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5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第一课 一起认识近视眼文档格式.docx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a)近视眼的定义

近视眼指的是睫状肌完全放松时,5米外的物体(近似于无限远)发出的平行光进入眼,经过屈光系统会聚,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

此时视网膜上为模糊的光斑,因此患上近视眼后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b)按近视成因的分类

i.屈光性近视

此类近视中,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或称屈光度)过强,而眼轴(即眼球的前后径)正常。

如白内障时晶状体密度增加可导致近视。

ii.轴性近视

此类近视中,眼轴过长,而屈光系统基本正常。

大多数近视眼,尤其是后天因不良习惯所导致的近视属于此类。

眼轴随生长发育而伸长,我们也从婴幼儿时期生理性的近视眼成长为正视眼,这个过程直至青春期后才停止。

许多不良习惯能使眼轴伸长的过程加速,成为轴性近视,如青少年时期缺乏户外活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及营养不均、过度甜食等。

3.近视眼的早期表现

一旦患上近视眼,很难治疗,绝大多数都只能用眼镜矫正视力。

因此,对于近视眼,应该重在预防。

只有了解了近视眼的早期表现,尽早发现,及时矫正低度近视,改正不良习惯,才能控制近视眼的进展,降低近视眼对生活的影响。

a)视远物模糊

近视的含义即为能看清近处物体,难以看清远处物体。

当发现坐在后排看不清黑板,或是看较远处物体模糊,或是视力表检查时发现远视力下降则要警惕近视的发生。

这时,孩子可能表现为凑近了看物体,上课时注意力不如以前集中等。

定期检查视力有助于早期发现近视。

b)眯眼

当我们看清远处物体有困难时,会不由自主地用力眯起眼睛,这样看东西能更清楚些。

但是长期眯眼会使眼周围肌肉过度紧张,引起眼睛的酸胀疼痛,对眼睛并不好。

如果发现同学眯眼皱眉,应警惕近视的发生,并纠正这种行为。

c)视疲劳

视疲劳常由长时间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所引起。

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若长时间不休息,肌肉持续紧张,引起疲劳不适。

就好比手臂持续举着重物会酸痛劳累。

睫状肌疲劳时,看东西一会儿清楚,一会儿模糊,看远和看近转换时,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渐渐看清。

这是由于睫状肌过度疲劳,调节迟钝,因此不能准确地调节晶状体的厚度,像不能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视疲劳时,我们还会感觉到眼睛干涩、眼睑沉重、眼球酸胀,甚至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视疲劳提示着近视的可能性,长时间的肌肉紧张会加速近视的进展。

发生视疲劳时,可能还未出现近视,因此及时发现对于近视的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4.近视眼的危害

近视所带来的苦恼远不只是带上一副眼镜这么简单。

尤其对于还在发育阶段的儿童,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矫正视力,改正不良习惯,近视所带来的危害将影响孩子一生。

a)易进展为高度近视

有研究表明,近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刚开始近视度数越深,近视的进展速度越快。

虽然高度近视多为遗传因素主导的病理性近视,但是后天性近视若发生年龄小,又没有得到及时准确地矫正,不注意用眼卫生,其后多年的持续进展,难免不会进展为高度近视。

即使不发展成高度近视,也易达到五六XX这样的中度近视高值。

高度近视人群生活中依靠厚厚的眼镜看东西,一旦摘下眼镜,几乎寸步难行。

除此之外,高度近视多发生病理性改变,如:

后巩膜葡萄肿、近视弧形斑、豹纹装眼底、漆裂纹、Fuchs斑、周边视网膜变性、黄斑裂孔、视网膜劈裂。

高度近视容易并发其他的眼部疾病,如:

飞蚊症、黄斑部出血、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

以上种种病理性改变和并发症将可能使高度近视者视力急剧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导致失明。

b)突眼

中、高度近视者,随着近视的进展,眼轴延长。

眼球后部有组织阻碍,因此只能向前突出,外形上表现为眼球饱满、向外突出,可能给孩子将来带来外貌上的苦恼。

c)外斜视

近视眼可能会逐渐形成斜视,即我们通常说的“斜眼”。

正常眼看近物时,改变晶状体厚度的睫状肌收缩,同时使眼球向内转动的眼外肌也收缩,这两者之间的收缩是匹配的。

而近视眼看近物时,睫状肌只需较小程度收缩就能使像落在视网膜上,与之匹配的眼外肌收缩程度也较小。

久而久之,眼球内聚的能力越来越弱,就成了外斜视。

(多数近视所伴随的外斜视在外表上不易发现,称为外隐斜)

d)生活方面

虽然以上危害在轻度近视中并不多见,但是近视带来的生活上的麻烦也同样让人苦恼。

近视时眼镜看不清楚可能撞到别人,或者看不清经过的人是不是熟人而纠结于要不要打招呼。

带着眼镜喝汤时,镜片上一片白雾,不戴眼镜又看不清吃的是什么。

另外,戴眼镜跑步非常不方便。

如果你的志向是做一名军人或是飞行员,视力问题就会成为你的梦想的拦路虎了。

三、教学过程

时间

流程

预期目标

道具及方法

2mins

导入:

夸一夸我们的眼睛

教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有了眼睛,我们才能看见大千世界的美好。

所以说,眼睛是我们的大功臣。

那么,就让我们来夸一夸眼睛。

教师可以请两到三位同学回答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活动离不开眼睛,引导同学们意识到眼睛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最后由教师总结。

引起兴趣,并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

各抒己见;

图片;

3mins

主体活动一:

眼睛就像照相机

教师依据课程内容用比喻的方法简要讲解:

1.眼睛的部分结构,如晶状体、视网膜等;

2.眼睛的调焦通过晶状体的自动调节完成;

3.眼轴延长是近视的最常见病因;

4.正常眼的像成于视网膜上,近视眼的像成于视网膜之前。

教师可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权衡要讲述的内容。

了解眼球的部分结构与成像调节功能;

知道正常眼和近视眼中光线成像位置与视网膜关系

教师讲解

8mins

主体活动三:

看一看:

近视的表现

出示相应图片,并可选用以下不同方法讲解近视初期的三大表现:

视远模糊、眯眼和视疲劳。

活动1:

请患有近视的同学发言,讲一讲近视的感受和症状。

活动2:

准备度数较低的老花眼镜若干,请同学们试戴,并试着戴着老花镜行走、看不同距离的物品、看书等,感受近视后的感觉和表现。

掌握近视的早期表现

经验分享;

近视体验:

道具:

度数较低的老花眼镜

5mins

主体活动四:

说一说:

近视的苦恼

由教师讲解近视的危害:

易形成中高度近视、外貌上形成突眼或斜视、在生活中的苦恼等。

若教师本人为中高度近视,可结合自身实例,讲述自己的近视度数的进展,及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苦恼和困难。

或请患有近视的同学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近视导致的苦恼和困难。

知道近视带来的危害和苦恼;

认识预防近视的重要性

总结

最后由教师总结本堂课内容。

布置课后活动,介绍下节课内容。

总结;

布置课后活动;

介绍下节课内容

四、课程学习评价

1.填空:

近视早期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a)眼睛近视时物体的光线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_____,眼睛正常时物体的光线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_____。

A.上B.前

b)近视时眼轴_____。

A.拉长B.缩短C.不变

3.你的一个朋友告诉你,他觉得近视也不错,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

对此你有什么想要对他说的?

请写下来。

五、拓展活动

课前活动:

观察你的眼睛

镜子

活动目的:

1.认识眼睛表面的结构,为护眼第一堂和第四堂课做准备。

2.引起同学们对于眼睛的兴趣。

活动步骤:

1.观察:

眼表面的结构

a)洗干净手。

b)按照下图,观察镜子中的眼睛,识别眼睛表面各部分的结构:

眼睑:

就是我们俗称的眼皮。

将眼睑翻过来,内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保护结构——结膜,眼睑内膜的结膜称为睑结膜。

在眼睑和眼球相交处的结膜称为穹窿部结膜。

睫毛:

生长在上眼睑和下眼睑的边缘。

球结膜和巩膜:

就是我们俗称的眼白。

眼白的陶瓷一样的白色,就是巩膜的颜色。

巩膜的表面也有一层透明的保护结构——结膜,眼球表面的结膜称为球结膜。

角膜:

是黑眼珠表面的一层透明的弯曲的结构。

虹膜:

仔细观察黑眼珠就会发现一层棕色的带有皱褶的薄膜,称为虹膜。

我们常形容外国人为“金发碧眼”,其中的“碧眼”就是因为外国人虹膜的颜色为蓝色甚至是绿色。

瞳孔:

黑眼珠最黑的部分,为虹膜中间的孔。

光线从这个孔进入眼球。

活动评价:

由家长向孩子提问:

指自己眼睛的部位,请孩子给出答案。

课后活动一:

小采访

纸、笔

1.收集关于近视表现和危害的信息,巩固第一堂课课程上的相关知识。

2.初步认识导致近视的坏习惯和能预防近视的好习惯,利于爱护眼睛第二堂课的开展。

采访1~2名患有近视的人,如家长、邻居、朋友,询问以下问题:

1.你最初患上近视时有什么感受?

2.近视给你带来了什么麻烦或苦恼?

3.你为什么会患上近视眼?

有哪些坏习惯导致了你的近视眼?

4.你认为有什么好习惯能帮助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采访后,整理采访稿,总结采访结果。

课后活动二:

故事剧表演:

光线迷路了(选做)

故事脚本,其余道具根据故事剧的设计准备

学习或巩固关于眼睛结构和眼屈光成像功能的知识。

1.根据参考资料中“光线的旅程”和“光线迷路了”这两个故事,编写剧本。

2.选择同学担任剧本中的角色。

3.制作必要的道具。

4.排练演出故事剧。

由观看故事剧的同学们评价。

六、参考资料(拓展知识点)

1.眼球的屈光系统、视网膜和眼轴

眼球虽小,但是结构非常复杂,包括眼球壁和眼的内容物。

光眼球壁就有三层:

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和视网膜,每一层又根据前后部有所区分。

眼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在眼球周围还有眼外肌控制眼球运动。

具体的各部分结构介绍请参见补充知识点内容。

将眼球想象成一间暗室,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眼睛上最漆黑的部分即瞳孔是光线进入的唯一入口。

光线依次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这些结构共同组成屈光系统。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和角膜。

角膜位于黑眼珠表面,是一层透明的弯曲的结构。

晶状体像一块放大镜,位于角膜后方,是屈光系统中能主动调节的部分。

与晶状体相连的睫状体通过收缩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屈光系统的屈光度。

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结构非常复杂。

当光线抵达视网膜,激活视网膜的细胞,向它传递物体的每个点的信息,比如这一点是什么颜色的,有多亮。

视网膜将光携带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才看到了这个物体。

至此,我们大体介绍了和成像相关的重要结构。

但有一个与近视密切相关的概念仍需要特别强调:

眼轴。

眼轴指的是眼球的前后径。

在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眼轴将逐渐伸长。

眼轴的概念与轴性近视密切相关。

2.近视按近视程度的分类

a)高度近视:

验光达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b)中度近视:

验光在近视300至600度之间为中度近视。

c)低度近视:

验光在近视300度以下为低度近视。

3.正视眼和近视的屈光成像

a)正视眼的成像

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偏折,会聚成一个点。

这个点就是实物点的像。

物体由无数的点组成,发出的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发生偏折,会聚形成像。

这个像与原来的实物相比,缩小且倒立。

如果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那么我们所感知到的物体是清晰的,即看清楚了这个物体;

如果像落在视网膜之前或之后,那么我们只能看见模糊的影子。

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要求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和眼轴长度匹配。

b)近视眼的成像

由于屈光系统异常而屈光能力过强,或由于眼轴过长,导致屈光系统和眼轴不匹配,则会发生近视。

远处物体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屈光系统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因此看到的物体是模糊的。

(将屈光系统看作一块组合而成的凸透镜,其厚度约薄,成像越远。

由下图可见,眼轴过长时,即使屈光系统调节到最薄,即屈光度最小,像也成于视网膜之前)

4.眼的调节功能

人的眼睛像一架自动对焦的照相机。

眼睛通过睫状肌收缩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以改变屈光介质的屈光度,从而适应看近看远的不同要求,这个过程称为眼的调节。

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屈光度增大;

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屈光度减小。

近处物体发出的光发散程度大,成像远,需要更大的屈光度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较远处物体发出的光发散程度小,成像近,只要较小的屈光度就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注:

下图中为了方便,没有表现出光线的发散)因此,当我们看远处时,能使睫状肌等放松。

而当我们看的物体越近时,睫状肌的收缩幅度越大,长时间大幅度的收缩将使眼疲劳。

儿童眼球调节能力强,能看清很近处的物体,因此儿童常不由自主地将书本或电子产品屏幕放很近。

久而久之,眼长期处于视疲劳状态,加速眼轴伸长,引起近视。

5米以外的物体发出的光都可以近似为平行光,成像最近,此时,正常的眼睛完全放松睫状肌(此时常被称为无调节状态、调节静止状态等),使晶状体最薄,屈光系统屈光度最小,能恰好使像落在视网膜上。

这种正常的眼睛称为正视眼。

5.小故事:

认识正常眼与近视眼

a)故事一:

光线的旅程——认识和屈光成像有关的眼球结构

大家好,我是来自一棵远方小树的光线,受小树之托去眼球传递消息,这回要赶路了。

这是我的路程表,我要经过大门和几道关卡才能到达我的目的地。

瞧,这就是眼球,我要去的地方。

别看它小,它的结构可复杂啦!

“要到眼球里,只有一个大门可以进入。

这就是瞳孔。

你们之前已经认识过瞳孔了。

它周围的虹膜把其他的道路都挡住了,所以只能从这里进去。

“我将要经过两道关卡。

第一道重要的关卡叫做角膜。

角膜位于黑眼珠的最前方,是一层透明的弯曲的结构。

第二道重要的关卡叫做晶状体,晶状体形状像一块放大镜,在角膜的后面。

这两道关卡都是屈光系统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屈光系统呢?

屈光的意思是改变光线,也就是我的方向。

屈光系统就像是一架能改变我的方向仪器,把我和我的伙伴会聚起来,重新形成一个和那棵小树一模一样的,只是缩小了的像,并指引我们降落在合适的距离上。

“我和小伙伴们被屈光系统会聚在一起变成了像,降落在了终点上。

这个终点就是视网膜,它的结构非常复杂。

小树托我带来了关于小树的模样的信息,比如它是什么颜色,有多亮。

我得把这些信息转告给视网膜,由视网膜把这些信息变成电信号传输到大脑去。

只有信号到达大脑,才能叫真正地看见了那棵树。

光线终于到达了终点站,一路经过了重重关卡。

屈光系统改变了光线的方向,把它们会聚成一个小小的像,指引它们降落在合适的距离上。

合适的距离是多少呢?

当然是光线的终点站视网膜和屈光系统之间的距离。

虽然屈光系统由许多部分组成,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单个仪器,位于眼的最前方。

最前方的屈光系统和最后方的视网膜之间的距离,我们称为眼轴的长度。

只有屈光系统使像降落的距离正好等于眼轴的长度,光线才能到达终点站。

b)故事二:

光线迷路了——认识近视眼的成像

“大家好,我还是那棵远方的小树发出的光线,我来给你讲一讲我有一回去一个近视眼传递消息的故事吧。

“那天,我赶到那只近视眼那里,跨过大门,来到屈光系统设置的关卡前。

可是关卡的守卫却对我说:

‘远方小树来的光线,你好!

我们这里可不适合你来。

这是一只近视了的眼球,它的眼轴变长了,也就是说你要去的视网膜离这里变远了。

但是我们改变你方向的能力有限,不能送你那么远,怎么办呢?

’我想,我可是有任务在身,因此对守卫说:

‘你还是送我去吧,我有话要对视网膜讲。

’屈光系统只好拼尽全力,改变了我的方向,将我和小伙伴们会聚起来,成了一个像,降落在一个地方。

咦,这里是哪儿?

视网膜,视网膜?

可是没有人答应。

原来,我和小伙伴们迷路了。

只能继续往前走,但是由于我和小伙伴们方向被改变了,不得不分开。

等我们到达视网膜的时候,没法成一个像,一起告诉视网膜关于小树的消息。

视网膜把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话都转成电信号传输给了大脑。

唉,大脑怎么能看得清楚这棵树长什么样呢?

就这样,我们在近视眼里迷路了,成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把这次的任务搞砸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