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107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docx

语文寒假作业全答案

语文寒假训练专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1、B【解析】

A项依据材料一,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基础科学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这是言之有据的;而各学科之间“有着严格的学科界限”,则理解分析有误。

根据材料一“边缘学科有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相关表述,各学科之间其实是有交叉融合的。

C项根据材料二出处的文章标题——《“双一流”高校,耕好基础研究“责任田”》,以及材料三“大学和科研院所贡献科学知识,对科学的应用形成技术”等相关内容,得出“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承担着贡献科学知识的重任”的理解与分析是恰当的,但材料三提到“目前不少大型企业和工研院的基础研究源自攻克技术瓶颈和‘翻译’技术经验的任务,是对技术环节发起需求的科学响应,也是对‘务实’和'求真’的兼顾”,据此可知,一些企业也是有开展基础科学研究,故说企业“无需关注于基础科学研究”理解分析有误。

D项依据材料三“由于科学求真并不必然考虑'有用性’”,“并不必然考虑”并不等同于“排斥”,同时,即使一些科学发现可能只是科学家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但也只是“不会在短期内看到实用的方向”,而非“而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因为,从长远来说,或许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2、B【解析】材料三第三段末句

依据材料二“在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中,与应用科研解决从‘1到∞’的问题不同,基础科学研究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即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可知,整个科技创新链条由应用科研和基础科学研究组成,而不能把科技创新片面理解为“企业对技术成果进行转化”。

虽然材料三有“企业对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就是创新”的表述,但要注意“很多人习惯于将‘科学一技术关系’想象为如此的线性模式”,“习惯于”这只是一般人的理解,同时后文提到“但这种兼顾却在传统三分法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因为这往往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宄与试验开发之间的有机联动。

”,这些表述均表明在作者看来,科技创新不能简单理解为“企业对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商业行为”。

3、D【解析】

D选项的内容体现的是科学原理应用于技术开发,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而非证明“科学应归功于生产(技术需求)”。

4、①材料一明确了基础科学的概念与范畴(1分);

②材料二强调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发展的意义作用(1分);

③材料三在材料二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重要差别和联系,提出了技术科学研究是处理当前我国“科学一技术关系”的有效途径(1分)。

④这三则材料紧扣“基础科学研究”这一话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顺序来论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1分)

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斟酌给分。

5、①理论依据:

恩格斯、钱学森等人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认识。

他们的认识都表达出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响应技术进步的需求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所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日趋一体化是发展趋势。

(3分)

②实践依据:

新中国70年来,尤其是“十二年科学规划”“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成功,证明了加强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部署是符合国情的;我国力学、数学、通信等学科的传统优势即由此而来;

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科学和技术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动。

(3分)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斟酌给分。

(二)1.D【解析】A项,信息相关。

从材料一最后一段"伦理批评在英美有一条历史的线索,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西方的影响下才发展起来的,要承认这种基本的历史事实"和材料二最后一段"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表述可知,文学伦理学并不是完全由中国学者提出的。

所以A项表述不正确。

B项,强加因果。

在最近十多年,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成为热点的原因,文中并未提及。

中国缺少独属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不能成为文学伦理学成为热门的直接理由。

因此该项表述错误。

C项,材料一可以筛选出相关信息。

文学伦理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有的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伦理价值,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伦理的产物,甚至把文学的起源、构成、发展都与伦理联系起来",可见并非中外的文学作品都能成为文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只有"伦理作品"才可以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

该项表述错误。

D项,表述正确。

材料一中邹建军教授先肯定文学伦理学的开创性价值和意义,介绍其方法论特点,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研究和实践能够得到更大发展的期望。

2.B【解析】A项,信息相关。

从材料一的第二部分""任何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代替其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及第三部分"承认任何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可知A项是正确的。

B项,有关信息在材料一的第二部分。

虽然"如果把审美与伦理对立起来,则不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但是"伦理总是与人相关,伦理意识与伦理观念正是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所在,所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还在于人"。

"还在于人"的意思是,伦理与人紧密相关和具有审美过程,同属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所以B项的表述"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是文学伦理学最核心的特点"有误。

C项,材料二认为"所有这些思潮几乎都没有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没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所以"与其说它们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文学批评思潮",同时""它(文学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点不同于作为思潮存在的美国伦理批评"。

