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055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x

系统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关键字】系统

自动化工程与科学学院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程设计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班级:

11级自动化2班

姓名:

董文杰

学号:

9

指导老师:

哀薇

日期: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一、研究东西

图1精馏塔温度控制问题

某精馏塔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现要求对精馏段温度TR和提馏段温度TS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塔顶和塔底产品的质量。

图1中,F为进料量,它受上游流程控制,为精馏塔温度的主要干扰之一,其它干扰包括进料组成与温度变化、塔底蒸汽量变化、塔顶回流冷凝后温度变化等;L为塔顶冷回流量,拟作为精馏段温度TR的控制手段;塔底蒸汽量QH拟作为提馏段温度TS的控制手段。

u1为调节阀VL的相对输入信号,u2为调节阀VQ的相对输入信号(以DDZIII型为例,当输入电流为4mA时,对应相对输入信号为0%;当输入电流为20mA时,对应相对输入信号为100%),P为精馏塔顶压力,其变化可基本忽略,Pp为泵出口压力,Pp受塔顶产品调节阀VD开度的影响,变化范围较大。

图1中Lm、Vm、Fm分别为L、V、F的测量值。

为便于控制方案研究,假设如下:

(1)该精馏塔的静态工作点为T0=140℃,F0=60T/hr(吨/小时),L0=20T/hr,V0=15T/hr,u10=25%,fL0=75%,u20=25%,fQ0=25%,Pp0=0.9MPa,Pt0=0.86MPa。

这里,fQ为调节阀VQ相对流通面积,fL为调节阀L相对流通面积。

(2)精馏段和提馏段温度的测量范围都为0~200℃,进料量F的测量范围为0~100T/hr,塔顶冷回流量L的测量范围为0~50T/hr,塔底回流量V的测量范围为0~25T/hr。

L、V、F的测量值:

Lm、Vm、Fm均用%来表示,即Lm、Vm、Fm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0。

(3)流量测量仪表的动态滞后忽略不计;而温度测量环节可用带纯滞后的一阶环节来近似,温度测量环节的一阶时间常数,,纯滞后时间,,单位为分。

(4)考虑到精馏塔操作的安全性,控制阀VL选用气关阀,控制阀VQ选用气开阀,假设控制阀都为线性阀,其动态滞后忽略不计,动态特性可表示为

,。

(5)对于塔顶冷回流东西,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可表示为:

,。

其中为控制阀VL相对流通面积的变化量,%;TR2基本不变,这里设分;KR2、KRd2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里设KR2、KRd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T/hr)/%;(T/hr)/MPa。

(6)对于塔底回流东西,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可表示为:

,。

其中为控制阀VR相对流通面积的变化量,%;TS2基本不变,这里设分;KS2、KSd2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里设KS2、KSd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T/hr)/%;T/hr。

(7)对于温度东西,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可表示为

其中东西特性参数均可能在以下范围内变化:

℃/(T/hr),℃/(T/hr),℃/(T/hr),℃/(T/hr),分,分,分,分,分,分,分;℃/(T/hr),分,分,℃/(T/hr),分,分。

二、研究任务

对于上述被控过程,假设被控变量T所受的主要扰动为进料量F、泵出口压力Pp的变化、蒸汽压力变化Pf,而且变化范围为:

T/hr,MPa,;另外,被控变量T的设定范围为℃。

试应用单回路、串级、前馈、比值、选择、Smith预估、解耦等控制方法,设计至少2套控制系统,达到控制精馏塔温度的目的。

对于每一套控制方案,具体要求:

1、说明所采用的控制方案以及采用该方案的原因,并在工艺流程上表明该控制系统。

2、确定所用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画出控制系统完整的方框图(需注明方框图各环节的输入输出信号),并选择合适的PID控制规律。

3、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对所采用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

(1)在东西特性参数的变化范围内,确定各环节东西的传递函数模型,并构造SIMULINK东西模型;

(2)引入手动/自动切换环节,在手动状态下对控制通道、干扰通道分别进行阶跃响应试验,以获得“广义东西”开环阶跃响应曲线;

