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987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和《山东省畜牧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畜牧强省建设步伐,再创山东畜牧业发展新优势,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是我省畜牧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重大风险挑战,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克服前进征程中的各种困难,确保全省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持了全省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一)综合生产能力上了新台阶。

2010年,全省家禽、生猪、牛和羊出栏分别为163572.63万只、4301.11万头、449.35万头和3005.11万只,分别比2005年增长12.74%、0.88%、5.55%和0.07%;肉类总产量704.36万吨、禽蛋384.84万吨、奶类271.56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7.08%、5.96%和38.09%,奶业不仅是“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我省畜牧业最大亮点;畜牧业产值1774.46亿元,首次突破1700亿元大关,比2005年增长57.72%,是大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应和农民增收。

2010年,全省农民畜牧业收入1198万元,比2005年增长38.44%,是大农业中对农民增收贡献第二大产业。

2010年与2005年全省家禽、生猪、牛和羊出栏对比图

2010年与200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畜牧业产值

和农民畜牧业收入对比图

 

  

(二)发展方式有了新变化。

2010年,全省生猪存栏200头以上、蛋鸡2000只以上、肉鸡3000只以上、奶牛20头以上、肉牛50头以上的规模场数,分别比2005年增长253%、29%、94%、108%和96%。

畜禽规模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标准化饲养比重达到50%以上,分别比2005年提高10和15个百分点。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接近50%,资源消耗率下降7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60%,污水处理率为30%,分别提高10个和8个百分点。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生产模式初步确立。

  (三)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2010年,全省肉蛋奶比例为2.6:

1.4:

1,在畜牧大省中是畜种结构比较合理的省份;畜牧业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1:

1.5:

0.2,特别是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与畜牧资源和市场需求相协调,一二三产业相促进、产加销相衔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品种结构、产品结构,以及整个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我省畜禽养殖门类齐全,区域布局明显,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较为集中,形成了胶东半岛肉鸡和特种动物、鲁中南生猪和兔业、沿高速公路两侧及大中城市周边的奶牛、沿黄肉牛肉羊、黄河三角洲草业等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带、示范区,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区域间协调性持续增强。

这些区域已成为我省畜牧业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

  (五)产业化经营获得新进展。

2010年,全省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89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额1500多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

产品深加工率达到30%,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畜牧生产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全省工商登记的养殖合作社1万多家,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5%,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入社成员及股本金额均居全国第一位。

  (六)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省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建立了近8万人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对饲养场实行全程监管。

9市59个县建设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140个县实施了动物防疫或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明显提高。

  (七)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

2010年,全省获得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163家,外资企业1580家,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亿多美元。

畜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出口创汇15多亿美元,全国第一位,其中禽肉出口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兔肉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以上,逐步形成了合作对象以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转向对欧盟、中东和非洲等新型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交流与合作,多方位并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总结“十一五”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始终把畜牧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准确把握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有效提高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促进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坚持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确政策扶持的重点和范围,把握政策扶持的强度和速度,注重政策扶持的效果和效益,不断增加投入,充分保护和调动地方以及广大养殖场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坚持体制与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完善畜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加快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凸显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持保障作用,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四是坚持国内发展与国际协作相结合,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强创新和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范围和产业链条;五是坚持畜牧业全面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畜牧产业一盘棋的思想,实施养加销一起抓,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精深加工,搞好产销衔接,推动产业一体化、全面发展;六是坚持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保护、监管并重,三管齐下,超前谋划,协力推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是我省畜牧业再创新优势、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最关键时期,也是畜牧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最突出的阶段。

一些事关畜牧兽医改革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问题,都将集中这五年攻坚和落实。

总体看,整个畜牧业形势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大的发展环境和支持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部条件,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政策环境将更加优化。

“十二五”是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和畜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将更加重视畜牧兽医工作,把它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中之重,作为保供给、惠民生的重要产业,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破解畜牧业发展“瓶颈”和难题,在财税、金融、土地、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基础设施、监测体系和标准化养殖、良种补贴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畜牧加工企业贷款政策更加宽松,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十二五”建设现代畜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市场空间将更加拓展。

