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782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1

1.1项目基本情况1

1.2项目业主介绍2

1.3编制依据2

1.4研究结论4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

2项目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6

2.1项目概况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

3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6

3.1垃圾量预测16

3.2建设内容20

4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23

4.1建设选址23

4.2建设条件29

5垃圾收运系统方案设计31

5.1设计原则31

5.2垃圾收运模式简介31

5.3垃圾收运方案设计34

6垃圾收运系统工程设计35

6.1垃圾收集点35

6.2垃圾收集站36

6.3转运站38

7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48

7.1总图布置48

7.2公用辅助工程53

8环境影响分析64

8.1项目环境现状64

8.2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64

8.3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66

8.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67

9消防及节水节能措施68

9.1消防措施68

9.2节能措施68

9.3节水措施68

10劳动安全及卫生70

10.1劳动安全及卫生70

10.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70

10.3防范措施70

11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72

11.1组织机构72

11.2劳动定员72

12项目实施进度74

12.1项目实施74

12.2建设工期74

12.3项目实施进度74

1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5

13.1投资估算75

13.2资金筹措77

14成本分析79

14.1垃圾收运系统燃料及辅料费用79

14.2工资及福利费79

14.3折旧费及摊销费79

14.4日常维护费和设备大修费80

14.5管理及其他费用81

14.6成本费用测算结果81

15工程效益82

15.1环境效益82

15.2经济效益82

15.3社会效益82

16结论与建议84

16.1结论84

16.2建议85

1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

1.1.2项目业主:

重庆市黔江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

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邻鄂镇、小南海镇、金溪镇、石会镇、阿蓬江(两河)镇。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服务范围:

黔江区冯家镇、邻鄂镇、小南海镇、金溪镇、石会镇、黑溪镇、阿蓬江(两河)镇等8个场镇,涉及(场镇)人口33257人(2006年统计)。

1.1.6建设内容:

黔江区冯家镇、邻鄂镇、小南海镇、金溪镇、石家镇、石会镇、黑溪镇、阿蓬江(两河)镇等8个场镇的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系统建设,包括垃圾收集转运车辆及配套设施、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环卫停车场、相关附属建构筑物的土建工程、电气、自控、给排水、消防、环保等工程,以及室外综合管网、绿化、护坡等。

1.1.7建设周期:

9个月

1.1.8工程投资:

近期(2009年)工程投资1988.7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1398.7万元,其他费用302.5万元,预备费221.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6.3万元。

1.1.9资金筹措: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占60%,其他由地方政府财政解决。

1.2项目业主介绍

重庆市黔江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区属国有重点企业,于2003年7月组建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目前集团资产总额为三亿两千多万元。

集团现有的66名职工,中级技术职称员工14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员工7人。

下设2个全资子公司和1个合股公司。

为适应集团发展需要,共有9个内设机构。

集团成立以来,始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赋予的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储备、旧城改造、新城及正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职能职责开展各项工作,并尤其将新城及正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集团成立至今,先后完成土地开发整理投资4806.15万元,实施完成国家、市和区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个,整理土地面积40882亩,实现新增耕地8558亩,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不仅实现了区内耕地占补平衡,而且也为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贡献。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3.2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及法规性文件

2.《场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3.《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图例》(CJ28.3—91)

4.《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标准》(CJJ14-91)

6.《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设部建城[1997]21号)

7.《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1996)

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21.《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

2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3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TJ/T16-97)

1.3.3技术文件

1.《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5)

2.《重庆市黔江区统计年鉴(2004年)》;

3.建设方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4研究结论

1.目前,黔江区境内各场镇生活垃圾都没有经无害化处理,垃圾资源化程度低,成为场镇和黔江区一大污染源,对阿蓬江等河流水质及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

建设设计合理、满足场镇生活垃圾收运需求的垃圾收运系统是黔江区场镇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

2.根据对场镇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及收运系统的设计,本项目共计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6座,分别位于冯家镇、小南海镇、邻鄂镇、金溪镇、石会镇及阿蓬江镇。

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结合黔江区近远期年限的划分,近期至2009年,远期至2019年。

本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实施满足2009年垃圾收运系统要求,第二期实施满足2019年垃圾收运系统,清运规模2009年39.5t/d、2019年57.6t/d。