(3)依据PID参数整定方法,确定各控制器的参数;

(4)在控制系统处于“闭环”状态下,进行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干扰塔底回流量、Pp与F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并获得相应的响应曲线;

(5)在各控制器参数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东西特性在其变化范围内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温度设定值跟踪试验与扰动响应试验,并获得相应的响应曲线。

4、根据不同控制方案的闭环响应曲线,比较控制性能(包括是否稳定、衰减比、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

三、控制方案

精馏塔温度控制的开环回路如下图所示:

温度控制开环回路

由图我们可知,被控变量TS、TR控制回路都存在两种主要干扰。

被控变量TR主要受到干扰量是进料量F和泵出口压力PP;被控变量TS主要受到干扰量为进料量F和塔底蒸汽量V。

且被控变量TS、TR相互耦合。

为此,我设计了两种方案来实现控制精馏塔的温度。

第一种,忽略耦合的影响,在每条控制回路上加上反馈控制,构成单回路反馈控制;第二种,对耦合系统先进行解耦,分别采用单回路反馈控制回路。

(1)第一种方案,构造类似单回路反馈电路。

虽然被控变量之间有耦合,但是两者之间的耦合强度不强,所以可以不做考虑。

从传递函数可以看出,干扰量对于被控变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可以采取直接反馈回路消除。

1、控制方案的工艺控制流程图

图1-1控制工艺流程图

2、控制系统方框图

系统方框图

图1-2系统仿真方框图

其中,被控变量TR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为:

图1-3被控变量TR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Gmr)

被控变量TS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为:

图1-4被控变量TS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Gms)

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块:

图1-5GR传递函数模块(包含G11、G21)

图1-6GS传递函数模块(包含G12、G22)

进料量F的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模块:

图1-7进料量F的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模块

控制器PID1、PID2都是正作用,都选择PID控制规律。

3、确定各环节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

(a)对于塔顶冷回流对象,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b)对于塔底回流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c)对于温度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e)温度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型:

4、切换到手动状态,得出各开环阶跃响应曲线(所有控制变量及干扰量初始状态都为0)

(a)开始10min后,仅给TR控制信号+5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TR控制信号为-5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TR阶跃响应曲线TS阶跃响应曲线

(b)开始10min后,仅给TS控制信号+5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TS控制信号为-5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TR阶跃响应曲线TS阶跃响应曲线

(c)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F+2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F为-2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进料量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进料量阶跃作用的TS阶跃响应曲线

(d)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PP+0.02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PP为-0.02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泵出口压力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泵出口压力阶跃作用的TS响应曲线

(e)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V+15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V为-15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塔底回流量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塔底回流量阶跃作用的TS响应曲线

由图(a)、(b)可知,被控变量TR、TS的控制通道是相互耦合的,TR的控制变量对被控变量TS的影响大于TS的控制变量对被控变量TR的影响;由图(c)可知,干扰量F对于对于被控变量TS的影响较大点;有图(d)可知,虽然干扰量PP在被控变量TR控制回路,但因为耦合作用,也影响到被控变量TS;有图(e)可知,干扰量V只影响被控变量TS,因为干扰量V作用在被控变量回路TS的末端。

5、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a)控制TR的控制器PID1的参数为:

P=1.8,I=0.7,D=0.5

(b)控制TS的控制器PID2的参数为:

P=3.2,I=1.2,D=0.5

6、控制系统处于“闭环”状态下的性能测试

(a)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温度设定值为140℃):

温度设定值TR响应曲线温度设定值TS响应曲线

(b)泵出口压力PP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0.02MPa):

泵出口压力干扰TR响应曲线泵出口压力干扰TS响应曲线

(c)进料量F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20T/hr):

进料量干扰TR响应曲线进料量干扰TS响应曲线

(d)塔底回流量V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15T/hr):

塔底回流量干扰TR响应曲线塔底回流量干扰TS响应曲线

(f)三种干扰量同时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三种干扰量同时给阶跃信号):