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在市民菜篮子中所占比例几近50%。

从动态发展的观点看,在收入较低时,居民消费结构主要以粮食为主,当收入水平处于由低向高的发展阶段时,粮食消费将逐步下降,畜产品消费则会急剧上升。

当收入水平达到富裕阶段时,粮食消费逐步稳定,畜产品特别是加工食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我省已经超过5000美元。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时期是对优质安全畜产品需求快速上升期。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新时期,新增城市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将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我省对畜产品的总体需求量仍呈刚性增加,畜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依然巨大。

  ——产业基础将更加坚实。

经过多年积累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畜牧强省的良好基础。

生产优势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主要畜产品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各种特色养殖发展方兴未艾;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率达到50%以上;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健全,一批畜禽繁育基地应运而生;科技支撑能力逐年增强,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动物防控效果成效明显,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一批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叫响华夏大地;畜牧业信息服务得到加强,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所有这些,为“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提供了强大物质支撑。

  在看到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重大挑战。

  挑战一,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畜牧业越发达,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自然安全的关联程度越深。

首先,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目前,世界处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虽然率先走出阴影,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很大,畜牧业剧烈波动可能性依然存在。

其次,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异常活跃且有“常态化”趋势,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突发频发,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加大,畜牧业生产不安全系数增加。

第三,要素的不确定性增加。

世界性粮价上涨、能源对粮食资源的争夺,都对饲料粮供应构成威胁,土地、劳动力、能源的日趋短缺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重压。

这些都增加了畜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挑战二,自身积累的约束性加大。

多年来,我省畜牧业走了一条追求数量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路子,暴露出越来越大的弊端。

一是粗放增长的方式依然存在。

全省仍有近30%的畜禽产品由散养户提供,奶牛单产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多,每饲养一头猪多耗料20%,秸秆利用率仅为50%。

二是安全威胁依然存在。

畜牧生产流通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防疫设施设备和人员队伍不适应,今后一个时期疫情形势更加复杂;畜禽及产品流通环节多,利益分配不均衡,再加上质量监管手段不健全,安全的隐患仍然很大。

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接连不断,每次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对畜牧业是一次极大的冲击,既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又挫伤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使畜牧生产陷入低谷,艰难前行。

三是环境污染依然存在。

2007年全省污染源普查,全省畜禽养殖排放化学需氧量357.73万吨、铜234.40吨,畜牧业造成的面源污染较重,治理任务艰巨。

  挑战三,来自外部的竞争性加剧。

从国际竞争看,全球经济下滑,贸易保护抬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高筑,畜产品“走出去”障碍较多;经过多年渗透,外来品种占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85%,主要畜禽品种的源头被国外控制;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特别是投资基金公司,采取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畜禽良种、新兴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领域,来自国外的多方面压力逐步加大。

从国内竞争看,畜牧主产省都在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扶持力度之大、发展势头之猛前所未有;而我省在传统的产业、产品优势逐步减弱的同时,新的发展优势没有及时培植起来,在市场中竞争力有走弱的趋势。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信息化装备、品牌化引领,统筹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着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畜牧产业,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集聚区”,努力培植山东畜牧产业新高地和新增长极,力争实现“三个确保”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效益相结合。

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主线,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功能,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支持畜牧业发展。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开发。

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和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社和各种中介组织,着力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利于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坚持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发展规律,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与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目标。

  (三)主要目标。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00万吨、420万吨、80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350万吨,产值900亿元;兽药产值达到55亿元;农民畜牧业收入达到1500元,确保畜产品有效供应。

  ——畜禽标准化饲养水平和加工能力稳步推进。

新认证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饲养场3000个,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2500家,设计加工能力达到30亿头(只),畜产品精深加工量占加工总量的70%,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

  ——畜牧兽医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全省主要畜禽良种自供能力、覆盖率每年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对畜牧业贡献率达到65%。

