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80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章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

(板书课题)

二、数学伴我们成长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

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

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用录音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

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

(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

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

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人在甬江大桥下搞赌博游戏,几个围观者跃跃欲试。

主持人给大家看,公文包里有5个乒乓球,其中两个球上写有大红“福”字。

他吆喝着人们去摸“福”,如果一下子同时摸中这两只就能获奖。

旁边贴有“海报”,上面写着:

 

(通过分析,发现摸彩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微乎其微。

接着老师当场拿出教具,请几位学生试验手气,果然均难以一下子摸到“双福”。

所以在这场不公平的游戏中,摸彩者摸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晦气。

赌博有害,我们不仅不要参与,而且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揭穿它的骗人的本质。

例4.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

思考:

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

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

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

《数学作业本》第1—2页。

 

第2教时走进数学世界

(2)

教学目标:

通过数学家成功经历的反思,获得学好数学的经验;尝试独立思考,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成功体验,树立“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数学哺育着我们成长,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同时它又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出示:

1+2+3+4+…+97+98+99+100=?

(给定1分钟,看谁算出来)

此题思考策略:

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

统计算对的人数,予以表扬。

二、数学家成功经历与启示

1.数学家成功经历

a.介绍高斯的故事。

这正是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做过的一道题。

1787年,年仅10岁的小高斯在课堂上首先用这种简洁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后来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称。

小高斯10岁解决的数学题我们十二三岁也能很快算出,这说明数学并不神秘,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高斯工作勤奋,精益求精,他的研究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

后人这么评价高斯: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 

同学们知道其他著名数学家的名字吗?

你知道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是怎样学好书学,走向成功的吗?

b.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c.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

2.从数学家的成功经历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a.有兴趣;b.有刻苦钻研的精神;c.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d.善于独立思考……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三、数学应用举例

例1.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年轻时候做过这样一道题:

“甲和乙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10千米。

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几小时两人相遇?

如果甲带了一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

问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千米路?

解:

10÷(3+2)×5=10(千米)。

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

(附参考资料:

苏步青(1902—xx),浙江义乌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复旦大学校长。

他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

例2.课本P.7中间的图形题

例3.课本P.7的练习

四、完成课本P.7—8的习题1.1(当堂评讲)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学好数学由哪些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数学作业本》第3—4页。

 

第3教时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什么是做数学、怎样做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不过怎样学数学呢?

目前数学教育界十分鼓励同学们“做数学”(板书课题)。

做数学的“做”可不是过去一般所说的解题,而有动手实践、实验操作、反复尝试的意思。

二、让我们来做数学

例1.在下面式子中,已知“学”代表6,那么“我们来做数学”所代表的六位数是什么?

相信聪明的你很快就会算出来。

我们来做数学

×4

学我们来做数

例2.(课本P.9的“跟我学”)右图中有多少个

正方形?

a.分类思考,避免遗漏与重复。

9+4+1=14.

b.如果是4×4或5×5的方格图呢?

4×4的方格图:

16+9+4+1=30;

5×5的方格图:

25+16+9+4+1=55.

c.右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考策略一:

假定每小格边为1,把面积为1、2、3、4、6、9的长方形个数全部相加,即9+12+6+4+4+1=36.

思考策略二:

把原图(3×3方格图)长、宽中所含的全部线段数相乘,即6×6=36.

例3.(课本P.9—10的“试试看”)在3×3方格图中填上数字1~9,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之和都为15。

先让学生独立在数上或草稿本上尝试(宜用铅笔写,便于擦改),也可同桌讨论合作,教师适时点拨。

请做对的同学到讲台汇报思路及成果。

完成课本P.10的“思考”,怎样在4×4的方格图中填入1~16?

这样的填数题在我国汉朝叫“九宫图”或“纵横图”,后来传入欧洲被称作“幻方”(意为“变幻奇妙的方阵”)。

中外许多数学家对此有过深入地探讨。

同学们课后不妨读一读数学书P.14的“阅读材料”;若想了解更多关于幻方的知识,可以从因特网中搜索。

三、完成课本P.10的“练习”(当堂评讲)

四、课堂小结:

“做数学”的一般过程是:

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五、布置作业:

《数学作业本》第5—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案华师大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

数学伴我们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

重点

难点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观察图片,听录音。

二、板书课题。

(板书:

§1.1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

三、导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

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1)数与式:

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2)图形:

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

(3)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25×25=625,则24×26=(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老师点评、表扬)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

4.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5.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2)习题1.1第2、4题。

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

2.回忆、交流。

3.观察、计算、思考、探索。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

学生1

学生2

学生拼图(略)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答案:

A与B;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

315

3、计算:

7+27+377+4777

答案:

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1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

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

[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23456789=100

答案:

123-(45+67-89)=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

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答案:

 

能力提高训练

 

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

如何分割?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

“你们班有多少学生?

”小冯说:

“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再加上班上学生的,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

答案: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