三种干扰同时作用TR响应曲线三种干扰同时作用TS响应曲线

由以上图形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控制系统在“闭环”状态下,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性能好,响应时间短;干扰量PP与F可以通过反馈控制迅速消除,保持系统的稳定;干扰量V是主要干扰量,仅靠反馈控制可以消除,但是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不利于系统安全。

7、变换对象特性传递函数,测定系统“闭环”动态性能

(a)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温度设定值为140℃):

温度设定值TR响应曲线温度设定值TS响应曲线

(b)泵出口压力PP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0.02MPa):

泵出口压力干扰TR响应曲线泵出口压力干扰TS响应曲线

(c)进料量F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20T/hr):

进料量干扰TR响应曲线进料量干扰TS响应曲线

(d)塔底回流量V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15T/hr):

塔底回流量干扰TR响应曲线塔底回流量干扰TS响应曲线

通过以上图形,可以看出:

无论是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曲线还是扰动响应曲线,都发生强烈的振荡。

所以在各控制器参数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对象特性在发生变化时,系统将不稳定,即每当对象特性发生变化时,我们都要进行PID整定,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

(2)第二种方案,先对控制通道进行解耦,塔顶塔底均采用单回路反馈控制方法。

被控变量TR、TS的控制通道是相互耦合的,当TS受到大干扰时,由于耦合作用,同样会严重影响被控变量TR。

一般而已,我们对于塔顶精馏段要求比较高,所以增加解耦环节,使被控变量TR不再受到塔底回流量V的干扰,有利于被控变量TR的稳定快速控制。

对于塔顶回路,干扰量影响不大,采用单回路反馈控制,即可以达到控制要求。

对于塔底回路,由于控制过程由两条通道并联,且滞后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无法采用Smith预估补偿控制,故仍然采用单回路反馈控制。

1、控制方案的工艺控制流程图

图2-1控制工艺流程图

2、控制系统方框图

系统方框图

图2-2系统仿真方框图

其中,被控变量TR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为:

图2-3被控变量TR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Gmr)

被控变量TS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为:

图2-4被控变量TS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Gms)

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块:

图2-5GR传递函数模块(包含G11、G21)

图2-6GS传递函数模块(包含G12、G22)

进料量F的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模块:

图2-7进料量F的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模块

解耦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

图2-8解耦环节传递函数模块N(包含N21、N12)

控制器PID1、PID2都是正作用,都选择PID控制规律。

3、确定各环节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

(a)对于塔顶冷回流对象,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b)对于塔底回流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c)对于温度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e)温度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型:

4、切换到手动状态,得出各开环阶跃响应曲线(所有控制变量及干扰量初始状态都为0)

(a)开始10min后,仅给TR控制信号+5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TR控制信号为-5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TR阶跃响应曲线TS阶跃响应曲线

(b)开始10min后,仅给TS控制信号+5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TS控制信号为-5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TR阶跃响应曲线TS阶跃响应曲线

(c)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F+2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F为-2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进料量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进料量阶跃作用的TS阶跃响应曲线

(d)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PP+0.02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PP为-0.02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泵出口压力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泵出口压力阶跃作用的TS响应曲线

(e)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V+15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V为-15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塔底回流量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塔底回流量阶跃作用的TS响应曲线

由以上图形相互比较,可以得出:

通过N21(s)、N12(s)前馈解耦环节解耦以后,被控变量TR、TS的控制回路都转变为单回路控制通道。

控制信号、干扰量都只对其控制通道有作用。

但是,由于每条回路都是由并联的过程特性函数组成,由于过程特性函数滞后时间不一样,存在过渡时间,使得阶跃响应曲线有略微的振荡。

5、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a)控制TR的控制器PID1的参数为:

P=0.8,I=0.7,D=0.6

(b)控制TS的控制器PID2的参数为:

P=4.6,I=0.9,D=0.5

6、控制系统处于“闭环”状态下的性能测试

(a)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温度设定值为140℃):

温度设定值TR响应曲线温度设定值TS响应曲线

(b)泵出口压力PP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0.02MPa):

泵出口压力干扰TR响应曲线泵出口压力干扰TS响应曲线

(c)进料量F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20T/hr):

