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711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发芽B.细菌分裂C.蝌蚪长出后肢D.机器人弹钢琴

【答案】D

【解析】种子发芽,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细菌分裂,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B错误;蝌蚪长出后肢,说明生物能生长,属于生命现象,C错误;机器人弹钢琴,不属于生命现象,D正确。

2.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A.应激性B.细胞结构C.生长现象D.新陈代谢作用

【答案】D

.....................

3.英国科学家珍妮·古道尔长期深入非洲密林,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最先揭开了黑猩猩的行为奥秘,她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等,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条件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解: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文献、实验等方法,其中,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实验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而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资料分析:

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人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故选:

A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生长在同一块田里的水稻和稗草之间的关系是

A.互助B.竞争C.捕食D.共生

【答案】B

【解析】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生存空间,因此属于竞争关系。

5.下图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a→c→d→bB.c→d→a→bC.a→b→c→dD.a→d→b→c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如图可知,此细胞有细胞壁,因此是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

故选A.

6.某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得到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4条B.16条C.32条D.64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7.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少,当体温升高到45℃时才会出汗。

下列各项与骆驼和环境的关系情况相似的是

A.森林可保持水土B.蚯蚓能疏松土壤

C.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似D.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答案】C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

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

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似,可避免被敌害发现,是对环境的适应。

8.下图是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毛细胞图,则该细胞在载玻片上的放置状况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倒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则该细胞在载玻片上的放置状况是

9.蚯蚓生活在沃土里,它是用什么结构来呼吸的?

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表达和交流D.制定计划

【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蚯蚓用什么呼吸的提出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这一过程就是提出问题。

10.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被称为植物生长“三要素”。

下列无机盐中,属于这“三要素”的是

A.含氮、含铁、含钾的无机盐B.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C.含钾、含镁、含钙的无机盐D.含铁、含铝、含镁的无机盐

【答案】B

【解析】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氮、磷、钾被称为植物生长“三要素”。

11.当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A.反光镜B.目镜镜头C.物镜镜头D.通光孔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其目的是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

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当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镜头。

12.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看到大型的紫色液泡

B.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结构完全相同

C.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可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处理细胞

D.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的光圈一般选用较小的光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洋葱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紫色液泡,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有叶绿体,B错误;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滴加清水的话,口腔上皮细胞的液体浓度大于清水溶液的浓度就会吸水膨大变形,为了使细胞不至因吸水而膨大,应选用浓度为0.9%生理盐水,因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

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C错误;口腔上皮细胞透光性较强,因此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将视野亮度调低些,D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功能的是

A.神经组织B.肌肉组织C.上皮组织D.结缔组织

【答案】C

【解析】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

14.我们常见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生物圈中还有一些肉眼很难看得见的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B.都是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C.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D.都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单细胞的生物结构简单,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A正确;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

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

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B错误;单细胞生物多数生活在水中,C正确;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能独立生活,D正确。

15.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为大地增绿,为人间添彩,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答案】A

【解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D.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

【答案】D

【解析】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A正确;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C正确;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植物体中具用叶绿体的部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17.下列属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A.水中生活B.没有输导组织C.不能产生种子D.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C

【解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能形成种子,用孢子繁殖,因此,这三类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

故选C。

18.草履虫体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叶绿体

【答案】D

【解析】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

细胞内没有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等结构。

故选:

D

19.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A.花瓣B.蜜腺C.雌蕊和雄蕊D.花丝和花药

【答案】C

【解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等结构。

其中雌蕊和雄蕊又称为花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经过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20.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②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 

③气孔就是指一对保卫细胞

④缺氮植株矮小瘦弱,叶发黄 

⑤植物落叶能带走部分废物 

⑥幼苗的茎是由胚芽发育来的

A.①③B.②④C.⑤⑥D.②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①不同部位的芽发育结果不同,如:

花芽将发育成花,叶芽发育成叶,有的芽发育成侧枝,顶芽发育成主干,混合芽发育成枝和叶或叶和花,①错误;

②解:

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二氧化碳+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②正确;

③如图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③错误;

④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④正确;

⑤植物代谢产物主要有有二氧化碳、水、还有蛋白质,核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尿素、氨等.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叶子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因此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⑤正确;

⑥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子叶或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⑥正确;

错误的是①③;

故选:

A

21.小硕要把他家庭院中的树木移植到别处,他写下移植树木时的建议及列出此建议的主要原因,如表所示,下列哪一要点的建议与其主要原因不相符合?

