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634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5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鹅之死

   出了家门,向南走二里路,有个湖,当地人叫它天鹅湖。

天鹅湖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老渔翁和他的妻子。

平时他们以打鱼为生,很少与外界来往。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准备去南方过冬的。

老夫妇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就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这群天鹅慢慢熟悉了岛上生活,就高兴地在岛上住下来。

   冬天来了,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

但湖面封冻了,它们无法获得食物。

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到屋里取暖,并且拿食物喂他们。

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对老夫妇就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

有一年,这对老夫妇离开了小岛、从此,天鹅也在岛上消失了。

不过,它们不是飞走了,而是在湖面封冻的时候饿死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赞美无私的爱。

可是,爱得不当也是一种伤害,并且是致命的。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高兴——________   熟悉——________   封冻——________   敞开——________

奉献——________   消失——________   赞美——________   伤害——________

(2)天鹅为什么会死去?

依据短文内容,做出你的分析。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4)由这篇短文,可以联系到学过的课文________,它们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________。

【答案】

(1)伤心;陌生;融化;关闭;索取;出现;批评;保护

(2)渔翁夫妇对天鹅的关心和爱护使天鹅产生依赖感,慢慢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3)在这世界上,人人都需要爱,但过多的爱,会使人产生依赖,使人丧失生活生存的能力。

(4)《乌塔》或《学会看病》;人不要过分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生存,锻炼自己的能力

【解析】【分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理解,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伤心、陌生、融化、关闭、索取、出现、批评、保护

(2)渔翁夫妇对天鹅的关心和爱护使天鹅产生依赖感,慢慢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3)在这世界上,人人都需要爱,但过多的爱,会使人产生依赖,使人丧失生活生存的能力。

(4)《乌塔》或《学会看病》;人不要过分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生存,锻炼自己的能力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快乐做练习。

山乡的路

   我一直生活在县城,乡村是个什么样,很少了解,记忆中仿佛只去过一次九里乡。

九里乡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新奇、有趣。

就连那朴实的庄稼人踏出的路,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进山,我们便淹没在幽幽的绿林中了,辨不出东南西北,只有那脚下弯弯的、干净得发白的小路带着你我往前走。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两侧碧绿的野草似乎很懂规矩地让开了一条缝,让白带子正好落在缝上。

山路很平,我想倘若打着赤脚在上面走的话,一定比在水磨石地板上走还要舒服一百倍。

   走在平坦的山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可以望望松树上的松塔,可以听听清脆的鸟语,可以摘朵美丽的野花,也可以敞开嗓子唱你想唱的歌。

你只管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送给大地独生子的礼物好了。

   走在山腰,迎面还会吹过一阵阵凉爽的山风。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如果你有点累了,或者想静静地体味这山的情趣,那么你可以靠着树干,在风中美美地打上一个盹,这时,你更能体会到山那无形的魅力。

   山路,是农人的脚踏出来的,勤劳的农人用它串连着生活。

从冒着炊烟的小屋到无垠的稻田,从山前的堰塘到屋后的竹林,从欢笑的打谷场到去城里的大路,没有一处没有小路。

哪里有生活的脚步,哪里就有小路,哪里就有沉甸甸的收获。

(1)摘抄文中的句子。

①比喻句

②拟人句

(2)写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3)读末段画线的一句话,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解析】【分析】

(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2)(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快乐读短文,开心做练习。

穷人的自尊

苁蓉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

一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 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

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40多公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

“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

”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

显然他做得很(专心 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脸色(害怕 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威严才“震慑”住。

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 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

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

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5公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

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

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

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

但这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

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

“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

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

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

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

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

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

“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

”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

“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

”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

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

“不,不要!

