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066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 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docx

届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

2020届二轮实验与探究专题卷(山东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某实验小组研究大叶冬青的叶龄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用如图密闭装置在遮光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至少需要两组实验进行相互对照

B.为使结果更准确,实验进行的时间越长越好

C.装置中NaOH用于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D.与老叶相比,预测放有叶龄较小叶片的实验组液滴更偏左侧

答案B

解析因实验要研究大叶冬青的叶龄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故至少需要两个不同叶龄叶片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A项正确;实验进行的时间过长,实验组中的叶片会将装置中的O2耗尽,最后各组液滴的位置可能是一样的,反而不利于呼吸速率的准确测定,B项错误;Na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C项正确;正常情况下,与老叶相比,叶片叶龄较小的实验组代谢旺盛,消耗氧气更快,液滴更偏左侧,D项正确。

2.生物研究中合理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研究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良好实验材料

B.伞藻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功能

C.恩格尔曼利用水绵主要证明了细胞光合作用需要光

D.酵母菌既能用来研究有氧呼吸又能用来研究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黑藻是水生植物,叶片薄,不做切片就可以直接用来观察叶绿体,A项正确;伞藻的细胞核在基部,可通过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研究细胞核的功能,B项正确;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了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所以既能用来研究有氧呼吸又能用来研究无氧呼吸,D项正确。

3.科研人员以梧桐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CO2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为适宜光照条件下随NaHCO3浓度变化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实验组中所用叶圆片数量和生理状况应该相同

B.开始实验前需将装置遮光

C.和B点比较,A点叶绿体中C5消耗得更快,ATP生成更慢

D.NaHCO3相对浓度超过20后,曲线可能下降

答案C

解析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确保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为了避免实验前光照的影响,实验前需要将装置遮光,A、B项正确;和B点比较,A点CO2浓度更低,CO2固定消耗C5要更慢,C项错误;NaHCO3相对浓度超过20,可能导致细胞失水,使细胞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曲线下降,D项正确。

4.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取若干株生长状况良好且相近的该植物,将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中,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每1.5L营养液细胞分裂素施用量/g

叶绿素总

量/(mg·

g-1)

甲组

0

1.637

2.083

0.362

7.40

乙组

0.5

1.816

1.703

0.392

7.50

丙组

1.0

2.259

1.811

0.241

8.24

丁组

3.0

2.138

1.732

0.382

7.97

A.细胞分裂素可使叶绿素总量增加,进而使光合速率增大

B.细胞分裂素对促进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强

C.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两重性

D.细胞分裂素不可作为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细胞分裂素可使叶绿素总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大,A项正确;和对照组(甲组)对比可知,细胞分裂素可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而叶绿素的总量增加,所以可以断定细胞分裂素对促进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强,B项正确;和甲组比较,乙、丙、丁组中细胞分裂素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未体现抑制作用,所以看不出两重性,C项错误;细胞分裂素对叶绿素的产生有调节作用,而不是作为叶绿素的组成成分,D项正确。

5.(2019四川遂宁调研)下图分别是萨克斯、鲁宾和卡门、恩格尔曼所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与C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B.图2所示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荧光标记法

C.图3所示实验中,好氧细菌分布于光束照射的部位

D.若探究光反应的过程,需要对H2O和CO2进行同位素标记并追踪其去向

答案C

解析图1中A与C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A项错误;图2所示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B项错误;图3所示实验中,光束照到的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好氧细菌分布于光束照射的部位,C项正确;H2O是光反应的反应物,CO2是暗反应的反应物,因此若探究光反应的过程,需要对H2O进行同位素标记并追踪其去向,D项错误。

6下列有关实验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与足量淀粉酶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

B.双缩脲试剂与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溶液混合摇匀后,溶液呈紫色

C.将斐林试剂加入乳糖和麦芽糖混合液中,加热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将苏丹Ⅳ染液加入花生种子匀浆中,溶液呈橘黄色

答案B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淀粉溶液与足量淀粉酶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淀粉,再用碘液处理,溶液不能变蓝,A项错误;高温处理使蛋白质变性,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其肽键没有被破坏,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溶液呈紫色,B项正确;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乳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C项错误;花生种子匀浆中含有大量脂质,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项错误。

7.(2019江苏海安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脂肪的鉴定 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 ⑥DNA的鉴定