由此可知,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及拥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是批评理论成立的先决条件。

故该选项表述正确。

D项,材料二中对新西学东渐的利弊分析以及对中国学者创建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肯定,都能支撑该选项的表述。

3.A【解析】A项,"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创立完整理论体系"是材料二中提及的,是文学伦理学和西方思潮的区别所在。

这一内容在材料一中并无提及,所以该选项不属于邹建军教授认可的做法。

B项,材料一中,邹建军教授建议文学伦理学批评应当"把文学作品加以区分",伦理作品才可以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塑造了主人公哈姆雷特延宕、犹豫的性格特征,其鲜明的性格与特殊的伦理身份及其所产生的严重伦理困境密不可分,是非常经典的伦理作品,故B项正确。

C项,邹建军教授建议"把作品分析与作家研究结合起来"。

对曹雪芹童年经历与《红楼梦》创作关系的研究显然属于文学伦理学范畴,所以C项正确。

D项,邹建军教授认为,"任何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代替其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因而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是可取的做法,故D项正确。

4.范例一∶文学伦理学是一种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开创性文学批评方法(1分),借鉴了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1分),建构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1分),具有研究伦理文学作品、关注美学、注重于人的特点(1分)。

范例二∶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1分),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发展起来的(1分),建构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1分),以伦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具有文学审美过程,与人紧密相关的开创性文学批评方法(1分)。

【解析】本题要回答出文学伦理学的如下特质∶①文学伦理学有别于西方伦理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②文学伦理学有别于批评思潮∶"所有这些思潮几乎都没有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没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③文学伦理学具有开创性∶"这是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且在许多人的努力之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相比具有三大不同之处∶"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总是与人相关…核心还在于人"。

5.①介绍文学伦理学提出的时代背景∶西方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论失语,中国学者自主提出文学伦理学并大力发展(或∶介绍文学伦理学的开创性价值)。

②介绍文学伦理学区别于其他批评方法的三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把文学作品加以区分;把作品分析与作家研究结合起来;承认文学伦理学的局限和借鉴。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材料一是以"文学伦理学的初认识一文学伦理学的鲜明特点和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思路来行文布局的。

考生可以根据记者和受访人的问答提取出主要信息。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答案

1.D  解析:

D.“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并非意在咏叹老岩羊的顽强,“不老”的是岁月、是天地,不是指老岩羊的精神。

2.A  解析:

A.小说对内心的描写并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进而“有助于直接表达感情”的分析有误。

3.①岩羊的“纹丝不动”是引发“他”步步靠近的缘由,读者可从“他”步步靠近寻得答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种种预测,使小说情节富有悬念;②这条主线推动了“他”情感的变化:

好奇、疑虑、惊讶、同情、沉重、释然;③“纹丝不动”原因的揭示令人感慨,老态垂死的岩羊揭示小说主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④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简洁。

  (每点1分)

4.①“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体现了“他”对老岩羊的充分尊重,对生命尊严的尊重;②从文中“心疼”“不忍心”“祈祷”“将老岩羊头面朝东方”等细节可知,“他”对老岩羊这种垂垂老矣、艰难等死的状态心生悲悯之情;③从后面“彻悟”可知,从老岩羊的垂老艰难活着,到肉体回归自然.引发对生命的感悟,生命是一个过程,最终会走向尽头,但即使走向尽头也要有尊严,从而深化了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

  (每点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答案

1.D【解析】年轻人不免“带着几分敌意”地“猛然转过身来”,是因为他做贼心虚。

2.C【解析】C项对“欧·亨利”式的结尾特征分析有错。

3.【参考答案】(4分)心存戒备,乐善好施,自以为是,善于反省

【解析】年轻人“深情坦然”他便有所警觉,而认为是自己误解年轻人后,又慷慨解囊。

通过“香皂”这一细节便笃定年轻人在撒谎,救助年轻人后又自言自语地自我反思

4.【参考答案】(6分)

示例一:

我认为“一块香皂”好。

①香皂作为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年轻人用香皂设局,葛尔特茨因香皂怀疑、救助年轻人,老先生找香皂又揭示了故事的真相。

