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217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docx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

浙江10个特色小镇成功开发案例

 

  有重点、有特色发展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浙江省2015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止目前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51个特色小镇列入培训名单。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

现将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10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供学习参考。

江南药镇  

  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

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

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

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

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

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磐安县“江南药镇”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由县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小镇建设指挥部。

截至2015年底,已开发建设面积112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0.05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家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

  江南药镇初见成效,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等项目也已经在规划建设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延伸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领域。

  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以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全县加快跨越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远洋渔业小镇

  

  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作为健康产业类特色小镇入围。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北部的干览镇境内,毗邻定海西码头渔港,距离定海中心城区16公里,距舟山市政府所在地——临城新区19公里。

  舟山是我国远洋渔业起步最早、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2015年4月,农业部批准设立全国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全市共有远洋渔船450余艘、水产精深加工企业40余家,远洋渔船数量和远洋水产品捕捞量均占全国的22%左右;是全国远洋捕捞鱿鱼最大的输入口岸和主要加工基地,鱿鱼捕捞量占全国的70%;目前已形成远洋捕捞——海上运输——水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水产交易、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远洋渔业发展体系。

  同时,定海西码头渔港具有“百年渔港”的传承历史,自古以来是舟山本岛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中心,人文底蕴深厚,是舟山和浙江渔业振兴史的缩影。

  远洋渔业小镇规划面积约3.1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核五区”,包括核心区(远洋渔都风情湾区,即小镇客厅),以及远洋健康产品加工区、健康产品物流区、生活配套区、健康休闲体验区和综合保障区。

通过创建“远洋渔业小镇”,不仅有利于更高品质地打造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完善浙江省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浙江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与产业基地;有利于海岛文化传承和高端要素集聚,成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形象展示窗口;更是有利于优化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乡空间格局,成为浙江“产城融合”的典范区。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具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是舟山远洋渔业全国领先,具备发展远洋健康食品产业的坚实基础。

二是远洋渔业前景广阔,舟山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三是岸线腹地资源极佳,定海西码头区域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初步成型。

四是百年渔港历史传承,定海西码头渔港人文底蕴深厚。

五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市政府全力支持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未来将大力发展以“海洋健康食品和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为主的海洋健康制造业,积极培育远洋渔业的总部服务经济和文化休闲经济功能,围绕“海洋健康制造”主题积极引进战略运营商,不断改善和塑造远洋渔业小镇的软硬件环境,建成“一港、一湾、一基地”的目标愿景。

  目前,已经引进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深海鱿鱼健康食品加工和中农发远洋渔业基地项目;引进浙江兴业集团公司(与日本玛鲁哈公司合资)总投资5亿元的深海鱼油加工项目;积极与正大集团、新希望集团等集团洽谈合作。

  同时,与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谈合作事项,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按照“三年初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定海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培育和要素保障,加快和督促特色小镇项目推进,积极打造一个产业特色明显、地方文化独特、生态环境优美、“产、城、人”三位一体的省内唯一的远洋渔业健康产业小镇,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海洋健康产业的新样板、新典范。

“一核五区”的功能布局结构:

一核指远洋渔都风情湾区,即“小镇客厅”。

“小镇客厅”位于远洋小镇的中部,总面积约43公顷,规划构建“远洋渔都风情湾区”,集中布置以地标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特色街区等为主的建筑空间类型,营造富有渔港风情气息的小镇空间形态。

五区指远洋健康产品加工区、健康产品物流区、生活配套区、健康休闲体验区和综合保障区五类功能区。

发展理念: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立足“远洋渔业”和“渔文化”的地域特色,抓住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契机,遵循浙江省特色小镇倡导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将重点打造集科研、生产、综合物流于一体的海洋健康食品、新型海洋保健品、远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健康产业,采用“海洋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健康产业与新经济模式的充分“嫁接、契合、互融”,积极推动创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构建形成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积极打造成为浙江富有浓郁海岛渔文化气息的远洋渔业特色小镇

 

宠物小镇

  