A.①②⑤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

B.④⑥均需使用无水乙醇

C.②③均需使用离心技术

D.②③⑤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C

解析①脂肪的鉴定和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使用光学显微镜,A项错误;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需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⑥DNA的鉴定用到的是二苯胺试剂,B项错误;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均需使用离心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法,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需使用显微镜,不用同位素标记法,C项正确,D项错误。

8.为了给害虫防治、适时捕捞等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通常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标志重捕法是人们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关于标志重捕法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标志重捕法适合所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用网眼较大的渔网对草鱼进行捕捞,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C.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得到的估计值偏低

D.不需要重复,一次实验就能准确计算种群数量

答案B

解析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较强,且个体较大的动物,而非适合所有动物,A项错误。

用网眼较大的渔网对草鱼进行捕捞,仅仅是对较大的鱼进行调查,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较实际值偏小,B项正确。

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得到的估计值会偏高,C项错误。

每次实验都会有误差,重复实验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实验数据,且该方法得到的仅是估计值,D项错误。

9.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该反应需要水浴加热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照实验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绿变蓝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D.其他条件相同,有氧呼吸时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比无氧呼吸时大

答案D

解析鉴定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比实验,B项错误;可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情况,C项错误;相同条件下,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快、量大,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大,D项正确。

10.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解离的目的是用解离液杀死组织细胞

C.观察时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细胞

D.观察时不能从一个细胞看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答案B

解析解离液会将组织细胞杀死,但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

1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

图2是图1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方移动

答案C

解析根据物镜距载玻片的距离,可判断物镜放大倍数的高低,b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高于c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则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少;a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大于d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在d条件下看到的物像在右上方,转化为a或c条件下观察时,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二、不定项选择题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研磨充分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g/mL的CuSO4溶液

答案AB

解析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浅且还原糖含量丰富,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A项正确;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项正确;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C项错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立即加入组织样液,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14C转移的途径为:

14CO2→14C5→(14CH2O)

B.一个DNA分子,在含15N的原料中复制n次,含有15N的子代DNA个数为2n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D.用15N标记尿嘧啶不能用来研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答案BD

解析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14C转移的途径为:

14CO2→14C3→(14CH2O),A项错误;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DNA分子在含15N的原料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数为2n,其中含有15N的子代DNA个数为2n,B项正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侵染前要先获得分别被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C项错误;染色体含有DNA和蛋白质,不含有尿嘧啶,故不用15N标记尿嘧啶研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D项正确。

9.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

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

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D.实验表明:

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幼芽1d,诱导成功率最高

答案ABD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二倍体草莓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加倍成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56;秋水仙素不能使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6.某研究小组研究某种激素是如何促进猴子生长的,将该激素添加到食物中投喂猴子,假设猴子体内含有的激素种类及作用与人类似。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可通过食物投喂,所以该激素不可能是生长激素

B.投喂前对食物进行高温消毒可能不会影响其发挥作用

C.该激素一定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被靶细胞吸收并发挥作用

D.该激素的靶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答案ABD

解析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在经过消化道时,会被水解,因而该激素不可能是生长激素,A项正确;促进猴子生长发育的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高温可能不影响其发挥作用,B项正确;激素种类未知,无法确定其怎样发挥作用,C项错误;若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项正确。

14.羊草是防沙治沙、生态环境保护的优良牧草品种。

为研究外源植物激素及其施用时间对羊草穗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在羊草返青期和分蘖期喷施高、低两种浓度的赤霉素(GA)、生长素(IAA)和激动素(KT),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返青期和分蘖期施用植物激素对羊草穗长的影响

A.本实验中生长素对穗长的作用表现出了两重性

B.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穗细胞伸长的作用效果不同

C.为获得长穗,分蘖期喷施KT时应选择高浓度,返青期则应选择低浓度

D.由图分析,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对穗长的促增长作用不超过20%

答案BD

解析和对照组相比较,无论在哪种浓度下,生长素在返青期都表现为促进穗伸长作用,在分蘖期都表现为抑制穗伸长作用,本实验中生长素的作用没有表现出两重性,A项错误;由图可知,在分蘖期,高、低浓度的赤霉素都促进了穗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抑制了穗细胞的伸长,B项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分蘖期喷施KT时应选择低浓度,返青期则应选择高浓度,C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在返青期和分蘖期施用三种激素,穗长增长最明显的一组促增长作用也不超过20%(约为18%),D项正确。

1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人工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时不宜将生态瓶放在阳光下直接照射

B.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假说,并将胰腺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C.探究血浆pH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的实验中,每滴加5滴0.1mol/L的HCl溶液测量一次pH,共滴加30滴,整个过程共测量7次pH