②一块香皂成为行骗手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骗成风的社会风气,对人们思考这种社会环境的形成与小人物的境遇有揭示作用。

③香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

我认为“黄昏”更好。

①“黄昏”意蕴丰富,既指模糊黯淡的时刻,也隐喻(象征)着破灭的希望、人生的没落、社会的下沉。

②“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合理性。

老先生不知丢肥皂,葛尔特茨才会发现肥皂,才会被骗。

③作者对于黄昏的描写,以黯淡模糊的色调,烘托了人物消沉的意志,这种基调是作品突出的艺术特征。

(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语文寒假训练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一)10.C(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

帝怒,削其籍。

甫两月,时行亦罢。

11.D(致仕、致事、致政是表示辞官退休。

乞骸骨,见《张衡传》。

12.D(“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错。

应是把汤显祖谪贬为徐闻典史。

13.

(1)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也不过是权贵人家的爪牙,因为是他们的家臣,オ得以随意被任用。

(鹰犬:

爪牙;私人:

公卿、大夫或王室的家臣;猥:

随便,苟且。

三个要点各1分,大意1分。

(2)请求圣上立刻驱逐杨文举、胡汝宁,特此诏告其他辅政大臣,反省、悔改过失。

(斥:

驱逐;谕:

告晓,告示,特指皇帝的诏令。

愆:

罪过,过失。

三个要点各1分,大意1分。

14.①申时行嘱托杨巍弹劾揭发考场舞弊的御史丁此吕;②申时行暗示同官许国把表奏边疆欺蒙之事的御史万国钦贬谪到很远的地方;③申时行软弱而私欲多,与有权势的亲朋私交聚结在一起,使大臣倒向他们跟从他们,败坏了朝政。

(每个要点记1分)

【参考译文】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

年轻的时候擅长写(属:

缀緝,撰著)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

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孩子科举中选,于是搜寻(罗:

搜寻)天下有名气的学士和他的儿子一同学习准备科考(张:

设置,部署;用网捕捉)。

听说汤显祖和沈懋学的名气很大,于是让他的孩子去邀请来。

汤显祖谢绝不去,懋学于是和张居正的儿子一起读书治学,一同科考中选。

汤显祖到万历十一年オ考取了进士。

被授予南京太常博士的官职,升任礼部主事。

万历十八年,皇帝因为(谏官没有从接连发生的)日蚀星变上预测出灾祸,严责谏官欺骗蒙蔽圣上,并罚停止俸禄一年。

汤显祖上言说:

“谏官难道都是没有才德吗?

是皇帝威福权力暗中被辅臣窃取,所以谏官拥护和反对的态度也暗中动摇(无所适从)。

御史丁此吕首先揭发考场舞弊,申时行嘱托(属:

委托;嘱咐)杨巍弹劾罢免了他。

御史万国钦极力表奏边疆欺蒙之事,申时行又暗示同官许国把他贬谪到很远的地方。

一旦言论冒犯(侵:

冒犯),(京官)没有不被外放出任地方官的。

于是那些无耻之人,只知道自己与那些主持政事的人勾结。

所得到的爵位俸禄,也只认为是主持政事的人给的(直:

只,只是)。

就算以后家身名气不在,但是如今也一定已经大富大贵了(固:

一定)。

給事中杨文举奉皇上旨意治理荒废的政事,却沿途征收贿赂巨万。

到达杭州,每天在西湖设宴,在诉讼案件、荐举人才方面进行买卖交易来掠取优厚的利益(鬻:

卖;狱:

诉讼案件)。

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也不过是权贵人家的爪牙,因为是他们的家臣,オ得以随意被任用(猥:

随便,苟且。

《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

谦词,鄙贱的意思。

)。

陛下方才责备谏官欺骗蒙蔽,然而辅臣们更是放任欺骗蒙蔽。

如果现在不治理的话,我认为陛下会有四点可惜之处:

朝廷用官爵厚禄培养有用的人,如今却只是为那些权贵培养门生(蔓:

繁衍,滋生),这是官爵厚禄的可惜之处;大臣们随风一边倒向他们,不识廉耻,这是人オ的可惜之处;辅政大臣不违背先例给予人富贵,人不被施以恩惠,这是既定的法令的可惜之处。