收运系统建设期为9个月。

3.通过方案比较,并结合重庆市黔江区各场镇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垃圾收运系统采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配合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垃圾收集、压缩、运输的方式;同时结合收运方式,在设置有垃圾转运站的场镇垃圾收运模式以流动车收集方式为主。

4.项目近期(2009年)工程投资1988.7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1398.7万元,其他费用302.5万元,预备费221.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6.3万元。

工程资金来源考虑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占60%,其他由地方政府财政解决。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主要技术指标

1

转运垃圾能力

t/d

2009年39.5t/d,2019年57.6t/d

2

建设用地总面积

m2

11853(含进场道路)

3

厂房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

m2

5127(含收集站)

4

场内道路,洗、停车场面积

m2

3195

5

进场道路

m2

3480

6

绿化面积

m2

2654

7

购置设备

6

经济指标(2009)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988.7

2

工程费用

万元

1398.7

3

其他费用

万元

302.5

4

预备费

万元

221.2

2项目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概况

2.1.1自然、社会现状概况

1.黔江区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东北、北与湖北省咸丰、利川市交界,西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相邻,东南、南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毗连,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08°28′-108°46′,北纬29°04′-29°42′。

全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

区域东西最大距离33.33km,南北最大距离70.29km,总面积2397km2。

(1)地形地貌

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的控制,山脉走向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东—西南走向。

从东至西,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山塘盖和贾角山等山脉近于平行,形成岭谷相间地貌。

境内大部分地区以低中山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5%,丘陵面积约占10%,其中5%的面积为河谷平坝与山间盆地。

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岭谷相间,地势东北高,西南部低,最高峰灰千梁子主峰海拔1938.5m,最低点为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m,相对高差达1618.5m,一般为500-1000m,层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

沿北东—南西向谷地发育主干河流,沿西北—南东向谷地分布其支流。

主支流在平面上呈棱格状展布。

全区海拔1400m以上地区占幅员面积4.04%,1000-1400m地区占17.18%,500-1000m地区占59.29%,500-700m地区占14.45%,500m以下地区占5.04%。

(2)气象条件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属于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并有垂直气候和局部小气候。

多年平均降雨1200.1-1389mm,全区多年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

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9℃;1月最低,为4.3℃。

日照时间1166.6小时,大于0℃的活动积温为3201-5471℃,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134-5471℃。

无霜期223-309天。

(3)水文条件

阿蓬江流域径流补给源均为降水(包括降雪)。

以地表径流为主,地下径流次之。

流域洪水由暴雨所形成,暴雨出现时间4-10月,其中6、7两月出现的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年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这两个月。

本流域属山区河流,河床坡度较大,河谷较狭窄,汇流迅速,因此洪水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

(4)经济

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2007年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效培植了卷烟、电矿、建材、绿色食品、现代制药五大重点产业,工业园区步入实质性开发。

2007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增长32.7%,拉动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增长36.4%,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拉动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20亿元,增长19%。

城镇居民实现可支配收入9800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增长22.9%。

2.冯家镇

冯家镇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脉中段,地处黔江区中部,东邻蓬东乡,南接濯水镇,西与水田乡接壤,北和正阳镇相连,距黔江主城18km。

境内有阿蓬江和沿溪河两条河流。

全镇有集镇道路4.5km,国道319线、渝怀铁路及建设中的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2006年冯家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8287.45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56.61万元。

冯家镇是黔江区的重点镇,规划以发展医药、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通过319国道直接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3.邻鄂镇

邻鄂镇位于黔江区东南边陲,地处渝鄂边区交界处,东与湖北省咸丰县甲马池镇接壤,西临蓬东乡、正阳镇,北临舟白镇,南接五里乡。

全镇平均海拔1050m,高山气候明显,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邻鄂镇主导产业为煤矿开采、烤烟种植和中药材种植,2006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91万元,财政总收入471.28万元。

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通过县道和319国道可与黔江区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4.小南海镇

小南海镇位于黔江区的东北部,东与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乡相交,西临八面山,北与杉岭乡和石会镇接壤,南接中唐乡,距黔江主城区28km。

小南海镇地处八面山山脉、二仙岩山脉和鸡公山山脉的结合部,境内地势起伏较大,东西北高、南方较低,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80%以上。

最高海拔1380m,平均海拔860m。

小南海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年平均温度16.4℃,年平均降雨量1380mm。

镇区内河流众多,由于多处于发源地,汇流面积小,流量不大,属季节涨枯河流。

镇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包括小南海风景区、八面山、桥梁民族风情村等,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6001万元,其中旅游业收入就超过了1500万元。

