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828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

历史复习六1900-1945年世界转型教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第号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与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的内容,明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内容以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掌握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重点难点】

重点: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内容与影响。

难点:

经济危机下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措施

【学情分析】

同学们现在认知水平对于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但整体框架需要重点把握,从时间出发梳理1900-1945年世界内所发生的大事,需要同学们理清思路。

【导学流程】

1、回顾旧知

中国沦为半殖民值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基础内容感知:

<一>知识点归纳概括:

一、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①原因。

②表现。

③影响。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光

(1)清末新政*。

①目的。

②措施。

③影响。

(2)预备立宪*。

①目的。

②过程。

③后果。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形成。

①条件。

②中国同盟会。

③三民主义。

④影响

4.辛亥革命。

①原因。

②经过。

③《中华民国临时的法》。

④评价。

⑤社会生活的变化

5.北洋军阀的统治和资产阶级实践民主政治的努力*。

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运动。

④护法运动。

6.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①条件。

②表现。

③影响。

7.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

②概况。

③内容。

④评价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①根源。

②三对矛盾。

③两大军事集团2.过程。

①作战双方。

②战场。

③战役。

④结束。

3.影响。

①性质。

②消极影响。

③积极影响。

三、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列宁主义。

①条件。

②诞生。

③理论。

④意义。

2.十月革命。

①背景。

②过程。

③措施。

④影响。

3.战时共产主义。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4.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5.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五四运动。

①原因。

②过程。

③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3、中共成立。

①条件。

②成立。

③意义。

4、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①孙中山。

②新三民主义。

③国共合作。

④国民大革命。

教训。

5.南京国民政府。

①成立。

②统一*。

③政治措施*。

④经济措施。

⑤外交措施*。

⑥性质。

6.中共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①武装起义②八七会议。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⑤反围剿。

⑥遵义会议。

⑦长征。

五、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1、大经济危机。

①原因。

②特点。

③影响。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

②措施。

③评价。

3、德田建立法西斯老政为。

①背景。

②建立。

③法西斯化。

④护张。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和日本逐步扩大侵华。

①原因。

②侵华。

2中国政局的变化。

①国民党。

②中共。

③民主党派。

④人民。

3.中日全面战争和国共合作抗日。

①全面战争爆发。

②正面战场。

③敌后战场,④国际战场。

⑤日本的殖民统治⑥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⑦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

⑧国民政府维续抗日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努力。

1)参与反法西斯同盟。

2)废除不平等条约。

3)中国军队出国作战。

4)参加国际会议。

⑩抗战胜利意义。

4.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深度解析

1清未新政和预备立完。

(1)清末新政*。

①目的《辛丑条的》签订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其统治;以改革遏制革命。

②措施。

编练新军;奖励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③影响。

编练新军培养了反清军事力量:

奖励实业发展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

兴办新式学堂、派道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思想的接受者传播者。

(2)预备立宪*。

①目的。

维护统治;遏制革命。

②过程。

1)1905年秋,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1908年,清政府宣布以九年为期预备立宪,开始宪政改革。

《钦定宪法大纲》仿效了日本宪法的一些内客,因为在当时立宪各国中,日本宪法最重君权,《钦定宪法大纲》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规定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给予臣民极为有限的权力。

立宪党人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3)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包括4名汉族大臣、9名满族大臣,其中皇族成员占了7人,史称“皇族内阁”。

③后果。

预备立宪瓦解了统治阶级,立宪派大多倒向革命党人一边。

结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2.封建制度不等于封建君主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根深蒂国。

3.新、旧三民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民族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三民主义

目标前途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前途是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群众基础

广泛的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革命范畴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区别

领导阶级

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的广大人民群众

阶级利益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根据地

路线

单出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要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将其割裂或对立起来。

<三>例题

1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2.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3.蔡元培提出: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下列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

C.试图调和新旧文化的矛盾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4.经济危机从美国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B.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美国

C.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密切联系\

D.美国是最大的债权国

3、【探究问题】

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合作背景

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日民

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合作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共同的政权和军队

合作纲领

只有合作宣言,没有政治纲领

革命任务

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作结果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四、扩展延伸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大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17-18世纪,主张国家于预经济,禁企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设置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图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于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英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预反对自由放任,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地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场调节相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课堂问题预设

1、中国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根据地B.左右江根据地C.中央根据地D.大别山根据地

2、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整理内化

1.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

 

历史复习六1900-1945年世界转型教学案(教师版3份)

班级姓名小组第号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与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的内容,明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内容以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掌握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重点难点】

重点: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内容与影响。

难点:

经济危机下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措施

【学情分析】

同学们现在认知水平对于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但整体框架需要重点把握,从时间出发梳理1900-1945年世界内所发生的大事,需要同学们理清思路。

