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4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docx

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

广西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初三地理试题(样卷)

【一】考试目的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一般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地理学科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应有利于贯彻新课改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检查初中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进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三】命题的差不多原那么

〔一〕注重导向性。

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进展;有利于接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科学性。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具备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三〕注重基础性。

重视考察学生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表达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四〕注重能力立意。

试题内容以课程教材作为基础材料,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进展的需要。

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猎取信息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

〔五〕表达教育性。

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进展。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其对事物、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差不多素养、科学和人文精神,促进全面进展。

【四】考试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含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

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要达到“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了解:

识别及记住常用地名、重要数据、重要地理术语、重要概念等基础知识,能正确识图、填图。

理解:

能简要说明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变化、成因等,能初步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及缘故,能读懂地理图、表。

应用:

能依照基础知识、差不多原理、差不多规律或地理事物材料,解释、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判断地理事物类别及绘制简单的地理示意图。

以上三个层次的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相互关联。

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㈠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⑴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⑵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⒉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

·依照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㈡世界地理

⒈海洋与陆地

⑴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⑵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明白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闻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⒉气候

⑴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妨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⑵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⑶要紧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要紧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妨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妨碍。

⒊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妨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要紧分布地区。

⑵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要紧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要紧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⑶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⒋地区进展差异

1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进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展水平的差异。

·明白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⑵国际合作

·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⒌认识区域

⑴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进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进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要紧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妨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要紧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妨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进展妨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进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妨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别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⑶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依照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差不多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要紧缘故。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进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在经济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料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依照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要紧城市。

·依照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妨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㈢中国地理

⒈疆域与人口

⑴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⑵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要紧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要紧特征及其妨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要紧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要紧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要紧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关于社会经济进展的妨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⒊经济与文化

⑴经济进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进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⑵文化特色

·明白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妨碍。

⒋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妨碍。

⒌认识区域

⑴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要紧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⑵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妨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进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妨碍区域农业或工业进展的地理因素。

·依照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进展的带动作用。

·依照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要紧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进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进展的促进作用。

⑶环境与进展

·依照资料分析区域要紧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妨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进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㈣乡土地理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要紧地理事物的变迁及缘故。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妨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差不多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要紧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进展规划。

六、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全卷总分值为6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七、试卷结构

〔一〕试卷内容比例

七年级占40%

八年级占60%

〔二〕试卷题型及赋分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50%

综合题占50%

〔三〕试题难易程度

容易题〔P≥0.7〕约占60%,中档题〔0.7>P>0.35〕约占30%,较难题〔P≤0.35〕约占10%。

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0.70±0.03。

八、样卷

地理

(考试时间:

60分钟,总分值:

60分)

本卷须知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考前须知、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从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多项选择、错选或不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了解,0.85〕

A、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B、自东向西,周期为一年

C、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D、自东向西,周期为一天

读图1“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2~3题。

2.甲地的经纬度是(理解,0.50)

A、40°N、20°EB、40°N、20°W

C、40°S、20°ED、40°S、20°W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热带地区,又位

于西半球的是(理解,0.35)

A、甲B、乙图1

C、丙D、丁

4.能证明珠穆朗玛峰曾经是海洋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理解,0.90)

A.该山峰海拔特别高,坡度特别陡

B.该山峰长年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C.该山峰的山腰地带仍有植物生长的迹象

D.该山峰的岩层里找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5.图2是佳佳在欧洲西部旅游时拍摄的旅游景点图片,他在网上发送给小明时,有个国家标注错了,请你帮忙找出来(了解,0.80)

6.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大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要紧表达在(了解,0.95)

A.提供木材B.调节全球气候

C.保护珍稀动物D.防止水土流失

7.以下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了解,0.70)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读图3“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8~9题。

8、秦岭-淮河一线位于(了解,0.85)

A、①与③之间B、①与②之间

C、②与④之间D、②与③之间

9、以下区域排序与哈密瓜、柑橘两大生产基地对应正

确的是(理解,0.80)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10、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进展的特色产业是(了解,0.85)

A、旅游业、金融业B、软件、信息产业

C、钢铁、煤炭工业D、食品、服装产业

11.从上海运送一箱急救药品到南宁,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理解,0.95)

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C、公路运输D、海洋运输

12.有关我国差不多国情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理解,0.60)

A.气候类型多样,灾害性天气少

B.地域辽阔,地区差异不明显

C.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D.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已是发达国家

13.2018年1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陷入严峻的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给生产、生活及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大气污染是导致此天气形成的缘故之一。

以下行为能降低或缓解雾霾天气发生的是(应用,0.85)

A、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B、大量燃放烟花炮竹欢度节日

C、工厂的废气不做任何处理直截了当排放D、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读图4“我国行政区域局部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字母所在的省区,跨经度最广的是

(应用,0.60)

A.①B.②C.③D.④

15.④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了解,0.55)

图4

A.冀B.黑C.吉D.辽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30分)

16、读图5“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以下各题。

(4分)(应用,0.50)

〔1〕甲村位于乙村的方向。

如甲、乙两地图上距离1厘米,那么两地实地

直线距离为米。

〔2〕图中有M、N两条登山的线路,其中坡度较陡的是,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17.读图6,完成以下各题。

(5分)(应用,0.60)

〔1〕如在该图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应呈_____时针方向。

〔2〕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科学考察站中,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

〔3〕长城站和中山站哪个更适合承担我国南极科考基地的补给中转站?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图7“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以下各题。

(4分)(应用,0.65)

〔1〕A、B两地中,气温年变化较大的是;终年炎热的是。

〔2〕请从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两方面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

夏季,冬季。

19、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6分)(应用,0.6)

数据分析

黄河沿岸监测点

兰州

河口

龙门

陕县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33.3

37.7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1.19

1.67

11.2

16.0

〔1〕黄河自上游起流经各监测站,年均含沙量总体呈________________趋势变化。

〔2〕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素有“”之称。

请从地形、流速方面解释形成程:

〔3〕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如图8所示:

结论:

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条件,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

因此,为了保持水土,能够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有:

20、读图9“中国两大岛屿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5分)(应用,0.45)

〔1〕图中甲为海峡。

〔2〕依照海南岛河流流向判断其地势特征:

〔3〕台湾岛的城市要紧分布在〔方位〕,其缘故是。

21.读图1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完成以下各题。

(6分)〔理解,0.75〕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海,是我国唯一濒临海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2〕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均在广西的___________市举办,与广西接壤的东盟国家是

〔3〕广西红色旅游资源中以桂西的a市为代表,它是闻名的革命老区。

〔4〕A铁路干线为我国西南出海的大动脉,其名称为。

〔5〕b是广西要紧的铁路枢纽,有湘桂线、焦柳线和黔桂线三条铁路在此交汇。

该枢纽

位于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