D.用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的土壤应放在60℃恒温箱中1h进行灭菌,实验组的土壤不做处理

答案AC

解析若要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人工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生态瓶不宜放在阳光下直接照射,A项正确。

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了胰腺分泌胰液是化学调节,而不是神经调节,并将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促胰液素,B项错误。

探究血浆pH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的实验中,向样液中每滴加5滴0.1mol/L的HCl溶液测量一次pH,共滴加30滴,应测量6次pH,在滴加HCl溶液之前应测量一次初始pH,故整个过程共测量7次pH,C项正确。

用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应放在60℃恒温箱中1h灭菌,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47分)

16.(2019吉林白城一中测试)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    和      ,并转化为    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能源物质。

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      。

 

(2)据乙图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

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

 

(3)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    的形成。

幼叶伸展开后,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说明蓖麻是一种     型生物。

 

(4)为了观察蓖麻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染色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被染成      的脂肪颗粒。

 

答案

(1)甘油 脂肪酸 糖类 蛋白质

(2)O 下降

(3)淀粉 自养

(4)洗去浮色 橘黄色

解析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并转变为糖类(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由图乙中看出,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

糖类物质中O元素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

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逐渐下降,原因是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

(3)淀粉遇碘液变蓝。

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淀粉的形成。

蓖麻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一种自养型生物。

(4)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17.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所示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所示为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形管所做的渗透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

①有半透膜;②                   。

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    (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          。

细胞处于图2所示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                  (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于是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

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                          。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管液面仅略高于a管液面后不再变化。

为使两管的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

(1)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有

(2)紫色大液泡 A>B或A

(3)①滴加蔗糖酶溶液后使b管中溶液浓度升高 蔗糖被蔗糖酶水解,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解析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

①有半透膜;②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

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分子仍然可通过半透膜进出漏斗。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图2中细胞可能处于三种状态:

当A>B时,细胞吸水,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当A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使b管中溶液浓度变大。

如果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则b管中溶液渗透压进一步升高,a管中水分子又进入b管使b管液面升高,最后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力与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力相等时,液面处于平衡状态。

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管液面仅略高于a管液面后不再变化,说明b管中溶液浓度高于a管中溶液浓度,原因是蔗糖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但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为使两管的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18.如图是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得到如表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刻度对应气体变化量是10μmol。

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μmol·m-2·s-1)

右侧刻度变化/(格·h-1)

0

2

50

6

100

12

150

18

200

18

(1)分析表中数据,在光照强度为0μmol/(m2·s)时,装置中右侧刻度的变化情况应为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光照强度超过50μmol/(m2·s)后,引起装置中右侧刻度变化的气体来自光反应中        (填过程)。

本实验除了可用刻度变化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外,还可以通过观察                          反映。

 

(2)在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时,装置中的黑藻每小时产生氧气的量是    μmol。

该装置中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刚刚达到最大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可能是150μmol/(m2·s),也可能是   。

 

(3)为了使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来校正物理因素等引起的误差?

                                                                。

 

答案

(1)下降 水的光解 CO2缓冲液中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数量(合理即可)

(2)140 在100μmol/(m2·s)和150μmol/(m2·s)之间

(3)将装置中的黑藻换为同质量的消毒过的死亡黑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于各个对应的光照强度下,记录数据变化

解析

(1)在光照强度为0μmol/(m2·s)时,黑藻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装置中的O2,而释放的CO2被CO2缓冲液吸收,故装置中右侧刻度的变化情况为下降。

光照强度超过50μmol/(m2·s)后,引起装置中右侧刻度变化的气体是氧气,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可产生氧气。

黑藻处于溶液中,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会在溶液中形成气泡,因此可通过观察溶液中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数量来反映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2)在光照强度为0μmol/(m2·s)时,装置中右侧刻度变化为2格/h,则黑藻的呼吸速率为20μmol/h;在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时,装置中的黑藻每小时产生氧气的量是20+120=140(μmol)。

从表中数据分析,当光照强度是150μmol/(m2·s)时,该装置中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但是无法确定这个光照强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刚刚达到最大时对应的光照强度,也可能光照强度在100μmol/(m2·s)和150μmol/(m2·s)之间时光合作用强度已经达到了最大。

(3)为了使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应设对照组,将装置中的黑藻换为同质量的消毒过的死亡黑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于各个对应的光照强度下,记录数据变化以校正物理因素等引起的误差。

19.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关系存在两种学说。

一种是“教导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