陛下治理天下二十年,前十年的政事,张居正强硬并且私欲多,与有权势的亲朋私交聚结在一起(私人:

有权势人的亲朋、私交),喧扰不宁,败坏朝政;后十年的政事,申时行软弱而私欲多,也是与有权势的亲朋私交聚结在一起,使大臣倒向他们跟从他们,败坏了朝政。

这些是圣上政事的可惜之处。

请求圣上立刻斥责杨文举、胡汝宁,特此诏告其他辅政大臣,反省、悔改过失。

”(愆:

罪过,过失。

同《窦娥冤》: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

《氓》: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

延误,失误。

)皇上大怒,把汤显祖谪贬为徐闻典史。

后来又逐渐升为遂昌知县。

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趁任满赴京考核的机会,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回去了。

第二年又考核政绩,主事者讨论罢免他。

李维祯担任监司,极力争取没能保住,最终削夺了他的官籍。

汤显祖返家居住了二十年后去世。

汤显祖志气刚正不阿,与李化龙、李三オ、梅国祯交好。

他们三人后来都通达显赫而且建立了功绩,但是显祖却失意潦倒直到终老。

三オ在淮水之上督管漕运,派人送信接他来,汤显祖谢绝不去。

汤显祖献上谏言的第二年,福建佥事李琯送表入京,列举申时行的十条罪行,言语冒犯了王锡爵。

说只因王锡爵敢暴戾狂妄任意胡为,所以申时行就更加贪婪跋扈。

请一并斥责以谢罪天下。

皇帝大怒,削去他的官籍。

刚两个月,申时行也被罢免。

(二)10.B.

11.A.古时的三军一般指上军、中军和下军,也指左军、中军和右军或前、中、后三军。

12.B.“没有听信小人的谗言”于文无据。

/“董边事”中“董”意为“管理、治理”,选项理解有误。

13.

(1)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书令转移驻守长江,魏良臣急忙骑马离去。

(“炊爨”“绐”“屯守”各1分,句意1分)

(2)沈与求说:

“现在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他的功劳不小啊。

”皇上说:

“应该依次给予优厚的奖赏。

”(“挫其锋”“厥功”“第”各1分,句意1分)

14.

(1)誓死为国效力,自断后路。

(2)亲力亲为,勇猛作战。

(3)巧设计策,善用战略战术。

(每点1分)

【文言文译文】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

他身材伟岸,目光如电。

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

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

韩世忠十八岁时,以胆大勇敢应乡州招募,隶属于兵籍。

他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路南侵。

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

韩世忠接受诏书,感动地哭着说:

“主上如此忧虑,臣子怎敢偷生呢!

”于是从镇江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派统制解元守高邮,等候金的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栅栏,自己断绝退路。

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书令移守长江,魏良臣急忙骑马离去。

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离境,便立即上马,对将士下令说:

“看我的鞭子指向行事。

”于是率领军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阵,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

魏良臣到金军中,金人问宋的动静,魏良臣详细地把所见到的情况都说了。

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撤退,带领军队到江口。

世忠挥小旗鸣鼓,伏兵四起,世忠军旗的颜色与金人的旗帜相混杂,金军混乱,我军不断推进。

敌人披甲陷入泥潭,世忠指挥精骑兵四面践踏,将金人马都踩死。

世忠又亲自追击到淮水,金兵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捷报传来,群臣入朝庆贺,皇上说:

“世忠忠诚勇敢,朕知道他必定成功。

”沈与求说:

“从建炎以来,将士未曾与金人迎战一次,现在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他的功劳不小啊。

”皇上说:

“应该依次给予优厚的奖赏。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都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韩世忠曾告诫家人说:

“我的名字叫世忠,你们不要避讳“忠”字,避讳而不再说,这是忘忠啊。

”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

他又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

“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

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同编户同等交租。

然而他

知人善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于行伍,挥将旗指挥的,都是他的部下。

他解除兵权,罢去官职,在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好像未曾身居权位。

晚年喜好佛教、

老子学说,自号清凉居士。

(三)10.C(正确理解文意,结合上下文意,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断句。

“是”是这的意思,有指示作用,所以在“谒九重”和“是”之间断开,排除A项和D项。

而“也”是句子的停顿标志,“也”后面断开。

“咫尺之间”是独立短语,所以在“间”后断开,排除B项。

“竟”是转折词,所以在“云务”和“竟”之间断开)

11.C(是汉武帝始建年号,而不是汉光武帝)

12.B(文意并不是说张嘉贞卑恭敬上,而是说他为人忠勇不卑)

13.