 

 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平阳宠物小镇作为时尚产业类特色小镇入围。

  宠物小镇选址于南雁荡山景区门户区域,四面环山,傍靠鳌江水系,距离平阳县中心1.1公里。

  平阳宠物用品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各个环节配套服务齐全,已发展成为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010年平阳县被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认定为“浙江省宠物用品出口基地”;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2014年全县宠物用品产业产值达45亿元(含在省外投资产值),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产品种类已发展至几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2014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宠物狗冠军赛(CKU)平阳站比赛,这是该项赛事首次放在县级城市举行;小镇所属的南雁荡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瓯南地区极具知名度的山岳型景区,2014年景区游客接待人数达到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

1、平阳宠物小镇定位:

“产业基地”——温州宠物用品研发制造基地。

通过进一步集聚宠物用品龙头企业,在巩固市场规模占有率的基础上,扩大在宠物用品行业标准、规范制定上的影响力,提升宠物用品产业的技术研发能力、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创意设计能力,构建“研发实验—原材料处理—产品生产—安全检测—规范制定”等全产业链的宠物用品产业体系,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打造成为温州宠物用品产业的研发制造基地。

 

“时尚中心”——温州宠物主题文化时尚中心。

通过优化宠物用品产业发展质量与规模,加强自有品牌建设,着力向时尚领域延伸,提高精品制造水平、创意设计水平,展示、培育和扩大“宠物消费文化”。

同时,积极发展主题旅游、专业市场、展示博览、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外延服务功能,立足宠物用品实体产业,拓展周边产品和文化产品输出,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外最具知名度的,以宠物主题文化为核心的时尚中心。

“旅游门户”——南雁景区休闲旅游特色门户。

通过加强宠物产业与旅游服务发展联动,以南雁荡山作为推广宠物时尚产业的名片,以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提升南雁荡山旅游门户形象功能的重要标志,集聚建设宠物时尚产业园、主题游乐园、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设施,打造集购物、集散、娱乐、住宿、体验等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景区门户小镇,成为南雁荡山景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

“新兴板块”——北港片区新兴产城融合板块。

通过融入北港片区城镇群建设,充分对接水头镇镇区旧城中心、北港新城中心“双中心”,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着眼于整个区域城镇功能完善和服务提升,科学发展休闲娱乐、商业商务、居住服务、生活服务等服务业态,成为主题鲜明、设施完备、并具备较高发展能级的城市型特色小镇。

2、平阳宠物小镇两大主导产业:

  宠物小镇重点培育宠物用品产业和宠物休闲旅游产业这两大主导产业,将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融于一体,建设成为集全国最重要的高端宠物用品研发制造基地、时尚展销窗口、主题旅游目的地和综合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3、平阳宠物小镇三大功能分区:

“一心”,即公共服务与产业服务中心,位于水头镇上溪大道和溪心路交汇处,主要布置游客接待中心、宠物文化博物馆、宠物产业总部经济园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为宠物用品产业配套的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检测中心等产业服务功能,是展现宠物时尚小镇整体风貌的“小镇客厅”。

 

“一基地”,即宠物用品产业核心制造基地,位于溪心岛中部区域,整合现状企业、在建和申报中的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等资源,布置宠物用品小微创业园、宠物用品生产示范园、宠物用品科创园等平台,打造从“原材料处理——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宠物用品生产——产品展销”等宠物用品全产业链化的核心生产制造基地。

 

“六板块”,即6个与旅游、社区、产业相关联的功能板块,包括1个物流集散中心(产业配套)、1个商住配套生活区(社区配套)、2个旅游特色村(社区+旅游配套)和2个休闲旅游体验区(旅游配套)。

包括宠物时尚主题乐园、特色旅游村、宠物用品商业街和综合商住区。

4、平阳宠物小镇旅游策划项目:

宠物小镇通过建设宠物客栈、可旅游的体验式工厂、宠物培训基地和秀场、宠物主题游乐园等宠物主题旅游项目,为南雁旅游发展增添新亮点,提升新形象,吸引新客流,并成为南雁国家5A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平阳宠物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值得一提的是,宠物客栈允许宠物和主人一起入住,配备宠物需要的狗窝、狗粮、洗浴打理、玩具等用品。

在宠物会所,游客可以收养流浪狗,为自家宠物进行美容、婚配育养、诊疗保健、寄养托管服务。

宠物犬训练和研究基地,则可以帮助游客了解自家宠物行为性格,向他们传授犬类心理、营养、防疫各方面知识。

宠物周边产业是乐园另一大特色,包括宠物食品、相关书籍音像、卡通玩具、选美走秀。

所有的这一切对于爱宠人士来说,绝对是极大地惊喜啊!

 

和合小镇

  

  和合小镇选址于天台县城北郊,以天台山和合文化旅游为主导,列入浙江省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和合小镇位于天台县国清寺门的南部入口区,处于天台城区和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北片)的过渡地带,距离县城中心1.5公里左右,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

天台山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最为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是始于两汉、魏晋至隋唐,盛于两宋之后,逐步形成“儒释道”三教充分“和合、兼容、并蓄”的独特地域文化——“和合文化”。

天台县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文化地标、旅游门户、非遗基地、养生基地、创新社区”于一体的“天台山和合小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83.3公顷,近期建设99.6公顷。

1、和合小镇定位:

  和合小镇定位为国际化的“和合文化”交流、展示、传播中心,浙江省内重要的文化地标,通过发展休闲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以“和合文化”为灵魂,以人文体验与自然风景旅游为主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养生文化传统为特色的特色小镇。

2、和合小镇发展思路

立足天台山“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地域特色,以国家级文化论坛——天台山中华文化论坛为龙头,以“和合文化”为灵魂,以人文体验与自然风景旅游为主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养生文化传统为特色,打造集旅游、文化、创意、养生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完整社区功能、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旅游特色小镇。

3、和合小镇功能分区:

一是以“和合文化”研究、展示和传播为主的核心区,包括国际交流中心、天台县博物馆、文化广场、“和合人间”文化园、“和尚文”艺术村和民宿工艺制作区;

二是以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为主的天台门户旅游区,主要包括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旅游村和生态休闲游憩区;

三是以休闲度假、养生康体、宗教静养项目为主的和合天堂养心谷,主要以传教院、峧头“慢生活”区、“和合天堂”度假村和禅修习养园等项目为主。

4、和合小镇空间布局:

从天台山和合小镇的规划实践中,主要采用“动静分区、有机融合”的方式,组织和合小镇各类功能要素的空间布局,总体上形成“一核两翼”的布局结构。

三大功能板块,自东向西逐步塑造由“静谧”向“动感”过渡的特色小镇景观风貌,隐喻表达“和合文化”中“出世”与“入世”的和合、兼容。

功能板块间通过交通、景观和公建设施体系的组织,实现紧密串联。

  1.“一核”:

和合文化中心区(即小镇客厅)。

依托现状的中华佛教城、“和合人间”文化园(在建)、天台县博物馆等项目,整合布置大型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创意产业设施,重点发展“和合文化”的研究、展示、体验、交流、传播等文化功能,以及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功能,构筑天台山和合小镇的形象地标中心,成为展示和合小镇特色风貌的“小镇客厅”。

 

  2.“西翼”:

天台门户旅游区。

围绕在建的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项目,以旅游集散、游客接待、交通服务、商贸购物、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重点,兼顾观光、休闲、游览等休闲旅游功能,营造“繁华动感”的旅游门户区氛围,打造成为天台山和合小镇与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的重点门户旅游景区。

  3.“东翼”:

和合天堂养心谷。

立足保育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天台本地“佛宗道源”所蕴含的养生传统与当今倡导的“慢生活”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利用本区“幽静山谷”区域环境特质,营造“静谧安逸”的生态休闲度假区氛围,打造以“和合天堂”为品牌的休闲养心谷地。

 

 

 