力争取得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重大畜牧兽医科研成果,畜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率显著提高。

  ——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有新突破。

新增驰名商标50个,名牌产品50个,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品牌畜禽品种、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高效特色产业,挖掘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叫响畜(禽)产品“山东造”。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

畜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动物卫生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加快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步伐,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断提升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明显成效。

继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积极推进畜产品无公害生产,“三品”畜产品比重达到60%以上,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五大产业集聚区”和“六大体系”的畜牧业发展目标,结合“围绕一个品种、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园区、做大一个产业”的要求,“十二五”要牢牢把握产业振兴的“七大重点领域”,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一)做强传统养殖业。

肉鸡、蛋鸡、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六大产业是我省传统养殖业,基础较好,生产、加工水平高,产值占整个畜牧业产值的90%以上,六大产业多数指标居国内前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十二五”要突出抓好一批重点科技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六大产业技术素质和产品科技含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六大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1.肉鸡。

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以胶南市等45个县为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高端禽肉产品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肉禽(肉鸡、肉鸭)等标准化规模饲养,支持加工企业建设畜产品出口基地,提升出口创汇能力。

  2.蛋鸡。

以济南市历城区等49个县为重点,建设鲁西南、泰沂山、鲁北和胶东半岛4个蛋鸡优势产区,三湖(东平湖、微山湖、马踏湖)及鲁北4个蛋鸭养殖带,着力提高饲养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禽蛋加工能力,创建名牌产品,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份额。

肉鸡重点县布局图

蛋鸡重点县布局图

  3.生猪。

以济南市历城区等50个县为重点,建设鲁中南生猪生态生产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养殖环节经济效益。

生猪重点县布局图

  4.奶牛。

以济南市长清区等44个县为重点,建设沿高速公路两侧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奶牛健康养殖区,大力发展奶牛健康养殖,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武装现代奶牛业,不断提高奶牛饲养管理和单产水平。

奶牛重点县布局图

  5.肉牛肉羊。

以济南市历城区等49个县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节粮型食草畜,加快秸秆转化,提高秸秆利用率,打造沿黄高质高效肉牛肉羊产业带。

肉牛肉羊重点县布局图

    

(二)做优特色畜牧业。

高效特色畜牧业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增长极,是实现畜牧产业振兴的突破口。

“十二五”要把高效特色畜牧业作为发展重点,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使高效特色畜牧业尽快形成规模,提档升级,提高效益,成为我省现代畜牧业新的战略高地。

  1.抓好地方优良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

根据前两年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情况,逐个确定地方品种保存方式;省里扶持建立家禽、肉羊基因库和遗传材料生物保存中心,划定中华蜜蜂保护隔离区;市县要重点对尚未建立保种场畜禽特别是濒危畜种进行跟踪,制定实施保护抢救方案。

要在保护选育的基础上,按照“一个畜禽品种、一个主导场家、一套育种方案、一批联合单位、一套运行机制”的模式,组织畜禽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品系。

继续总结推广莱芜猪、鲁西黄牛、里岔黑猪、济宁青山羊等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的经验做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抓好传统地方畜牧食品提档升级。

支持德州扒鸡、高唐驴肉、莱芜香肠、单县羊肉汤等传统地方食品规范传统加工工艺、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建立原料供应基地,搞好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测,全面实现提档升级,,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引伸畜牧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

  3.抓好特种动物养殖和深加工。

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这条主线,抓住不同特种养殖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重点突破。

水貂、狐狸等皮毛动物,要突出抓好品种提纯复壮、养殖技术配套推广、疫病防治,布局建设改造皮毛加工厂和交易市场;兔重点要在标准化养殖和产品加工上搞突破,开发兔肉、兔毛、兔皮新产品,培育养兔业品牌;养蜂主要是扩大养殖规模、控制产品质量、推广蜜蜂授粉。

同时,应因地制宜发展鹅肥肝生产和山鸡、鹌鹑、鸽子、鹿等特种动物饲养,增加花色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做大战略性新兴畜牧业。