进料量干扰TR响应曲线进料量干扰TS响应曲线

(d)塔底回流量V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15T/hr):

塔底回流量干扰TR响应曲线塔底回流量干扰TS响应曲线

(f)三种干扰量同时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三种干扰量同时给阶跃信号):

三种干扰同时作用TR响应曲线三种干扰同时作用TS响应曲线

由以上图形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控制系统在“闭环”状态下,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性能好,响应时间短;干扰量PP与F可以通过反馈控制迅速消除,保持系统的稳定;通过解耦环节以后,干扰量V不再对被控变量TR造成影响。

但干扰量V仍让是被控变量TS的主要干扰量,仅靠反馈控制可以消除,但是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不利于系统安全。

7、变换对象特性传递函数,测定系统“闭环”动态性能

(a)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温度设定值为140℃):

温度设定值TR响应曲线温度设定值TS响应曲线

(b)泵出口压力PP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0.02MPa):

泵出口压力干扰TR响应曲线泵出口压力干扰TS响应曲线

(c)进料量F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20T/hr):

进料量干扰TR响应曲线进料量干扰TS响应曲线

(d)塔底回流量V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15T/hr):

塔底回流量干扰TR响应曲线塔底回流量干扰TS响应曲线

通过以上图形,可以看出:

塔顶回路可以维持稳定,但是对于塔底回路来说,无论是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曲线还是扰动响应曲线,都发生强烈的振荡。

所以在各控制器参数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对象特性在发生变化时,系统将可能出现不稳定状况,即每当对象特性发生变化时,我们都要进行PID整定,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才能使系统获得最佳状态。

四、控制性能比较

表1不同方案的控制性能比较表格

方案一

方案二

TR

TS

TR

TS

温度设定值跟踪

衰减比

2.1:

1

6:

1

3.5:

1

3:

1

超调量/℃

63

36

35

9

调节时间/min

14

19.5

11.5

11.5

是否稳定

泵压力干扰影响

最大动态偏差/℃

7

3.5

6.6

0

恢复时间/min

3

4

3.4

0

是否稳定

进料量干扰影响

最大动态偏差/℃

2.5

6

2.8

6

恢复时间/min

5.3

9

6.3

12

是否稳定

塔底回流量干扰影响

最大动态偏差/℃

16

150

0

150

恢复时间/min

25

25.6

0

20.5

是否稳定

由表格中的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控制系统未解耦时,温度设定值跟踪时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相对于解耦的系统,稳定性要差一些。

而且,干扰量会同时对两个被控变量造成影响。

解耦之后,控制通道的干扰量只会对自己通道的控制变量造成影响,便于控制以及调整;另外,解耦后相当于单回路控制回路,PID整定简单。

五、心得体会

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分支,也是自动化本科学生学习的重点。

过程控制的课程设计是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是一个比较实际,切合实际工业生产的课题。

课程设计综合了过程控制系统的各种理论,涉及到各种总控制系统的,像简单的pid控制,解耦,smith预估,前馈控制,串级控制等,是检验过程控制课程学习的很好的试金石。

在整个过孔课程设计中,最难的就是控制方法的确定,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的选择不单单只是考虑控制效果,还应该考虑实际生产的成本控制,是否简单易行等各种因素。

因此一开始我选择一个简单的pid控制系统,看看简单系统的控制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再者,本设计中涉及两个被控变量,两个输入,很明显需要检验是否存在强耦合关系,所以解耦的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果发现,控制系统未解耦时,温度设定值跟踪时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相对于解耦的系统,稳定性要差一些。

而且,干扰量会同时对两个被控变量造成影响。

解耦之后,控制通道的干扰量只会对自己通道的控制变量造成影响,便于控制以及调整;另外,解耦后相当于单回路控制回路,PID整定简单。

此题中还是存在强耦合关系,实际应用这应该考虑解耦。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不是很长,也比较赶,中间还穿插着计控课程设计,plc创新实践,生产实习(对于我来说还要考虑实习等)能按时完成任务也为自己点个赞,希望以后的设计都要认真做好。

继续努力。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