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

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

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

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

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选自《阅读黑马》)

(1)将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画出来。

(显然 竟然)________是     很________(专心 精心)

脸色________(害怕 惶恐)   (依然 居然)________拘束

(2)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5个表示“看”的词(一个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通读全文,想一想,而今的我为什么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

【答案】

(1)显然;精心;惶恐;依然

(2)瞅;望;瞧;观;瞄;瞥;盯;瞪

(3)承上启下

(4)略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显然、精心、惶恐、依然

(2)瞅、望、瞧、观、瞄、瞥、盯、瞪(3)承上启下(4)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

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

”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答案】

(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解析】【分析】

(1)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①莱特兄弟;②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点评】

(1)飞向天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hà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

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

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

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

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

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wù)。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

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

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

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

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

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

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

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

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

“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

”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标出正确读音。

游手好(hǎohào)________闲    厌恶________(èwù)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

第一个是________句,第二个是________句。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________,“那样的人”指________的人。

(5)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

“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

(1)hào;wù

(2)c;chonɡ;宀;5

(3)疑问;设问

(4)看法或认识;游手好闲,借钱不还

(5)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ɡ)若惊。

(6)“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

(7)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对于“他”来说,这希望就是来自一次信任。

【解析】【分析】

(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本题中:

游手好(hào)闲、厌恶(wù)。

(2)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3)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它通常是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故第一个是疑问句。

设问句;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故第二个是设问句。

(4)感知短文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

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ɡ)若惊。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3)考查学生对疑问、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夏天的傍晚是羊吃草吃得最欢的时候,瞧,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没有事能使它分心似的。

它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鲜嫩的青草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

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永不怠倦地咀嚼着。

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

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要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

我们的学校不正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

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

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吗?

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

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琢磨上面这些问题。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________

②不嫌麻烦。

________

③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________

(2)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3)文章最后一句话属________句式。

如果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该怎么说________?

(4)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________。

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比作________。

把“草茎”“草根”比作________。

把“翻草”比作________。

(5)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其实要我们分清的是什么?

(6)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聚精会神

;不厌其烦

;永不怠倦或永不怠慢

(2)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3)反问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吃草一样,没有什么知识学不好的

(4)草地

;羊吃草

;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内容

;温习巩固

(5)对我们学习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6)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的,分得清是非好坏。

【解析】【分析】解答此道题目的关键是:

(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成语的含义,尤其是重点成语必须熟记于心。

(2)熟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

(3)根据对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的理解作答。

也可以根据字面意思及自己的理解解答。

故答案为:

(1)聚精会神;不厌其烦;永不怠倦或永不怠慢

(2)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3)反问;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吃草一样,没有什么知识学不好的(4)草地;羊吃草;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内容;温习巩固(5)对我们学习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6)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的,分得清是非好坏。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成语、修辞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习作作文

7.题目:

小事不小

提示:

小事往往包含着智慧、道理;小事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真可谓“小事不小”。

你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小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略

8.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

雪地捕鸟

要求:

发挥想像,写清事情经过和结果。

时间:

雪后初晴

地点:

绍兴海边的沙地上

人物:

“我”、少年闰土

起因:

“我”要闰土雪地捕鸟

经过:

①扫出空地;②支起竹匾,撒下秕谷、杂粮;③看鸟雀觅食;④将鸟雀罩在竹匾下。

结果:

捉到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丰收而归。

【答案】略

9.一直以来,人很容易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特定印象中。

可是经历了某件事后,也许你发现了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出色优秀,或是你发现了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总之,你在发现自我中体悟成长。

请以“发现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捕捉细节,写出真是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②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不少于450字。

【答案】略

10.暑假生活总是那么多姿多彩,总有一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请你写一篇暑假生活中发生的精彩故事吧。

【答案】【参考例文】

暑假里的趣事

   暑假里,有趣的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我第一次钓鱼。

   暑假的一天,爸爸去钓鱼,我好奇地跟着一起去了。

一路上,小鸟一边欢快地歌唱,一边自由自在地飞翔,小草都整整齐齐地摆着身子,小花点点头,说:

“你快乐吗?

我很快乐!

”我笑着似乎在回答:

“我很快乐,谢谢你!

   我们来到河边,爸爸就开始钓鱼,不一会儿,就钓了两条鱼。

我看了,心里直痒。

经过我再三请求,爸爸终于答应了我。

我接过鱼竿,将鱼饵垂入水中,我焦急不安,不时提起来看看。

这时,爸爸对我说:

“钓鱼要有耐心,鱼杆要拿稳,不能动。

”于是,我按照爸爸告诉我的方法做。

不一会儿,鱼漂轻轻地点点头。

爸爸高兴地说:

“鱼上钩了!

”我急忙提起鱼竿。

“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弄断鱼杆,应该把鱼拖到岸边。

”爸爸一边说一边握住我的手,把鱼拖向岸边。

我拿起鱼兜将鱼提上岸。

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太阳偏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