节能环保、数字信息、光电技术,生物制药(含新兽药)、新饲料添加剂、装备制造、畜牧文化、观光旅游等是我省战略性新兴畜牧产业,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方向。

“十二五”要紧紧跟踪国内外战略性新兴畜牧产业发展动态,积极适应世界新兴畜牧产业快速崛起的新趋势,把准发展方向,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新的增长点,下气力走出一条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新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1.节能环保业。

以推广发酵床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新型保温材料技术和光电技术为重点,建设一批畜(禽)环保养殖、秸秆气化、节能畜(禽)舍和太阳能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推动畜牧业向节能、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2.数字信息业。

以推广奶牛、生猪、肉鸡等畜禽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业互联网、物联网、高端软件产业,开发数字视频监控、终端识别、在线分析、疫病早期发现等应用系统,实现畜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3.生物制药(含新型兽药)和新饲料添加剂业。

以生物兽药、生物制造为重点,加快建设省级新兽药创新研发平台,推进生物兽药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生物技术与兽药科技创新体系。

支持畜禽疫病诊断试剂和生物疫苗以及绿色高效生物兽药、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产业化,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促进产业规模集聚扩大,推动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与兽药产业群。

改造创新中兽药传统工艺,推进中兽药理论和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化,大力发展规模化中药提取和制造企业,构筑中兽药高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开发安全高效低残留的新型兽药。

组建原料药、中药、禽药、畜药、水产药、宠物药和蚕用药等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人才培养和新兽药研发。

重点支持对市场需求潜力大、能够填补市场空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安全和生物安全水平的新工艺、新成果、新技术的研究和转化。

加快微生物发酵、催化剂、酶制剂等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生产一批功能性绿色环保新型添加剂产品。

  4.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短板”。

以饲养、孵化、识别、挤奶、加工、监测、传感、粪污处理、快速诊断等高端智能装备为重点,加快推动畜牧制造业精细化、便捷化,研究现代设计、先进加工、先进制造模式等技术,提高成套装备生产能力,带动畜牧装备制造业发展升级,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5.畜牧文化和观光旅游业。

我省畜牧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旅游资源丰富。

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畜牧业旅游、观赏动物养殖、斗牛斗羊比赛、文化深度开发、产品展示推介等为重点,深挖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产业特征的畜牧文化项目,培植集观赏、体验、竞技于一体的动物园、博物馆、科普馆等,将畜禽产仔、饲养、防疫、屠宰(挤奶)、加工(包括烹饪、腌烤)到制成品等一系例过程展现出来,展示畜牧生产过程,吸引游客观赏休闲体验,丰富发展畜牧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畜牧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畜牧文化产业,形成以畜牧文化建设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畜牧产业发展促进畜牧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做精畜产品加工业。

按照“规模做大,产品做精,链条拉长,品牌打响,附加值提高,企业农户双赢”的要求,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

以140家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0个畜牧加工园区为重点,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

培育高成长型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和新建猪牛羊肉、乳制品等精深加工企业,迅速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大力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以加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加大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力度,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整合,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2015年,全省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达6家以上,过50亿元的15家以上,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200个。

  (五)做好畜牧服务业。

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良种繁育场、扩繁场、资源场和人工授精站,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运转顺畅的现代种业体系和家畜改良体系;围绕10大主导品种和10大关键性技术,加大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力度,保证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进场入户,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问题;加快动物诊疗规范化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配套设施,发挥诊疗机构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预警预报作用;严格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行业准入,全面推行兽药生产、经营、使用“3G”认证和饲料的规范化管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网上专营等现代畜牧业流通业态,完善现代畜牧业营销体系,从源头上保障饲料、兽药安全;加强山东畜牧兽医政务平台和商务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畜牧兽医信息网络体系,加强畜牧业生产和消费信息统计监测,提高对畜牧业生产的预警预报和信息服务能力,准确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畜产品均衡上市,防止产业大起大落;完善省级畜牧养殖环境、蜂产品质量、种畜禽良种、牧草及草种质量检测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