5、和合小镇设计及要点:

一是以地域文化为“灵魂”、以休闲旅游为“外衣”,找准小镇的主题特色。

二是从“文化、旅游、产业和社区”四个维度,细化落实小镇特色主题,确定相应的具体功能定位。

三是采用“明确设计风格与风貌”“明确功能空间形式”“结合场地特征开展空间布置”三步骤,确定小镇的规划布局方案。

此外,天台山和合小镇内的温泉山庄、和合文化园和中华佛教城项目已经开工并初具形象,30余家佛雕、根雕创业团队集聚于此;另外还聘请了徐永恩、周琦等专家作为文化研究员,同时,引进文化研究院和高级管理人员30余人。

和合小镇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台州文化产业地域品牌,促进台州文化旅游事业持续发展。

和合广场

  

 

青瓷小镇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龙泉青瓷小镇凭借青瓷制作历史经典产业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中国青瓷小镇于2012年正式启动建设,着力于打造集文化传承基地、青瓷产业园区、文化旅游胜地为一体的青瓷主题小镇。

总体格局为“一核心、三组团”。

核心区位于上垟镇,地处浙闽边境龙泉市西部,距市区36公里,龙浦高速、53省道穿境而过。

山水资源优越、瓷土资源丰富、民间制瓷盛行,历百年不衰。

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见证着现代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

走进上垟镇,深山小镇的瓷风古韵,从旧屋翻新的大街小巷里飘溢出来,曾经的上垟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等至今仍在,成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

 青瓷小镇遵循“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从创意、到创新、到创造”的理念,力争在三年内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包括披云青瓷文化园、1957创意设计中心、龙泉青瓷国际交流中心(四星级酒店)、青瓷小镇商贸中心、青瓷产业园五个区块的青瓷小镇核心区。

  因此,上垟在龙泉青瓷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良好的产业文化基础,成为中国青瓷主题小镇的灵魂。

  2015年底,“中国青瓷小镇开发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0亿元。

分三期投入建设,以上垟镇龙泉瓷厂旧址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深入挖掘龙泉青瓷文化内涵,建设成为开放式、生态化的人文景区。

  青瓷文化园是青瓷小镇项目的核心,保留原国营龙泉瓷厂风貌,设置青瓷传统技艺展示厅、青瓷名家馆、青瓷手工坊等各种青瓷主题的休闲体验区,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增加了新的休闲体验。

经过一年的建设发展,中国青瓷小镇初见成效,目前已吸引了89家青瓷企业、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入驻,带动了当地4000多名农民就业创业。

依托小镇浓厚的青瓷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秀丽风景,城镇建设风生水起,一个世界青瓷技艺传承地、青瓷文化创意集散地、青瓷文化交流汇集地为一体的世界级青瓷小镇已初具规模。

青瓷小镇古遗址:

窑火诉说故事

在小镇上,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店铺——曾芹记古窑坊,在这里头诉说着世世辈辈一样的人生故事。

一走进曾芹记古窑坊,最先看到的是一面黄泥土砌成的墙,在墙上分布着各种瓷片,曾芹记古窑坊第七代传人曾世平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文化墙”。

曾世平告诉我们:

“墙上是他收集的从北宋至今的各种不规整青瓷片,初衷也是希望大家能先通过这一面墙对龙泉青瓷有初步的认识吧。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青瓷一般采用液化气窑烧制,操作简便快捷成品率高,所以传统龙窑烧制青瓷的工艺已渐渐退出,保存完好的古龙窑也少之又少。

但在曾芹记古窑坊藏着一座迄今窑火未断的百年古龙窑,而曾家正是用它烧出了一个独具传统特色的制瓷世家。

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的这个古龙窑总长32米,共有22间窑,傍着山坡从下而上筑建,

一次可烧青瓷一万余件。

窑火诉说故事

除了曾芹记古窑坊,不能不去的就是披云龙泉青瓷文化园。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县政府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迅速恢复中国历史五大名窑,尤其是龙泉窑和汝窑的生产”批示,在上垟设立国营龙泉瓷厂总厂及青瓷研究所。

