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168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小编寄语】“说课”是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

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特地为教师朋友分享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这篇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二、说教育对象:

 

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活泼天真,纯洁可爱,兴趣浓厚,喜爱运动,想象力丰富。

而且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思维形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五、教法和学法:

 

1、问题导入法:

 

⑴想想看,如果你们最好的朋友要远行的话,你们是怎样为他送别的?

 

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

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⑵回忆一下以前是不是也学习了一首送别诗?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联想,想象送别的情景。

 

3、对照课本,通过朗读、跟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挚友情。

 

六、课时安排:

拟用两课时完成此课。

 

七、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步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并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讲出大意。

 

(2)学习三、四行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①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讲出大意。

 

(三)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问题一:

“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又是什么?

 

答: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

此时,李白离去了吗?

(生:

没有。

)他在干什么?

(生:

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

)师:

李白看见了什么?

(生:

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问题二:

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总结:

 

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

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

”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

 

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

 

2、女生齐背,柔情地相送。

 

3、男生齐背,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

(能背就背,不能背就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友情”的说话训练。

 

2、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倾听他人的友情观,并能简要介绍自己的好友。

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让友情观更加长久?

 

3、你喜欢这首诗吗?

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你喜欢学习古诗吗?

平时你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