生产能力的永久性E利用的可再生性

ABCD

18.风景名胜区按照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

A村级B市级C省级D国家级E镇

BCD

19.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保护和管理,可以将其按照功能分区,分为

()。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参观区E游览区

ABC

20.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特点有()。

A污染源多B分布广泛C损害方式多样

D危害后果严重E危害持久性强且难以消除

ABCDE

2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蔓延性等特点。

A.危害性极大B.突发性C.可测性D.可控性E.预见性

AB

22.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和两个方面。

A.对象B.内容C.目标D.期限E.功能

CD

23.环境监测报告分为()两种。

A.表格型B.数字型C.数据型D.文字型E.图表型

CD

24.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

A.国家网B.省级网C.市级网D.县级网E.村级网

ABC

25.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不同划分为(),是为了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参观区E.游览区

ABC

26.排污收费具有()特点。

A.设立专项基金B.纳入国家财政预算C.强制性

D.随意性E.不固定性

ABC

27.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内容主要包括()的管理和使用。

A.征收标准B.征收对象C.征收范围D.征收方式E.征收渠道

ABCD

28.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ABCD

29.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

A.地域管辖B.指定管辖C.级别管辖D.交办管辖E.移送管辖

ABCDE

30.()是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

A.全面管理与重点控制原则B.全过程管制原则C.风险控制原则

D.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相结合E.污染防治与质量管理相结合

ABCDE

3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和()。

A.研究性监测B.特定目的监测C.监视性监测

D.环境质量监测E.征收目标

ABC

32.()等是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划分的。

A.机械噪声B.气体动力噪声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E.社会生活噪声

ABC

33.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等特点。

A.客观性B.综合性C.预测性D.多变性E.稳定性

ABC

34.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等。

A.国家B.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D.企事业单位E.公民个人

ABC

35.()是环境标准划分的三级。

A.国家环境标准B.行业环境标准C.地方环境标准

D.地域环境标准E.整体环境标准

ABC

36.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的农药。

A.高效B.经济C.安全D.无毒E.实用

ABC

37.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等几种。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处分E.刑事制裁

ABC

38.土地的基本特点表现在()。

A不可替代性B有限性C不可移动性D永续利用性E无限性

ABCD

39.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特点。

A.配套性B.发展性C.层次性D.协调性E.稳定性

ABCD

40.()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A.行为违法B.行为有危害后果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ABCD

41.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

A自然环境B人工环境C生活环境D生态环境E原生环境

CD

42.我国《草原法》所称草原包括()。

A草皮B草坡C滩涂D草山E草地

DE

4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创建B恢复C快速发展D挫折E缓慢发展

ABC

44.()是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的特点。

A多变性B稳定性C预测性D客观性E综合性

CDE

45.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特点。

A污染源多B分布广泛C危害后果严重D扩散范围大E可与环境隔离

ABCDE

46.()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撤职E降级

ABCDE

47.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可以将其划分为()。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参观区E游览区

ABC

48.()是按照环境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划分。

A机械噪声B气体动力噪声C电磁性噪声D工业噪声E社会生活噪声

ABC

49.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主要内容包括()和管理及使用。

A征收标准B征收对象C征收范围D征收方式E征收数量

ABCD

50.()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A行为违法B行为有危害后果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ABCD

5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蔓延性等特点。

A预见性B突发性C可测性D不可预见性E危害性极大

BE

52.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等。

A国家B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D企事业单位E公民个人

ABC

53.()是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A有限性B不可再生性C分布不均匀性D可与环境隔离性E可再生性

ABC

54.()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A土地权属调查B土地利用形状调查C土地条件调查

D土地统计调查E土地面积调查

ABC

55.()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

A设计B施工C投产使用D规划E评价

ABC

56.按照风景名胜区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

A村级B市级C省级D国家级E镇级

BCD

57.()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处分E刑事制裁

ABC

58.()是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

ABCD

59.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阶段。

A调查B申辩C报批D决定E备案

ABCDE

60.()是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所具有的特点。

A配套性B稳定性C层次性D协调性E发展性

ACDE

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答案

1.环境保护法

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农业环境

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大气和生物等。

3.无过错责任

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清洁生产制度

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全过程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的法律规定。

5.许可证制度

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6.放射性污染

是指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放放射性物质,造成改变环境放射性水平,使环境质量恶化,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7.森林公园

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8.城市环境

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城市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

9.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也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

或是指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10.民事制裁

是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依法追究并强制因污染危害环境而承担民事责任者履行其民事义务。

即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迫使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履行其民事义务。

11.连带责任

是指两个以上的排污单位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每个单位都应当对损害后果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

这是一种更加严格的民事责任。

12.环境放射性水平

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放射性物质的自然辐射水平。

13.污染者付费

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14.环境标准

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依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15.混合责任

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应当按照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

1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也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

17.混合责任

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当安装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

18.污染者付费

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四、简答题

简答题

答案

1.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制度

2.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制度

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制度

4.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2.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

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3.行政处罚有哪些原则?

1.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原则,也称行政处罚法定或者合法性原则。

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处罚依据、形式、幅度和程序对承担行政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形式与幅度给予行政处罚;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轻重与行政责任大小相当原则,也称过罚相当原则。

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

包括设定的行政处罚规范必须与义务规范相当、全面认定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等内容。

3、公正、公开原则,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违法者提起行政处罚程序,确认其承担行政责任的要件和情节,以至决定行政处罚时,必须客观、平等、不偏不畸、不隐瞒,做到公平和有透明度。

4.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在哪些情形下当事人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2.受他人的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5.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全面管理,重点控制原则

2.全过程管制原则

3.风险控制原则

4.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相结合等

6.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1.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行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2.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原则

3.禁止排放固体废物和产生者处置原则

4.集中处置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5.对危险废物实行特别严格的控制和重点防治的原则

7.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3.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4.土地生产能力的永久性

8.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环境保护法是从保护环境因素着眼,以减少或者减免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浪费、破坏以及物种的灭绝,维护生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效益;

经济法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将其作为“资源”,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

2.环境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因素中的森林、草原、土地、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着眼于各国环境因素之间乃至每个环境因素内部的相互关联性。

民法对环境因素的保护着眼于保护其所有权、使用权关系,并不以其关联性为条件,也不是以危害生态平衡为宗旨。

9.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建立自然保护区?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

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10.我国环境保护法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污染者付费、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