就在这儿,当时龙泉最优秀的民间制瓷艺人如李怀德、张高岳、张高礼等恢复青瓷生产,正式谱写新中国龙泉青瓷的发展史。

在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示范基地上,存在着龙泉最大的龙窑遗址。

所谓龙窑,大多是指在龙泉依山而建的大型烧制炉窑,因其形如龙似蛇,故以此命名。

龙窑外的示意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四个烧制瓷器的主要步骤,分别为装窑,祭窑,烧窑和出窑。

“我们希望将青瓷工艺与其他的中国文化相结合,打破传统,制作独特的创意青瓷,如与中国的书画结合等。

”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庄主郑峰如介绍了文化馆在传承青瓷工艺上的不同做法,它不仅是传承一个工艺,还将现代人新的创意和想法加入其中,让青瓷富有新的生命力。

目前青瓷小镇聚集四十多家青瓷生产企业,数十位陶瓷家在文化馆设立工作室,并成为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浙师大美术学院等高校实习基地。

披云青瓷文化园还将每年邀请世界各地陶艺大师来小镇创作交流,举办艺术交流活动,以此来提升龙泉青瓷艺术水准。

此外,小镇还特别设立了体验区,每位游客可以体验一把在《人鬼情未了》中的制作泥胎的过程,这样的互动环节是让游客不仅了解青瓷发展的文化脉络,也让他们亲手体验青瓷工艺的铸造快感。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青瓷文化和制作青瓷工艺普及到游客,让青瓷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郑峰如是说。

 

基金小镇

  

  2015年05月17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一个类似于美国对冲基金天堂——格林尼治的基金小镇,在国内诞生了。

基金小镇凭借金融业列入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地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的南端。

车水马龙地,玉皇山脚下;背倚八卦田,南宋建筑群。

这片南宋皇城根下的产业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是千年皇城脚下的城中村,西湖边上的原住地。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核心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特色小镇”的要求,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结合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发展条件和区域特质所打造的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基金小镇用“微城市”的理念打造园区,加快建设生活配套服务平台,在玉皇山南集聚区内,公共食堂、商务宾馆、停车场、配套超市等正在加快建设,有的已投入使用。

此外,基金小镇还将提供一系列特色配套服务。

  比如引进由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组建和管理的“浙江省金融家俱乐部”,将创办成立“浙江金融博物馆”,成立对冲基金研究院,为小镇入驻私募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截至目前,基金小镇已集聚了68家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到位资金63亿元,管理资产规模300多亿元,成为杭州市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最多、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区块。

入驻企业中,既有新引进的阿里巴巴旗下杭州湖畔山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宁波远大物产等,也有“老牌”的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位于安家塘19号的莫言工作室也已完成装修施工,即将迎接莫言团队正式入驻。

  未来五年,基金小镇将以玉皇山南二、三、四期为核心区块,集约化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00家以上各类私募基金、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机基金以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机构等,预计管理资产金额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规划,一期的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已建成,入驻企业以文创、私募(对冲)基金为主;二期甘水巷、海月水景公园、鱼塘北地块正在建设中,主要集聚私募基金龙头型企业;三期三角地仓库区块和四期白塔片机务段区块,引进为基金小镇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的私募中介机构、初创型机构等。

一次设计将碎片化的基金小镇整合入微小镇生活圈,描绘着线上线下、工作生活紧密关联的小镇蓝图。

 

  

梦想小镇

——互联网创业小镇

    

  

在浙江第一批首发的37个特色小镇中,梦想小镇的“梦想”二字显得尤为醒目。

对于“梦想小镇”,李强省长认为,“希望这里成为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让梦想变成财富,让梦想成真。

  梦想小镇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仓前区域,临近西溪湿地,拥有仓前粮仓、太炎故居等极具人文气息的历史遗迹。

  筹建于2014年8月,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重点培育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众创空间的新样板、特色小镇的新范式和信息经济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