小南海镇镇区用地条件良好,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目前有县道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5.金溪镇

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东邻城南街道办事处、水田乡,南邻太极乡,西接白土乡和沙坝乡。

辖区内高山耸立,沟谷纵横,东西北部较高、南部偏低,最高海拔1123m,最低452m。

水资源主要有金溪河与平溪河。

金溪镇主导产业为畜牧和烤烟,特色产业为经果,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行5916万元,财政收入实现78余万元。

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通过县道和319国道可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6.石会镇

石会镇位于黔江区西部,与城西办事处、沙坝乡、黑溪镇及彭水县郁山镇接壤。

镇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的西南端鄂西、川东褶皱带,最高海拔1400m,最低378m。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年平均温度15.4℃,年平均降雨量1300mm。

全镇境内有国道19km。

石会镇是黔江区北部片区重点镇,规划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为主。

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目前有202省道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7.阿蓬江镇

阿蓬江镇位于黔江区南部边陲,坐落在阿蓬江、细沙河交汇处,东邻金洞乡、南接酉阳黑水镇、西接水市乡和鹅池镇,北接濯水镇。

辖区地形成两盖(麒麟盖、彭家盖)夹一江(阿蓬江)的南北走势,丘陵、平坝交错分布其中,最高海拔1400m,最低海拔378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全镇境内有国道23.5km、县道22.9km。

阿蓬江镇是黔江区的中心镇,规划以发展旅游业和商贸为主。

阿蓬江镇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主导的乡镇,目前旅游业也具备了一定规模,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达到了11378万元。

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目前有319国道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8.石家镇

石家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东靠水市乡,南接鹅池镇,北连新华乡,西接彭水县。

辖区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与河流基本平行,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最高海拔1140m,最低海拔670m。

石家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2006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473万元。

9.黑溪镇

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北部,南靠石会镇,北接白石乡,东连小南海镇,西接彭水乡郁山镇。

辖区内高山耸立,沟谷纵横,东、西、北部较高,南部偏低,最高海拔1254m、最低320m。

黑溪镇主要产业以桑蚕养殖、生猪养殖、高淀粉红薯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5669万元,财政收入实现80万元。

2.1.2黔江区垃圾处理场概况

2003年黔江区启动了区内垃圾处理场工程,重庆市发改委以渝计委投[2003]502号文对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04年开工建设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

黔城垃圾处理场规划服务范围为黔江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处理规模200t/d,服务年限至2019年。

但由于区内经济发展偏向中心城区,重点镇发展相对缓慢,以及场镇居民垃圾清理收集意识薄弱等因素,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远未达到饱和。

根据垃圾处理场近两年的运行结果来看,目前垃圾处理量在140t/d左右,垃圾主要来源于中心城区,重点镇垃圾数量比例很小,处理能力尚有60t/d的富余。

2.1.3场镇垃圾收运现状

目前,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均采用混合收集,居民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倒入垃圾收集点(垃圾桶等),由乡镇环卫工人通过手推式垃圾运输车或直卸式垃圾运输车运入简易垃圾堆放场。

各场镇不到半数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可以得到及时清运,垃圾收运率约40%左右,但垃圾清运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且不符合收运过程中的密闭要求,对沿路环境影响大。

本收运系统中涉及的8个场镇的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运率如表2-1所示。

表2-1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收运量

序号

场镇名称

垃圾产生量

(t/d)

收运效率

(%)

垃圾收运量

(t/d)

1

冯家镇

17.6

40

7.0

2

邻鄂镇

9.7

40

3.9

3

小南海镇

6.7

40

2.7

4

金溪镇

2.9

40

1.2

5

石家镇

3.6

40

1.4

6

石会镇

5.0

40

2.0

7

黑溪镇

4.0

40

1.6

8

阿蓬江镇

8.2

40

3.3

小计

39.9

40

16.0

黔江区各场镇垃圾堆放点均为无渗滤液导排、防渗措施及无填埋气导排、收集措施的简易填埋点,极易滋生蚊蝇、产生臭味且影响范围广,同时垃圾在雨水冲刷下直接进入附近水体,垃圾中污染物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此外垃圾堆放对周围的农田和土壤会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简易垃圾填埋场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二次污染源。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黔江区各场镇场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落后,投入不足