要点

建议

主要原因

傍晚时进行移植比白天好

减少蒸腾作用

剪去部分的枝叶

帮助茎内的水上升至叶

粘在根上的土不要去掉

避免损害根毛

移植后不要立即施高浓度的肥料

避免树木水分流失

A.甲B.乙C.丙D.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光照弱,蒸腾作用也弱,据此答题.

解:

A、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光照影响蒸腾作用,在移栽植物时,选择在夜晚时移栽,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剪掉大量的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C、粘在根上的土不要移除,因为除去多余的小根,影响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不利于树苗的成活.

D、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移植后不要立即施撒高浓度的肥料,避免根部的水分流失.

故选:

B

考点: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2.下图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子房、胚、果实、受精卵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受精卵、果皮、胚D.子房、珠被、果皮、种子

【答案】B

【解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

23.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D.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答案】C

考点:

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4.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原因是

A.胚已经被破坏B.除掉了种皮C.胚乳损伤D.去除了谷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包括胚是完整的,大米其实是水稻的胚乳部分,在加工的过程中水稻的胚以及种皮和果皮受到损伤;使胚不完整,所以将大米播种到地里,长不出幼苗来。

考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解: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A错误.

B、湖泊属于水域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原因使得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之自动调节能力减弱.B错误.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错误;

D、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正确.

故选:

D.

考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6.公园内的一棵大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呼吸作用生是指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通过蒸发由叶片失水的过程。

考点: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27.水和无机盐可以进入细胞,而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膜的全开放性B.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C.细胞核的遗传作用D.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膜的全开放性,会使有用物质进入,但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做不到,A错误;

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但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能随意进出,不能控制物质进出,B错误;

细胞核的遗传作用能够保持生物的相对性状,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C错误;

细胞膜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考点: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8.下列关于一棵大豆和一只麻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的个体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B.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C.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D.大豆的种子、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大豆和麻雀都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要经过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A不符合题意;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B不符合题意;大豆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麻雀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符合题意;植物的六大器官是: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而大豆是种子,大豆属于器官,而且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D不符合题意。

考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29.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

A.种皮和子叶B.子叶和胚芽C.种皮和胚D.胚乳和胚芽

【答案】C

【解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的,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30.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青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鹰→蛇→食虫鸟→蚱蜢→青草

C.蛇→鹰→食虫鸟→青草→蚱蜢D.阳光→青草→蚱蜢→食虫鸟→蛇

【答案】A

【解析】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一条正确的食物链,A正确;食物链的起始部分必须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该食物链的箭头方向搞反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顺序颠倒了,B错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不能是消费者---蛇,C错误;食物链的起始部分必须是生产者,不能是非生物成分,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一是明确食物链的概念: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要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31.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E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D.甲、乙细胞共有的结构是B、C、D

【答案】D

【解析】D是细胞膜既具有保护功能又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A是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B错误;E是液泡,存在于植物细胞,C错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D正确。

32.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能维持相对稳定,这主要是

A.呼吸作用的结果B.光合作用的结果C.蒸腾作用的结果D.氧大量消耗的结果

【答案】B

【解析】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大多要吸收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各种燃料时也要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能维持相对稳定,这主要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33.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

对照“擦,滴,撕,放,展,盖,染,吸”,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④滴加液体,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

34.当人类排出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镉)进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泊中含有毒物质最少的生物是

A.矽藻B.水蚤C.鱼D.鸭

【答案】A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在“矽藻→水蚤→鱼→鸭”食物链中,水蚤在动物中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鸭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

35.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治虫B.适时给作物松土,夜间适当避风降温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答案】B

【解析】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及时灌溉,施肥、治虫增加产量,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A错误;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属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利用,B正确;光照时间越长,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下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A经过a过程形成B1~B4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生理过程指的是_________。

(2)根据B1~B4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测,B3属于__________组织,它终生保持__________能力,如根尖的___________就属于该种组织。

贯穿玉米植株的组织是[]____________,它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____________及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__。

(3)C代表的结构层次为_______________。

(4)若D表示一株正在开花的玉米植株,为保证其更充分地传粉,可对其进行_________。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取纸袋套住玉米的雄蕊,轻摇玉米茎秆,收集花粉,然后将其倾倒在雌蕊的柱头上。

(5)玉米植株适宜种植在疏松的土壤,土壤板结时要松土,这主要是促进根部细胞的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分化

(2).分生(3).分裂(4).分生区(5).B2输导组织(6).导管(7).筛管(8).筛管(9).人工辅助授粉(10).呼吸作用

【解析】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1)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新形成的细胞不断长大,慢慢的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开始分化,形成了在形态和结构及功能上都相同的细胞群即组织。

由此可见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植物的分生组织的特点是细胞小、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