【导学流程】

4、回顾旧知

中国沦为半殖民值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5、基础内容感知:

<一>知识点归纳概括:

一、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①原因。

②表现。

③影响。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光

(1)清末新政*。

①目的。

②措施。

③影响。

(2)预备立宪*。

①目的。

②过程。

③后果。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形成。

①条件。

②中国同盟会。

③三民主义。

④影响

4.辛亥革命。

①原因。

②经过。

③《中华民国临时的法》。

④评价。

⑤社会生活的变化

5.北洋军阀的统治和资产阶级实践民主政治的努力*。

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运动。

④护法运动。

6.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①条件。

②表现。

③影响。

7.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

②概况。

③内容。

④评价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①根源。

②三对矛盾。

③两大军事集团2.过程。

①作战双方。

②战场。

③战役。

④结束。

3.影响。

①性质。

②消极影响。

③积极影响。

三、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列宁主义。

①条件。

②诞生。

③理论。

④意义。

2.十月革命。

①背景。

②过程。

③措施。

④影响。

3.战时共产主义。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4.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5.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五四运动。

①原因。

②过程。

③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3、中共成立。

①条件。

②成立。

③意义。

4、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①孙中山。

②新三民主义。

③国共合作。

④国民大革命。

教训。

5.南京国民政府。

①成立。

②统一*。

③政治措施*。

④经济措施。

⑤外交措施*。

⑥性质。

6.中共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①武装起义②八七会议。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⑤反围剿。

⑥遵义会议。

⑦长征。

五、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1、大经济危机。

①原因。

②特点。

③影响。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

②措施。

③评价。

3、德田建立法西斯老政为。

①背景。

②建立。

③法西斯化。

④护张。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和日本逐步扩大侵华。

①原因。

②侵华。

2中国政局的变化。

①国民党。

②中共。

③民主党派。

④人民。

3.中日全面战争和国共合作抗日。

①全面战争爆发。

②正面战场。

③敌后战场,④国际战场。

⑤日本的殖民统治⑥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⑦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

⑧国民政府维续抗日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努力。

1)参与反法西斯同盟。

2)废除不平等条约。

3)中国军队出国作战。

4)参加国际会议。

⑩抗战胜利意义。

4.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深度解析

1清未新政和预备立完。

(1)清末新政*。

①目的《辛丑条的》签订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其统治;以改革遏制革命。

②措施。

编练新军;奖励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③影响。

编练新军培养了反清军事力量:

奖励实业发展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

兴办新式学堂、派道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思想的接受者传播者。

(2)预备立宪*。

①目的。

维护统治;遏制革命。

②过程。

1)1905年秋,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1908年,清政府宣布以九年为期预备立宪,开始宪政改革。

《钦定宪法大纲》仿效了日本宪法的一些内客,因为在当时立宪各国中,日本宪法最重君权,《钦定宪法大纲》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规定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给予臣民极为有限的权力。

立宪党人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3)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包括4名汉族大臣、9名满族大臣,其中皇族成员占了7人,史称“皇族内阁”。

③后果。

预备立宪瓦解了统治阶级,立宪派大多倒向革命党人一边。

结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2.封建制度不等于封建君主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根深蒂国。

4.新、旧三民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民族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三民主义

目标前途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前途是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群众基础

广泛的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革命范畴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区别

领导阶级

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的广大人民群众

阶级利益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根据地

路线

单出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要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将其割裂或对立起来。

<三>例题

1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5.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6.蔡元培提出: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下列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B.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

C.试图调和新旧文化的矛盾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7.经济危机从美国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B.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美国

C.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密切联系\

D.美国是最大的债权国

6、【探究问题】

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合作背景

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北洋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日民

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合作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

亲英美派的大地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等一切赞成抗日的爱国力量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共同的政权和军队

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两党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

合作纲领

新三民主义

只有合作宣言,没有政治纲领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并举

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作结果

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破裂,没有完成历史使命

维持到了抗战胜利,并完成了历史使命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

1、19世纪末实业救国,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向沿海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短暂春天1912-1919,中华民国成立,奖励发展实业,爱国运动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暂时放松对列强的侵略。

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3、曲折发展1927-1945,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鼓励发展工业、农业运输等,轻工业都有所扩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涌入中国市场,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排挤民族企业,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矾柱的作用。

2、两个战场并存。

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1)以弱胜强。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4)世界性。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5)双重性。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6)持久性。

中國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地,历时14年(1931-1945)

四、扩展延伸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大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17-18世纪,主张国家于预经济,禁企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设置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图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于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英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预反对自由放任,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地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场调节相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课堂问题预设

1、中国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根据地B.左右江根据地C.中央根据地D.大别山根据地

2、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整理内化

2.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