(1)现在反而判这些人的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

(得分点“坐”“是”“由”各1分,句意1分)

(2)我常常(频频)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等他们死后,(那些田宅)都成为了不肖(没有出息的)子孙的酒色之资,很没有意义。

(得分点“比”“没”“无赖”各1分,句意1分)

14.①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

②友爱兄长。

③忠诚于国家。

④明理善辩。

(每点1分,写出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二十岁考五经科得中,拜任平乡尉,因事获罪免职回归乡里。

长安年间,张循宪凭侍御史的身份在黄河以东面出巡访查,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宫员,请求以自己的官职相让。

武则天亲自召见张嘉贞,在内殿与他隔帘对话。

张嘉贞请求道:

“我是乡野之人,得以进入朝廷拜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情,今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看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之道。

”武则天立刻命人撤去珠帘,和他相谈甚欢,升任他为监察御史。

张嘉贞多次升迁为中书舍人,担任过秦州都督、并州长史,治理政务严肃恭谨,百姓官吏都十分害怕他。

开元初年,张嘉贞因为需要向朝廷奏报政事回到了京城,唐玄宗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多次慰问犒劳他。

他趁机向唐玄宗请求:

“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才到了今天。

臣弟张嘉佑,现为鄯州别驾,与我相隔甚远,心意相通,却不在一起,思念让人魂断万里。

希望陛下能把他调到我身边为官,我们兄弟一定尽力报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唐玄宗嘉奖他对弟弟的爱护,特地把张嘉佑调到忻州为刺史。

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

开元六年春天,张嘉贞又入朝。

不久有人诬告张嘉贞奢侈僭越以及收受钱财贿赂,御史大夫王晙趁机弹劾他,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

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

以前天子处理政事听从上天的旨意,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的议论传上来,然后天子斟酌处理。

现在反而判这些人的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

希望(皇上)能够免除这个人的罪过,来广开言路。

”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下令免除诬告者的死刑。

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

张嘉贞又曾经上奏:

“现在我年轻力壮,充满斗志,正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再过几年,就衰老无能了。

希望陛下早点任命派遣臣下,哪怕是死也不惧怕。

”皇上认为他明理善辩,就更加器重他。

张嘉贞虽然长时间做过各种要职,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

到了定州,与他亲近的人都劝他置办些田宅,张嘉贞说道:

“我拥有做官的荣光,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难道会缺吃少穿吗?

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会被抄没。

我常常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

很没有意义!

”听到的人都感叹敬服。

语文寒假训练专题(四)诗歌鉴赏

(一)14.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暮春三月的时节”错,题目是“仲春”。

15.第一问:

尾联写刚刚下过春雨,山间的农家小院里幽静而清洁,一点儿也没有被尘俗污染,展现了一幅清幽优美的田园雨晴图(3分)。

第二问:

诗人通过对清新、洁净的美好风光的描绘和赞美,流露出对远离世间的纷扰与喧嚣的清静生活的向往(3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诗歌画面赏析及分析作者情感。

【解析】第一问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回答,一是对原诗句的解释,二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

第二问回答诗人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景物的特点所流露出的心情去体会。

注意“何处”二字是反问,表示没有任何一处。

【参考译文】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

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

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二)14.A

15.尾联顾影自怜,以老病之躯为功名所欺,未能顾及妻室儿女。

面对家书,回信时洒下了

伤心之泪。

(2分)情感与主题:

既表达对远居异地妻儿的关怀问候,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2分)又由家庭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对身世的感慨,对社会不平的怨愤抗议,提升了全诗的思想。

(2分)

(三)14.(3分)B(“危阁”指高楼,不是危险的楼)

15.(6分)照应开头的“早发”,暗示一天的路程将告结束。

凉风的不期而至,才让诗人看到夜萤乱飞,意识到时间已晚。

侧面表现出诗人游兴正浓、兴致勃勃、陶醉忘时的情态。

(四)14.【参考答案】B【解析】B项,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