目前黔江区各场镇没有一座满足环卫标准的垃圾收集站,环卫基础设施缺乏,垃圾清运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设施损坏严重,以至收集效率低下;

2.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收集车辆均无密闭措施,运输过程中垃圾洒落现象严重,对沿路环境影响极大;各垃圾收集点均直接暴露在外,造成污水横流,蚊蝇孳生,环境条件恶劣,严重影响场镇居民的生活环境,渗沥液渗入地下可能污染地下水及河水,对环境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环卫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力物力匮乏

场镇生活垃圾主要由各场镇环卫部门组织人力负责清运,但人员投入少,设施简陋,缺乏环卫作业的基本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由于缺乏管理,拾荒者随意进出垃圾堆放场点,违规用火,垃圾长期缓慢燃烧,黑烟冲天,既污染了大气环境,对周围的居民也产生了诸多不便,可见,垃圾收运系统的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

以上存在的问题对黔江区黔江段各乡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极为不利,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同时在大局上影响了城市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需要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于2003年开始蓄水,2009年全面建成。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流速缓、滞流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

在相同的排污负荷条件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水环境污染加重。

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01年,国务院批复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7年12月又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修编规划》进行了批复。

《规划》把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范围划分为三峡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地区。

黔江区属于三峡库区影响区,也是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次级支流——乌江的中下游集雨区,其场镇污染治理的建设对库区水质安全非常重要。

目前黔江区各场镇均采用无渗滤液导排、防渗措施的简易填埋方式或直接堆放方式,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在雨水、河水浸泡下直接排入场镇周边水系,并最终汇入乌江和长江。

随着场镇化进程的加快,如果不进行有效污染治理,污染物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乌江及三峡库区的水质。

因此,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需要。

2.2.2是满足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的需要

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服务范围为黔江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处理规模200t/d,服务年限至2019年。

但由于区内经济发展偏向中心城区,重点镇发展相对缓慢,以及场镇居民垃圾清理收集意识薄弱等因素,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远未达到饱和,目前垃圾处理量在140t/d左右,垃圾主要来源于中心城区,处理能力尚有60t/d的富余。

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可满足黔城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市政设施,解决垃圾处置问题。

2.2.3是黔江区场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的需要

加快场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黔江区内场镇人口迅速扩大,对场镇环保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如果场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场镇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将进一步加重。

目前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简陋,无完善的垃圾清运设施,垃圾乱堆乱放,导致蚊蝇孳生、污水横流、恶臭熏人,垃圾收运系统的不完善,不仅对垃圾堆放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将是阿蓬江等水体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为了改善黔江区场镇环境质量,黔江区各场镇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2.2.4是黔江区旅游开发的需要

阿蓬江、小南海都是黔江区重要的旅游风景区,由于长期以来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有效改善场镇环境,促进旅游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同时也为了推动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改善黔江区场镇环境质量,黔江区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3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3.1垃圾量预测

3.1.1场镇人口及城镇化现状

本项目服务范围为冯家镇、邻鄂镇、小南海镇、金溪镇、石家镇、石会镇、黑溪镇、阿蓬江(两河)镇等8个场镇,根据黔江区统计年鉴、乡镇发展规划及各镇提供资料,黔江区各场镇垃圾收运系统涉及场镇现状人口详见表3-1。

表3-1黔江区涉及场镇人口现状(2006年)

编号

乡镇名称

场镇人口(人)

场镇化水平(%)

备注

1

冯家镇

9760

50

2

邻鄂镇

5400

45

3

小南海镇

3697

48

4

金溪镇

1600

36

5

石家镇

2000

39

6

石会镇

2800

42

7

黑溪镇

1200

37

8

阿蓬江镇

6800

41

小计

33257

3.1.2场镇现状生活垃圾产生量

黔江区各乡镇气化率较低,大部分居民仍采用煤炭作为燃料;流域内垃圾为混类收集,部分建筑垃圾也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垃圾产量偏高,由于流域中各乡镇生活习惯、气候、能源结构基本相同,各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差不多,因而可以认为流域内各乡镇人均日产垃圾产量相当,参考市内外资料,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我们确定2009年黔江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2kg。

各镇垃圾产生量如表3-2。

表3-2各场镇现状生活垃圾产生量

序号

场镇名称

场镇人口

(人)

垃圾定额

(kg/cap.d)

垃圾量

(t/d)

1

冯家镇

14640

1.2

17.6

2

邻鄂镇

8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